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和服、木屐和抹茶,日本的這些國粹竟都源於中國

2020-12-03 趙趙讀書

提起鄰國日本的國粹,大家都能說出一二,比如相撲、和服、木屐、抹茶、榻榻米,這些國粹都是來源於中國,來源於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時期。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國粹如何傳入日本,又是什麼原因在日本保留至今,然而卻在國內式微或者消失的。

日本和服

世界文化框架大致可以分為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發展在地理概念上是圍繞地中海展開的,東方文化的發展在地理上是從黃河流域向四周輻射。周邊國家無不沐浴在漢唐文明的光芒之中。日本作為近鄰,當然也不例外,這些國粹當屬漢唐時期從中國傳入。

先說相撲。相撲在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至宋時期稱為相撲,此後逐漸沒落直至消失。日本的相撲文獻最早見於八世紀的《日本書紀》,書中記述第三十五代天皇(公元641-645年)為了招待古代朝鮮百濟國使者而舉行相撲競賽。公元641年是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而日本遣唐使第一次派遣使者來大唐是公元630年,大約是在這個時間或者相近的時間相撲運動傳入日本。

漢代壁畫中的角牴

此後相撲運動在日本深受喜愛,大放異彩。然而在近代日本向西看後,相撲運動差點消失。明治維新時期,政策禁止傳統的相撲運動,理由是相撲運動近乎裸體醜陋而愚昧(這可能是相撲在中國消失的原因)。但由於民眾的喜愛以及當時相撲選手的抗爭,明治天皇不得不取消這一禁令,傳承至今成為日本國粹。

而和服、木屐、榻榻米,也都是在漢唐時期傳入日本。

日本和服店

和服在江戶時代之前皆稱吳服,在今天的日本和服店依然能看到吳服店的招牌。吳服源於三國時期的東吳,日本同吳國的商貿往來中引進了吳人的服飾稱為吳服(與東吳的貿易對於日本的語言形成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今天的一些日語發音與吳語方言發音仍有相似)。在盛唐時期日本又借鑑唐朝的服飾色彩對吳服加以改進,發展傳承至今天,終成國粹。

近代木屐

木屐是漢服足衣的一種,適合在雨天的泥地裡行走,起源較早,至南北朝時鼎盛。盛唐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的詩句,謝公屐是南北朝時期大詩人謝靈運對木屐改進後的一種登山木屐,從李白的詩句中能看到盛唐時期木屐在社會階層的普及程度。推測木屐傳入日本的時間大概和吳服應該時間相當。時至今日,穿木屐最多的是日本人,在國內的明清時期甚至上個世紀的農村依然可見木屐,稱為「泥屐」,適用於雨後的泥巴地,這與幾千年前的使用沒有區別。

漢代宴飲圖

在漢及以前,因為沒有凳子及床的概念,古人的起居皆為席居(今天的榻榻米)。兩漢以後,桌子及床盛行起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在中國逐漸消失,而在盛唐傳入日本的席居生活方式卻保留至今,而抹茶也是在盛唐傳入日本。

唐朝的壁畫已經看到家具的雛形

我們今天的茶葉衝泡方式源於明代,而在此之前的茶為抹茶。抹茶源於隋唐,而興盛於宋,宋人說吃茶去說的就是直接吃而不是今天意義的飲茶。宋人喜鬥茶,從宋代茶盞的精緻程度也能反映當時鬥茶的盛行。

宋代建盞

在南宋時期,日本僧人將徑山寺茶宴的儀式引入日本,發展成了今天日本的茶道。而這一生活方式在明代以衝泡喝湯替代抹茶的吃法之後,中國人也漸漸的拋棄了這一傳統。

那麼為什麼這些漢唐的國粹在傳入日本以後能得到很好的傳承,而在華夏大地上漸漸式微甚至消失呢?

從地理因素上來說,日本是一個島國,一方面受外來的文明衝擊較小,相對是封閉的,另一方面文化的封閉必然帶來文化的落後,所以在大唐盛世之時,對於唐文明的崇拜導致了文化上大量的複製唐朝,從習俗到建築。這與150年前日本全面西化如出一轍。落後的文化吸收大唐的文明,又因為相對的封閉保留了這些傳統。

而華夏民族的情況則大相逕庭,群雄逐鹿中原,你方唱擺我登臺,民族的融合帶來了戰爭動亂,也帶來了智慧的融合,創造出燦爛包容的文化。很多傳統在外來各文明的精華衝擊下不斷地改進,像今天唐代的建築國內已不多見,而在日本古建築多為唐式建築也是這個道理。

