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2020-12-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環球》雜誌】;

6 月 5 日,人們手持寫有「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的橫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洛斯阿爾託斯參加抗議活動

劉永濤

近年來,種族主義成為美國公眾話語中日益常見的術語。自195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以來,對該術語的理解、詮釋和使用一直沒有停止過。

今年5月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死於警察暴力執法事件,成為美國長期積累的種族矛盾新一輪爆發的導火索。「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所引發的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重新喚起人們對種族主義的關注。

作為一種歷史現象,種族主義問題一直纏繞著美國,成為難以根治的社會痼疾。主要原因在於,種族主義一直深嵌於美國各種制度及生活中,並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對美國社會和個人不斷構成破壞性影響。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反種族主義在美國更加任重道遠。

三大表現形式

種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它相信不同種族或膚色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特徵及能力上的差異,相信一定的種族優於其他種族;它還是一種憑藉種族或膚色判斷而引發帶有偏見或歧視傾向的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在含義上有時可以交替使用。

依據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1965)的定義,「種族歧視」乃是基於種族、膚色、世系或民族、人種的任何區別、排斥、限制或優惠,其目的或效果為取消或損害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或公共生活任何其他方面人權及基本自由在平等地位上的承認、享受或行使。需要注意的是,「優惠」同樣被視為一種歧視行為。

在以種族等級觀念為架構的社會裡,不可避免地會滋生出種族矛盾和衝突。換句話講,就是處於特定社會等級的一類人群或個人,基於對種族和膚色的看法,對社會另一類人群或個人抱有歧視或貶低態度。前者通常擁有更多的社會權力及資源,並利用這些權力和資源,不斷維護和強化著從「上」到「下」的種族偏見。

因此,有必要把種族主義放在盛行的社會及文化權力關係中加以理解。「個體性種族主義」和「結構性種族主義」被認為是兩個主要形式。

對許多人而言,個體性種族主義是通常意義上的種族主義,即一個人因對方的種族或膚色而對其給予區別性對待,通常(有意或無意地)通過觀念、言語、表情或舉止等方式表現出來,造成人與人之間相互隔閡、排斥甚至怨恨。在美國,它發生在白人和少數族裔之間,也發生在不同的少數族裔之間,即所謂的「橫向式種族主義」。

結構性種族主義則主要嵌入在一定的制度或機構系統的實踐中。其反映出的種族歧視由社會各種機構或制度安排造成,如企業、政府、學校、醫院、法院等,有時也稱為制度性或系統性歧視。主要表現為,通過一定的公共政策、部門作為、文化表現及其他規範準則,使特定種族人群始終處於不平等狀況,往往還伴隨著強制方式,比如帶有歧視色彩的立法、居住隔離政策、低水平的醫療保健、低下的受教育程度、不平等的經濟機會等。

兩種形式的種族主義造成的後果顯然不同。前者的被歧視對象局限於個人或少數人;後者的受歧視對象則是大量人群。此外,前者易於被識別、察覺和糾正;後者更為隱蔽、更令人習以為常,也更難以糾正。

在這兩種形式之外,還存在著一種隱性種族主義。當種族歧視被全球普遍視為需要根除的社會毒瘤,過去赤裸公開的種族歧視逐漸被內隱的種族歧視所替代。內隱性歧視可以是個體性的,也可以是結構性的,它不易被公眾察覺,有時甚至在界定上模糊不清,看似不帶種族色彩,實則不然。

美國式複雜現實

儘管1861年爆發的美國內戰從根本上廢除了蓄奴制,使這個國家從瀕臨分裂的狀態回到統一,但種族問題依然存在並不斷撕裂著美國社會。儘管有關黑奴和種族歧視的各種法律和觀念已被廢除,但它們的殘餘影響卻延續至今。

更具挑戰、更為頑固的則是結構性種族主義,它表現在美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諸多方面。歷史上的《排華法案》、「哈納佩佩大屠殺」、日裔美國人拘留營等,都是引發種族問題爭議巨浪的典型案例。

對一些少數族裔而言,結構性種族主義仍無處不在,但部分白人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它滿足著佔人口多數的白人的既得利益,也因為其受害者往往生活在貧民窟、拘留所或監獄等「看不見」的地方。

