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為何要寫小說影射傅雷

2020-12-10 騰訊網

[摘要]傅雷居高臨下,猛批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連環套》,稱:「她所寫的,倒更近於歐洲中世紀的歷史,而非她這部小說裡應有的現實。」這麼說張愛玲,張愛玲當然受不了。

傅雷

張愛玲

「《殷寶灩送花樓會》寫得實在太壞,這篇是寫傅雷。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地去,嫁了個空軍,很快就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悔。」1982年12月4日,張愛玲寫信給宋淇,披露了她發表於1944年11月的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的內幕。

宋淇是翻譯家,涉獵甚廣,與張愛玲、傅雷均有密切交往。1949年後,傅雷一直租住在宋家的房子中,直到自殺。宋淇走上翻譯之路,還是傅雷催逼的結果。

1939年起,傅雷與劉海粟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發生婚外情。張愛玲將此事寫成了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張愛玲為何要對傅雷下刀,他們究竟為何交惡?

傅雷繼承了母親的剛烈性格

傅雷1908年生於浦東,家道殷實,據他寫於1957年「反右」運動中的《傅雷自述》,傅家原有田400餘畝,1948年時還有200餘畝。傅雷4歲時父親入獄慘死,24歲的寡母將其拉扯大。

傅雷母親性格剛烈,「常以報仇為訓」,所以傅雷童年「只見愁容,不聞笑聲」。

一次傅雷在外玩耍時間過長,母親要把他扔到河裡;因成績不佳,母親曾滴熱蠟燙他肚皮,由此養成傅雷孤傲、叛逆、暴躁的性格。在小學和中學,傅雷分別被開除過一次,後因參加學生運動差點入獄,考入大學後,又鬧著要退學,1927年,母親只好送他自費留法。

在法國,傅雷結識了赴歐遊學、考察的劉海粟,多次為其擔任口譯,傅比劉小12歲,但藝術理念接近,結為摯友。

傅雷赴法前,在母親要求下,與14歲的表妹朱梅福訂婚,但到法國後,愛上了法國女子瑪德琳,便寫信給母親要求退婚,託劉海粟寄回國內。不久,傅雷發現瑪德琳與多人保持戀愛關係,憤而分手,並差點自殺,幸虧劉海粟早有預感,私自把那封信壓了下來。

1931年秋,傅雷與劉海粟同船回到上海,初期就住在劉家中,10月,出任上海美專校長辦公室主任,而劉海粟是校長。

劉海粟請俞劍華來校任教,並在學校走廊中掛出俞的10多幅畫,傅雷看到後,立刻下令:「這些畫沒有創造性,才氣少,收掉!」因兩人頭天見過面,傅雷看了俞劍華的講稿,當面說俞只會抄書。劉海粟欲從中勸解,但傅雷並不領情,說:「沒有閒工夫和抄書匠囉唆!」

為打抱不平和劉海粟絕交

回國後,傅雷與朱梅福結婚,並給她改名為朱梅馥,朱曾說:「婚後因為他(指傅雷)脾氣急躁,大大小小的折磨總難免。」

「九一八事變」後,上海學生積極投身抗戰宣傳,上海美專學生亦得校方允許,每日下午上街。1932年一天下午,傅雷正講課,學生會主席成家和與趙丹、楊志榮等闖入,質問傅為何不停課,耽誤了學生集合。傅稱宣傳抗戰不能影響學業,要他們再等20分鐘,講完課再說,楊志榮一怒之下,打了傅幾拳。

劉海粟認為,此事件導致了傅雷2年後辭職,因1933年10月,當事人之一成家和嫁給劉海粟,成了他第三任妻子。

其實,傅雷早對劉海粟不滿,源於張弦,張曾隨劉海粟赴歐考察,並與傅雷同船回國,出任上海美專西畫科的主任,與傅雷關係密切。

張弦專心藝術,而劉海粟則忙於交際,據學者榮宏君撰文稱,劉一次周日叫張弦到家吃飯,卻安排他臨摹一幅畫,自己跑到別處打麻將,中午回來,在張的作品上直接署上自己的名字。

