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四期——李鳳霞講述指尖上的藝術

2020-09-05 網信霸州


李鳳霞(右)教授布藝製作

「布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舊時又被稱為『女紅』,它曾是考量女子才德的重要標準之一……」8月25日,2020「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四期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開講,勝芳布藝製作技藝傳承人李鳳霞帶領學員們實踐體驗,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李鳳霞自幼跟隨奶奶學習女紅。在奶奶的嚴格教學下,李鳳霞的布藝手藝飛速提高,並在勝芳鎮小有名氣。因手藝好,很多人慕名前來學習,她一邊自己做活,一邊在家裡帶徒弟。2015年,李鳳霞在小作坊的基礎上,成立了霸州市勝芳鎮林鳳霞絲綢手工藝公司,將傳統布藝手藝傳承下去,並且註冊了「麟鳳霞」商標。

「布藝作品非常生活化,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李鳳霞介紹,勝芳布藝的製作完全靠手工縫製,構思成圖後剪出小樣,然後用筆畫在紙上,最後依紙樣在布匹上裁剪,並縫製成品。勝芳布藝具有製作精美,設計抽象,緊密聯繫生活的特點。

只見李鳳霞用剪刀剪出兩片葫蘆形狀,再用紅色絲線一一縫合……不一會兒,一個紅色布葫蘆呈現在眼前。學員們通過現場聆聽、體驗製作,感受布藝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美。李鳳霞與學員們互動交流,教授基本技藝。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市群眾藝術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廊坊市碧瑞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展示我市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為市民搭建平臺與非遺傳承人零距離接觸。「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今年共舉辦20期,由廊坊非遺傳承人向市民講解非遺傳承,體驗傳統技藝,包括柳編、花會等數十項我市非遺項目。(來源:廊坊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李鳳霞講述指尖上的藝術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布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舊時又被稱為『女紅』,它曾是考量女子才德的重要標準之一……」8月25日,2020「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四期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開講,勝芳布藝製作技藝傳承人李鳳霞帶領學員們實踐體驗,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 「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走進武警廊坊支隊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8月26日下午,2020「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五期在武警廊坊支隊開講,傳統合香技藝傳承人吳予姝進行了一場傳統香文化體驗活動。活動中,吳予姝講解了「香」的悠久歷史、作用和製作香牌的步驟。「在中國古代,香是日常用品,也可以說是生活必需品。
  • 「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走進市十三小
    12月8日上午,由市群藝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十七、十八期在廊坊市第十三小學開講,陶藝傳承人王秀、李氏傳統戲法傳承人寧愛軍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非遺體驗課。體驗課上,王秀向學生們簡單講述了制陶歷史,現場展示陶器製作。在王秀的指導下,孩子們親手製作陶藝作品。寧愛軍現場為學生們表演了中國傳統戲法,一個個道具隨著他的動作變換著位置。學生們紛紛上臺,和寧愛軍一起感受傳統戲法的魅力。
  • 非遺大講堂走進國網廊坊供電公司 講述京南御繡的傳承與魅力
    圖為國網廊坊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體驗製作刺繡團扇。「刺繡,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在中國,刺繡歷史久遠,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手工刺繡工藝……」8月14日下午,2020「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三期在國網廊坊供電公司開講,京南御繡代表性傳承人武保強上了一堂精彩的非遺課。武保強從10歲開始跟隨母親學刺繡,直到外出讀大學才停止。
  • 剛剛,「通武廊」75項非遺精品亮相廊坊
    11月27日,「通武廊」文化旅遊創意產品展暨第八屆廊坊特色文化博覽會在廊坊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來自通武廊三地的75個非遺項目、5家文創企業、30餘件非遺文創精品、200多件非遺抗疫展品以及80餘幅展示北運河風採的精彩圖片等閃亮登場,為三地市民「烹製」豐盛的文化「盛宴」。
  • 劉永山講授傳承百年的「五穀」藝術
    來源:廊坊雲報學員們正在體驗五穀糧食畫的製作。本報記者 張泰源 攝廊坊日報訊「五穀糧食畫藝術起於唐,盛於清,清乾隆時曾是重慶府敬獻皇帝之貢品,是中國五穀文化的藝術寫照。團結村五穀糧食畫起於清朝末年間……」7月28日上午,2020「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二期在陸軍航空兵學院廊坊營區開講,五穀糧食畫製作技藝傳承人劉永山給陸軍航空兵�(記者張泰源 編輯 王靜)