今天,40年的開放之後,民族的自信心逐漸恢復,傳統又被重新拾起。漢學興起,很多年青一代在一些場合重新穿上漢服,不管走多遠,華夏文化的內核依然沒變。

相關焦點

  • 相撲、漆器、抹茶,竟都源於中國: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如今,日本刀已是國際上三大名刀之一,在國外的電影中屢屢亮相。而中國的刀劍呢? ▲ 電影《殺死比爾》中用到的日本武士刀◇ 相撲日本的相撲也起源中國。日本《相撲之始》和日本體育百科全書都記載:「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
  • 相撲、漆器、抹茶,都源於中國,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電影《殺死比爾》中用到的日本武士刀◇相撲日本的相撲也起源中國。日本《相撲之始》和日本體育百科全書都記載:「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上世紀初,它就成了日本國技;1941年,相撲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成為日本的國粹。相撲,如今被全世界知曉,成為國際體育項目。▲國際相撲女子比賽而中國相撲,早在宋朝時,被司馬光認為有傷風化,被禁止了。
  • 相撲、漆器、抹茶,竟都源於中國: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日本《相撲之始》和日本體育百科全書都記載:「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1941年,相撲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成為日本的國粹。如今,抹茶和茶道成為了日本的國粹。、園林藝術、歌舞伎等等,日本都師從中國唐朝。
  • 相撲、漆器、抹茶都源於中國 為什麼卻被日本發揚光大?
    日本《相撲之始》和日本 體育百科全書都記載: 「日本的相撲起源於唐代的中國。 」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上世紀初,它就成了日本國技; 1941年,相撲被列為學校體育正式科目,成為日本的國 粹。相撲,如今被全世界知曉,成為國際體育項目。
  • 日本這些國粹,其實都是起源於中國,也包括和服在內
    眾所周知,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的交往密集,而日本的許多文化都源於中土。自漢朝開始,我中原王朝就對日本島國進行過冊封,三國時代魏國曹丕更是賞賜印綬。到了唐朝時期,日本侵略朝鮮半島,又被唐軍在白江口揍了個踏實。自此開始,日本開始以中華為師,派出大量僧侶充當遣唐使到中原進行學習。
  • 日本國技——相撲(すもう)
    日本國技——相撲(すもう) 日本和中國一水之隔,在歷史上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日本的文化受中國影響巨大
  • 和服、相撲、櫻花、榻榻米……都是日本的?錯錯錯,全是中國的!
    古代日本長期向中國學習,不知學走了多少好東西,以致目前像和服、相撲、生魚片、榻榻米等等等等,不少人都以為是日本的,其實,它們都是我大中國的。我們來掰掰指頭數一數,那些張口就來的、起源於中國的日本熱門名詞,都有哪一些:先來說和服吧,都說日本人穿得挺美人的,太有歷史文化底蘊了,其實,這個底蘊,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所以在19世紀末以前,日本人把和服又叫作吳服。三國時期,日本與東吳的海上貿易活動十分頻繁,紡織品及縫製方法,都是經東吳傳入日本。
  • 這九張日本名片,其實都源於中國
    櫻花,起源於中國,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地區以及臺灣島。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以及櫻花的種植和鑑賞,櫻花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併被日本朝拜者帶回了東瀛。
  • 日本說: 我擁有獨立的文化! 中國: 來, 先交代下你的八大國粹
    自古以來,中國一直是一個大國,如今千年過去,突然發現中國周邊的鄰居也全部變得不簡單:韓國成了宇宙起源之國,可國旗長的和八卦一模一樣;而日本號稱自己擁有獨立的文化。既然如此,我們就來掰扯一下日本的八大「國粹」,從自然植被到衣食住行,這些東西過去你認為是日本的,其實全是中國的。一,櫻花,日本國花。
  • 提到天婦羅和木屐,你想到了哪裡?其實,它們都不是源於日本的!
    天婦羅和木屐,提起這兩樣東西,你的腦海裡的第一反應,大概率是想到了日本。因為日料裡,天婦羅是一種代表性食物;而木屐也是日本人在傳統節日裡,配合和服的穿著。其實,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源於日本的!日本有天婦羅,中國有大餅夾一切日本料理中的很多吃法,很多是源於其他國家的風味輸入。在日本,陽澄湖蟹被稱為上海蟹,良鄉慄子被稱為天津慄子。豆腐起源於中國,豆腐大概出現於唐代末年和五代時期,在宋代尤其是南宋普及開來。
  • 撿漏王日本:這五大日本國粹本誕生在中國,如今卻和中國無緣
    明治維新前,可以說日本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小跟班,一切都按照我國的傳統來培養自己的傳統,一切都照搬中國的東西。自漢唐開始日本就不遺餘力的學習中國,模仿中國、複製中國,只要是中國的,日本就統統學,畢竟對於一個落後的島國來說,中國的文化太過於博大精深了。
