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
從茶文化的角度看,茶並不只是一片樹葉,也不只是一種飲料。茶,源於自然,貴乎人文,植根中國,風靡世界,富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兼有物質性和精神性(文化性)兩大特性,具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養性健身五大功能,是享譽世界的文明象徵,又是東方生命倫理和生態哲學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一個能見度很高的國際化話語體系,還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綿延數千年,融於儒釋道文化,中醫藥文化和農耕文化之中,與人類生活相伴隨。她起步於物質形態,升華至哲學境界,滋養人的身心,涵養人的品格,豐富人的精神,啟迪人的智慧,慰藉人的心靈,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的自我心靈的整體和諧與統一。茶乃萬物之精,萬品之華,清而不浮,靜而不滯,淡而不薄,是進入人精神的通道,是打開人的智慧、健康和幸福之門,是人類僅次於水的健康飲料。
當前,擁有4千多萬畝茶園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擁有13億7千多萬人口的中國應是世界第一茶消費大國,多茶類、高品質、富文化、養身心正成為中國茶和茶文化的重要特徵,蓬勃發展的中國茶和茶文化日益成為民生產業、綠色產業、文化產業、服務產業、健康產業,越來越受到中國茶人和世界茶人的喜愛。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俗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唐宋元明清,自古喝到今」。數千年來,人們以茶為飲,以茶為緣,以茶會友,以茶禮敬。香道、茶道、花道、琴道、書道五韻並蓄,營造了底蘊深厚,歷久彌新的中華茶文化,在茶香的氤氳之中融入了越來越多的人生體味、審美意境和價值理念。此時的茶成了儒家的正氣茶、道家的養生茶,僧侶的平安茶,茶人的雅氣茶,百姓的生活茶,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成為尋常百姓的家事,香醇的茶水滋潤著人們的心田,發揮著茶和天下、健康身心、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
茶運連著國運。當前,中國茶產業和茶文化發展正處在盛世興茶的歷史機遇期。「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都為此注入了新動力,提供了新機遇,開啟了新徵程。中國茶人一定要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全球視野望茶,從立足國內看茶,從目標導向觀茶,從問題導向探茶,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謀茶,認真思考和謀劃茶文化茶產業科學發展的主攻方向和重大舉措——品牌和標準是立茶之兩足,科技和文化是強茶之兩翼,創新和綠色是強茶之動力、開放和共享是茶和茶文化走進時代、走向世界的法寶,滿懷誠信當茶人、別具匠心演好茶和極致發揮茶文化是成就茶業之秘笈,茶為國飲、茶資源綜合利用,提升國內國際茶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是茶業全面、持續、健康發展的三大路徑。
十三五時期,特別要大力推進「喝茶、飲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三產交融,跨界拓展,全價利用,充分發掘茶和茶文化的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科學推進茶和茶文化的全面、持續、健康發展。
聞道之茶
朝聞道,夕死可矣。明道若昧,大方者無稜無角,大器者厚積薄發,大音者難聞其聲,大象者難得其形。萬物皆道之所成,而不見道之形。遵循道,才能善始而善成。
聞道之茶是一種優質的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聞道之茶講究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聞道之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
聞道之茶採用獨特的加工工藝,使鮮葉中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複雜變化。科學研究表明,聞道之茶在降低血脂與膽固醇、抗動脈硬化、抗氧化作用等方面效果明顯,且具有降糖、消滯、去膩、減肥、抑菌、暖胃、生津、止渴、助消化等多種功效。聞道之茶的特殊保健功效,順應了當今人們追求健康生活、養生長壽的時尚潮流,使之成為最具魅力和最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的保健飲品。
(原標題:聞道之茶——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延續)
本文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