  • 「流淌在生活」廊坊非遺美學展:讓傳統非遺「潮」起來
    在此次展覽上,10位非遺傳承人應邀來到現場,展示各自的拿手絕活。麵塑水滸「一百單八將」栩栩如生……9月9日,由省文旅廳主辦,省非遺保護中心、省群藝館、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流淌在生活」廊坊非遺美學展,在省非遺中心拉開帷幕。
  • 講述京南御繡的傳承與魅力
    來源:廊坊雲報圖為國網廊坊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體驗製作刺繡團扇。本報記者 張泰源 攝廊坊日報訊「刺繡,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在中國,刺繡歷史久遠,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手工刺繡工藝……」8月14日下午,2020「守藝廊坊」非遺大講堂第三期在國網廊坊供電公司開講,京南御繡代表性傳承人武保強上了一堂精彩的非遺課。
  • 石家莊市這個非遺展覽令人驚豔
    「各類非遺展品魅力十足,展覽設計也很棒,必將是石家莊又一個網紅打卡地。」9月9日,「流淌在生活」廊坊非遺美學展在位於石家莊市虹光街的河北省非遺中心揭幕,業內外人士一致為該展覽點讚。本次展覽遴選廊坊市35個特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500多件精品力作,展示了河北非遺藝術的蓬勃生命力。
  • 「貝多芬的恩師和愛徒」講演音樂會在河北廊坊舉行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棟輝 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8月15日下午,「貝多芬的恩師和愛徒」講演音樂會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行。馬來西亞華裔鋼琴家克勞迪婭•楊女士,通過「鋼琴+講演」的形式,為廊坊市民奉上了一場音樂藝術的盛宴。克勞迪婭•楊畢業於維也納國立音樂與演藝學院,師從於伊烈夫、巴杜拉-斯科達等著名鋼琴家,著名指揮家馬澤爾讚揚其是「能用心靈演奏的鋼琴家」。
  • 讓傳統非遺「潮」起來
    「流淌在生活」廊坊非遺美學展,在省非遺中心拉開帷幕。生活氣息與藝術美感和諧相融,讓人感受到河北傳統非遺的時尚「潮面孔」。國家級非遺項目固安柳編市級傳承人張萬富展示柳編技藝。在此次展覽上,10位非遺傳承人應邀來到現場,展示各自的拿手絕活。
  • 廬江中學舉辦第四期名師大講堂活動
    廬江中學舉辦第四期名師大講堂活動 12月17日下午,廬江中學在報告廳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破繭」的名師大講堂活動
  • 講述夏加爾的藝術人生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9月12日下午,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實驗劇場,中央美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紅梅為200餘名藝術愛好者帶來一場《「天使在人間」——夏加爾的藝術人生(一)》主題講座。10月9日,馬克·夏加爾大展中國首展即將在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開展,廣大藝術愛好者對這位蜚聲海外的藝術大師充滿了好奇。紅梅從夏加爾的藝術經歷、風格演變、愛情故事、藝術影響等方面詮釋了墜落在人間的天使——馬克·夏加爾。據悉,此次夏加爾的展出作品涵蓋了油畫、水彩畫、坦培拉、蝕刻版畫等藝術形式。
  • 守藝| 以衣傳心
    她在解釋自己為何在今天還要堅持一針一線手工縫製時說,千百年來,中國母親的指尖縫綴著一家人的溫存體面,旗袍等傳統服飾上承載的感情,有無可比擬的價值;不僅如此,旗袍上面的一個花邊、一片刺繡,當它用心而為、以手完成時,其精美程度往往是許多現代流水線工藝都難以達到的。
  • 傳承非遺文化 上中順特色街區「時光守藝人」體驗館開業
    四川新聞網消息(蒲曉君)品老城故事,嘗樂山味道,位於樂山城區的上中順特色文化街區正在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12月5日,上中順特色街區「時光守藝人」體驗館正式開業,讓街區的業態更加豐富,也為樂山非遺傳承事業增添力量。
  • 觀眾招募|文化體驗大講堂:遇見古琴開啟美好生活
    廊坊市文化體驗大講堂 第四期 遇見古琴開啟美好生活時 間:2020年10月17日 14:30-16:00主辦單位: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單位:新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參與方式:點擊下方連結進行報名https://www.wjx.top/m/93156665.aspx諮詢電話:17706535622(備註:每個手機號限報一人一座位,報名成功後會在活動前三天發送確認簡訊,現場請憑原簡訊入場)本期大講堂還將開通線上直播頻道
  • 第一期文化體驗大講堂 在絲路中心進行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7月25日,由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新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一期文化體驗大講堂在絲綢之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開講,書法家王厚祥作為本期活動開講人,為愛好者講解書法的學習與欣賞。
  • 【守藝廊坊】張有利:匠心傳承古建築營造
    【守藝廊坊】張有利:匠心傳承古建築營造 2020-12-12 1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津門網賈吉平:指尖上的陝西非遺
    1·《指尖上的非遺---白鹿原上的鐵匠》2·《指尖上的非遺---老油坊》陝西省非遺老油坊傳承人3·《指尖上的非遺---面花》陝西省非遺項目《指尖上的非遺---堯頭窯傳承人》渭南市城澄縣堯頭窯非遺傳承人周鐵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