  • 這些著名的「日本特產」其實都源於中國,不止是茶道、和服!
    日本國土面積雖然小,但是日本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非常廣泛,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日本的動漫,像是哆啦A夢,奧特曼,或者海賊王等等,在我們看動漫的過程中,就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日本文化,他們也都成了我們印象中日本的標誌和特產,但是其實,日本受古代中國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很多的「日本特產」其實都來源於中國
  • 日本文化特產:竟有很多是被中國經遺忘和丟掉的東西
    但很多在吃著刺身、穿著和服或觀看相撲比賽時都不會想到,這些文化符號其實源自古代中國。只是在距離今天更近的時代中,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後來的人所遺忘。當然,日本人在穿和服時還必須搭配木屐。但木屐也並非日本原產之物,而是來自先秦時期的東亞大陸。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很多古畫與考古發現,都印證了木屐在古代中國的流行。日本最初的木屐,也極有可能是通過同東吳的貿易獲得。 一直到唐朝之前,木屐在大陸地區都非常流行。但隨著胡風由南北朝開始不斷影響,這種帶有古風的鞋子被逐漸取代。
  • 日本文化特產:竟有很多是被中國經遺忘和丟掉的東西
    但很多在吃著刺身、穿著和服或觀看相撲比賽時都不會想到,這些文化符號其實源自古代中國。只是在距離今天更近的時代中,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後來的人所遺忘。但最早的相撲卻是出自中國,當時的名稱還是角牴。這種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的搏擊運動,一度是貴族錘鍊武德的訓練技巧。尤其是在秦軍兼併六國後,大力收繳本地居民的武器。於是讓更多人只能通過練習角牴,維持最基本的武術和體魄。
  • 5樣被誤以為是日本的東西,都是中國發明的,日網友:難以接受
    1、和服這是最具日本色彩的服裝,一說到和服大家肯定最先想到日本,但事實上和服最早也起源於中國,一開始被稱之為「吳服」。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進行海上貿易,大量服裝和縫製方法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的主要服裝。後來日本對吳服不斷進行改進,融入了唐朝服飾的特點,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和服」。
  • 日本拿和服和木屐去申遺,聯合國直接拒絕,給出的理由竟跟我國有關
    日本拿和服和木屐去申遺,聯合國直接拒絕,給出的理由竟跟我國有關!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傳承了數不勝數的東西,古代那些周圍的番邦國家也都會派大量的使臣到我國學習先進文化和發明。但是有些國家也是不懷好意,就是想把我國的東西變成自己國家的,就按著我們國家的東西去聯合國申遺。
  • 那些起源於中國又在中國失傳,卻在日本發揚光大的中國文化
    在唐宋時,中國還有茶禪一味之說,寺院的茶事活動非常盛行,並形成了獨特的寺院茶會禮儀。宋代時,雖然中日兩國官方很少接觸,但僧侶間往來很多,日本僧人從中國帶回了茶樹的種子,在日本種植,並學會了中國的抹茶和點茶法。日本僧侶還將中國茶禪一味的思想,以及中國寺院的茶會禮儀一併帶回日本,以「和、敬、清、寂」為主要思想的日本茶道由此發端。
  • 相撲源於我國,曾因傷風敗俗被取締,如今卻成了日本的國粹
    說到相撲這項運動,很多同學心中的第一印象,肯定會把它跟日本聯繫起來。作為日本如今的國粹,相撲對於日本人來說意義重大。這些年來,為了讓相撲進入到奧運會中,日本人也更是做出了不少努力。但大家知道嗎?作為日本的國粹,相撲實際上其實是源自我國。
  • 日本文化特產:竟有很多是被中國人遺忘和丟掉的東西
    但很多在吃著刺身、穿著和服或觀看相撲比賽時都不會想到,這些文化符號其實源自古代中國。只是在距離今天更近的時代中,已經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後來的人所遺忘。但最早的相撲卻是出自中國,當時的名稱還是角牴。這種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的搏擊運動,一度是貴族錘鍊武德的訓練技巧。尤其是在秦軍兼併六國後,大力收繳本地居民的武器。於是讓更多人只能通過練習角牴,維持最基本的武術和體魄。
  •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五種東西,其實都源自於中國
    櫻花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秦漢時期,皇親貴族就已種植此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此後,被日本使臣帶了回去,由此才有了日本櫻花。和服19世紀末期以前,其實稱作吳服,這個稱呼源自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當時東吳與日本商貿活動頻繁,由此傳入日本。在過去,其實吳服與和服有區別,但如今已經一樣了。相撲這種形式在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