張弦工作繁忙,還得為劉海粟代筆,劉卻不肯給他漲工資,傅雷常打抱不平,傅雷承認劉海粟「待我個人極好」,但「待別人刻薄,辦學純是商店作風,我非常看不慣」。

1933年9月,借母喪之機,傅雷正式辭職,從此靠翻譯自養。

1936年,張弦因「腸炎脫水病去世」,傅雷認為是被劉海粟剝削而死,傅雷和朋友們編了紀念張弦的專輯,請劉海粟資助一點錢,被劉推脫,傅雷拍案大罵,宣布永遠不再和劉海粟這種自私的人往來。

論人評藝太不留情面

1954年,劉海粟與傅雷關係有所修復,但在私人信件中,傅雷稱「他與我相交數十年,從無一字一句提到他創作方面的苦悶或是什麼理想的境界」,還說劉海粟的國畫是「野狐禪」。

傅雷不僅看不上劉海粟,對張大千亦不滿,批評道:「往往俗不可耐,趣味低級,仕女尤其如此。」此外,還說「同樣未入國畫之門而閉目亂來的,例如徐××。」據學者榮宏君推測,徐××即徐悲鴻。

傅雷受幼年教育影響,待人待己失於過苛。一次楊絳譯了篇散文,傅雷稱讚了幾句,楊絳照例一番謙辭,傅雷忍了一分鐘,最終沉著臉發作道:「楊絳,你知道嗎?我的稱讚是不容易的。」

1943年,久已消沉的上海文壇上,張愛玲異軍突起, 1944年5月,蟄居上海的傅雷以迅雨為筆名,發表了《論張愛玲的小說》,這是最早評價張愛玲的論文之一。

在文中,傅雷對張愛玲寫作技巧大為讚賞,稱:「我們的作家一向對技巧抱著鄙夷的態度。五四以後,消耗了無數筆墨的是關於主義的論戰。仿佛一有準確的意識就能立地成佛似的。」傅雷犀利地指出「去掉了情慾,鬥爭便失去活力」,認為張愛玲填補了「五四」以後小說創作的空白。

然而,在一番褒揚後,傅雷馬上批評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稱其中人物是「疲乏,厚倦,苟且,渾身小智小慧的人,擔當不了悲劇的角色」。

出言太重惹惱張愛玲

傅雷推崇「嚴肅」「崇高」的悲劇,堅持人物必須為主題服務,必須足夠典型、深刻。以這種傳統美學觀點,很難涵蓋張愛玲的寫作,所以張愛玲很快以《自己的文章》回擊,稱「極端病態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我以為用《舊約》那樣單純的寫法是做不通的。」

張愛玲的寫作帶有現代派的色彩,不強調人物典型性,亦不重故事邏輯,她筆下多是「小奸小壞的市民」,與「非英雄」同調,以此抵抗傳統小說日趨套路化的敘事方式,而傅雷顯然未領悟到這一點。

如果只是觀點不同,矛盾未必會激化,可傅雷居高臨下,猛批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連環套》,稱:「她所寫的,倒更近於歐洲中世紀的歷史,而非她這部小說裡應有的現實。」

這麼說張愛玲,張愛玲當然受不了。

張愛玲當時還是新人,走上文壇並不容易,如果不是因為抗戰,老舍、沈從文、茅盾等大作家紛紛離滬,她本無機會。1943年,她帶著親戚黃嶽淵的推薦信和兩篇小說,登門拜訪《紫羅蘭》雜誌主編周瘦鵑,黃嶽淵與周是至交,故張愛玲的小說很快被發表,周還寫了1300多字的推薦文章。

張愛玲的小說與「鴛鴦蝴蝶派」品格不同,但她的心機是借重《紫羅蘭》的銷量,先搞出社會影響,再向嚴肅雜誌滲透。果然取得成功,《萬象》雜誌不久開始向張愛玲約稿,此後張愛玲再沒在《紫羅蘭》上發表過文章。

