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七律|白鶴飛騰衝碧漢,青蟬噪叫震瑤臺
七律白鶴飛騰衝碧漢,青蟬噪叫震瑤臺。七律:馬本齋教育基地參觀有感細雨飄零祭本齋,英雄報國有胸懷。嬌兒抗日丹心盡,老母憂時浩氣揩。壯志徵衫風勢動,忠魂遠路地遙埋。七律:暑景風中葉動樹枝揺,弱柳青蟬噪聒焦。綠草芳香鴻雁落,蒼松瘦影燕鶯聊。孤村旅客湖邊走,遠近遊人月下邀。暑日驕陽蟲語處,溪流碧水夏炎澆。
-
七律 蟬,次紅爐添雪韻 作者:量小君子
七律 蟬,次紅爐添雪韻作者:量小君子藏形恐被小兒拈,聲為居高又入簾。白玉應從塵外覓,綠雲喜向鏡中添。深知數理生機巧,休怪秋風吾道潛。長恨搶榆留笑柄,至今五德少威嚴。註:蟬於地下蟄伏或三五七年,或十一十三年,乃至最長可至十七年,其數皆為素數。
-
《七律》秋韻
《七律》秋韻 蟬老亂鳴成上曲,蟲情多少愛春秋。飛英放野盈阡陌,滴水逐江競沉浮。晨暮珠光寒熱漸,夕霞寶氣富貧修。殘芳醉月一壺韻,弦樂梧桐落葉悠。 <人月圓>外一首半窗聞得多情曲,一葉問三秋。蟲鳴曲陌,飛英未見,人月沉浮。夜鶯聲漸,小橋流水,幾個清修?壺中酒韻,無心不醉,多少滋悠?
-
每天一首古詩詞·蟬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鑑賞這是一首詠物詩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首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貴」與「清」的統一,為下文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次句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
-
詩詞創作中 作七律難產的時候 不妨改成一首鷓鴣天
鷓鴣天最像一首仄起平收的七律,和七律主要的區別有兩處。首先,作七律要求一韻到底,而填詞可以用鄰韻,因此作鷓鴣天比作一首七律要簡單得多。其次,七律的第五句在鷓鴣天中被拆分成兩個三字句,第二個三字句要求押韻。所以鷓鴣天押6個韻腳。鷓鴣天是最常見的詞牌之一,老街也作過不少,錄入幾首歡迎朋友們指正。
-
《七律》秋荷
《七律》秋荷青蓬粉瓣連凋葉,半掩珠璣在暮秋。弄色羅衣天際破,姿柔碧水棹雲悠。新詩並蒂相思苦,舊曲輪迴愛恨愁。藕白出泥情一片,醒知今古自她牛。<新荷葉>外一首 容粉珠璣,葉殘已是中秋。巧意玲瓏,蓬花一度氐惆。雲流倩影,問斜陽、姿色生羞?夏生春夢,聞香白藕滋悠。臨水笙歌,新箋布滿恩愁。
-
謳歌蟬的一首詩《蟬》
虞世南《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詩是唐代最早的詠蟬詩,借寫蟬的聲音能傳得很遠,說明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向其他人吹噓,美好的名聲自然可以遠揚。這首詩的重心是後兩句,寫蟬是在鋪墊,藉以明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
藍盾:七律·詠梅(外一首)
七律·觸景生情漫天飛舞雪花揚,草地青松掛白霜。喜鵲登枝吟誦唱,雄鷹展翅起高翔。賜稿郵箱:jstjtx@163.com轉載請註明出處「溫馨微語」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往期連結藍盾:七律·贊可可託海(兩首)藍盾:七律·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詩三首)藍盾:七律·遊八桂抒懷(兩首)藍盾:七律·別了白宮——送給瘋狂的川普(兩首)藍盾:七律·英雄無敵——獻給最可愛的志願軍(兩首)藍盾:
-
七律·入伏(竹榭幽齋)
圖片取自網絡【竹榭幽齋臨屏】七律·入伏——依韻夢竹雨荷綠漪入伏荷塘嫩藕生,無風蟬噪綠蛙鳴。七律·入伏(新韻 )梅易庚日焚天暑氣生,雲無片雨下階庭。桑陰欲避蟬先壞,風底相尋扇 不誠。 供眼蜀葵憐老態,蒙塵蓼草損芳齡。 誰言心靜消心火,久對寒梅覺未輕。
-
七律•蟬歌
文/雨蕉人間七月起蟬歌,九陌嘹音萬樹梭。鼓譟因知勞者苦,聲喧為解累生痾。金須蕩漾河邊柳,玉翅招搖岸畔荷。不枉陽暉長暑夏,情痴一曲唱蹉跎。(王雨艽詩詞2020.7.3.)
