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帶什麼禮—海外華僑華人回鄉禮物變化記

2020-12-12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尤其是逢年過節,一張禮品清單令海外華僑華人收拾行裝時煞費心機、認真籌辦。近年來,一到該買禮物的時候,準備回鄉的華僑華人就開始犯愁,「回鄉送禮越來越難」已成為近年來海外華文網站論壇的熱門話題。

    在以前國內商品相對短缺的年代,中國人對來自外國的各種禮品愛不釋手。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中國國內商品極大豐富、種類繁多,國外商品也能在國內買到,因此挑什麼禮物帶回去成為困擾眾多華僑華人的「難題」。

    挑禮物 較費心

    芬蘭華人田莉回憶說:「要是10年前,在芬蘭買什麼帶回國大家都稀罕。現在,國內發展太快了,國外有的中國幾乎都有,國外沒有的國內也有。」過去,田莉回國會帶些生活必需品以及奶酪、巧克力和漿果甜酒等芬蘭特產。如今,很多芬蘭商品在國內都能買到,也不很貴,所以田莉挑選禮物不再容易。

    「國內的朋友們現在什麼都有,生活可能比這邊還好,給他們選禮物要花更多時間,比以前費心多了,」美國舊金山市華人會會長江苑珊很是感慨。以前她回國時隨便帶些普通商品就可以,現在則要考慮買些上檔次的禮品。比如以前她給國內小孩帶糖果、餅乾之類的禮物,他們都歡天喜地地接受,而如今孩子們對這些禮物已經「看不上」了,所以要挑一些比較高檔的玩具。

    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會長吳昊說:「國內現在什麼都有,而且質量好,價格還便宜,所以從莫斯科回家基本上不帶什麼,帶也是帶的心意。而從國內回莫斯科時卻是大包小包什麼都帶,帶的是需求。」

    羅馬尼亞華人華僑企業家協會主席金小龍也有同感,他每次回家前打電話,家人總是說「什麼都不要帶,國內樣樣都能買到」。

    送特色 送健康

    雖然回鄉禮物讓人傷透腦筋,不過既然回家過年,講究傳統禮節的華僑華人自然會做足功課。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禮品以及當地的特產成為華僑華人回鄉禮物的首選。

    埃及的紙草畫、手工製作的銅盤和銀盤、銅塑的阿拉丁神燈等因為獨具特色仍然廣受歡迎,埃及當地產的紅酒、椰棗、阿拉伯紅茶以及特色水晶等也列入埃及華僑華人回鄉禮物的清單。

    澳大利亞的羊毛製品、瑞士的軍刀、土耳其的海泡石菸斗、非洲特色的木雕、塞內加爾特產的玫瑰茄、俄羅斯的油畫和伏特加、阿根廷的玫瑰精油與馬黛茶……「送禮送特色」已成為華僑華人的廣泛共識。

    阿根廷華人武術家錢蘭根上世紀80年代初從上海到阿根廷。80年代回鄉探親時,他會買很多阿根廷的優質毛線作為禮物,頗受親戚朋友喜歡;到了90年代,他選擇蛋黃醬、糖果等阿根廷食品或皮衣、小狐狸皮圍巾和珠寶首飾等禮品。如今,他很少再買這些東西了,因為從食品到日用品、奢侈品,國內什麼都有,而且種類也很全,現在他大多選擇牛皮製作的精美工藝品和阿根廷產的高檔紅酒作為禮物。

    如今,更多的人把眼光放在保健品上,深海魚油、腦黃金、螺旋藻、鈣片等營養保健品成為美國不少商家春節前的熱銷產品。在美國第一大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好事多」,經常可以看到華僑華人顧客在營養品貨架前選購的身影。

    阿根廷福清同鄉會副會長嚴盛龍在阿根廷經營超市,他在上世紀90年代回國時會購買大量奶粉,一部分給家裡的孩子和老人,剩下的則送給親戚朋友。而現在,他回國時基本上都會買蜂膠產品。他說,不知不覺中,自己的回鄉禮物已經從生活必需的消費品變成了高檔的營養保健品。

