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詩詞

2020-12-15 浪漫的古詩文

清明是一個深厚悠久的文化傳統的節日,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緬懷先人,禮敬祖先,慎終追遠。

清明節的民族精神,以及中華民族的祭祀文化,無不值得我們去繼承。歷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關於清明節的大量詩詞,這些詩詞需要我們如今的孩子們去繼承,去發揚。

關於清明節的詩詞很多,尤其是晚唐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膾炙人口,婦孺皆知,連小學生都耳熟能詳。其實,除了杜牧等人的清明詩詞,還有很多的的清明詞,我們一起來看最美的清明詩詞。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臨安春雨初霽

宋代: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遊的這寫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破陣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賞析:清明佳節時分,桃紅李白,竟相綻放,猶如笑臉。田野上那些長滿雜草的墳墓令人感到悽涼。人的一輩子無論怎麼風光厲害,到了最後還不都是一場空空的夢最後只留下那滿是蓬蒿的一堆土。

清明日對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賞析:清明這一天,南山北山到處都是忙於上墳祭掃的人群。又於那墳下的人有什麼關係。因此,人活著時有酒就應當飲,有福就應該享。人死之後,兒女們到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則一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則二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繫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裡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

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關注。讀古詩,卻因篇幅繁多,各不相同,有時候興趣來了,想找一找某個人寫的精彩詩歌又很費力。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清明的詩詞,希望大家喜歡,還有其他類型的整理,關注可以看到更多。

感謝您的閱讀,這將是一個系列,我會逐漸更新。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⑵紛紛:形容多。⑶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⑷借問:請問。⑸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詞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又到了一年的清明時節。漫山遍野的翠綠應季而生,似乎在為逝去的生命謳歌。濛濛的細雨領略哀傷,似乎在為天堂的親人抽泣。清明,是一個思念的節日。但今年的清明,和往年不太一樣。今年的我們心中,更多了一份對生命的敬畏,一份對心靈的慰藉。相信四月一過,我們盼望已久的「春天」就不遠了。《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詩詞鑑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賞析】清明時節,天上飄著雨,行人也淚如雨下,詩人夾在人群中悲悲戚戚,不知該往何處去。前兩句讀來極為悲痛,接著詩人一改前面的悲情,為自己和讀者指出了一條更為開闊而樂觀的道路一一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呢?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儘是生死離別處。」冬後生命的蓬勃生長,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親友。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吟詠清明的小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可見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 詩詞|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及注釋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注釋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紛紛:形容多。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
  • 清明節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杜牧《清明》詩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關於「清明節」名字的來歷,《曆書》中曾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交代了時間:清明節;天氣:下雨天。「路上行人慾斷魂」交代了地點:路上;人們的狀態:由於傷心過度,愁苦極深,魂魄都要飄散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交代了人物:路人甲、作者和牧童。事件:向牧童問酒家的地址的經過。
  • 十首清明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一個感傷的節日,雖然有各式的踏青春日活動,可詩人們還是很惆悵,他們憂傷歲月、感慨人生浮沉,十首清明詩詞,訴說著詩人們內心的坎坷與無奈。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裡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裡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著聊著。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聽風聽雨祭故人
    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悽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這首詩為何這麼有名?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清明詩詞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賞析: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前兩句創造了一幅悽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借問當地之人何處可以買酒?牧童笑而不答遙指生機昂然的杏花村。後兩句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65首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去掃墓、踏青、插柳 。這首《清明》是杜牧流傳很廣的一首詩,寫於池州杏花村。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突然細雨紛紛而至,悽迷綿密,路上的羈旅行人個個失魂落魄。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為什麼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說到關於清明的詩詞,很多人都會想到晚唐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千年來無人能超越。《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句既是寫景,也是抒情。自古以來,清明也是踏青郊遊的好時節,但是卻常常碰上陰雨天。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節,禁菸火,所以清明當天的雨就有了一個專業的名詞「潑火雨」。
  •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為何「欲斷魂」?
    大家都聽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關於清明節的句,但很少有人會想,何行人為何「欲斷魂」?清明難得連假,出遊踏青卻因下雨敗興,崩潰欲斷魂。清明掃墓祭祖,因天雨加深了思念心情,悲傷欲斷魂。清明懷古憂今,當時時局頹喪朝廷無能,哀痛欲斷魂。請認真思考作答再往下看。一般人都會選(2)掃墓祭祖,想得比較多的人若以為有陷阱,可能會猜(3)時局頹喪——然而最接近歷史真相的答案應該是(1)。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為天下之主是不是也會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很多人都對杜牧的這首《清明》朗朗上口,也都知道清明節是祭拜先人的大日子。那麼,清明節為什麼要祭拜先祖嗎?清明時節,這個融合了寒食節、上巳節部分習俗的重大傳統節日,傳統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不過,今天我們只談談對後世流傳最廣的墓祭文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皆斷魂,這是對先祖的一種思時之敬,也是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另一種表現方式。那麼,清明節為什麼要祭拜呢?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因何種原因作出的詩?
    本文系作者卻都不屬於我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我們對杜牧的這首《清明》實在是太熟悉,我相信,每年清明節前後,大家忙著祭祖掃墓的時候,腦海裡很自然就會想到他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繪圖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一句太應景了。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的一首詩為何家喻戶曉?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何這首詩至今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呢?我們來看前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裡面,向人們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清明節的環境是怎樣的,還寫了人們當時的心情。緊扣當時的環境和人們的心情這個主題。本來,一到清明節的時候,就會想起去世的親人,心情就會悲傷;或者是,本想和家人一起去踏青,遊山玩水,團圓快樂。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敬祖追遠、踏青插柳在清明
    清明將至,遠方的遊子紛紛回家,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這一文化傳統無關於迷信,是一種追憶先人的精神信仰,是一種敬祖追遠、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據說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它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沉重心情,也表達了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今天又逢清明節,我們學校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天空灰濛濛的,沒有風,也沒有陽光。一路上我們非常沉默,到烈士陵園門口,我們個個神情更加嚴肅,因為我們聽老師說過烈士陵園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這裡埋葬著許多英烈的靈柩。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清明節多陰雨天氣?
    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季有六個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和穀雨節氣。為什麼清明節多陰雨天氣?清明節氣是春季的第五個節氣,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我國古代是我國的「時年八節」之一,包括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等八個節日。清明節又稱為「踏青節」,古人在思念親人,外出踏青遊玩的時候,寫下了很多關於「清明節」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