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山東省省長龔正代表省政府做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出臺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導意見,引導各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以更大力度推進突破菏澤,加快魯西崛起。
山東發展最大優勢在海洋,最大潛力也在海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海洋資源是山東最大的底氣。山東要聚焦海洋這個最大優勢,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壯大特色海洋產業。
山東地處我國東部沿海,位於環渤海經濟圈,面積約32萬平方公裡,其中陸域面積和海域面積各佔一半。從近16萬平方公裡陸地出發,擁抱16萬平方公里海洋,這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壯大發展的必然抉擇。
建設城市群,第一要充分發揮港口優勢。世界著名的城市群,都瀕臨大港口,這不是偶然的。中國的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也都有自己的大港口,比如珠三角的廣州港、長三角的上海港,京津冀的天津港。
遠洋巨輪載重大,如果沒有15米以上的水深,會寸步難行。一個港口如果沒有深水航道和深水泊位,就不能接納大型貨櫃船,只能為大型深水港配套服務而淪為支線港、餵給港。一個深水港所具備的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又必須位於一個離海岸相對較近的位置(即深水岸線)才方便於貨物的裝卸和集疏運。
15米以上水深的深水港在全球範圍內仍然屬於稀缺資源,2005年12月10日,上海港之所以跑到隸屬於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的崎嶇列島上建設海上洋山港,根本原因是老上海港作為傳統河港,在日常疏浚維護的前提下,都只能維持不足8米的水深,大大影響了整個長三角城市群的壯大發展。
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競爭優勢體現在製造業,製造業的典型特徵是大進大出,大進大出必須依賴深水港口。好在,山東半島在地質上屬於巖基海岸,不用到海島上造港,山東擁有漫長的海岸線、良好的港口資源以及面對日韓和東北亞的區位優勢,有三個超過3億噸吞吐量的大港,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長期保持全國第二位,金屬礦石、液體散貨等貨物以及外貿吞吐量均居全國第一,貨櫃吞吐量居全國第三。
2019年8月6日,山東省港口集團掛牌成立,山東港口發展掀開新的一頁。全省四個港口集團、7個港口融為一體。2019年,在全球港口低迷的形勢下,山東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超過13億噸,貨櫃超過2900萬標準箱,實現逆勢增長,增速領先全國。其中,青島港吞吐量跨越6億噸(含威海港),貨櫃吞吐量突破2100萬標準箱,日照港跨越4億噸大關,煙臺港超過3億噸,渤海灣港增長喜人,四大港口集團龍頭高高昂起、龍身強健壯碩、龍尾蒼勁有力,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山東港口綜合實力越來越強,這對於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半島城市群極為利好。
山東港口建設成就突岀,但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就必須著眼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或者說,只有先有世界一流的港口,才會產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群。
大眾日報記者觀察認為,山東打造世界一流的港口,首先必須依託山東港口集團,發展「雁陣式」港口集群,即抓好青島港這個核心港口,以青島港為「雁頭」,以煙臺港和日照港為兩翼,中小港口隨飛的雁群模式。要充分發揮處於「一帶一路十字交匯點的優勢,深化陸海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做強」齊魯號「歐亞班列品牌,持續深化與國際知名船公司的溝通協調,優化貨櫃航線布局,合力建設輻射東北亞港口群的中轉網絡。加快青島、臨沂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建設,創建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
當前,山東港口的「雁頭」青島港,發展勢頭不錯,2019年在標誌貨物大宗化、運輸機械化和現代化的貨櫃業務方面吞吐量突破2100萬標準箱,和東北亞最大的樞紐港釜山港2019年貨櫃吞吐量2,195萬標箱非常接近,青島港已經和釜山港有了在東北亞並駕齊驅的「資本」。
其次,實現港口和產業、港口和城市、港口群和城市群深度融合,互相成就。要大力推進港產城融合,大力培育航運金融、船舶交易等現代航運服務,推動由物流港向貿易港、目的港向樞紐港升級。在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濟南和青島一起將發展目標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應當說,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青島作為港口城市,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龍頭城市,要率先做好借港興城文章,要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由目的地港向樞紐港、物流港向貿易港的轉型,發揮港口作為物流、人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綜合樞紐優勢,更多地與城市和腹地經濟發展相融合。
在建設好港口的同時,山東城市群產業發展的一大重點是瞄準海洋產業。山東發展海洋產業的優勢突出,全國三分之一的海洋領域院士集聚在山東;擁有中國海洋和水產領域最高學府——中國海洋大學;有32家省部級海洋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十五」以來全國近50%的海洋領域「973」「863」計劃項目。省級以上涉海科研院所42家,全國唯一的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及國家深海基地、大型綜合海洋科學考察船等重量級國家創新平臺都在山東。
2014年以來,山東省的海洋牧場、海上旅遊、釣具、遊艇、體育等產業有機融合形成新業態,這些蓬勃發展的海洋新產業、新業態,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現在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達到44處、佔全國的40%,新增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63家,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
海洋產業可以成為海洋大省的「獨門功夫」,是非沿海省份不具備的優勢。下一步,山東要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建設好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高標準建設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要依託中國海洋大學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的人才優勢,強化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布局建設4家山東省實驗室,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為主體,爭創國家實驗室;推動我省重點實驗室整體轉型、優化重組;實施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做好「雙招雙引」工作,在濟青煙以「標準地」方式全球精準招商。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勇當黃河流域對外開放橋頭堡和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