    小禮物 大變化

    每次回鄉過春節,海外華僑華人都會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速度感到驚奇和驕傲。他們同時發現,親朋好友對禮物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自己精挑細選帶回的禮物有時難免被小輩們認為老土和落伍。

    旅居日本20多年的白女士在最初回國時恨不得把日本的家電商場搬回家,電視機、電冰箱、吸塵器、電熨鬥等都往國內帶。那時每年回國,她自己坐飛機,禮物則坐船;五六年前,白女士回國會帶一些日本的文具和數位相機等;近兩年,她擔心再帶數碼產品等禮物別人會笑話她土氣,所以改帶高檔化妝品和日本特有的保健品送給親朋好友了。

    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國外銷售的很多商品都是「中國製造」,華僑華人選擇禮物時稍不留神就會遇到此類商品。打算從塞內加爾回國過年的曲科鵬本想給小侄女買玩具,結果到當地超市一看,許多兒童玩具都是「中國製造」,於是他放棄這一計劃,改選當地特色禮物。

    不少在海外發展順利的華僑華人選擇奢侈品、大品牌商品作為回鄉禮物。一些奢侈品附加了奢侈品稅,在國內購買價格昂貴,但在國外買價格較低,比如名牌化妝品、水晶飾品、名牌運動鞋、手錶等。許多華僑華人會在當地商店打折時或者到品牌直銷店選購名牌商品,以備回國之用。

    從稀罕到看不上,從求實用到講特色,從普通到高檔……華僑華人回鄉選擇禮物的變化,折射出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小禮物看大變化,中國的巨變讓世人刮目相看,也令生活在海外的華夏兒女越發自豪。

    (執筆記者 舒娜,參與記者陳順 陳曦 馮俊揚 高帆 林惠芬 毛磊 王軍 楊伶)  