相比以往,如今更多的少數族裔獲得了不錯的工作,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一些白人開始反思結構性種族主義,甚至為所謂「逆向種族主義」現象擔憂--即各級政府為少數族裔提供更多的福利及救濟項目、開放邊界、實施肯定性行動,這些優惠使得白人覺得自己在社會中受到了歧視。這種認知上的差異一定程度上使美國國內種族問題惡化。

5月的「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引發了席捲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抗議怒火,不僅因為其畫面殘忍,也與其發生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之際不無關係。

一方面,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未能確保少數族裔在衛生、住房、教育和其他領域享有平等權利;另一方面,由於收入較低和債務較高,非裔及西班牙裔美國人的貧困最為嚴重,這意味著他們更有可能居住在擁擠的空間裡,也不得不更多地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並因為工作接觸到病毒。這導致他們在疫情中更難自我保護,造成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種族層面亦存在巨大差異。

反種族歧視任重道遠

種族問題為何在美國社會難以徹底根除?人們可以列出一份長長的原因清單。其中最為根本的,乃是種族主義深扎於美國政治文化制度中,且已內化為美國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

第一,種族主義已內化於美國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生活中。美國是移民國家,由不同文化、語言、膚色的種族組成,但歐裔白人一直佔這個國家全部人口的多數,在美國政治文化生活中處於支配地位。

第二,在意識形態層面,種族主義在美國從未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儘管有關黑奴及種族歧視的各種法律和觀念已被廢除,但陳舊過時的白人殖民意識和心理依然存在。「當代殖民者」的不同在於,遠離戰爭和武器,轉而通過文化、語言和教育等手段,使人們接受和認可「白人至上」觀念。

這類符號權力使得少數族裔在潛意識裡接受、忍受並適應他們在種族上處於從屬、不平等地位的現實,進而產生自我身份和認知心理上的自卑感和沮喪感。對於一些少數族裔移民而言,加入美國「主流社會」意味著融入白人主導的社會。

第三,種族主義在美國往往被利用為政治工具。民權運動、「弗洛伊德之死風波」,背後都有著重要的政治驅動力。移民問題成為美國兩黨政治對立的重要議題,族群政治也成為近年來種族主義捲土重來的重要誘因。

隨著美國人口結構改變,少數族裔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其中增長最快的人群之一是「混血族裔」。一個預測是,由於非白人嬰兒出生率更高,白人佔全國人口多數的情形可能不會長久,美國可能出現沒有哪個族群能單獨構成社會多數的情形。在美國國內族群政治和社會發展更趨多元化的同時,新風險也接踵而至,焦慮、恐懼和煩躁使得白人至上等論調再度甚囂塵上。

顯然,種族主義對反覆敘述的兩個核心「美國神話」提出了質疑。一個神話是「天定命運」,它強調美國的民主自由信念具有神聖屬性;另一個神話是「美國夢」,它鐫刻在外來移民的理想中,認為這個天選之國的未來是美好的,而且必將美好。

這兩個神話被描繪成美國日常生活的現實,而且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日常言語裡。人們渴望生活在一個種族平等的社會裡,然而在如今的美國,現實與理想仍相距遙遠。

美國種族主義痼疾需要通過深刻的社會改革予以根治,尤其要從意識形態和社會行為兩個方面入手,不僅關注個人層面的反種族主義,也應該關注整個社會層面的反種族主義。作為一種全球倫理價值,反種族主義需要所有人的積極參與和行動。

(作者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來源:2020年12月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5期

