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相撲、柔道竟然是起源於我國的角牴?

2020-12-17 威哥喜歡看小說

湖北江陵秦墓出土的木筐上有一幅漆畫——《角牴圖》。角牴就是摔跤,圖上兩名摔跤手赤身裸體,僅系腰帶,著短裙,頭上扎沖天辮。東漢墓壁畫中亦有類似圖畫。有趣的是,當今日本盛行的相撲,運動員亦赤身著短褲,頭扎沖天辮,與秦漢文物中角牴形象如出一轍。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我國的「角牴」與日本的相撲、柔道。

唐詩人李商隱《雜纂·不相稱》條記:「窮波斯,病醫人,瘦子相撲,肥大新婦。」說的都是反話,可見唐代相撲手個個肥胖。有趣的是,日本相撲手個個胖得出奇。難道日本相撲與我國角牴有淵源關係?是的,正是這樣,除上述文物文獻資料外,還可以提供許多佐證。

日本學者今村嘉雄的《日本體育資料年表》記,日本相撲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3年,時值西漢末年。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時候,日本已遣使中國,中日有了正式的官方往來。民間交往比官方往來必定早得多,中國角牴於公元前傳入日本是完全可能的。

南北朝時,我國又稱角牴為「相撲」。唐朝帝王多喜歡相撲,音中有職業的摔跤隊,稱「相撲朋」。宮廷筵宴有相撲、馬球活動助興。

日本全面學習唐朝文物制度,日本稱摔跤為相撲,應在其時。明末,文武相全的陳元贊東渡日本定居,一面提倡詩文,一面傳授武術。他有三位日本武術高足,叫次右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福野七郎右衛門。此三人後來成為日本柔道的鼻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人工筆彩繪巨幀《塞宴四事圖》,畫的是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行的四項活動,其中之一是相撲比賽,所繪相撲形象極為生動,運動員裸體赤腳,一人已倒地,但仍昂首挺胸,肩背懸空。一人則俯身,伸掌按頭。他還要幹什麼呢?乾隆帝在描寫相撲詩的序文中告訴我們:相撲有條規則,即使把對方摔倒,還不能算贏,必須使對方雙肩著地,才算勝利。這種決定勝負的辦法,正是今日日本柔道決定勝負的辦法。日本柔道的淵源也在中國。

從現代日本相撲者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古代角牴手的身影;從熔擒拿、角力為一爐的日本柔道,我們可以發覺中國武術摔跤的明顯影響。

像摔跤一樣,拳術、劍術、刀術、棍術等十八般武藝,是中國國術。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中國國術隊進行了刀槍、劍戟、踢打、摔拿、擊刺表演,十八般武藝令人眼花繚亂,歐洲人看得目瞪口呆,喝彩不已。外國體育專家稱讚中華武術具備奮鬥精神,極富健身和審美價值。如今中華武術已走向世界,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讚嘆。

在日本柔道已列為奧運會項目的今天,遺憾的是精彩的中華武術至今尚未成為國際性競技項目,原因是中華武術流派眾多,形式多樣,風格各異,難以制定統一的比賽規則。若以實戰較量高低,必致人傷殘,違背體育宗旨,使得對抗性的武術比賽困難重重。小編企盼這個問題早日解決,讓中華武術之花在國際體壇開放。大家之前了解角牴的歷史麼?

