駙馬都尉,原名是副馬都尉,以前其實是替皇帝駕車的,因為算是皇帝的近侍,所以任職的人自然都是皇帝的親信,當然因為官職不高,所以都比較年輕,一般是皇親或者功臣們的子弟兵。到了三國時期的魏國,第一個公主的老公當了駙馬都尉(以下簡稱駙馬),到晉時形成定例,駙馬也就成了皇帝女婿的專有名詞。
明朝的駙馬在建朝初,因為皇帝需要功臣們的協助,所以駙馬都是功勳貴胄的子弟,要不就是飽學之士,對於外貌,品德的要求也很高。明朱元璋時期,太原長公主(明朝規定,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姐姐妹妹為長公主,女兒輩為公主),曹國長公主朱佛女是例外,因為她們死的時候,明朝還沒有建立。福成公主(朱元璋大哥南昌王朱興隆之女)跟慶陽公主(朱元璋堂哥蒙城王朱重四之女),只是朱元璋的侄女,但駙馬一個是行省參知政事,一個是兵馬副指揮,級別都不低。
朱元璋的女兒除了早死的二位,有十四位駙馬,這十四駙馬中大部分都是開國伯侯的後輩,像臨安公主(老大)嫁的是韓國公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寧國公主(老二)嫁的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殷等等,僅有幾個差的,崇寧公主(老三)嫁牛城,史書上對牛城記載少;安慶公主下嫁進士歐陽倫,其它的駙馬在當帝婿之前官職都不低。這個時候,駙馬及駙馬的家人相對於公主,地位也不低,公主要對公婆行八拜之禮同,公婆也不需要回禮,後來雖然有所調整,但公婆的地位依然高於公主,當然有可能僅在禮儀上。
這個時候,駙馬在政治上也大有作為,有不少因功封公封侯的,像曹國公的夫君李貞就被封為曹國公,參與朱棣叛變的幾位駙馬也因功被封為侯,寧國公主的老公梅殷在朱棣造反的時候鎮守淮安,硬是擋住了燕王的軍隊,使得燕軍不得不改道,甚至於他還割掉朱棣使者的耳朵。還有李堅等,都是在外帶兵的將軍。明成祖基本延續了朱元璋的制度,沒有變化。她的五個女兒嫁的是侯爺之子,要不自己就是侯爵,不過因為朱棣前期只是親王,他的女婿只是儀賓,後來他篡位後才是駙馬。
明朝自建文帝始,就開始限制藩王的勢力,後來明成祖奪得帝位,繼續了他的政策,這本來跟駙馬沒啥關係,但不知道為啥,自明宣宗朱瞻基以後,駙馬地位嚴重降低。一方面,駙馬的出身不再需要高貴,駙馬開始從民間選取,駙馬也成了有名無實的虛職,連駙馬的老爹,在兒子當了駙馬以後,也只是職位升一級,然後退休。另一方面,駙馬及其家人相對於公主的地位也變了,變成了駙馬向公主拜四拜,而公主只需要回二禮,駙馬府成了公主府,公主的地位遠高於駙馬及其家族。駙馬跟公主也不住在一起,他們之間的相會需要通過公主下嫁時所帶的僕人傳遞後,才能有所動作。甚至於這些僕人還能夠暗通皇帝,駙馬只要稍有事情做得不當,便會被皇帝知道,從而受到責罵,甚至於這些僕人還欺負男主人,鞭打駙馬,連公主都沒有辦法,更甚者,這些惡奴連公主都敢欺負。
隨著駙馬地位的下降,以及皇帝對附馬家族的限制,駙馬由原來的香饃饃變成那些達官貴人人人害怕的位子,有些人怕被選中,甚至不得不隨便找個女人結婚,也算是種怪像。
後來清朝的駙馬好像也跟明朝中後期一樣, 駙馬也是跟公主分開住,我記得,史書上記載過,如果公主想跟駙馬同房還得給下人錢,否則的話,這些下人是不會通知駙馬前來的。不過小編覺得,這應該也跟公主本人的性格和態度有關,作為公主怎麼可能解決不了這些惡奴呢?只要不是那種生性就軟弱的,公主直接叫人把這些下人打死,也沒人敢說什麼,頂天了也就是被皇帝罵一頓,不過那些長期生活在深宮大院的嬌貴小姐可能沒這種魄力,畢竟皇子們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按道理駙馬應該只能有公主一個女人,但有一個例外的,這個人就是朱元璋寶慶公主的老公趙輝,此人特別長壽,居然活到明憲宗時期,經朱元璋,明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六朝,這要算關係,還真算不清。趙輝的姬妾達百餘人,當然正妻只能是公主。(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史路雨絲原創,歡迎轉發,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