相關焦點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三大表現形式  種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它相信不同種族或膚色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特徵及能力上的差異,相信一定的種族優於其他種族;它還是一種憑藉種族或膚色判斷而引發帶有偏見或歧視傾向的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在含義上有時可以交替使用。
  • 什麼是性別歧視?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正如作家奧克塔維婭巴特勒所言,「簡單的啄食欺凌只是這種等級行為的開始,這種等級行為可能導致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種族中心主義,階級主義以及所有導致世界如此痛苦的其他'主義'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歧視是人類壓迫的原始形式或首先形式,其他壓迫主義建立在壓迫女性的基礎之上。
  • 麥卡錫主義捲土重來?美媒:美反種族歧視運動已步入歧途
    原標題:麥卡錫主義捲土重來?美媒:美反種族歧視運動已步入歧途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16日發布題為《麥卡錫主義回來了。這只是一種致命病毒在我們的公共生活中傳播的兩個例子,它就是:覺醒的麥卡錫主義。麥卡錫主義是自由主義者對20世紀50年代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起的反共運動的貶稱。麥卡錫在擔任美國政府工作委員會主席期間,發動了一系列調查,旨在清查所謂的共產黨對政府機構的滲透。他用自己最喜歡的問題——「你現在或者曾經是共產黨的一員嗎?」
  • 政治攻訐,種族歧視無解 「師公鬥法 病人吃虧」
    謝卓芳連日來,美國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持續舉行。當地時間8月29日,數千人走上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街頭舉行和平示威,為日前遭警察槍擊受傷的非洲裔男子雅各布·布萊克呼喚公平和正義。川普上臺,曾公開為「白人至上主義」辯護,面對警察暴力與反種族歧視問題時,他反覆強調「法律與秩序」,明確站在執法一方,卻有意忽略白人至上主義者和右翼團體。「法律與秩序」是1968年尼克森競選總統時使用的口號,大選臨近,川普此舉意在向保守派支持者展示其強硬治理姿態,迎合白人選民,為競選連任增加籌碼。
  • 美國各界反對「新冠種族歧視」:要防病毒,而非中國人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文/繆曉娟) 在全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巨大犧牲,並努力阻止它向世界蔓延的時刻,海外亞裔群體正身處另一個戰場——反對種族歧視和排外主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消息顯示,美國累計確診14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該病毒對美國境內民眾的威脅性較低。
  • 人民日報: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
    皮尤研究中心網站2018年2月22日報導,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81%的非洲裔認為種族歧視仍是當今社會的嚴重問題,比8年前增長37個百分點。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2018年5月29日報導,一項問卷調查顯示,64%的受訪者認為種族主義是美國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4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的種族關係在惡化,30%的受訪者認為種族問題是當今美國社會分裂的最大根源。
  • 種族歧視傷痕何時能癒合(環球走筆)
    戈雷島區長奧古斯丁·桑格爾在聲明中說,更名是為了回應「黑人和非洲裔經常受害的種族暴力浪潮」,他說,希望這一舉動能夠「成為徹底根除一切形式種族主義的先鋒,特別是針對黑人的種族主義」。  不得不說,非同尋常的更名,映射的是種族歧視傷痕的又一次作痛。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球反思,凸顯人類對種族歧視行徑的不滿與憤怒。
  • 消除種族歧視:了解歷史上的人種歧視,提防其死灰復燃
    人種的歧視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各國幾乎沒有人種意識。尤其在帝國主義下殖民政策開始之前,人們根本沒有這種想法。尤其在達爾文的進化論還沒出現之前,優秀人種,也就是所謂的「適者」,淘汰劣等人種也無所謂,是不存在的。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國際論壇)
    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後,以「黑人的命也是命」為代表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迅速席捲全美,美國學者稱之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美國種族歧視問題引起廣泛國際關注,來自國際社會的批評針針見血。
  • NGA討論帖國外惹爭議,中國網民被噴種族歧視
    雖然種族歧視問題是不對的,但是相比於美國,中國缺少種族歧視的土壤。美國的種族歧視是刻在骨子裡的,許多白人從小就被灌輸白人至上的思想,對於黑人的歧視更是完全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的,而中國並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大多數人的人種都是黃種人,因此不存在種族歧視問題(甚至許多人生活中都沒有見過黑人),就算有部分歧視也遠不如國外嚴重。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