相關焦點

  • 相撲起源於日本?錯,它來自古代中國
    說起相撲這項運動,很多人都會想起日本的相撲比賽,它是日本的國技,也是一項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項目,進而很多人認為相撲起源於日本,因為日本的相撲太出名了。今天要和大家說一說相撲的真正起源地。相撲其實原產於中國,在秦漢時期叫角牴。
  • 相撲起源於竟起源於中國?《水滸傳》中有如此多的證據
    說到相撲,人們的印象一般就是兩個兩個大胖子在一起抱來抱去,這種運動在日本非常流行,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相撲起源於中國,秦漢時期叫角牴,起源於蚩尤戲。《晉書》中記載:「襄城太守責功曹劉子篤曰:『卿郡人不如穎川人相撲。』
  • 日本女子相撲選手生活曝光,被安排與男隊員一起吃飯切磋
    說到日本流行的體育項目,那並非是桌球、柔道、棒球等,而排在第一的可是相撲!相信很多網友都是見識過日本男相撲選手的「大隻」,但你知道他們還有女子相撲選手的嗎?不得不說一下,其實相撲是從我國傳入日本的。這是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原產於我國,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現為一種流行於日本的摔跤運動。在觀眾的印象中,這個項目都是兩個大力士在臺上互相角力,憑藉力量和技巧取勝的一項體育競技。而往往都是兩個大隻佬肥肉的碰撞。但是除了男選手之外,女子相撲選手也是聞名世界。
  • 相撲源於我國,曾因傷風敗俗被取締,如今卻成了日本的國粹
    說到相撲這項運動,很多同學心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會把它跟日本聯繫起來。作為日本如今的國粹,相撲對於日本人來說意義重大。這些年來,為了讓相撲進入到奧運會中,日本人也更是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大家知道嗎?作為日本的國粹,相撲實際上其實是源自我國。
  • 角牴:中國古代傳統的相撲、摔跤類運動遊戲
    到了漢代,人們把一切武技性的、爭鬥性的、競技性的活動等都歸於角牴的範圍。漢元帝初元五年曾經下詔,廢除角牴,此後漢代宮廷中便不再有這種娛樂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角牴仍然得到了發展。魏武帝曹操,不拘小節,專門下令將腳底相撲列入百戲之中,作為王宮觀賞的遊戲。
  • 角牴:中國古代傳統的相撲、摔跤類運動遊戲
    到了漢代,人們把一切武技性的、爭鬥性的、競技性的活動等都歸於角牴的範圍。漢元帝初元五年曾經下詔,廢除角牴,此後漢代宮廷中便不再有這種娛樂了。魏武帝曹操,不拘小節,專門下令將腳底相撲列入百戲之中,作為王宮觀賞的遊戲。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原的角牴因受少數民族摔跤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新的摔跤形式——相撲。
  • 日本相撲選手與母親同框,51歲母親風韻猶存,網友:真的是母子嗎
    對於日本相撲,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過,它起源於我國秦漢時期的角牴,有點類似於摔跤,在南北朝到南宋的時候被稱為相撲,隨後開始傳入日本最終演化成了日本的國技。相撲如今是日本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在日本國內它被稱為大相撲。
  • 日本「相撲」——原始、古老又充滿趣味的運動
    不過這種刻板印象讓很多人沒辦法深入去了解相撲運動本身,以及相撲運動與日本文化相融合之後的魅力。 其實相撲被稱為"日本國技"的時間並不是很久遠。1909年,作家江見水蔭為新建造的國際館起草的致辭文中才提到這一說法:"相撲畢竟是日本的國技……"自此這個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
  • 中國相撲成為日本國粹,因女相撲太過「傷風敗俗」遭司馬光禁止
    文丨木木日本有一項特別受歡迎的競技運動,被稱為「國技」,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在擂臺上互相扑打競賽。沒錯,這項運動便是「相撲」。雖然相撲是日本的國粹,但其實卻起源於中國,古稱「角牴」相撲唐代的相撲運動「角牴」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樂書》,黃帝與蚩尤兩個部落間的戰爭中。
  • 那些起源於中國,發揚於日本的華夏文化,可惜
    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以及櫻花的種植和鑑賞,櫻花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併被日本朝拜者帶回了東瀛。由於全球變暖的緣故,中國已經不適合種植櫻花,日本僥倖成為櫻花之國的代表。相撲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現為流行於日本的一種摔跤運動。
  • 日本國粹「相撲」,本源於我國古代,卻因封建禮教退出歷史舞臺!
