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大伙兒可能會納悶兒,平心而論六十幾分並不算很高,而且我考的是英語二,但是想想我當年還在說You is 的模樣,現在的65分對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滿足了。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一年來我的英語備考經歷:
我是來自湖南的一名普通本科學生(藝術類),考研呢也是家裡的建議,我個人屬於是半推半就的狀態,而且當初我心裡想的是:考研這種事嘛,重在參與!
相信大多數小夥伴都感受過被英語支配的恐懼吧!不客氣的說,我被支配了十年,也恐懼了十年(從我學習第一個英文字母開始算)。但是這一切從2018年9月的一個下午開始發生了變化...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湖南文都有一個姓胡的老師(都叫他胡 大大,名字挺怪,應該是藝名吧),講課賊6,那傳的神乎其神的,我也是抱著打破這一「謠言」的態度,去試聽了他的課,然後...然後我發現在他的課上,我居然挑都挑不出一個我聽不懂的語法概念,在那裡我聽了人生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次英語課,整整三個小時,我連廁所都沒有去一次。
萬萬沒想到我這輩子聽英語課居然還能有這種神清氣爽,醍醐灌頂的感覺。然後根據他的建議我必須先得要解決詞彙的問題。
單詞記憶:
其實我們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大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作,都可以成為我們記憶的內容。
例如英文的學習中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
有很多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學習當時的記憶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學習的記憶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單純的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後期的保持和再認,同樣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這裡我按老師的建議+自己複習總結的背誦方法如下,朋友們有需要也可借鑑:
1. 初記單詞時需要記憶的內容:
a)單詞外觀
b) 單詞的中文釋義
c) 單詞的記憶法
2. 每個list的具體背誦過程(每個list按12頁,每頁10個單詞計):
a) 背完一頁(大約5分鐘),立即返回該頁第一個單詞開始複習(大約幾十秒)
b) 按上面方法背完1~6頁(大約在30分鐘),回到第1頁開始複習(兩三分鐘)
c) 按上面同樣方法背完7~12頁,一個list結束
d) 相當於每個list被分為12個小的單元,每個小的單元自成一個複習系統;每6個小單元組成一個大單元,2個大單元各自成為一個複習系統。背一個list總共需要一小時左右的時間。
然後其他板塊的複習經驗也分享如下:
語法長難句
語法其實是一個可以速成的東西,而且咱們的目的並不是成為語法大咖,所以我就是跟著胡老師學完三天語法長難句之後就已經搭建了一個剛好夠用的語法體系
特別說明:其實就我這個基礎就算上課聽得懂知識點但是要看懂句子或者寫出正確又漂亮的句子還是難如登天,但是我臉皮厚啊,只要是胡老師上課,不管在哪個校區我都再去聽一次,所以這個語法課加起來其實我聽了有5次,都快背下來了,但是每次聽都會有新的收穫跟感悟,也是印證那句古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學會理論之後接下來就是鞏固和應用了,這裡推薦何凱文老師的《長難句解密》這本書,上面有大量極具分析價值的例句,很多都可以用於後期寫作。
給自己定一個量化的目標,每天必須要分析幾句話,要背誦幾句話(得在較長一段時間反覆背誦才能形成長期記憶,學以致用),量變終會引發質變。
閱讀
閱讀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了吧,大家都知道,更有人說「考研英語得閱讀者得天下」,所以閱讀時複習的重中之重。
因為前期基礎跟胡老師打的還算比較牢固了,而且閱讀題老師也是主張不需要全部看懂文章(注意:是不需要全部看懂,不是全部看不懂),根據題型基本都能迅速準確定位到文章中答案出現的句子,做題也就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前期刷題不用卡時間,以保證準確率為主,從9月份開始往後做題就要開始慢慢注意做題的時間,考試時四篇閱讀控制在70分鐘左右是比較理想的狀態,而一開始肯定是達不到的,這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
對於真題中出現的不認識的或者不熟練的單詞,一定要用一個好點的筆記本記下來做筆記,這個非常重要!一個都不能漏,對於經常見到的很熟悉的卻又想不起意思單詞特別要重視,可以見到一次就在筆記本上記一次,重複記憶。
個人感覺考研的閱讀除了文章句子很長很難懂以外,最難的就是要弄清楚出題人的做題思路。很多時候文章明明看懂了,可是就是做不對,這個是最讓人鬱悶的事情。關鍵問題就是你做題的思路和出題的思路不一樣。這是研究真題的重點!