相關焦點

  • 海外華僑華人舉行慶祝活動歡度中國農曆虎年春節
    當天,中泰2010「歡樂春節」文化活動在泰國曼谷耀華力路唐人街隆重揭幕。泰國公主詩琳通、總理阿披實、副總理素貼、中國文化部副部長李洪峰、中國駐泰大使管木等兩國官員以及當地華人華僑和遊客數十萬人參加了當天的盛大活動。這一春節文化活動也是中泰建交35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的一部分。
  • 春滿人間 海外華僑華人共度春節
    遠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也沉浸在相同的氛圍中,一場場別開生面的慶祝活動無不寄託著他們對祖(籍)國的思念和祝福。「春節文化」如同一張中國名片在海外傳遞著……    豐富的活動為節日助興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也是海外華僑華人歡聚一堂共同為祖(籍)國及其親友祝福的重要日子。異彩紛呈的文化盛宴是節日裡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
  • 海外華人華僑喜迎中國農曆春節
    2月2日,參加彩妝遊行的西班牙華僑華人聚集在馬德裡市中心的西班牙廣場當日,西班牙數千名華僑華人在馬德裡市中心舉辦「歡樂春節」盛大彩妝遊行,慶祝中國農曆春節的到來。在印度尼西亞華人華僑的年夜飯中,「撈生」必定是頭道菜。「撈生」也叫「撈魚生」,即加上很多配料的生魚片。講究的配料有炸芋頭絲、紅白蘿蔔絲、炸粉絲等共十幾道。新年吃魚意味著吉利。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裡,撒上胡椒和調味品。食客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做著向上攪調的姿勢。據說,此舉象徵著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
  • 潮汕籍僑胞在廣東汕頭的「別樣」春節回鄉模式
    中新社汕頭2月8日電 題:潮汕籍僑胞在廣東汕頭的「別樣」春節回鄉模式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目前廣東汕頭人的生活形態。原本回鄉探親、看故鄉美景、逛家鄉廟會、看望闊別已久的親朋好友的僑胞們,變成「新」的春節回鄉模式。網絡問候、雲聚會、閱讀、寫字、做傳統糕點,居家共享與親人的團聚時光,生活中更多了一份遙遠的美好祝願。「元宵節了,今年的春節假期特別長,一轉眼就到元宵了。」
  • 安倍晉三發表春節賀詞 向華僑華人賀新春
    中國春節來臨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中文導報》發表春節賀詞,向在日華僑華人賀新春拜新年。安倍2020年「新春賀詞」譯文如下:日本各界華人華僑朋友們:謹此致以2020年春節的問候!此外,兩國還將今年定為「日中文化體育交流促進年」,旨在進一步推進兩國間的人員和文化交流。我們請了著名偶像組合「嵐」擔任本促進年的親善大使。希冀通過民間交流來大力增進日中兩國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賴。我愉快地期待著在此春節期間,以及東京奧運會及帕運會等場合,有更多的中國朋友蒞臨日本。希望大家屆時也要移步東京以外的地方,感受一下魅力各異的日本特色。
  • 逛廟會、辦年貨、寫春聯……春節還沒到,海外華僑華人們已經忙活...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不僅中國的大街小巷喜氣洋洋,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也開始為春節作準備。不少華人家庭已開始寫春聯、掛燈籠、逛廟會、辦年貨......快跟隨小僑一起去瞅瞅咱僑胞們是怎麼為春節作準備吧!從高端的同樂酒樓、到正在試營業的中端「川府火鍋」,甚至剛剛落戶印尼的平民化「沙縣小吃」示範店,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年夜飯,滿足華人華僑的需求。比利時:僑胞盛裝巡遊逛廟會 巡遊、廟會、晚會......在中國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比利時華僑華人18日集結在比南部最大城市列日熱鬧過年。
  • 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9)》發布暨海外華人文化...
    年《華僑華人藍皮書》發布暨海外華人文化傳承現狀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王麗霞強調,華僑大學制定了打造「僑校+名校」重大發展戰略。《華僑華人藍皮書》在凸顯僑校特色,做強涉僑研究方面做了基礎而關鍵的工作,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未來希望更多團結海外華人的力量,建構世界華僑華人研究學術共同體。
  • 被海外華人華僑支援國內抗疫戰鬥的義舉深深打動 這位華僑畫家用...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位海外僑胞的心。歐洲上海社團聯合會響應中國僑聯、上海市僑聯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捐款倡議,作為聯合會理事的滬上著名華僑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陸志德,也積極參與了捐款活動,並了解到許多海外華人華僑在支援國內抗疫戰鬥中表現出來的義舉,他深受感動,「我要用畫筆把這些動人的真實的故事畫出來,通過藝術弘揚人間大愛、奉獻精神!」
  • 國慶中秋將至 海外華僑華人遙寄相思與祝福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今年10月1日既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華誕,也是傳統中秋佳節。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這是一個思鄉思親的重要日子。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之下,遠方的故鄉與親人成為他們最深的一縷牽掛。近日,本報記者連線身處五大洲的多名華僑華人,聆聽他們在這個特殊日子裡特別的思念與祝福。
