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2020-12-10 社會森羅萬象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農曆七月十五不能隨便出遠門,因為這天是鬼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俗就是: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在同一個村裡,某家老人去世了,周圍的鄰裡鄉親不用主人家上門通知,都會趕去參加葬禮,農村人叫做「燒香」,甚至別村的村民也會趕去參加葬禮。但是婚禮就不一樣了,必須要得到主人家的邀請後才可以拿著請帖去參加。這是為什麼呢?有什麼講究嗎?

紅白事在農村人的眼中非常重要,絲毫不能馬虎。白事不僅僅是一家人的事情,早已是全村人的大事。如果是年紀很大的老壽星去世,這叫壽終正寢,主人家也不會特別的悲痛,因此也合稱紅白喜事。白事的講究可多了。老人去世後,子女們忙著張羅後事,還要披麻戴孝去親戚家報喪,鄰裡鄉親是不用通知的,他們會不請自來。然後還有宴席,哭靈和下葬。主人家事情多,根本來不及挨家挨戶地去通知村民。

二是老人去世,身為親人心裡肯定不好受,也沒有心情去邀請。更重要的是,在農村人看來,邀請別人參加葬禮很不吉利。村民裡通過口耳相傳,和哀鳴聲就可以判斷出誰家有老人離世。這個時候村民都會不請自來,帶上紙錢去主人家弔唁。白事是全村的大事,死者為大,村民們都會盡份心意,就算是有矛盾的人家也會趕去參加。村民們住在村裡,低頭不見抬頭見,彼此基本都認識熟悉,上門弔唁是盡份自己的心意,另外讓主人家節哀順變。

喜事就不一樣了,喜事也有講究。喜事一般是兩家人的事情,和全村人關係不大,村民們沒有去的義務。況且年輕男女結為夫妻舉辦婚禮一般也是邀請親朋好友、親戚、同學和相鄰的鄰居。主人家要麼是電話通知要麼是親自上門送請帖,這樣顯得正式,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其他村民沒有得到邀請的話是不會參與的,因為這件事和他們沒多大關係。主人家沒邀請,貿然上門太失禮了,也很尷尬。

