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駙馬:由公侯府到百姓家,這變化有點大

2020-12-06 史路雨絲

駙馬都尉,原名是副馬都尉,以前其實是替皇帝駕車的,因為算是皇帝的近侍,所以任職的人自然都是皇帝的親信,當然因為官職不高,所以都比較年輕,一般是皇親或者功臣們的子弟兵。到了三國時期的魏國,第一個公主的老公當了駙馬都尉(以下簡稱駙馬),到晉時形成定例,駙馬也就成了皇帝女婿的專有名詞。

明朝的駙馬在建朝初,因為皇帝需要功臣們的協助,所以駙馬都是功勳貴胄的子弟,要不就是飽學之士,對於外貌,品德的要求也很高。明朱元璋時期,太原長公主(明朝規定,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姐姐妹妹為長公主,女兒輩為公主),曹國長公主朱佛女是例外,因為她們死的時候,明朝還沒有建立。福成公主(朱元璋大哥南昌王朱興隆之女)跟慶陽公主(朱元璋堂哥蒙城王朱重四之女),只是朱元璋的侄女,但駙馬一個是行省參知政事,一個是兵馬副指揮,級別都不低。

朱元璋的女兒除了早死的二位,有十四位駙馬,這十四駙馬中大部分都是開國伯侯的後輩,像臨安公主(老大)嫁的是韓國公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寧國公主(老二)嫁的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殷等等,僅有幾個差的,崇寧公主(老三)嫁牛城,史書上對牛城記載少;安慶公主下嫁進士歐陽倫,其它的駙馬在當帝婿之前官職都不低。這個時候,駙馬及駙馬的家人相對於公主,地位也不低,公主要對公婆行八拜之禮同,公婆也不需要回禮,後來雖然有所調整,但公婆的地位依然高於公主,當然有可能僅在禮儀上。

這個時候,駙馬在政治上也大有作為,有不少因功封公封侯的,像曹國公的夫君李貞就被封為曹國公,參與朱棣叛變的幾位駙馬也因功被封為侯,寧國公主的老公梅殷在朱棣造反的時候鎮守淮安,硬是擋住了燕王的軍隊,使得燕軍不得不改道,甚至於他還割掉朱棣使者的耳朵。還有李堅等,都是在外帶兵的將軍。明成祖基本延續了朱元璋的制度,沒有變化。她的五個女兒嫁的是侯爺之子,要不自己就是侯爵,不過因為朱棣前期只是親王,他的女婿只是儀賓,後來他篡位後才是駙馬。

明朝自建文帝始,就開始限制藩王的勢力,後來明成祖奪得帝位,繼續了他的政策,這本來跟駙馬沒啥關係,但不知道為啥,自明宣宗朱瞻基以後,駙馬地位嚴重降低。一方面,駙馬的出身不再需要高貴,駙馬開始從民間選取,駙馬也成了有名無實的虛職,連駙馬的老爹,在兒子當了駙馬以後,也只是職位升一級,然後退休。另一方面,駙馬及其家人相對於公主的地位也變了,變成了駙馬向公主拜四拜,而公主只需要回二禮,駙馬府成了公主府,公主的地位遠高於駙馬及其家族。駙馬跟公主也不住在一起,他們之間的相會需要通過公主下嫁時所帶的僕人傳遞後,才能有所動作。甚至於這些僕人還能夠暗通皇帝,駙馬只要稍有事情做得不當,便會被皇帝知道,從而受到責罵,甚至於這些僕人還欺負男主人,鞭打駙馬,連公主都沒有辦法,更甚者,這些惡奴連公主都敢欺負。