    不少人都知道相撲,可能在提到這項運動時,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這是日本國粹級的運動,對於這個國家來講,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可是這項運動卻是從中國傳出去的。日本國粹相撲追溯春秋戰國,運動項目應運而生日本的一些考古學家曾經研究過,發現日本的相撲可能來源於我國唐朝時期。
  • 日本女子相撲比賽要半裸?日本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日本女子相撲比賽要半裸?日本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2017-12-05 15:47  石家莊新聞傳媒網 相撲最為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
  • 鳳凰山陵墓出土木篦,上面有一副相撲圖,專家卻說:相撲不是摔跤
    相撲是如何形成的?鳳凰山秦墓中出土的漆繪人物畫木篦,上面就有一副相撲圖,可是專家卻說:「相撲並不是摔跤。」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這幅圖,正是在漢代的歷史背景條件下創作而來的,根據調查可以發現,漢朝到了漢文帝時期,呈現出繁榮景象,在此種背景下,漢代的角牴有了新的發展。它在原來「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的基礎上,還吸收了其他的「體育」內容,因此形成了一種規模宏大的綜合性表演——角牴戲,也就是圖案上的相撲,互相較量著對方的力氣。
  • 摔跤源於我國古代的角牴和相撲,是一項古老的競技體育運動
    摔跤,又稱為摜跤,是我國一項古老的競技體育運動,源於我國古代的角牴和相撲。據古文獻記載,西漢初年,河北古冀州一帶民間流行一種遊戲,稱為角牴,又叫「蚩尤戲」。南朝的任眆《述異記》中記有:炎黃時期,南方有一個蚩尤部落,頭上都長有角,與人鬥時就用角牴,使人無法抵擋。「蚩尤氏耳鬢如劍,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牴人人不能向。」
  • 「相撲吧!爸爸」看看宋代的美女相撲手,真是美女哦!
    今天的足球熱、籃球熱,和當時的相撲熱比起來那都是小巫見大巫。今天說起相撲,人們更多地想到的是這是一項日本的體育運動。相撲在日本如今被尊為「國技」,現在的日本相撲比賽規則是兩個近乎赤裸的大胖子在直徑4.55米的一個圓圈裡相互較勁,誰先把對手推出圈外或者摔倒在地就算勝利。
  • 看《清平樂》評女子相撲,司馬光是讓該運動淡然無味的罪魁禍首!
    他建議禁止女子相撲一事,網友們也一致選擇支持公主趙徽柔的立場,支持她說的話「看事看初心」,也就是說:每個人看一件事情角度不同,評價自然也不同。司馬光看到的不是比賽結果,而是在意比賽過程中的「袒胸露乳」,是看不慣的「裸戲」。如同近代,西方人體藝術進入中國,許多人看了認為是「不雅」,實則是迂腐的封建思想餘毒作怪。
  • 日本相撲抄襲自中國,宋朝曾盛行女子相撲,因太低俗被緊急叫停
    (本文由史心團隊成員原創,您的關注是我們最好的動力)相撲如今已經是日本的一門國粹藝術。從事相撲的職業選手,在日本社會中地位非常之高,很受到尊敬。但是其實,跟日本如今的很多傳統習俗一樣,相撲最初的發源地也是中國。
  • 日本傳統文化相撲,是始於中國的
    文:讀閱評說宋朝民間流行相撲。都說相撲是日本的傳統文化。事實上,相撲產生於中國,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從已出土的文物來看,中國秦漢時期的角牴形象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宋朝的"相撲"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相撲"發展的巔峰期。宋朝的宮廷有御用的相撲手,這些相撲手是御前衛隊左右軍士,名為「內等子」。
  • 日本國技相撲,原來不是日本本土競技,而是從中國傳入的
    一說到相撲,大家肯定會想到日本。現在是日本比較流行的一種摔跤運動。兩個強壯到令人生畏的大力士,裸露著上身,互相角力。現在是日本的國技,是日本的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運動。在日本國內稱為大相撲。不知道,大家在觀看相撲比賽的時候,會不會有種想法?
  • 相撲探秘:起源於中國,盛行於宋代,還出現過女子相撲高手
    相撲,是日本最富於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項目。然而學者們經過研究,發現相撲原本產生於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就提供了生動有力的證明。小說中描寫了一場饒有趣味的相撲表演,地點在泰山腳下岱嶽廟。那場相撲是為祭神舉行的。一位老年部署(即裁判員),手持竹批上場,參拜神後,便邀請相撲對手上臺。相撲手任原,「頭綰一窩穿心紅角子」,跳上臺來,「喝了一盧參神諾,受了兩口神水」,另一位相撲手燕青,也是「除了頭巾,光光地束著角兒」,趕上臺來,擺了個架子,算是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