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南陽、襄陽三個城市,未來十年誰更牛?

2020-11-24 騰訊網

提問:可否論述一下未來幾年和十幾年洛陽、南陽、襄陽三個城市發展情況,從產業、交通、人口、政策等方面講講。謝謝。

這個問題有點大。我簡單說個主題吧,就是這三個城市,拼的是什麼。

1. 洛陽和襄陽的短兵相接:既拼傳統工業,又拼新產業。

都是老工業基地。都有軍工。談歷史各自都很自豪。

襄陽連續十年來一路追趕,可以說在2019年人均GDP已經追上洛陽,這一點我覺得在於地方上襄陽政策比較連貫,沒走什麼彎路。

襄陽的發力點優勢在汽車和軍工的轉型,在於如何利用好漢江—長江經濟帶,襄陽邊上還有宜昌,是湖北的「一芯二帶」支撐。

洛陽相比襄陽,周邊沒有同級別城市,三門峽不足為談,南陽的數字看起來很漂亮,但算算人口,只是宜昌的一半。洛陽其實在河南是落單的一個城市。和鄭州不是一個體量,沒法比,同體量的城市,沒有。

洛陽在十字樞紐方面,也落後襄陽,南北走向的呼南高鐵,一時半會兒無法落實。而襄陽已經建成鄭萬、十武襄城際。

但是洛陽有個優勢,就是離鄭州近,是真的近,只有140公裡左右,而襄陽離武漢距離在300公裡以上,洛陽顯然比襄陽在分享省會資源上,佔優勢。

這也就是為什麼,洛陽敢提雙核,而襄陽只能和宜昌並提「兩帶」。

拼產業方面,個人覺得襄陽工業轉型快洛陽一步,汽車產業和新能源有很長的產業鏈,做好了養活一座城毫無問題。洛陽在汽車發展上比不上襄陽,中信重工一個廠也難撐局面。一拖在轉型方面很艱難,就不說了吧。

不過洛陽的文旅產業做得不錯,從名氣上講,勝於襄陽,畢竟古都的底子真的有,洛陽也在這方面發力,我挺看好。洛陽很宜居,是個有溫情的城市。

2. 三座城市,拼的其實是省會競爭力

鄭州和武漢死磕多年。2018年數據,鄭州首位度只有21%點多,武漢是37%點多。

論交通,武漢當前的米字基本建成,鄭州還有西北、東北的兩條沒建,況且,鄭州少了長江這條經濟走廊,跟沿海城市群、上海的距離遠一些。

所以,鄭州要拼命追趕,才能追趕上武漢。畢竟,武漢是重工業重鎮,鄭州長久以來是紡織業、能源、輕工業、電力的定位,也就是近20年來才開始追趕。

鄭州和武漢的拼殺,更多層面是國家戰略的拼殺。未來十年,誰能得到更多戰略紅利?各有千秋。兩座省會的膠著會一直持續。

3. 南陽:需要持續穩定的政策支撐

南陽與洛陽、襄陽相比,不是一個段位,單列出來說。

南陽處於兩大城市群邊緣地帶,交通落後,各方面都提不起來。

作為「爛尾之都」,也折射出地方財政的困局。

南陽這類的城市,資源很多,但受困於地理格局和交通劣勢,難以發揮產業優勢。外部資本怎麼可能捨近求遠,投資什麼都不沾的南陽呢?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策不穩,你方唱罷我登場,二十年來的發展,全靠一把手的推動。

來個好書記、好市長,能轟轟烈烈前進個四五年,之後走馬觀花,來把南陽當跳板的官不少,應付一下了事,下面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相互打哈哈,應付一下,地方發展就擱淺。

外來的官管不住地方的派系,好的政策,推行不下去,外來的官無心思發展地方,只求不出事,這是南陽這類三線城市的困局。

二十年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各種「文明」、「衛生」創建,做做表面文章,卻連個城市車位的規劃都做不好,道路交通標誌不清晰,滿街都是地樁,路牙很高,根本沒考慮疏解城市交通。

南陽很宜居,如果20年前能夠按照之前市長的定位,實實在在發展製藥、養生、旅遊、食品加工等產業,不會是如今的模樣。如果20年前何市長的思路能一直延續至今,南陽也不會是如今的模樣。

全國都在吐槽水氫汽車,其實水氫汽車的概念並不土,西方主流是氫能源,氫能源汽車是新能源汽車很大的一個方向。

龐青年這人也是個實幹家,雖然有賴帳騙補前科,但哪家汽車企業不是這樣過來的?