村民們平時都忙著做自己的事情,很難有機會聚在一起。村裡有紅事白事,村民們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增進感情,難能可貴,濃濃的鄉情顯得愈發珍貴。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除此之外,農村還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正是這些風俗習慣才構成了原汁原味的農村,勾起了我們腦海中深處的記憶和濃濃的鄉情。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說的有道理嗎?
    很多人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農村是個典型的熟人社會,在這裡人情世故顯得特別重要,會來事、懂規矩的人就很受村裡人的歡迎。人緣好了,自己家有什麼紅白喜事大家也都願意幫忙,否則別人就等著看你的笑話。農村有句老話叫「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你覺得說的有道理嗎?
  • 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有什麼說法和講究
    農村地區有很多傳統習俗,尤其婚喪嫁娶方面的講究,禮數是非常重要的。有句俗語叫「喜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其大概意思是這樣,村裡辦喜事的人家,主人要上門邀請,親朋才會去參加,沒有收到邀請是不能參加的。
  • 農村俗話「喜事叫,喪事到」具體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呢?
    中國歷來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在農村俗語、諺語的廣泛傳播源於數千年以來,以細微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發展,這是一種經驗的總結,高度提煉概括而來的通俗的語句。即使如今的城市人大多也是農村出去的,但是有些習俗能夠沿襲至今,城市的人卻是不少人理解不了的。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關於辦喜事,在農村裡說法也比較多,時至今日在國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老規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都有啥講究呢?紅事不請不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辦紅喜事的時候,如果主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幫忙,就不用主動去幫忙。
  • 農村老人常說「喜事叫,喪事到」,有什麼含義嗎?
    在農村辦喜事、辦喪事都有一定的講究,每一種規矩、忌諱、禮儀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需要嚴謹恪守。關於喜事、喪事也流傳了很多農村俗語,通過簡短、通俗的語言把兩種意義非凡的傳統習俗的規範傳承給子孫後代,小編在此就給大家介紹一則關於喜事、喪事的農村俗語「喜事叫,喪事到」,這句話具體表達了什麼意思呢?喜事叫,如果有人家辦喜事,比如結婚、孩子滿周歲等擺宴設席,主人家發了請帖請你去你才能去,如果主人家並沒有邀請你,那麼最好就不要不請自來。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在農村卻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孩子結婚,閨女出嫁或者是家裡生孩子滿月酒,如果擺宴席一般都是會電話通知對方,而如果是老人去世,或者是三年拜祭,那麼一般都是不通知人的,這在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傳統,至於為什麼出現這樣一個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 有人說,農村「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這回事嗎?
    農村人「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好像專門說什麼人,是說娘舅吧?也不對,紅事(專指嫁女結婚)娘舅是要專門請,不請不會來。白事,到娘舅家報喪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實際上這也是變相地「請」,按傳統規矩,是請娘舅來驗證去世老人是否善終。
  • 農村俗語「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是怎麼回事?有些講究
    對於農村來說,由於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一般誰家有了紅白大事,總是會有許多人上門,紅事的上門賀喜喝杯喜酒,白事的上門幫忙料理後事,鄉裡莊鄰總是非常純樸自然,過去還會表現得更加講究一點。那麼,為什麼農村俗語有這樣一種說法:「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民間俗語「喜事叫,喪事到」,什麼意思?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按照字面意思可以解釋為,家中有喜事的時候主人會叫上親朋好友,一起感受喜氣洋洋的氣氛。而某個家庭在辦喪事的時候,無論關係親疏遠近即使沒人通知,一般也都會悉數到場幫忙料理後事。「喜事叫,喪事到」中的人情世故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其實也反映出了農村地區的生活狀態,以及鄉裡鄉親們的人情往來。別人家有喜事的時候如果沒有叫自己,那麼一般人都不會主動登門。
  • 農村俗語「瓦盆一響,孝子登場」,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生活在農村,對於婚喪嫁娶多少都會有些了解,在農村雖然喪葬習俗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但是在如今看來,很多喪葬習俗還是遵循古制,比如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這都是喪葬習俗的規矩!在農村,喪事與喜事不同,喪事講究「不請自到」,而紅事則為「不請不到」,在一些小村落裡,如果有外姓前來幫忙,不管歲數與平時的稱呼,孝子都要叩頭感謝!在農村,俗語說「瓦盆一響,孝子登場」,你知道這是什麼含義嗎?其實,這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還要釐清喪葬習俗中的一些流程與儀式!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你們那有嗎?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 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
  • 在農村當喜事與喪事衝突時應該先辦哪件?為什麼?
    人生在世,生有時辰死有時,但任誰也說不準具體何時生、何時去。生老病死是反覆無常,可生活中往往就會出現在喜事中湊巧攤上喪事「不期而遇」,打主人家個措手不及,原來高高興興的喜事被攪得一塌糊塗。這種事在農村雖不多見,但確實也有存在,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發生在身邊的事情。
  • 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辦喪事講究:「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是什麼意思?農村有很多的文化遺留,同還有很多的文化風俗,在不同的地方,當然風俗也是不一樣的,關於農村辦紅白喜事都有很多的講究,農民們也特別的重視,他們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還有一定的忌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句俗語:話有三不說,事有兩不做。
  • 俗語:「壽宴不送煙,喪事不後補」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以前的農村人情味是非常重的,鄰居有什麼困難都會一起幫忙,誰家有什麼喜事都會一起熱鬧,無關錢財。但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人們的腰包慢慢鼓起來了,關於人情往來的事也開始隨禮了,比如結婚、生日宴席以及喪事等等。不僅各種事都要隨禮,隨禮的講究還特別多,有一句俗語說的就是隨禮的禁忌。
  • 農村新怪象:喪事要「喜辦」,難道很值得高興嗎?老農有話說
    農村紅白事是農民一輩子之中的大事,每當村上誰家有喪事或者喜事,十裡八村的人都要趕著去隨份子,還有很多人義務幫忙,借東西等。在農村,將喜事和喪事都稱為「紅白喜事」,為啥把喪事也稱呼為「喜事」呢?因為在農民看來,人老了自然死去,是喜事,是壽終正寢,應當值得高興。雖然表面上稱呼是「紅白喜事」,但喜事的主色調是高興,喪事的主色調應當還是悲傷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紅白喜事也加入了很多「現代」因素,例如嫁人娶妻等喜事,年輕人都崇尚西式婚禮,農民也都興起了在酒店辦喜事,請司儀,還要找婚慶公司來操辦。喪事同樣也變得和往常「大不一樣」。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農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非常多,最常見的風俗就是辦紅白事,在農村,喪事大過喜事,人死講究入土為安,農村有句俗語這麼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說的就是農村葬禮的各種講究,包括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 在農村,辦喪事時出現這兩種讓人氣憤的現象,真該有人管管了
    在農村,最珍貴的東西,就是鄰裡之間濃濃的人情味,誰家有事,周圍知道的人都會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更是會積極的儘可能的幫忙。 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正是說明了關於紅白喜事幫忙的規矩。
  • 農村人說「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民間中常見的常識性俗語:「喜事叫,喪事到」,兩者有何區別?老祖宗道出人情世故,農村生活過的人深有體會。喜事叫中國,是一個好客的國度。儘管地域廣袤,但幾乎每一個民族對待他人時總是熱情的。
  • 俗語「喜事叫,喪事到」,為何有這種說法?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中國歷來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在農村俗語、諺語的廣泛傳播源於數千年以來,以細微的角度觀察事物的發展,這是一種經驗的總結,高度提煉概括而來的通俗的語句。農村有一句俗話是「喜事叫,喪事到」,那這句俗語具體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呢?
  •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
    喪葬風俗這在我國已經延續千年,從古至今,延續著「死者為大,死者為尊」的思想,都非常的重視,因為這也是體現中華民族孝道的一種方式,古有皇帝太廟祭祖,今有百姓上墳,都是為了緬懷先祖,敬重我們去世長輩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