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敬祖追遠、踏青插柳在清明

2020-12-13 醉美國學

清明將至,遠方的遊子紛紛回家,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這一文化傳統無關於迷信,是一種追憶先人的精神信仰,是一種敬祖追遠、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據說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周禮》中記載:「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幾經發展,在全國範圍盛行並設掃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後。唐朝時,由於官吏回鄉掃墓,經常有耽誤職守的事,於是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開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

同時,在唐代的一些的詩詞裡出現了許多關於清明的描述,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之時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但是作者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

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早春,孟浩然西遊至長安,應考進士。適逢清明,詩人即事抒懷,寫下了一首《清明即事》: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許清明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遊子此刻的心中卻貯著一片愁緒。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著,東城郊外微風拂柳一片蔥翠一片。落花飛舞芳草齊齊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成雙成對的蝴蝶嬉戲不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裡回憶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清明時節除了掃墓外,還有遊春、踏青、插柳、蕩鞦韆等活動。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據說這一項清明節俗是繼承了形成於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傳統。溫庭筠以一首《清明日》寫出了人們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悅心情。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飛舞,色彩斑斕,猶如在畫扇中一樣。桃樹滿園,桃花和鬱金花競相開放,紅遍了田野。人們興衝衝結伴踏青,出發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領略到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驕傲的馬匹在帳幃旁昂首嘶鳴,雞群從剛打開的籠子裡爭先恐後地竄出來,「咯咯咯」地叫著,四處覓食。不知是誰瞄準鳥兒在發射飛彈?黃鸝趕緊飛入隔牆的庭院,在房頂上宛囀鳴叫。好一幅豐富多彩、生機勃發的生活畫面,誰人不羨慕呢?

白居易則描繪了一幅清明之夜的景象。「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清明夜晚清風習習月色朦朧,青石的臺階,紅色的欄杆這裡是刺史的府宅。獨自在迴旋的走廊走走停停,聽著遠處弦管樂聲默默欣賞著院中盛開的花。詩人處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頭,開懷歌唱,在迴廊裡唱著歌抒發著內心愉悅的情懷。

辛棄疾也有一首鄉思之作。「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剗地東風欺客夢,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聞道綺陌東頭,行人常見,簾底纖纖月。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兒飄落,匆匆又過了清明時節。東風欺凌著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夢驚醒。一陣涼氣吹來,向我的孤枕襲來,我感到絲絲寒意。在那彎曲的河岸邊,我曾與佳人舉杯一起飲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與佳人離別。如今人去樓空,只有往日的燕子還棲息在這裡,那時的歡樂,只有它能作見證。聽說在繁華街道的東面,行人曾在簾下見過她的美足。舊日的情事如東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遺憾又像雲山一樣一層層添來。假如有那麼一天,我們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將會像鏡裡的鮮花,令我無法去折。她會驚訝我又白了頭髮。

北宋理學奠基者程顥的《郊行即事》描繪了一幅清明踏青遊樂的畫面。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相關焦點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
    >】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⑴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聽風聽雨祭故人
    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悽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這首詩為何這麼有名?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清明》詩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節日,又叫踏青,時間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是法定休假日。關於「清明節」名字的來歷,《曆書》中曾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交代了時間:清明節;天氣:下雨天。「路上行人慾斷魂」交代了地點:路上;人們的狀態:由於傷心過度,愁苦極深,魂魄都要飄散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交代了人物:路人甲、作者和牧童。事件:向牧童問酒家的地址的經過。
  • 詩詞|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及注釋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注釋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紛紛:形容多。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去掃墓、踏青、插柳 。這首《清明》是杜牧流傳很廣的一首詩,寫於池州杏花村。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突然細雨紛紛而至,悽迷綿密,路上的羈旅行人個個失魂落魄。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好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潑火雨」。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詩到底是悲,還是喜?
    每當清明,我們總會隨口吟出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雖然這詩朗朗上口,婦孺皆知,但這詩到底表達的情感是悲,還是喜呢?按理說,清明是祭祀掃墓的節日,該悲。而詩的後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不像很傷心的樣子。
  • 今日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說到清明節,很多人會想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名句。是的,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清明時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斷魂」呢?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儘是生死離別處。」冬後生命的蓬勃生長,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親友。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吟詠清明的小詩,今天讀來仍然那麼哀怨,那麼親切。可見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 十首清明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一個感傷的節日,雖然有各式的踏青春日活動,可詩人們還是很惆悵,他們憂傷歲月、感慨人生浮沉,十首清明詩詞,訴說著詩人們內心的坎坷與無奈。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詞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杜牧,在行路時,碰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是不是很有趣呢?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
  • 清明節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為何「欲斷魂」?
    大家都聽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關於清明節的句,但很少有人會想,何行人為何「欲斷魂」?清明難得連假,出遊踏青卻因下雨敗興,崩潰欲斷魂。清明掃墓祭祖,因天雨加深了思念心情,悲傷欲斷魂。清明懷古憂今,當時時局頹喪朝廷無能,哀痛欲斷魂。請認真思考作答再往下看。一般人都會選(2)掃墓祭祖,想得比較多的人若以為有陷阱,可能會猜(3)時局頹喪——然而最接近歷史真相的答案應該是(1)。
  • 杜牧《清明》中的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欲斷魂」?
    杜牧的清明詩裡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會斷魂呢?現在的很多人清明節不都過得很快樂嗎?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的一首詩為何家喻戶曉?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為何這首詩至今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呢?在我國古代清明節不僅僅是祭祖的節日,同時也是踏青,遊春,家人們合家團聚在一起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為專門為祭祀節日。我們來看前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裡面,向人們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清明節的環境是怎樣的,還寫了人們當時的心情。緊扣當時的環境和人們的心情這個主題。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為天下之主是不是也會斷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信很多人都對杜牧的這首《清明》朗朗上口,也都知道清明節是祭拜先人的大日子。那麼,清明節為什麼要祭拜先祖嗎?清明時節,這個融合了寒食節、上巳節部分習俗的重大傳統節日,傳統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不過,今天我們只談談對後世流傳最廣的墓祭文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皆斷魂,這是對先祖的一種思時之敬,也是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另一種表現方式。那麼,清明節為什麼要祭拜呢?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為什麼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和喪葬文化?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就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等著名詩句,既展現出了當時清明的季節特點,同時又表達了清明節時,對已經逝去的親人的思念之情。著名詩句「處處青山煙霧起,焚香祭拜悼先人」,描寫了在清明節時期祭祀祖先的場面,表達了作者無限哀思之情。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說到關於清明的詩詞,很多人都會想到晚唐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千年來無人能超越。《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句既是寫景,也是抒情。自古以來,清明也是踏青郊遊的好時節,但是卻常常碰上陰雨天。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節,禁菸火,所以清明當天的雨就有了一個專業的名詞「潑火雨」。
  • 詩詞鑑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賞析】清明時節,天上飄著雨,行人也淚如雨下,詩人夾在人群中悲悲戚戚,不知該往何處去。前兩句讀來極為悲痛,接著詩人一改前面的悲情,為自己和讀者指出了一條更為開闊而樂觀的道路一一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因何種原因作出的詩?
    本文系作者卻都不屬於我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我們對杜牧的這首《清明》實在是太熟悉,我相信,每年清明節前後,大家忙著祭祖掃墓的時候,腦海裡很自然就會想到他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繪圖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一句太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