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源於我國,曾因傷風敗俗被取締,如今卻成了日本的國粹

2020-10-29 一更歷史

說到相撲這項運動,很多同學心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會把它跟日本聯繫起來。作為日本如今的國粹,相撲對於日本人來說意義重大。

這些年來,為了讓相撲進入到奧運會中,日本人也更是做出了不少努力。

但大家知道嗎?作為日本的國粹,相撲實際上其實是源自我國。

根據日本考古學家的研究,他們普遍認為,日本的相撲最早是來自於我國唐朝時期。一是因為在我國吉林省出土的一座魏晉南北朝古墓壁上,發現了一幅角牴圖,這與日本如今的相撲運動非常相似。

二則是根據我國唐宋時期的古書記載,當時的相撲,無論是規則還是比賽形式,與日本當今的相撲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不過相撲在我國的歷史可沒有那麼短,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漢書》就有記載,當時之所以會興起這項運動,是因為在春秋時期結束之後,隨著國家之間的吞併與戰爭,逐漸形成了七國之勢。

而這些大國之間自然不可能隨意發生衝突,但他們又想找一個理由來展示國家強大的武力,所以這項運動就應運而生了。

《漢書·刑法志》有記載:「 春秋之後,滅弱吞小,並為戰國,稍增講武之禮,以為戲樂,用相誇視。而秦更名角牴,先王之禮沒於滛樂中矣。」

也就是說,秦漢時期,這項運動有了命名,叫「角牴」,並且成為了皇帝作樂的演出。

《史記》中也有記載,秦二世胡亥就非常喜歡在宮中看人相撲。另外,漢武大帝也有這種愛好。

《史記》記載:秦二世在甘泉宮 ,作樂角觝。注云:戰國 時增講武,以為戲樂相誇,角其材力以相觝鬭,兩兩相當也。 漢武帝 好之。

不過到了西漢初期的時候,這項運動在民間又成為了一種帶有表演性質的競技活動。人們會帶著有角的面具進行比武或者比拼力氣。

由於面具的原因,這項運動也被稱作為角牴或者是蚩尤戲。

因為史書中有記載,蚩尤一族人頭上都帶有角。不過這種活動只在如今河北一帶比較流行而已,還沒有廣泛的傳到全國。

《史記·樂書》記載:「蚩尤氏頭有角,與皇黃帝鬥,以角牴人,今冀州為蚩尤戲」。

而它的名字改叫為「相撲」時,則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書》中就有說到:「相撲下技」。

另外,相撲在我國古代一直只是算表演一類的活動,宮廷之中還專門有表演的人。

早期的相撲還可以與武術相結合,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定,比如必須要進行摔跤運動。而真正將相撲定義為摔跤運動的,那還是在宋朝時期。

並且給出了真正的規則,比如只許互相撲,不準打,對方也不允許踢腳,勝利的標準就是將對方絆倒。這些規則跟如今日本的相撲,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宋朝作為我國文化包容度非常高的一個時代,在相撲上也展現得淋漓盡致。那時候還出現了女子相撲運動,而相撲在宋朝也成為了最流行的大眾體育運動之一。

不僅有日常的節目表演,還會舉辦全國性質的競技大賽,所以這也催生了許多跟相撲有關的職業。《水滸傳》中的沒面目焦挺,就是一個專業的相撲手

宋仁宗起初也是非常喜歡看相撲的,但重臣司馬光卻認為在皇宮嚴肅的場合裡,皇帝帶著一大波人觀看「婦人裸戲於前」,實在是有些傷風敗俗。

所以專門上奏,「今後婦人不得於街市以此聚眾為戲」,請求宋仁宗取締在宮廷中進行相關表演的活動。宋仁宗也意識到了自己這麼做不對,因此也就廢除掉了這項活動。

不過在民間,相撲還是非常流行的。後來隨著程朱理學的興起,政府對於社會的管束開始越來越嚴重,城市裡的一些娛樂設施開始越來越少,這自然也會影響到相撲的發展。

隨後,相撲基本上就很少出現了。因為這種活動與當時宋代嚴謹的封建禮教相悖,因此遭到了宋代士大夫的反對。

不過到了元朝和後面的清朝,就比較盛行中國式摔跤了,也是體育項目,和相撲大同小異。

但提到日本最早與相撲相關的活動形式,則是出現在公元前23年。當然了,這只是根據八世紀初編撰的一本書中記載的,目前尚且沒有考古方面的證據證明。

那個時候相撲還沒有名字,只是類似於如今蒙古的摔跤。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日本正式引入了我國的漢字,才將摔跤命名為相撲。

而後在唐朝時期,又引入了我國的一些比賽形式和具體規則,逐漸形成了日本的相撲。

相撲在日本成為一項職業性運動,是從17世紀開始,那時候稱作為大相撲,100年之後,才真正形成了現代的相撲。

在此之前,相撲在日本也經歷了從宮廷觀賞性運動,到武士專門訓練的內容之一,最後才到職業性運動的變化。

說到相撲為什麼在日本如此興盛,也是有久遠歷史的。它最早是在奈良時代開始流行,日本宮廷甚至會專門成立一個與相撲有關的部門。

那時候的相撲,可是日本貴族才能夠欣賞到的運動。不過之後隨著日本皇室的勢力逐漸衰退,相撲這項運動也普及到了日本民間。

到了平安時代的時候,每年就會在7月份舉辦與相撲有關的節日。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日本民眾會把它跟民間的一些祭神儀式,或者是慶祝豐收等活動拉上關係。