    全文如下: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中國人權研究會2019年7月美國是一個多種族國家,歷史上歐洲殖民擴張和非洲奴隸貿易,以及近代以來大量移民人口的不斷進入2014年4月,73歲的白人至上主義分子弗雷澤⋅格倫⋅克洛斯在堪薩斯城猶太人機構附近槍殺3人。他在被拘捕後大喊「希特勒萬歲」顯示其反猶太人立場。2015年,21歲的白人男子戴倫⋅魯夫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一個非洲裔美國人的教堂內槍殺了包括牧師在內的9人,並在行兇時大喊:「你們必須滾出去!」
  • 黑人真的反對種族歧視?實際上他們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我反對種族歧視並不是支持這種垃圾人,而是我認為種族歧視本身是不應該被提倡的行為。而通過這個視頻中的黑人,我們甚至可以看出為什麼黑人在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屢戰屢敗甚至逐漸妖魔化? 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黑人本身的價值觀就是割裂的。
  • 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吃瓜群眾:地域歧視比種族歧視更可怕
    引言:自15世紀新航路開闢以後,人們就發現了一個新的種族群——黑人。在此之前,歐美國家的人幾乎都是白人,他們將人分為了三六九等,直到他們見到黑人,直接將黑人歸為了最底層、最卑賤的下等人。在美國,種族歧視更加嚴格,他們在17世紀專門為黑人制定了法律,並實行種族隔離,黑人沒有資格與白人一同上學,也甚至不能乘坐白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更不能與白人通婚。黑人站在白人人群中,他就像個異類,不會有人同情他,只會傳來刺耳的嘲笑,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因為他是黑人,所以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 美國一百貨公司涉種族歧視:別把東西賣給中國人
    美國華裔自殺率顯著增加對華裔的歧視在美國一直存在,它雖然明顯違背了美國憲法,卻無法根除,直到現在仍然非常嚴重。日前,一名81歲的華裔婦女在美國舊金山一公交車站候車時,被推下約1.6米高的月臺致使頭部受傷。警方事後表示,犯罪嫌疑人因種族歧視而故意實施加害。
  • 美新納粹造勢反移民 華人譴責種族歧視(組圖)
    (美國《星島日報》 丁曙攝)  白人至上主義17日在洛杉磯市政廳南側廣場集會宣示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他們的權利,引發大批反納粹群眾嗆聲,衝突中有人被打倒在地受傷。 (美國《世界日報》援引洛杉磯時報)  中新網4月19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種族歧視自馬丁·路德·金時代起便已臭名昭著,遭到世人的抨擊。
  • 種族歧視!電腦上這倆詞也不能用了
    表面上看,此次全美抗議示威的導火線是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而死,但深層次的根源則在於美國長期種族歧視所導致的結構性問題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的集中爆發。對此,美國各界人士紛紛發生,強烈譴責存在於美國的種族歧視痼疾。喬治城大學社會學教授麥可·埃裡克·戴森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對長期存在與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問題提出了嚴厲批評,並表示在這個問題上「為美國哭泣」!
  • 國際觀察|美國種族「至暗史」之三:少數族裔「傷痕」難平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楊定都 柳絲)山火狂燒、煙塵蔽日、疫情肆虐,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近來遭遇多重打擊。「火災以及在加州導致1.4萬人死亡的新冠大流行,就像是對該州及其諸多不公平現象的CT掃描。」《華盛頓郵報》這樣評論。「諸多不公平」中,美國社會對少數族裔的系統性歧視是一個突出的存在。
  • 《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全文)
    作為主體種族的歐洲裔白人對國家權力的根本性控制,以及對其他所有種族群體系統性的歧視,是美國種族層級系統的核心特徵。美國的種族歧視事實上就是歐洲裔白人對所有其他少數種族的歧視。種族歧視既是這套種族層級系統的形成原因,也是這套種族層級系統的維持機制。
  • 英國住宅區現種族歧視海報,要求脫歐後住戶只能說英語
    這張海報是被一個住戶發現的,他看到之後很害怕,認為是仇恨犯罪行為,於是向當地議會及警方報案,稱每層樓都有這樣的文字。據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報案者稱,這棟公寓大樓近幾年住進了許多來自中歐的家庭,脫歐使得對他們的種族歧視更嚴重了。「曾經這棟大樓的住戶相處很友好。但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種族歧視事情發生,他們越來越有恃無恐了。」
  • 反猶太主義,歷史最久,致六百萬猶太人二戰遭大屠殺的種族歧視
    為什麼猶太人會被希特勒等人認為是劣等種族,是對德國雅利安人種族純潔的外來威脅?反猶太主義並非希特勒的首創。對猶太人的敵意可以追溯到古代,從羅馬帝國到基督教,猶太種族就一直備受排擠。猶太人受到敵視,主要因為他們努力保持作為一個社會和宗教團體的獨立性——拒絕接受其所生活的非猶太社會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基督教的興起大大加深了民眾和猶太人對立。猶太人是是神的選民,但拒絕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仍然期待他們心中的彌賽亞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