在《萬象》上,張愛玲先後發表了《心經》、《琉璃瓦》,雜誌老闆平襟亞與她約定,連載《連環套》,每月預付稿費1000元。

終於找到了報復的機會

但張愛玲畢竟是第一次寫長篇,空間感出了問題,內容空洞,技巧過於複雜繁密,傅雷直指問題所在,堪稱無可辯駁。傅雷的批評恰好也發表在《萬象》上,此後《連環套》戛然而止,只刊載了6期,便自行腰斬。

張愛玲未續完,有經濟原因,1943年下半年物價狂漲,《萬象》雜誌定價且升4倍,可平襟亞仍按千元結帳,令張愛玲十分不快,轉投《雜誌》等刊,再不給《萬象》寫稿。

第一次寫長篇遭此重創,張愛玲自然會遷怒於傅雷,恰好她與劉海粟妻子成家和的妹妹成家榴曾是同學,常有來往,得知了成家榴與傅雷的婚外情。

傅雷律己甚嚴,但幼年喪父,在強勢的「女性爸爸」的陰影下成長,心靈深處埋下了對不倫之愛的渴望。

1936年底,在考察龍門石窟時,傅雷曾與妓女黃鸝結下塵緣,並給她寫詩:「啊,汴梁姑娘,但願你靈光永在,青春長駐!但願你光焰恆新,歡欣不散!」當時傅雷妻子已懷孕3個月。

1939年,傅雷結識成家榴後,據傅雷之子傅敏回憶:「只要她(成家榴)不在身邊,父親就幾乎沒法工作。每到這時,母親就打電話跟她說,你快來吧,老傅不行了,沒有你他沒法工作。」

根據從成家榴口中聽來的緋聞,張愛玲寫出《殷寶灩送花樓會》,除了人物化名,故事完全照搬,還把自己寫了進去,名為愛玲,顯然在暗示:文中一切屬實。

一場誰都沒贏的爭論

在小說中,傅雷成了「古怪、貧窮、神經質」的羅潛之,而成家榴是「殷寶灩」,張愛玲借殷寶灩之口罵傅雷:「他那樣的神經病的人,怎麼能同他結婚呢?」

據張愛玲說,小說發表後,成家榴十分恐慌,跑到內地匆匆嫁了人,而成家榴自己則說,是因為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太善良了,自己只好退出。

對張愛玲這一招,傅雷極為尷尬,曾說:「《金鎖記》的作者人品竟是這樣低劣,真是錯看她了。」令傅雷哭笑不得的是,《論張愛玲的小說》也引起左派作家們的不滿,他們認為張愛玲的作品充滿「垃圾堆的腐臭」,而傅雷居然大加稱讚,因此滿濤等人化名發文惡罵了一番傅雷。

在當時,現代主義寫作在中國影響甚弱,現實主義壟斷了評判權,氛圍如此,張愛玲不大可能辯倒傅雷,所以她乾脆搞起惡作劇:你傅雷不是喜歡用道德批評人嗎?我就讓大家看看,你的道德究竟如何。

傅雷雖嘴上不饒人,但一生追求理想、待人至誠,他的才華通過譯著長存於世,成為不易之經典。傅雷在「反右」中曾撰文傷害過徐鑄成,「文革」乍起,不堪再辱,於1966年9月3日與夫人雙雙自殺身亡。

晚年張愛玲重讀了《連環套》,此時她的意見比傅雷還激烈:「儘管自以為壞,也沒想到這樣惡劣,通篇胡扯,不禁駭笑。」

不論曾有多少誤會,二人最終取得共識。(文/唐山)

