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後一首七律詩

2020-11-27 迎書

杜甫生於公元 712 年,逝世於 770 年,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一生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深遠悠長,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現已知的全部七律 151首(不包括 8 首七言排律),其中有 113 首為嚴整七律,嚴格符合平仄和對偶要求。另有 38 首為拗體,即有意識不依常格,變動平仄規定。

長沙送李十一銜

杜甫

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久存膠漆應難並,一辱泥塗遂晚收。

李杜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此詩當作於大曆五年(770 年),杜甫 59 歲,地點長沙,同他一起避地同谷縣的李銜路過長沙,他們相逢即別,杜甫作此詩贈之這是杜甫的最後一首七律。

相關焦點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今人總是追求詩和遠方,殊不知,詩並不在遠方,而在人生旅途的點點滴滴中。詩在陶淵明的南山田畝之中,在李白長舉的夜光酒杯中,在杜牧的十年揚州夢裡,在蘇軾竹杖芒鞋踏過的足跡之中,每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寫成無數的詩,只是我們沒有一支蘸著故事的毛筆。
  •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文|小航的紅樓詩歌夢在唐詩的海洋中,七律詩,五言詩一直是詞碑。今天我們來說下七律詩詞的代表意義,第一次講到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的印象是杜甫,杜甫的詩代表著一種濃重的歲月感,他的七律詩是空前絕後的,讀起來慷慨,特別解心事。七律向來是唐詩長河中最有韻味的,但並不是杜甫的才算是好作品。其實七律之前也有個非常著名的,他幾乎是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的。
  •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在唐詩的海洋中,七律詩,五言詩一直是詞碑。甚至有人說:「這些構成了唐朝文化的興盛和發展,說起詩詞立足於初唐,盛唐,晚唐,相信每個時期都有形形色色的詩人,不過每類詩派代表的人物卻大有不同。
  • 登樓詩只服杜甫,晚年登兩樓寫兩首詩,一首七律之冠一首五律絕唱
    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貧病中的杜甫登了兩次樓寫了兩首詩,一首是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一首是被稱「氣壓百代」的《登嶽陽樓》。公元765年,本寄居在蜀中的杜甫離開了成都,開始了最後一次漂泊。766年他到達了夔州,此時他的身體大不如前,便在夔州安頓了下來。在夔州他登上了白帝城外樓臺,寫下了《登高》:《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散步寫下一首詩,記錄悽慘晚年生活,被後人稱「七律之冠」
    一篇詩當中,每一句都讓人感到讚嘆;而這其中組成每一句的每一個字,都令人嘖嘖稱奇。這是明代文學家胡應麟對一首詩的評價。不僅如此,這首詩還被後人稱為「七律之冠」,意思就是古往今來這麼多寫七律詩歌的,就這首詩最厲害,是所有七律詩當中的頂尖之作——那麼,這首詩到底是誰的詩,又是如何擁有這樣高度的評價的呢?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文/顧無【引觴漫談】最近特別喜歡杜甫的詩,買回來中華書局的《李太白全集》幾乎沒怎麼看,全在鑽研唐詩三百首中的杜詩,還有他特別著名的幾首七律組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這些詩篇後續都會出賞析與大家一起分享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的詩,買回來中華書局的《李太白全集》幾乎沒怎麼看,全在鑽研唐詩三百首中的杜詩,還有他特別著名的幾首七律組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這些詩篇後續都會出賞析與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也是在《唐詩三百首》中讀到並且自然而然背下來的一首詩,很符合杜甫七律的特點,對仗工整卻不見刻意,字句錘鍊卻一派天然,所以讀起來特別的順暢,在了解了詩意和結構之後,背下來也不容易忘。
  • 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詩味雋永,頸聯更是備受稱讚