我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同樣一道題,第一次的答案不對,第二次再做選了另一個答案,還是不對,這就是思路不對的原因了。對於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反覆研究真題解析。只有你的思路和出題人的思路一樣你才能做對。在閱讀中如果遇到了很難的文章不要著急,可以先跳過去做後面簡單的,等慢慢有做題的感覺了再拐過來做前面的。
新題型
英語二的新題型可以說是送分題了,總共考試大綱規定的備選題型就只有兩種:小標題和信息匹配題,其中信息匹配基本就是連連看,甚至連同義替換都很少出現,很多直接就是文章原詞作為答案的,小標題難度也不大,其實就是歸納段落大意,而文章難度基本就是初中課本上文章的難度。所以小標題這塊根本不用擔心。
翻譯
翻譯我到沒有刻意的去做很多練習,主要把真題的翻譯好好做做就行。平時閱讀時注意看懂文章也就變相的練習翻譯了。
這裡要說明的是,在單詞沒有問題的情況下,什麼句型啊從句啊什麼的一定要弄清楚,只有分清楚句子結構了才能翻譯出來。對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才,實在猜不出的想辦法在不影響整體翻譯的情況下儘量跳過去。
寫作
考研英語的寫作實際就跟八股文差不多,絕對不需要你文章結構形式有多新穎,立意多麼巧妙,想太多反而容易偏題跑題。
我在文都上課,寫作也是跟的胡老師的課,他會把歷年最容易拿高分的文章結構給我們分析得非常具體。具體到什麼程度呢?一篇文章寫幾段,每段寫幾句話,每句話寫什麼內容都精確到位了。而且會提供每段每一句話的推薦句型,每一句話都會有好幾種寫法,融會貫通的話,不管圖表類型怎麼變,主題怎麼變都能應對自如。
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寫作這個東西可不光要背,背句型,背語料還要默寫!而且到衝刺那段時間還得拿答題卡專門練,這樣才能知道拼寫有沒有問題,字跡是否符合標準,時間是否把握到位,寫幾行大概能寫多少字等等。千萬別考前不練,一到考試,答題卡上塗塗改改要吃大虧的。
完形填空
可能大家有聽過這樣的建議,說完形填空非常難,基本做不對,就直接放棄,按5A5B5C5D的規律拿個三分就滿足了。
千萬別!完形填空非常難那說的是英語一,而且就算是英語一近幾年也已經大幅降低了難度,沒有再出過什麼特別怪的題,都比較常規,而且英語二更簡單。
完形填空很大程度上考的就是詞彙,然後加一點點語法。就算要蒙,也要先做對幾道題然後再蒙,性價比會高很多。
打個比方,你就只做5道題,5道最簡單的一看就會做的題(每年都會有幾道這樣的題),選的是ABCBD,那剩下的就全蒙A,這樣剩下的題當中還有四個A肯定是對的,加上原本做對的那5個,就相當於只做了5道題卻拿了9道題的分。
真題的運用
真題才是王道!我把近10年的真題大概一共做了4遍。剛開始見到論壇上有人說自己做了6、7遍我很不理解。但後來也慢慢的知道了真題的重要性。如果當時有時間,我想我也會做第5遍、第6遍。第1遍一定要細,第一天先自己做,然後對答案,以後的幾天就是看解析分析真題。
我一般一下午就分析兩篇閱讀,單詞、句子、做題思路都要顧及到。一般一套真題弄完要4天左右。第一遍做完以後(就是把八年真題全部刷完一輪之後,因為還要留兩年到最後12月份做全真模擬用的),這時答案也忘得差不多了,再做第二遍。
如果說第一遍是認識真題的單詞、句型和出題方式,那麼第二遍的目的除了鞏固前面的知識外,就是要重點用出題人的思路去做題。
平時失分最多的往往就是那種理解性的題,例如文章主旨、作者態度的題,而這樣的題如果想做對就一定要知道怎麼去理解。
所以再次強調理解真題出題思路的重要性!不是做對了就算完了,一定要看你的思路和出題人的是否一樣,多去看和理解真題的解析,細細體會,反覆運用。
記筆記的小秘訣
最後跟大家講一下我個人特別有心得的記筆記的問題:
建議把準備三個筆記本(最少5塊錢以上的,別整幾張紙就開始記):
第一本 記錄平常背單詞過程中背了很多遍都還沒有記下來的詞、非常精彩的詞以及真題中碰到的生詞,這些詞記錄下來後,需要經常反覆查看,再怎麼臉盲,見過很多遍你肯定會記住的。
到後期,你就可以擁有一本自己整理的核心詞彙書(用APP的同學,將背不下來的單詞特別標記下來,專門整理在一起,利用一些專門的時間專門的記憶)。
第二本 用來記錄長難句,長難句的練習一定要堅持做,記錄自己做題的過程,分析自己的錯處,對比自己的翻譯和正確的翻譯,總結自己的不足之處,記錄句中的生僻單詞和特殊句型。現在很多大老師的公眾號也在做每日一句,大家可以選擇一句,把句子摘下來,自己分析一遍,然後對比老師的版本。
第三本 用來整理語法知識,特別是完型和翻譯題型中,很多都需要有非常強的語法知識,論英語能力如何,手頭一定要備一本語法書,平時碰到困惑的語法或者不確定的搭配,一定要勤查閱,千萬不可以想當然。尤其是容易混淆的語法點,也往往可能成為考試的高頻考點。
備考小建議
在這裡,我還想說一些和英語無關的東西。考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一路走下來都不容易。這裡的辛苦不只是身體上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特別是越到最後心理壓力就會越大。平時可以給好友或者家人打打電話吐槽一下,緩解一下自己的壓力。然後千萬不要想自己考不上怎麼辦。就告訴自己一句話「不管怎麼樣,我一定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