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2020-12-06 小李農村事

農村婚喪嫁娶的賓客來人宴席問題,一直都是農村家庭比較困擾頭疼的一件大事,畢竟如果準備的宴席多,人來的少,不單單浪費了錢財,那麼更會讓外界感覺自視過高,心裡沒數丟人現眼了,而如果準備的宴席少了,來的人多了,那麼有會非常麻煩,還要去飯店再訂桌訂餐,忙得不可收拾,所以對於宴席的計算問題都是非常傷腦子的,畢竟你不知道誰能來參加宴席,現實生活當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很多人你想像不到他來了,很多人你以為他一定了,可他恰恰裝作了不知道。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在農村卻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孩子結婚,閨女出嫁或者是家裡生孩子滿月酒,如果擺宴席一般都是會電話通知對方,而如果是老人去世,或者是三年拜祭,那麼一般都是不通知人的,這在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傳統,至於為什麼出現這樣一個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喜事這個東西是需要分享和廣而告之的,農村人都好一個面子,你家裡有喜事,是大喜的日子,如果你不通知我去賀喜赴宴,那麼我有什麼臉面去,你有好事情都不告訴通知我,證明你對我不重視或者是不想和我繼續交往接觸下去,所以這個酒席我是一定不能去的。

其次從白事上面來講,辦事的主人家已經足夠悲傷,難道還要把這種悲傷在一遍遍地重複說給所有人聽嗎?再加上死者為大,誰如果在白事的宴席上面斤斤計較,那麼大家都是會不約而同的指責這個人沒有度量不會做人的。

最後來說的就是,其實農村裡面一個村子,不管是白事還是喜事都是不會逐一通知的,村裡一共就這麼大點的地方,喜事都是會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再加上有各種群朋友圈,所以大家不用說都是會心知肚明的前來,而白事的舉行一般都是會有二到三天的時間,並且在我們這裡白事也是有嗩吶的,並且會圍繞整個村裡,去世這家的孝子孝孫會圍著村莊走一遍,所以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

所以說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來,一般都發生在和外村的人,和平時接觸一般關係上的人,尤其是拿紅事來說吧,有個幾面之緣,或者是喝個幾場酒,如果你家裡有喜事,你不打電話別人是肯定不會來的,而一個村裡完全都是不需要通知的,想來的自然都會來,不想來的通知來的其實沒有什麼意思,畢竟勉強來的沒有什麼意義。

從小小李我自身的為人處世來說,只要是村裡面的不管白事紅事,我一般都是會參加的,也從不會計較通知不通知這個問題,誰都有老人孩子,誰都有用人的一天,正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你有事情的時候我抬你,我有事的時候你幫忙,這樣你的人緣才會越來越好,而對於外村的事情,我一般不接到通知都是不會去的,因為咱也不清楚自己和對方到底啥關係,別在冒昧的去了讓人感覺有點下作了,但是對於經常處的朋友,見面都非常熱乎的熟人,只要是家裡有事情,那不用說通不通知人到禮到。

