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於公元 712 年,逝世於 770 年,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一生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深遠悠長,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現已知的全部七律 151首(不包括 8 首七言排律),其中有 113 首為嚴整七律,嚴格符合平仄和對偶要求。另有 38 首為拗體,即有意識不依常格,變動平仄規定。
長沙送李十一銜
杜甫
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久存膠漆應難並,一辱泥塗遂晚收。
李杜齊名真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此詩當作於大曆五年(770 年),杜甫 59 歲,地點長沙,同他一起避地同谷縣的李銜路過長沙,他們相逢即別,杜甫作此詩贈之這是杜甫的最後一首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