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2020-06-27 風月古今

今人總是追求詩和遠方,殊不知,詩並不在遠方,而在人生旅途的點點滴滴中。詩在陶淵明的南山田畝之中,在李白長舉的夜光酒杯中,在杜牧的十年揚州夢裡,在蘇軾竹杖芒鞋踏過的足跡之中,每個人的一生,都可以寫成無數的詩,只是我們沒有一支蘸著故事的毛筆。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歷史驀然回首,已是數千年的春秋更替,在日月升沉的歲月中,曾有多少詩人,以筆揮灑人生,有令人銘記的,令人感動的,令人嚮往的,但恐怕只有杜甫一生的詩,是令人慾為之墮淚的,而又肅然起敬的,因為他人生的詩,無一不體現一種對人民國家愛,深切、博大、無私,所以他能被稱為「詩聖」。

文學史因為有了杜甫,所以大放異彩,可文壇的幸運,卻是杜甫的不幸,是杜甫目睹山河破碎的痛,是他目睹百姓離亂的痛,更是他坎坷漂泊的痛。杜甫一生都在關心他深愛的唐朝和百姓,終於,在病痛纏身的晚年,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候,他完完全全為自己寫了一首七律。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這首七律,沒有時代之沉浮和政治思考,只有一股蕭索、蒼涼的悲愴感慨,這也是他創作的最後一首七律《燕子來舟中作》: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以飄飄託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貼水益沾巾。

其實在768年的正月,杜甫攜家人輾轉漂泊一年之久,從夔州投奔任潭州刺史的韋之晉,沒過多久,韋之晉便去世了,杜甫一家人沒有依靠,只能以船為家,在水上飄蕩。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公元770年,這是杜甫在世間的最後一年,多年的愁緒,催生了滿頭白髮,糖尿病和肺病的症狀讓他苦不堪言,整日整夜難以入睡,心憂加上病痛的折磨,使他的身體到了油盡燈枯的狀態,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躺在狹窄的小舟之上,望著蒼茫無盡的江水,杜甫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裡停泊,他細數來,在湖南漂泊又經過了一個春天,燕子銜泥築巢,已經是兩度新了。燕子尚能找到一個地方安身,有自己的家,可是杜甫卻似無根漂萍。杜甫很喜歡詠燕子,或許是燕子尋舊巢而居的習性,讓他深有感觸。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如今,去年陪伴他的燕子,再度來到船上築巢,這令杜甫大為振奮,說燕子能夠辨識去年同室而居的主人。人老了,總是容易傷感,一些舊事舊物舊景,總是會使人發出一番感慨。燕子真的是去年的燕子嗎?杜甫也是不能確認的,可是在他心裡,這就是那隻燕子。

然而燕子卻不像往日那般親近了,只在遠遠的望著杜甫。是杜甫蒼老的容顏已經更加衰敗了吧,一年的漂泊,加劇了他生命的流逝,歷經風霜的小舟,也更為破舊斑駁,令燕子一度懷疑是否認錯了舊人,認錯了舊巢。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之後杜甫又開始哀憐燕子,言它南北往來,居無定所,依靠別人的屋梁築巢定居。可是,燕子這般的苦楚,不就是杜甫的生活狀態嗎?他一生都帶著家人漂泊,居無定所,四處投靠故友,才得以維持生計。所以,下半句杜甫說自己和燕子一樣。

或許是覺得杜甫這艘小舟破敗得隨時可能傾覆在江湖之中吧,燕子在檣櫓上停留了一會兒,又起身飛去。可燕子似乎存有不舍,貼著水面,隨著小舟盤旋,不斷的盤旋,杜甫見到,忽然泣淚,沾溼了衣袖,一隻燕子的不舍,亦令杜甫感動起來。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無一字言苦楚,卻字字是淚

此詩沒有一字言苦,但字字皆是淚,盧世傕讀到這首詩,十分傷懷,他說:

茫茫有身世無窮之感,卻又一字不說出,讀之但覺滿紙是淚。

燕子終於飛走了,儘管有不舍,還是飛走了。

杜甫也走了,儘管他懷著無比的眷戀,終究抵不過老病。一葉扁舟,隨著湘江而下,飄過夏天,飄過秋天,在飄往嶽陽的冬天,杜甫終究沒能熬過去,死在了風雪之中、小舟之中。


相關焦點

  • 登樓詩只服杜甫,晚年登兩樓寫兩首詩,一首七律之冠一首五律絕唱
    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貧病中的杜甫登了兩次樓寫了兩首詩,一首是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一首是被稱「氣壓百代」的《登嶽陽樓》。公元765年,本寄居在蜀中的杜甫離開了成都,開始了最後一次漂泊。766年他到達了夔州,此時他的身體大不如前,便在夔州安頓了下來。在夔州他登上了白帝城外樓臺,寫下了《登高》:《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慶餘年》範閒鬥詩,一首《登高》拔頭籌,杜甫這首七律有多好?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最近很火的那部電視劇《慶餘年》,其中有一個鬥詩的劇情,主角範閒以一首《登高》豔壓群芳,獲得滿堂喝彩,過後悄悄說,杜甫的這首七律可謂是古今七律第一,史上無人能及,那麼這首獲得後世極高讚譽的七律究竟說了什麼呢?
  • 杜甫這首七律,全首如此一字一淚矣,千年遺下此語,使人意傷
    杜甫的七律代表了唐詩七律的最高成就,他的《登高》等詩作被譽為是第一流的七律。不過,杜甫的其他七律,還多有經典之語,抒懷寫出了不同的內心世界。尤其是這首七律,全首如此一字一淚矣,千年遺下此語,使人意傷。(頻煩 一作:頻繁)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首詩的題目是《蜀相》,寫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遊覽武侯祠時。這首詩最出名的就說尾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寫出了極大的遺憾,寫出了極大的傷痛,寫出了詩人一生的悲劇。
  • 杜甫最後一首七律詩
    杜甫生於公元 712 年,逝世於 770 年,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一生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深遠悠長,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杜甫的七律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
  • 杜甫最著名的一首七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七律,那便是他的《蜀相》,這也是他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而且這首詩杜甫表達出了自己對於三國時期諸葛亮才智品德的肯定,同時又感慨了他功業未遂的遺憾,杜甫描寫的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深情,讀來更是讓人讚嘆不已。
  • 陳子昂的淚和杜甫的淚
    >陳子昂讀書臺遺址他有一首讓人只讀一次就記住的詩歌二十二個字,字字是淚,把孤寂,不甘,以及在天地間的渺小等複雜情感,體現得淋漓盡致。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流淚,被視為懦弱的表現。但千百年來,無數讀者讀著陳子昂的這首詩,見識到他的淚,內心湧起的並不是輕視,嘲笑,而是為他惋惜,為他感嘆,和他一起為這不平遭遇而共鳴。同樣,也是在唐朝,只是時間稍稍推後。
  • 杜甫的一首七律絕唱,詩中名人家喻戶曉結局悲慘,詩尾令人唏噓!
    對於唐朝大詩人杜甫而言,他的精神領袖不是皇帝,更不是李白,而是三國時蜀國的開國功臣,諸葛孔明。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終於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輾轉到了蜀地,定居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這是杜甫草堂開始的時期。
  • 李商隱最悲傷的一首詩,字字是淚,句句是淚,一首詩寫了七種淚
    李商隱有一首經典的詩,詩的題目就是《淚》,這首詩字字是淚,句句是淚,一首詩中寫了七種淚,將悲傷的情感寫到了極致。淚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人去紫臺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
  • 史上最工整的一首七律詩,句句押韻,至今無人能超越
    其中最能表現格律詩的特點的肯定就是七律了,最能體現格律詩的平仄:每一首有八句,其中四句對仗,四句押韻,因此,這也十分的考驗作者的用詞和用韻的功力。我們所熟知的許多大詩人,都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七律的佳作。比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56歲杜甫面臨何等困境,才讓他寫出字字泣血的《登高》?