南陽引進這樣的企業,也在於想整合汽車配件製造商,無奈輿論如洪水,當水氫鬧成一個現象級事件,成了騙補的代名詞,就無所謂理性可言了。

也許龐青年是個騙子,但南陽引進整車的努力,因此夭折,被一刀切,挺可惜。

我記得有人說過,三線城市如南陽的發展,就是一把手的推動。這也是南陽發展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舉個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權當閒談:開發商的投資,盯著某片區是否落地完全學校,但是又擔心書記和市長半途調走,項目瞎了。

這樣的地方發展,真的很難,很難。

這屆南陽領導班子,做得不錯。建完全學校、發展新區、舊城改造、推動爛尾樓解決,成績有目共睹,如果關注臥龍區和宛城區的建設,兩個地方的區長也可圈可點,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這五年來,南陽有了明確的產業定位,也有實際動作。

但會不會人走茶涼,誰知道呢?三線城市的困局,從來如此。

相關焦點

  • 襄陽洛陽與九江,三座城市名氣都很大,省外也有人知道
    襄陽在三國時代很有名,當時是荊州地區最大的城市,劉表坐在這裡,帶來襄陽城空前的繁榮,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襄陽逐漸失去湖北地區哥哥的地位,近代武漢的崛起使襄陽再也見不到第一天,曾經揚名 比如諸葛亮和劉備協商天下的古隆中是襄陽最有名的旅遊勝地,實際上河南南陽也有古隆中,也是劉備和諸葛亮協商天下的地方
  • 洛陽、襄陽和贛州,3座新二線城市之間的角逐,未來誰將脫穎而出
    通常來講,城市化進程可以被分為三個階段,初始階段、中期階段和後期階段,而為了更加方便管理,便會為不同的城市劃分出相應等級。 今天要為大家帶來的,則是榜上有名的3座城市,洛陽、襄陽和贛州,它們之間相角逐,誰的綜合實力更強,未來脫穎而出的希望更大
  • 三館一院11月份即將開放!南陽新地標或將激活一座城市
    對這座城市未來的格局,又將有著怎樣的影響和改變? 在城市的文化氛圍和市民人文素養方面,南陽似乎更跟文化氣質搭不上邊。算起,南陽的新區建設已經啟動了十年。,城市的遠方和未來似乎盡收眼底 而新城區的發展壯大,對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
  • 河南第二大城市比拼:洛陽、南陽和許昌,誰的未來發展會更好?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原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這裡交通便利,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更是促進了我國東西南北各區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看一看洛陽、南陽和許昌三座城市中,誰的潛能巨大,誰是大家心目中的「河南第二城」呢?
  • 三線城市四小虎:洛陽、襄陽、蕪湖、惠州,向二線城市挺進!
    綜合來看,洛陽是離二線最近的三線城市,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1、工業實力傲視三線 洛陽是工業實力最雄厚的三線城市之一,擁有洛陽鉬業、一拖股份、中航光電、中信重工、軸研科技、洛陽玻璃等工業巨擘,是國家重要的高端製造業中心。
  • 南陽在漢唐是不輸於長安洛陽的城市,今日為何沒落至此
    西漢時期,南陽郡屬荊州刺史部,轄36縣,地域廣袤,除今天南陽地區全部外,還包括平頂山地區和襄陽地區的一部分。 南陽古灌區與關中鄭國渠、蜀郡都江堰齊名,並稱三大灌區。如漢元帝時,南陽太守召信臣興辦水利,「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灌溉,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民得其利,蓄積有餘」。其中以六門陂為著名,它位於穰縣之西,設三水門引水灌溉,元始五年又擴建三石門,合為六門。
  • 河南五座名字帶「陽」的城市,除了洛陽,知道三個算你厲害
    河南五座名字帶「陽」的城市,洛陽經濟實力最強,墊底的是誰 說到名字,幾乎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動物有名字、植物有名字,城市也就有名字。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著660多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字。
  • 諸葛亮躬耕地為襄陽的廣告出現在高鐵站,南陽高鐵站該怎麼做?
    2019年12月1日南陽人期盼的高鐵終於通車,南陽人可以乘坐高鐵到各個城市,高鐵站也吸引著南陽千萬人的關注,高鐵站也是一個城市形象展示的主要窗口,但是小編發現有些高鐵站上了這樣的廣告:
  • 河南「第二大城市」是誰呢?是古都洛陽,還是古城南陽?
    每個省都有最大的城市和最小的城市, 一般來說,省裡最大的城市都是省會城市,河南也不例外, 但是如果你問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是哪個的話,還是要聽小編娓娓道來。第一種說法是:洛陽是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陽是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十三王朝在洛陽建都, 民國時期,洛陽曾經是河南的省會, 如果比經濟實力優秀的話,無論是GDP的總量還是人均,洛陽在河南省內都排在第二位,洛陽是河南第二個修地鐵的城市,洛陽不是第二個,誰是第二個?
  • 中部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潛力排名,襄陽超洛陽排第一,贛州進前五
    之所以中西部許多省紛紛規劃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根本原因是省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不足,因此找省域內的一些經濟強市來做幫手,期望共同來帶動全省發展,而省會獨大的現象依然會繼續存在。而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看看中部六省的1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情況,看看誰的發展潛力會更大?