-
小倉百人一首中最有名的蟬丸,是平安前期的和歌人
蟬丸是個什麼樣的人?百人一首的和歌和和和尚翻唱的處理是?藤原定家選取了百位和歌詩人和歌的小倉百人一首。在這樣的歌人中蟬丸在剃光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很有名的。但是,知道蟬丸是怎樣的人可能並不多吧。於是這次,我們就和歌和和和尚翻唱的蟬丸是怎樣的人,一起簡單易懂地解說了。
-
這三首詠蟬詩,有兩首入選唐詩三百首,未入選的那一首也很棒
而蟬就是合二為一的虞世南的化身。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其後又有駱賓王、李商隱寫了詠蟬詩。02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詩人在文中敘說了自己作詩的緣起,敘說了蟬的形態、習性及美德,抒發了自己「失路艱虞,遭時徽纆」的哀怨之情。」駱賓王以蟬喻己,顧影自憐,正是感物聯類,情以物遷。當身陷囹圄,誰還有個好心情呢?這就是施補華說的"患難人語"。相比之下,虞詩清高,駱詩患難,李商隱的那一首則糅合了二人特點。
-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詩
杜甫現已知的全部七律 151首(不包括 8 首七言排律),其中有 113 首為嚴整七律,嚴格符合平仄和對偶要求。另有 38 首為拗體,即有意識不依常格,變動平仄規定。長沙送李十一銜杜甫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
七律 雜言一首
七律 雜言一首提筆恆思百戰功,醒知幻夢難相同。
-
初唐時期的一首關於蟬的詩,竟預示了此後唐朝的盛世?
蟬是一種我們都喜聞樂見的昆蟲,每到夏天我們都能聽到蟬鳴叫的聲音,愉悅的蟬叫聲可以輕易的緩解我們心中的煩惱,當然在有些人的印象中蟬鳴或許也是一種聒噪的存在。人們對蟬的喜愛之情不僅僅體現在它歡快的叫聲中,而是蟬身上豐富多彩的花紋,這種花紋往往寓意著平安吉祥,也因此成為了青銅器和玉器之上的裝飾品,這些都體現了蟬紋重要的藝術價值。
-
讓我們愛上語文|從小學五上語文一首不起眼的古詩《蟬》說起
在部編版教材小學五上第一單元結尾的日積月累部分,有一首不起眼的古詩《蟬》,僅有20個字,可能有人並沒有去重視,但我們不得不佩服部編版教材編寫者的精心與苦心,精心在於只選擇了這一首五言律詩,而蟬皆為學生所熟悉,苦心卻在於就是這一首短詩卻揭開了中國浩瀚詩歌中的大文化,大意境。
-
李英傑(山西大同)七律一首
李英傑(山西大同)七律一首七律 . 抗惡魔(新韻)文/李英傑惡魔放膽口雌黃,亂我港臺衝海疆。欺世爭風淆鹿馬,甩鍋賴帳夢菽粱。
-
劉利華書法作品虞世南詩《蟬》一首,請欣賞!
《蟬》唐·虞世南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這是一首自明心志的詩。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蕩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虞世南是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博學多才、耿直高潔,常與唐太宗討論歷代政治得失。唐太宗因此稱讚他有「五絕」,即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唐太宗還誇讚他: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
-
六甲番人原創詩詞|七律·高考日憫眾考生父母
六甲番人原創詩詞|七律·高考日憫眾考生父母,用韻平水韻平聲二蕭。前序:今日為高考第一日,考場內眾考生冥思苦想,考場外父母親焦急等待,正值酷夏,驕陽當空,人多悶熱,汗揮如雨,委實讓人可敬又可憐。高考往往不是考生一人之事,全家總動員,六甲番人當年也曾經歷,今我來思,不勝感慨,謹作七律一首送天下考生父母。
-
水寒風冷話秋涼,七律詩一首
七律 秋韻水寒風冷話悽涼,窗外梧桐暗自傷。落葉相依飄滿地,南歸大雁排成行。夜裡紗窗透殘月,白天鴉翅遮日光。天高望遠白雲淡,地上輕霧見薄霜。應景七律秋韻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