    公元767年,已經56歲的杜甫拖著病弱的身體,流落夔州(今重慶奉節)之時,登上了長江岸邊的高臺,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七律唐詩《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首古詩是杜甫流傳最廣的七律詩作之一,全文透著濃濃的悲情。尤其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兩句唐詩蘊含著多達八重悲苦,更是長久以來人們探討千古詩聖人生悲苦命運的經典代表詩句。56歲的杜甫為何能夠寫出如此傷感的唐詩作品?
  • 杜甫的一首七律,詠古與抒懷高度契合,尾聯更驚豔了千年
    杜甫畢生志向崇高,卻又始終無法施展。在他59載的人生旅程中,念念不忘的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所以歷史上那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漢賢臣諸葛亮,便成為詩人終生推崇的楷模。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七律,詠古與抒懷高度契合,尾聯更驚豔了千年。蜀相唐代: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杜甫散步寫下一首詩,記錄悽慘晚年生活,被後人稱「七律之冠」
    「一篇之內,句句皆奇,一句之內,字字皆奇。」一篇詩當中,每一句都讓人感到讚嘆;而這其中組成每一句的每一個字,都令人嘖嘖稱奇。這是明代文學家胡應麟對一首詩的評價。不僅如此,這首詩還被後人稱為「七律之冠」,意思就是古往今來這麼多寫七律詩歌的,就這首詩最厲害,是所有七律詩當中的頂尖之作——那麼,這首詩到底是誰的詩,又是如何擁有這樣高度的評價的呢?說到這裡,我們就必須得請出今天的主人公——杜甫了。
  • 132 杜甫七律《又呈吳郎》讀記
    杜甫七律155首讀記之(132)--杜甫七律《又呈吳郎》讀記(小河西)又呈吳郎已訴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深秋。詩人居夔州東屯。時杜甫56歲。吳郎:即吳南卿,杜甫的晚輩姻親。「呈」本應平輩之間使用。在此杜甫對晚輩用了「呈」,讓人更易接收。「郎」是對人的愛稱。
  • 10首巔峰唐詩七律,杜甫獨佔5首,李白和崔顥各有1首
    七言律詩是唐詩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七律格律嚴謹,可以融入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藝術。唐人七律之中,以杜甫的成就最高,杜甫的七律,可謂包羅宇宙,寫盡人事。如果要試著排出唐詩七律的十魁首,自然杜甫居多。以下是根據每首七律的思想、藝術成就,以及流傳度試著綜合排名。
  • 杜甫的《蜀相》,借憑弔古人,抒發自己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蜀相》是一首詠懷古蹟的詩,但它不是一首普通的詠古詩,而是一首飽蘸淚水寫成的悲憤詩。詩人不僅表達了對諸葛丞相的敬仰和惋惜之情,更主要的是借憑弔古人以抒發自己英雄失路、報國無門的內心感慨。
  • 唐詩七律的十首經典作品
    《登高》在格律方面達到了七律的頂峰,而且四聯皆對,卻給人首尾似乎無對、胸腹無意而對的妙境,被評為「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當選第一,實至名歸。2、《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黃庭堅說杜甫作詩韓愈作文,無一字無來歷,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二、無一字無來歷-作者有意嗎黃庭堅評價杜甫韓愈時,有過一段很有名的話:"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後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耳。古人能為文章,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陳言..........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知道典故的出處, 聯想到「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就明白張旭《山中留客》不單描寫了山中景色, 還有世道汙濁、山水怡情, 勸人歸隱的含義。杜甫有一首著名的七律《閣夜》:歲暮 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 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杜甫是一位多面手,他的作品題材廣泛,絕句和律詩都寫得非常出色,很多古體詩也深受讀者喜愛。詩聖對待文學創作非常用心,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就曾讚揚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 126 杜甫七律《灩澦》讀記
    --杜甫七律《灩澦》讀記杜甫在夔州一直在思考如何出峽,這路也實在太險。)頸聯:舟人漁子歌回首,估客胡商淚滿襟。最後突然轉向「舟航惡少年」,警告他們千萬不要「趁水打劫」,那只會白白使商船葬身水中。這首詩中說的「孤根深」、「水多」以及狂風暴雨等等,都是在說行船的風險。這本身已經讓人「愁太陰」、「淚滿襟」了。還要擔心這些社會惡勢力的趁火打劫。從大處而言,似乎在說國家本就內憂外患,惡勢力還要亂上加亂。從小處說,杜甫回故鄉的路本來就不平坦,還要擔心這些「惡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