  •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南陽為什麼不是今河南南陽而是湖北襄陽
    南,戰雒陽東,軍不利,還至陽城,收軍中馬騎,與南陽守齮戰犨東,破之。略南陽郡,南陽守齮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過而西。張良諫曰:「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眾,距險。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彊秦在前,此危道也。」於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匝。
  • 易中天:湖北襄陽是躬耕之地,隆中古時屬南陽,現在屬襄陽
    古時城區位置跟現在截然不同,不要以現在城區規劃來想當然近兩千年前的古南陽,南陽武侯祠建於魏晉時期早於湖北武侯祠,其實大家說這麼多都沒用,建祠時間先後說明了一切問題,誰早就是誰的,南陽武侯祠草廬為八角,古柏亭位置從來沒有變過,襄陽的都是後人建的。諸葛亮的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諸葛丞相親說。在三國那個時代,劉表把州治遷到襄陽,襄陽名氣比南陽大。
  • 河南南陽,湖北襄陽,究竟誰才是諸葛亮的躬耕地?
    對應的又是如今的哪個城市呢?從下圖可以看出,三國時期的荊州,包含:南陽、襄陽、南鄉、南郡、江夏、武陵、零陵、桂陽、長沙等地,地域範圍覆蓋今天的湖南、湖北和河南、貴州、廣東、廣西幾省交界的部分地區,假如說是在古荊州,範圍比較大,有沒有更準確一點的地方呢?
  • 諸葛亮住在襄陽隆中,為何說自己「躬耕於南陽」?襄陽和南陽之爭
    但是關於諸葛亮到底是在襄陽隱居,還是在南陽隱居,一直有非常大的爭議。今天咱們就根據地理、史料來具體分析,襄陽和南陽之爭,到底誰生誰負。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一句話,諸葛亮這話啥意思?
  • 駁「襄陽說」筆下自相矛盾的「南陽」
    總之,在「襄陽說」的筆下,「南陽」和「宛」絕對是兩個不同的地域概念,不能互指,不能混淆。 但是,到了「襄陽說」在論述「躬耕於南陽」意指隆中時,對這個認知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對「襄陽說」的這些觀點,我們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南陽」是郡名,「宛」是縣名,「隆中」是個小小的村子名,範圍不同,地點不同,自然各有所指,不能混淆。但現在「襄陽說」偏偏把它們混淆在一起,這就顯得有些可笑了,試問:如果「南陽」絕對不能指宛縣是因至隋代宛縣才改名南陽縣,那「南陽」為何就能指東晉以前根本就沒有、到現在也沒改名叫「南陽」的「隆中」呢?
  • 河南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的城市,有望追趕洛陽,並不是南陽
    河南省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的一個旅遊大省,境內有許多著名的旅遊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鄭州和洛陽,河南省省會鄭州各方面發展良好,深受遊客喜愛,洛陽是中國13朝古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遺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已成為一座富有特色的著名旅遊城市,但是,今天我們講的不是鄭州和洛陽,而是河南另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城市
  • 新三國稱諸葛亮躬耕在襄陽 南陽網友怒砸電視
    而這樣,也符合由新野去許昌時途經南陽這一地理實際。因此,新《三國》在此不提諸葛亮躬耕南陽,並將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臥龍崗硬搬到了湖北襄陽,違背了原著。張曉剛還說,根據歷史記載,三國時,襄陽是一個很小的縣,當時更沒有隆中這個地名。隆中當時叫「阿頭山」,新《三國》中徐庶說襄陽城外三十裡,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簡直成了一句極其「穿幫」的笑話。
  • 河南最強的4個三線城市,洛陽第1,信陽第3,沒有許昌 新鄉
    多數為東部地區的經濟較發達城市,中部地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經濟強市,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河南省共有18個主要城市,有相當比例的城市被選為三線城市。此次,我們將主要盤點河南最強的4個三線城市,其中洛陽第1,信陽第3。但遺憾的是,許昌、新鄉沒有擠進前四強。1,洛陽,位居中國三線城市第六名,排在其前面的城市有鎮江、海口、揚州、珠海等。
  • 襄陽學者:諸葛亮是外鄉人,他分不清楚南陽和襄陽!是這樣嗎?
    隆中躬耕種地十年,他是一個外鄉人,他分不清楚南陽和襄陽!一個待過十年的地方,如此深刻的人生經歷,但他認定是躬耕南陽;而按襄陽學者方園之聲認為:諸葛亮"是外鄉人地域不分弄不清楚南陽或襄陽",諸葛亮錯了,其實是"躬耕"襄陽。諸葛亮真的是一個地理盲嗎?一個三國軍事家諸葛亮對地域之知識儲備及其地域敏感都異於常人,這可是一個軍事指揮者的基本軍事素養啊!
  • 戲說躬耕於南陽的望文生義
    二、望文生義將曲解歷史按照某些南陽人望文生義的說法「大意失荊州」丟失應當是今曰之荊州市,其實丟失的只是荊州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但這是個全稱謂的句子,按照南陽望文生義來看,包括南陽郡全丟失了,請問南陽丟失了嗎?劉備借荊州按臥龍崗派人士望文生義的理解,借的應當是今日荊州市,其實借的並非是荊州市而只是荊州的一個郡即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