  • 備年貨、寫春聯 春節沒到華僑華人們已經忙活起來了
    中國僑網1月22日電 題:逛廟會、辦年貨、寫春聯……春節還沒到,海外華僑華人們已經忙活起來了春節將至,年味漸濃,不僅中國的大街小巷喜氣洋洋,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也開始為春節作準備。不少華人家庭已開始寫春聯、掛燈籠、逛廟會、辦年貨....。.
  • 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華僑精神寄託所在
    中新網江門9月25日電 題: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華僑的精神寄託所在  作者:陳浩光 李健群  24日是周末,記者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看到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回鄉多會到這博物館走走,看看先輩們的經歷。同時,感受五邑華僑華人的崢嶸歲月和愛國情懷。」
  • 《華僑華人藍皮書》(2019)發布 聚焦華僑華人海外最新生存狀況
    發布會現場(高楠拍攝)《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9)》(高楠拍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高楠):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9)》近日在北京發布。發布會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表示,華僑華人藍皮書旨在提供最新涉僑動態理論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自2010年以來已經連續出版了九本,是聚焦新時代新形勢下華僑華人生存發展問題的重要書籍。華僑大學副校長王麗霞表示,華僑華人藍皮書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同,2013年以來已經獲得4個皮書獎,以及4個皮書報告獎;藍皮書也已經走出國門,陳列在馬來西亞、泰國一些高校的圖書館。
  • 福滿四海情溢五洲:海外華僑華人向全國人民拜年
    中國取得的每一項進步,海外華僑華人感同身受,衷心希望中國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黃斌向中國人民拜年,祝大家新春吉祥、安康快樂!在習近平主席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發展日新月異,海外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未來充滿信心,衷心希望中國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
  • 華僑華人的「別樣中秋」:月光所照,皆是故鄉
    在佛羅倫斯大概有兩千多家華僑華人開辦的小作坊,他們大多是夫妻店、兄弟店。今年疫情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很多人甚至連口罩也捨不得戴。我們在送月餅過程中也專門給每個人帶去一盒口罩,囑咐大家做好防護。只有身體好了,今後才能健健康康再賺錢。」
  • ...是情結,是對故土的眷戀牽掛」—— 記立陶宛首屆華人華僑春節晚會
    新華網維爾紐斯2月22日電(記者郭明芳)「春節,對於身在海外的華人來說是情結,是對故土的眷戀牽掛,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而是普天下炎黃子孫對美好明天的祝福和期待,它就像紐帶,把我們的心和祖國緊緊聯繫在一起。」
  • 身在海外 心懷故鄉——訪德國華人華僑商貿總會會長林良輝
    在7000多公裡外的德國,通過微信電話聯線,樂清人林良輝和記者講述了他這些年闖蕩海外的故事,傾訴那份與家鄉割捨不斷的情懷。人物名片:林良輝,男,出生於樂清市柳市鎮嶼頭村。現為德國華人華僑商貿總會會長、德國中信地產公司董事長、荷蘭長虹進出口公司總經理、溫州市政協特邀委員、全德華人暨社團聯合會常務副主席。
  • 智利華僑華人:中國夢讓海外華人更有底氣
    智利華僑華人:中國夢讓海外華人更有底氣   智利華僑華人婦女聯合會會長陳曉嵐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國人共同的願景和追求,實現這個強國之夢會讓海外華僑華人心中充滿自豪、更有底氣。
  • 春節回家帶什麼禮物?特產和禮物怎麼選
    ­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29日電 題:「春節回家帶點啥?」一個愁人的選擇題­  剛剛過去的周末,難得沒加班,蔣玲跑了一趟超市想買點過年回家給爸媽的禮物,但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給家人選有年味兒、又真正喜歡的禮物,真的很糾結,很難!」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恢復參觀,《華僑華人海外生活篇》等版塊展示
    2020年7月30日,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恢復參觀。因防控新冠肺炎而臨時閉館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於7月28日恢復開放參觀。恢復後的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將展出《中國人移民海外的歷史》、《華僑華人海外生活篇》、《華僑華人海外貢獻篇》、《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等版塊內容。
  • 華僑華人,你們可否安好?
    年關將至,身居異國的華僑華人,你們可否安好?  也許,受限於事業學業,或迫於經濟壓力,未能如願以償踏上回國返鄉的旅程。難以了卻的歸意,與不近人情的現實相互糾纏。  還好,藉助現代的媒體及通訊技術,依然可以感知遙遠東方的節日心跳。打開電視,便能接受來自祖籍國的祝福;架起網絡,便能聆聽海內親眷好友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