而在鎌倉時代,相撲就成為了武士們必須修煉的一種技術。

到了江戶時代,隨著職業性相撲的興起,江戶也成為了當時全日本的相撲中心。在那個時代裡,大相撲可是最高尚的職業之一。

當然,在現在也是一樣,很多日本小朋友心目中的偶像都是相撲手。而相撲手不僅會接受嚴格的技術訓練,還會學習思想修養、生理學等等,甚至還會學習傳統的漢文化。

所以說,能文能武,如此全能的相撲手,大受歡迎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不過在明治維新的時代裡,由於全民都在學習西方文化,所以相撲這種帶有傳統性質的運動也逐漸衰落。

直到昭和初期,日本人開始懷念起自己的國技,相撲也才再次興起。

而如今的相撲,已經成為了日本最廣泛的群眾性體育運動之一,在日本的各地民間都非常流行。

參考資料:《漢書》《史記》《晉書》《宋史》《相撲的發展與起源》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國粹「相撲」,本源於我國古代,卻因封建禮教退出歷史舞臺!
    現如今是一個全民運動的時代,運動能夠使身體變得更加健康。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很喜歡運動。不少人都知道相撲,可能在提到這項運動時,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這是日本國粹級的運動,對於這個國家來講,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可是這項運動卻是從中國傳出去的。
  • 相撲、和服、木屐和抹茶,日本的這些國粹竟都源於中國
    提起鄰國日本的國粹,大家都能說出一二,比如相撲、和服、木屐、抹茶、榻榻米,這些國粹都是來源於中國,來源於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國粹如何傳入日本,又是什麼原因在日本保留至今,然而卻在國內式微或者消失的。
  • 中國相撲成為日本國粹,因女相撲太過「傷風敗俗」遭司馬光禁止
    文丨木木日本有一項特別受歡迎的競技運動,被稱為「國技」,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在擂臺上互相扑打競賽。沒錯,這項運動便是「相撲」。雖然相撲是日本的國粹,但其實卻起源於中國,古稱「角牴」唐代時,相撲運動傳入日本,並由日本將其發揚光大,日本相撲運動員的裝束與這座唐代墓出土的相撲俑的裝束極為相似,都是上身赤裸,下身只著一條三角短褲,可見至今日本相撲都保留著漢唐遺風。
  • 撿漏王日本:這五大日本國粹本誕生在中國,如今卻和中國無緣
    然而自從西方列強用堅船厲炮打開東方的大門,日本又調轉船頭,開始了學習西方的歷程,可以說自明治維新開始至今,日本已經學了西方150多年,如此長的時間,按理來說,日本應該把中國的東西都快遺棄了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日本仍舊大量的繼承了中國的很多東西,而且把中國拋棄的東西統統變成了自己的國粹,這個事實著實令人震驚,那麼日本都把中國的什麼東西變成了自己的國粹呢
  • 相撲、漆器、抹茶,都源於中國,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日本演奏名家小湊昭尚曾來到中國杭州,無比虔誠的尋找他心靈中的聖地——護國寺。這裡曾是尺八的發源地。▲圖片來源:紀錄片《尺八·一聲一世》但是,護國寺早已不在,小湊昭尚只能膜拜遺蹟了。▲電影《殺死比爾》中用到的日本武士刀◇相撲日本的相撲也起源中國。日本《相撲之始》和日本體育百科全書都記載:「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
  • 相撲、漆器、抹茶,竟都源於中國: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日本演奏名家小湊昭尚曾來到中國杭州,無比虔誠的尋找他心靈中的聖地——護國寺。這裡曾是尺八的發源地。 ▲ 圖片來源:紀錄片《尺八·一聲一世》但是,護國寺早已不在,小湊昭尚只能膜拜遺蹟了。一個本屬於中國的樂器,卻被日本人傳承下來,反而回中國進行推廣。
  • 相撲、漆器、抹茶,竟都源於中國: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別急,不僅僅是尺八,還有很多我國古代的文化,在國內早已消失了,卻被日本發揚光大,傳至世界。日本《相撲之始》和日本體育百科全書都記載:「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1941年,相撲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成為日本的國粹。
  • 相撲、漆器、抹茶都源於中國 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這尺八,是唐代時期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可今天,在國際尺八大賽上,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影子。日本演奏名家小湊昭尚曾來到中國杭州,無比虔誠的尋找他心靈中的聖地——護國寺。這裡曾是尺八的發源地。一個本屬於中國的樂器,卻被日本人傳承下來,反而回中國進行推廣。看到這裡,你心中或許別有一番滋味。別急,不僅僅是尺八,還有很多我國古代的文化,在國內早已消失了,卻被日本發揚光大,傳至世界。