我是農村小小李,喜歡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農村人講究「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為啥?看完懂了
    每年在入冬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會增多,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紅白事事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也特別受農民的重視。農村人最講究「遠親不如近鄰」,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人們都會去幫忙,等到自己家中有事情需要別人來幫忙時,其他人也會來自家幫忙。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關於辦喜事,在農村裡說法也比較多,時至今日在國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老規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都有啥講究呢?紅事不請不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辦紅喜事的時候,如果主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幫忙,就不用主動去幫忙。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怎麼回事?有些講究
    對於農村來說,由於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一般誰家有了紅白大事,總是會有許多人上門,紅事的上門賀喜喝杯喜酒,白事的上門幫忙料理後事,鄉裡莊鄰總是非常純樸自然,過去還會表現得更加講究一點。那麼,為什麼農村俗語有這樣一種說法:「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專家不解:農村白事不請自來,紅事不請不去,這是為啥?
    以前,誰家要是有白事,各家就會伸出援手,過去幫他們的忙,然而,這幾年農村的人都跑到城市去找工作,很多紅白喜事上的傳統儀式,都慢慢的在改變。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情況,農村不管是在辦理白事還是紅事,到場的人都減少了,以前村裡面人來人往的場景,現在也很難可以看到。
  • 有人說,農村「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這回事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好像專門說什麼人,是說娘舅吧?也不對,紅事(專指嫁女結婚)娘舅是要專門請,不請不會來。白事,到娘舅家報喪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實際上這也是變相地「請」,按傳統規矩,是請娘舅來驗證去世老人是否善終。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俗就是: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在同一個村裡,某家老人去世了,周圍的鄰裡鄉親不用主人家上門通知,都會趕去參加葬禮,農村人叫做「燒香」,甚至別村的村民也會趕去參加葬禮。但是婚禮就不一樣了,必須要得到主人家的邀請後才可以拿著請帖去參加。這是為什麼呢?有什麼講究嗎?
  • 農村新怪象:紅事不請不去,白事再忙也要幫忙,啥原因?答案來了
    文/豬友巴巴農村趣事:紅事不請不去,白事再忙也要幫忙,什麼原因?不管,在近些年來,隨著農村「空心化」的發展,留守在家是少了,這些傳統的儀式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其中,顯而易見的是,農村辦白事或紅事,越發的冷清了,過去忙前忙後,人來人往的現象,很難見到了!不過,卻也有另外,比如說近年農村頻出這件怪事,紅事不請不去,白事再忙也要返鄉幫忙,這究竟是為何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
    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什麼?也許很多人都發現了,農村有一個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會回去,這是為什麼?其實,農村廣泛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麼說的話,大家也許就能理解了。
  • 農村「怪像」: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到!規矩也是人情
    在農村,人們把喜事也就是結婚這種事情叫做「紅事」,我們經常看到有人結婚的時候,家裡都是張燈結彩的,遠遠望去一片紅色;而要是家裡有人去世了的話,就叫做「白事」,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大家都會披麻戴孝的穿上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現在我國大多數農村的農活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農閒季節。隨著冬天的到來,農村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禮尚往來」,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不僅會去幫忙,還要送上禮錢,在農村中關於紅白事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那麼這是為啥呢?
  • 「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白事到、紅事叫」,已經成為農村常見現象,這是為啥?紅白事在農村是被當做最為重要的事情來進行的,在這些事情進行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人參與,因此場面往往非常大,在老農口中有著這樣一句俗語:「白事到,紅事叫」,來看看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從整體上看這句話是來形容幫助的人,在面對紅白兩種事情的動作不同,這裡面為什麼有著如此大的區別呢?還是要從具體的局面來進行分析。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
  • 農村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為啥白事人必須到
    那就是關於紅白事方面的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我國歷來講究「禮尚往來」,特別是紅白事方面更是重視,送個禮,吊個唁,幫個忙,既表明雙方的一種「雙重尊重喪」,又能體現出親戚朋友,鄰裡同事間的關心和溫暖。不過紅事講究的「不請人不到,禮到人不怪」。意思是說,辦紅事這家如果沒請對方,對方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去隨禮,幫忙的。
  • 農村怪象:紅事要叫,白事多遠都得回去弔唁,為啥?
    農村怪象:紅事要叫,白事多遠都得回去弔唁,為啥?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對於人類來說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光陰真的是轉瞬即逝。小時候我奶奶告訴我「紅事要叫,白事要到」。
  • 農村老話:「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說的有道理嗎?
    很多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農村是個典型的熟人社會,在這裡人情世故顯得特別重要,會來事、懂規矩的人就很受村裡人的歡迎。人緣好了,自己家有什麼紅白喜事大家也都願意幫忙,否則別人就等著看你的笑話。農村有句老話叫「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你覺得說的有道理嗎?
  • 農村怪現象「喜事不來禮要到,白事不來禮不收」,這有啥講究嗎?
    農村是一個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當然農村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畢竟在農村裡,幾乎是沒有多少外人能見到,在村裡都是本村的人,或者是親戚之類的人,所以農民在處理一些事情方面也是想的很周到,畢竟農村的風俗不同,所以規矩也是有很多的講究,就拿現在的農村來說吧,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大家的捧場,在農村裡第一是人情,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面對日趨增多的農村隨禮次數,農民在隨禮的時候表現出了比較明顯的選擇性,也就是農民調侃的「兩極分化」,那就是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同樣是隨禮,農民為啥要區別對待呢?紅事為啥被動隨呢?說到底,我覺得還是因為紅事太多了。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畢竟這些事有許多禮儀習俗和多如牛毛的講究框框,自家人不一定能夠張羅得過來。就拿在農村結婚來說吧,除了訂婚的各種繁瑣講究,到了結婚就天,主家要草擬客人名單,確定婚前的各種細節,看是否遺漏,當地有什麼習俗需要避諱的等等,而街坊四鄰來後,能幫著你打掃衛生,有的幫著擺桌,買菜等等。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喜事叫,白事到。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如果你家有喜事就要挨家挨戶去叫人家,讓人家去喝你家喜酒,抽喜煙,當然你不叫別人也不會去。當然,白事情比較複雜,除了一家子男女必須去穿孝以表孝心外,其他幫忙的都是男性,至於去了幹什麼活,需要找一個總管或者經理的人安排,剩下的人員就是機動人員,打撲克下象棋,有什麼事情幹一幹忙一忙,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幫忙。
  • 「紅事叫,白事到」農村這些「不成文」的規定,你了解多少?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雖然現在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很多禮法已經漸漸被人淡忘。但是,在農村有些規矩禮法雖然沒有人規定必須遵守,但是這些禮法已經深入農村人的骨髓成了一個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所謂「紅事叫」,在農村,家裡的男孩娶妻需要男方在家裡大擺筵席款待賓客,而農村人家大多數是在家裡擺席,因此就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工作。如果人家叫你去幫忙,說明在人家的心裡你是他們家親近的人,雖然婚禮當天你會幫著忙裡忙外,但是婚禮結束以後,主人家會單獨宴請婚禮幫忙的人。這也是你們兩家關係親密的一種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