隨著駙馬地位的下降,以及皇帝對附馬家族的限制,駙馬由原來的香饃饃變成那些達官貴人人人害怕的位子,有些人怕被選中,甚至不得不隨便找個女人結婚,也算是種怪像。

後來清朝的駙馬好像也跟明朝中後期一樣, 駙馬也是跟公主分開住,我記得,史書上記載過,如果公主想跟駙馬同房還得給下人錢,否則的話,這些下人是不會通知駙馬前來的。不過小編覺得,這應該也跟公主本人的性格和態度有關,作為公主怎麼可能解決不了這些惡奴呢?只要不是那種生性就軟弱的,公主直接叫人把這些下人打死,也沒人敢說什麼,頂天了也就是被皇帝罵一頓,不過那些長期生活在深宮大院的嬌貴小姐可能沒這種魄力,畢竟皇子們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按道理駙馬應該只能有公主一個女人,但有一個例外的,這個人就是朱元璋寶慶公主的老公趙輝,此人特別長壽,居然活到明憲宗時期,經朱元璋,明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六朝,這要算關係,還真算不清。趙輝的姬妾達百餘人,當然正妻只能是公主。(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史路雨絲原創,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明朝的洗馬與駙馬
    司馬和洗馬原本都與馬有點關係。唐朝時柳宗元等八人被貶為地方上的「八司馬」,而魏徵早年曾為唐太子李建成掌管圖籍的洗馬官。李密的《陳情表》也說:「除臣太子洗馬。」如果說「八司馬」可能還與軍隊在名義上有點關聯的話,洗馬則在南北朝以後,就與馬沒什麼關係了。  沈德符的《野獲編》記載:明朝「洗馬江朝宗之婿,曰『甘崇』者,刻印曰『翰林東床』。」
  • 飛流在侯府中玩耍,竟和蒙摯大打出手,多虧梅長蘇及時制止
    在太子和譽王的使者到達之前,已經跟著寧國侯府謝玉長子蕭景睿潛入了金陵城。這林殊真是做足了準備。每一步都讓你覺得理所當然。但是一細想真可謂是煞費苦心。就比如他與蕭景睿的認識,難道真的就是兩年前的一次機緣巧合嗎?梅長蘇化名蘇哲跟著蕭景睿進了金陵城,並住進了寧國侯謝玉的府邸。
  • 明朝的官營茶馬貿易制度決定了駙馬都尉歐陽倫一定會被朱元璋賜死
    朱元璋從元末戰亂中崛起,掃蕩群雄,驅除韃虜,重新恢復了漢家江山,出身底層的朱元當了皇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維護朱明王朝的統治,在他的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對百姓來說這是一個好皇帝。歐陽倫也是普通出身,只不過後來中了進士,原本可以好好的進到朝中為官,可是歐陽倫沒有那麼幸運,他雖然是進士,但是卻沒有能入朝為官,因為他娶了公主,成了駙馬!明朝的駙馬不能當官的,但是榮華富貴一輩子享用不盡,而且歐陽倫娶得是朱元璋的嫡次女安慶公主。
  • 公府和侯府有什麼區別?《知否》中爵位排名哪個地位最高?_手機網易網
    《知否》中出現很多我們並不熟悉的稱呼,像是寧遠侯府和齊國公府等,從劇情人物等級上來看寧遠侯府地位明顯高於齊國公府,在古代公府和侯府有什麼區別也讓網友很好奇,我們便一起來看下這些京城的權貴都有哪些身份背景吧。
  • 臺灣豪門"駙馬"大揭密
    最新一期臺灣《財訊月刊》刊出專文來了個豪門女婿大揭密。  如下是該文摘要:  根據《漢書》記載,駙馬最初只是一個官名,是漢武帝開始設置的,主要職責是掌管帝王隨從車輛馬匹,一般由皇室、外戚及王公子弟擔任,是一種近侍官。到了三國時,魏國玄學家何晏娶了公主,魏文帝授其為駙馬都尉;後來晉朝杜預娶晉宣帝之女、王濟娶晉文帝的公主,也都授駙馬都尉。
  • 穿成種田農女,爹是世子,哥是駙馬,妹妹是梧桐樹上的小姑娘
    這期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是「穿成種田農女,爹是世子,哥是駙馬,妹妹是梧桐樹上的小姑娘」,書荒快來關注收藏吧!這本書就是《農女傾城》,一本古言穿越種田文,講現代豪門千金車禍身死,穿越成了古代農女,憑著聰明才智和金手指空間,帶領百姓發家致富,並成了福星王妃。
  • 由「皇帝賞賜」到「自我創新」,從服飾變化看明朝宦官權力的擴張
    因此,在這段時期內,宦官的服飾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從永樂帝時期開始,由於開始對宦官的重用,宦官服飾逐漸有了變化。在這一變化過程中,皇帝賞賜宦官服飾始終貫穿於始末,到了明代中後期,隨著宦官權力的擴張,宦官服飾的變化主要以宦官按自己的意願對服飾進行更改為主。宦官服飾的變化從永樂帝開始到明末,這期間服飾的變化也反應了禮制對服制的制約力在逐漸減小。
  • 大明功臣錄·李貞:明朝第一駙馬!唯一有「贊拜不名」特權之人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父母兄弟大多都在明朝開國前亡故,所以對倖存的親人也格外珍視。朱元璋的姐夫、明朝第一位駙馬都尉李貞雖然對明朝建立並未做出很大貢獻,但也因其謹小慎微,而得以位極人臣,甚至成為明朝唯一一個有贊拜不名特權的人。
  • 都說駙馬難當駙馬短命,明朝的趙輝90多歲被稱為最高壽的駙馬爺!
    明朝的駙馬和公主的婚姻多不幸福,因為他們連見面都需要朝廷特設的女官一管家婆批准,更別說夫妻生活了。有明二百六十七年裡,僅有一位駙馬活得最滋潤,光待妾就有一百多人,這傢伙歷經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8朝,活到九十歲。原因就是他娶了洪武帝的小女兒寶慶公主。
  • 鉅鹿榮愍侯井源:明仁宗朱高熾長婿,大明第一位戰死沙場的駙馬