  • 你不知道的女子相撲:從被人鄙夷到如今走向世界頂峰!
    你不知道的女子相撲:從被人鄙夷到如今走向世界頂峰!體育競技項目其實存在非常多的種類,在我們身邊知道的都是經常會看到相對比較適合我們觀看的比賽。而有些比賽就並非如此了,他們的競技狀態也許會給一些觀眾帶來並不是很舒服的視覺效果。
  • 日本相撲抄襲自中國,宋朝曾盛行女子相撲,因太低俗被緊急叫停
    (本文由史心團隊成員原創,您的關注是我們最好的動力)相撲如今已經是日本的一門國粹藝術。從事相撲的職業選手,在日本社會中地位非常之高,很受到尊敬。但是其實,跟日本如今的很多傳統習俗一樣,相撲最初的發源地也是中國。
  • 清平樂:你沒有看錯,宋仁宗在看女子相撲,這項日本國技源於中國
    其中有一幕,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宋仁宗和曹皇后在燈會上,和女兒、眾大臣一起看女子相撲表演。在現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相撲是日本所獨有的,一直被日本人稱為國技。但是,實際情況是,相撲源於中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相撲的說法,而日本的相撲是學習了唐朝的相撲方法,南北朝時期引進漢字後,日本才出現了「相撲」這個說法的。
  • 宋朝其實是相撲運動的發源地
    當今的日本,"相撲"運動非常火爆。日本每年各種"相撲"賽事絡繹不絕。"相撲"運動已經成為日本國粹,世人提到"相撲"就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日本。但其實,"相撲"運動在中國宋朝非常流行。可以說,宋朝是當今「相撲」運動的發源地。
  • 相撲這個運動,南宋就已經達到鼎盛,為何逐漸沒落,成為日本國粹
    一說到相撲這個運動,很多人直接就認為,這是日本的專屬運動。其實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有此項運動,一直到秦漢時期,所謂的「角牴」,就是相撲的雛形。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就開始使用「相撲」這個名稱。到了南宋時期,這個運動發展到鼎盛時期,尤其是在京城臨安,相撲就是盛行的技藝之一。從皇宮都百姓,都是一種很普及的表演活動。
  • 袒胸露懷像人體藝術:宋朝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
  • 摔跤源於我國古代的角牴和相撲,是一項古老的競技體育運動
    摔跤,又稱為摜跤,是我國一項古老的競技體育運動,源於我國古代的角牴和相撲。據古文獻記載,西漢初年,河北古冀州一帶民間流行一種遊戲,稱為角牴,又叫「蚩尤戲」。南朝的任眆《述異記》中記有:炎黃時期,南方有一個蚩尤部落,頭上都長有角,與人鬥時就用角牴,使人無法抵擋。「蚩尤氏耳鬢如劍,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牴人人不能向。」
  • 日本相撲、柔道竟然是起源於我國的角牴?
    有趣的是,當今日本盛行的相撲,運動員亦赤身著短褲,頭扎沖天辮,與秦漢文物中角牴形象如出一轍。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我國的「角牴」與日本的相撲、柔道。唐詩人李商隱《雜纂·不相稱》條記:「窮波斯,病醫人,瘦子相撲,肥大新婦。」說的都是反話,可見唐代相撲手個個肥胖。有趣的是,日本相撲手個個胖得出奇。難道日本相撲與我國角牴有淵源關係?
  • 日本國技——相撲(すもう)
    ,其中日本的國粹:相撲、藝伎、和服、茶道、木屐、弓道、櫻花、抹茶、花道、榻榻米等,多數和中國文化有關,今天哆啦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號稱日本第一國粹的「相撲」運動。基本介紹相撲(すもう),古稱素舞,被尊為日本的「國技」相撲起源於日本神道教,彼時,在神殿之上表演角力格鬥以盼望來年豐收,是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 相撲起源於日本?錯,它來自古代中國
    說起相撲這項運動,很多人都會想起日本的相撲比賽,它是日本的國技,也是一項國際性的格鬥術和體育項目,進而很多人認為相撲起源於日本,因為日本的相撲太出名了。今天要和大家說一說相撲的真正起源地。相撲其實原產於中國,在秦漢時期叫角牴。
  • 日本的女子相撲,早在宋朝就已經風靡中國,宋仁宗都為之痴迷
    一說到相撲,大家想到的都是日本那種高大肥胖的壯漢,其實日本還有一種女子相撲,也十分被民眾喜愛,而早在宋朝我國的女子相撲就已經是京城一絕了。日本相撲娛樂活動其實啊,日本的很多所謂「國技」比如茶道、插花、相撲,都是由中國傳入的,只不過中國地大物博能人輩出,人們的娛樂方式眾多不停的推陳出新
  • 女子相撲曾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 在宋代是開封一絕
    大尺度難脫淫穢之名  提起相撲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肥胖的男相撲手,但自1996年日本開始有女子相撲比賽以來,全世界已有17個國家建立了女子相撲俱樂部,如今女子相撲越來越受到體育迷的喜愛,但在觀眾的固有印象裡,女子相撲一時間難逃惡俗之名。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