    下面介紹的是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詩味雋永,頸聯更是備受稱讚。 成都杜甫草堂旁邊的浣花溪終日奔流,從遠古奔向近古,從盛唐奔向現代,似乎還在敘述著杜甫那些憂傷的往事。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對仗工整流暢,是七律中少有的佳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做過工部侍郎而被世人稱為「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又被稱為「詩史」。他與詩仙李白曾有過三次會面,兩人的交情甚好,二人又被世人合稱為「李杜」。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那麼說起杜甫的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會陌生,他的很多詩作,不僅收錄在了些經典的詩集裡,同時也被收錄進了課本裡,一些比較經典的詩作,即使是連小學生,也是能夠通篇背誦。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七律,那便是他的《蜀相》,這也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而且這首詩杜甫表達出了自己對於三國時期諸葛亮才智品德的肯定,同時又感慨了他功業未遂的遺憾,杜甫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深情,讀來更是讓人讚嘆不已。
  • 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杜甫是一位多面手,他的作品題材廣泛,絕句和律詩都寫得非常出色,很多古體詩也深受讀者喜愛。詩聖對待文學創作非常用心,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就曾讚揚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 次韻杜甫七律詩四首
    步韻唐代杜甫七律詩四首作者:陳能雄【七律·一】步韻杜甫《登高》風過蒼崖萬樹哀,山龍去脈掉頭回。層層霧浪排天湧,浩浩松濤動壑來。眼望紅霞臨絕壁,心摩碧宇上高臺。夢中奇景曾相識,於此長歌互對杯。【七律·二】步韻杜甫《蜀相》亂世良材四處尋,隆中管樂器修森。一匡志遠堪扶主,三顧情深遂擇音。東渡連吳雙合璧,南徵伏孟眾歸心。長思遺策丟荊地,致使孤軍嘆要襟。(註:「隆中管樂」指諸葛亮高臥隆中時自比管仲、樂毅。按諸葛亮的《隆中對》:取荊州得益州,三足鼎立後,一軍從益州出秦川,另一軍從荊州向宛、洛。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短短4句寫盡無窮愁緒
    廣闊的視野、蕭瑟的風景,一下子勾動了杜甫心中的萬千思緒,身世飄零的感慨,歲月流逝的悲哀,潦倒孤病的惆悵,這些情緒與臺外的秋景融合在了一起,產生了這首永垂不朽的七律壓卷之作,《登高》。後人稱其為「七律之冠」,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為何說杜甫這首詩是七律巔峰
    1閱讀這一首詩,兩個背景知識需要了解。杜甫的《秋興八首》,一般認為作於大曆元年,即公元766年,這一年杜甫五十五歲。詩寫於夔州(今重慶奉節)。好友嚴武於代宗永泰元年(764)四月去世,杜甫一家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了依靠;加上「厭蜀交遊冷」之類的原因,杜甫於五月離開成都。
  • 陸遊最經典的一首七律,足以比肩詩聖杜甫,是宋詩中的千古名篇!
    他的七律被視為古典詩歌中的巔峰之作。例如杜甫用七律寫的組詩《詠懷古蹟五首》《諸將五首》,《秋興八首》等,可以說都是古典詩歌中的登峰造極之作。他以律詩,特別是以七言律詩來寫組詩,極大地擴展了律詩的表現力,為古典詩歌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但卻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據說,有一次李白來到黃鶴樓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一詩想與崔顥比賽,但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轉頭便離開黃鶴樓了。 為何崔顥的《黃鶴樓》被譽為「七律之首」?
  • 王維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幾乎可以和杜甫比肩,境界高遠
    論及唐詩中的七律,代表其最高水平的當屬杜甫;杜甫的七律,氣象深廣,境界開闊,乃七律中最上乘作品。杜甫七律的名句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等等,都是驚世駭俗、空前絕後的絕句。
  • 杜甫的一首七律絕唱,詩中名人家喻戶曉結局悲慘,詩尾令人唏噓!
    對於唐朝大詩人杜甫而言,他的精神領袖不是皇帝,更不是李白,而是三國時蜀國的開國功臣,諸葛孔明。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終於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輾轉到了蜀地,定居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這是杜甫草堂開始的時期。
  • 李商隱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沉鬱頓挫,幾乎以假亂真
    杜甫之七律格律嚴謹、用字精煉、風格雄渾,且題材開闢了七言律詩的境界,時事政論、身世懷抱、風土人情、文物古蹟,一概熔鑄於精嚴的格律之中,可謂把這一詩體的價值提到了足與古詩、絕句並立相峙的高度。但自杜甫以後,唐代七律又有些沒落,中唐七律乏善可陳。直到晚唐時期,溫庭筠、杜牧、李商隱等幾位七律聖手才將七言律詩推向又一個高峰。其中尤以李商隱的七律最為後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