    比如皇長女臨安公主的駙馬,是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的兒子李祺。馬皇后嫡女寧國公主的駙馬,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殷。在朱元璋晚年,雖然為了皇太孫朱允炆的順利登基清洗了大批勳貴,但對於駙馬的人選,還是偏向於功臣之子。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已故皇太子朱標的女兒江都郡主,嫁給了碩果僅存的開國功臣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璇。朱允炆登基之後,江都郡主進封為江都公主,耿璇自然也進封為駙馬。
  • 古代的駙馬到底敢不敢納妾?
    奉車都尉掌管皇帝主車的武將、駙馬都尉是掌管皇帝副車的武將,騎都尉是皇帝騎兵御林軍的首領。當年張良刺殺秦始皇,擊中的正是秦始皇的副車,殺死駙馬都尉。需要說明的是,秦始皇時期的駙馬都尉並不是皇帝的乘龍快婿。騎都尉是在漢武帝時期設立。到了三國時,何晏娶了曹操的女兒金鄉公主,而何晏的媽媽尹氏喪夫又成為曹操的侍妾。關係有點亂,但。何晏卻成為了由公主的老公擔任駙馬的第一人。
  • 從「駙馬都尉」到「帝婿」,淺談古代帝王與權貴結親的必然性
    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稱,官職初設於漢武帝元鼎二年。 從字面上看「駙馬」與「馬」有關,「駙」同「副」,官職大小可類比無實權的近身侍從。多由外戚和宗室成員擔任,人數也不唯一,除駙馬都尉外另有奉車都尉、騎二都尉。
  • 古代的駙馬不好當,結婚前規矩太多,需經宮女測試合格才行!
    古代的駙馬不好當,結婚前規矩太多,需經宮女測試合格才行!眾所周知,古代公主的丈夫被稱作駙馬,但實際上最初的駙馬只是一種官職,在漢武帝時期便產生了,多由皇室或王公大臣的子弟負責擔任。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和公主成婚後被授予駙馬都尉的官職,之後杜預和堂山公主結婚後也拜為駙馬都尉,於是在魏晉之後皇帝的女婿便加授駙馬都尉的稱號,簡稱為駙馬。
  • 臺豪門"駙馬"大揭密:難為又為難 關鍵在老丈人
    最新一期臺灣《財訊月刊》刊出專文來了個豪門女婿大揭密。    如下是該文摘要:    根據《漢書》記載,駙馬最初只是一個官名,是漢武帝開始設置的,主要職責是掌管帝王隨從車輛馬匹,一般由皇室、外戚及王公子弟擔任,是一種近侍官。
  • 明朝皇帝姓朱,百姓為避天家忌諱,都給豬換了個名字叫豚
    我們都知道古時候那會是極為封建的,又尤為看重尊卑以及等級,所以這平頭百姓自是有許多事情做不得的,我們管這就叫做避諱。就如在那唐朝之時,因為皇帝是李姓的緣故,所以老百姓就得避諱這個國姓。畢竟不管心裡頭尊不尊重,這表面上都必須要服從天家才行。
  • 明宣宗朱瞻基女婿石璟:親歷過土木堡之變和曹吉祥之亂的傳奇駙馬
    由於副車的重要性,一般只有皇親國戚或是勳貴的子孫才能出任駙馬都尉一職。到了三國時代的魏國,當時著名的玄學家何晏(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對就是那個被十常侍殺掉的何進)娶了曹操的女兒金鄉公主,並因此授官駙馬都尉。自此之後,皇帝的女婿一律被授予駙馬都尉的官職。而隨著皇帝不再坐車,駙馬都尉也就從一個實際性的官職,變成了皇帝女婿的專屬稱謂。
  • 明朝文官是不能封為公侯的,最高爵位只能是伯爵!
    自漢朝以後,尤其是到了五胡亂華時期,封爵就變得異常混亂,基本上在朝廷內任職的人都可以獲得五等爵位。 到了明朝,形式為之一變。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給功臣以及死難將士的封號也都是五等爵位,可是等到坐穩天下之後,朱元璋覺得封爵太濫了,於是就把五等爵位變為三等爵位,也就是只有公、侯、伯,並且規定,文官不得封為公侯,最多只能封為伯爵,而且前提是必須立有軍功。
  • 「清平樂裡宋朝事」七:公主與駙馬,稱謂背後故事多
    關於這首先秦時代的民歌,到底想表達什麼,史界很有些爭議。《毛詩序》認為這是「美王姬"」之作。朱熹在《詩集傳》裡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王姬下嫁於諸侯,車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挾貴以驕其夫家,故見其車者,知其能敬且和以執婦道,於是作詩美之。」當然也有不同的意見,比如高亨在《詩經今注》裡就表達了這麼一層意思:當年周平王的孫女嫁給齊襄公或齊桓公,意圖讓召南城諸侯之女當陪嫁媵妾。
  • 從明朝太廟配享功臣的三次變化,分析明朝的政治和文武鬥爭
    明朝太廟分東、西壁分別以親王、功臣配享,親王配享從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定型以後,人員穩定,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發生過變化。同親王配享的穩定性相比較,功臣配享卻有不少的變動,那麼明朝太廟配享功臣的變化,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政治變動和權利鬥爭呢?
  • 由「戶貼」到「黃冊」,淺談明朝的戶籍制度的發展
    在徵兵之前,需要統計全國的人丁戶口數目,以便於計算出實際能徵得士兵的數量,這是戶籍制度最早的雛形。在此後的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戶籍制度幾乎都為賦役制度所服務。例如《周禮·地官·司徒》記載: 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