相關焦點

  • 他寫文批評張愛玲,張愛玲就寫小說影射他的婚外情,結果很是痛快
    而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1943年因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小說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傅雷應該算是張愛玲的前輩。 張愛玲在文壇初綻風頭時,傅雷對張愛玲是欣賞的,張愛玲小說《金鎖記》被傅雷稱讚,稱之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頗有《狂人日記》裡某些故事的風味」。
  • 張愛玲為何要寫小說罵傅雷? 文壇隱秘豔情史曝光
    2016年1月22日訊,「《殷寶灩送花樓會》寫得實在太壞,這篇是寫傅雷。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地去,嫁了個空軍,很快就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悔。」1982年12月4日,張愛玲寫信給宋琪,披露了她發表於1944年11月的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的內幕。
  • 張愛玲與傅雷為何交惡?她將傅雷婚外情寫進小說,再後悔已晚
    傅雷批評過張愛玲,張愛玲也含沙射影過傅雷,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摯友:宋淇。 傅雷夫婦人生最後十幾年的歸宿是宋淇在上海的家,張愛玲去世前將遺物交給宋淇保管。 1982年張愛玲寫給宋淇的信裡坦言:「決定不收《殷寶灩送花樓會》進新小說集......《殷寶灩送花樓會》寫得實在太壞,不收。這篇是寫傅雷。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地去,嫁了個空軍,很快就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悔。」
  • 《雲集》|張愛玲全集主編止庵:傅雷評論張氏小說,立場可笑
    止庵先生是研究張愛玲文學的大家,現在市面上能買到的張愛玲全集就是由止庵主編。最近讀@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再版的《雲集》,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點評納博科夫、卡爾維諾、帕慕克等人的作品,另一部分是專門對張愛玲所繪《傳奇》人物的圖贊。其中有一段評論對張愛玲作品的研究,談到傅雷時,書中說「《論張愛玲的小說》立場近乎可笑」。
  • 張愛玲曾在小說裡八卦傅雷與成家榴的故事(圖)
    張愛玲在小說裡  八卦了傅雷與成家榴的故事  宋以朗說張愛玲在1982年12月4日寫了一封信給他父親,信上寫道:「決定不收《殷寶灩送花樓會》進新小說集,《殷寶灩送花樓會》寫得實在太壞,這篇是寫傅雷。」  有點顛覆對不對?
  • 妻子主動叫小三來陪丈夫:沒有你他沒法工作|張愛玲寫傅雷
    張愛玲寫小說一向是有原型的:《琉璃瓦》影射自己的舅舅,《花凋》寫的是自己的表姐,《茉莉香片》中又有她弟弟張子靜的影子。更狠的是《小團圓》竟然完全是她自己的自傳,將她和胡蘭成之間的情慾糾葛描寫得細緻入微。
  • 張愛玲不滿傅雷批評,寫書揭發其婚外情,罵傅雷「神經病」
    張愛玲 1982年12月,張愛玲給好友寫過一封信,信中提到了她的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承認裡面的主人公是以傅雷為原型,主要影射傅雷的一段婚外情。張愛玲在寫給友人的信中還說,「寫得實在太壞,這篇寫傅雷。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地去,嫁了空軍,很快就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悔。」 張愛玲之所以對傅雷「開刀」,源於傅雷發表的一篇文學評論。
  • 她是張愛玲的同學,傅雷的紅顏知己,最理性的「情人」:愛≠傷害
    成家榴是張愛玲的同學,卻被寫進了小說裡,為此,張愛玲後來矛盾不已,因為張認為她的小說惹事兒了,對傅雷、朱梅馥和成家榴三個人的形象,有著很強的破壞性。張愛玲一生寫過很多作品,大多很自信,除極少數不太滿意,比如這篇《殷寶灩送花樓會》。她認為這篇寫的太壞,甚至一度不願意將它收錄進自己的全集。
  • 傅雷:《傾城之戀》沒刻骨的悲哀;張愛玲:傅雷不適合結婚
    張愛玲在信中寫道的「壞」,並非是指文筆或是修辭的不盡如人意。張愛玲這裡的「壞」顯然是指內容,這篇文章是寫傅雷的。而張愛玲寫這篇小說的目的,極有可能是為了「報復」傅雷。早在張愛玲創作這篇小說之前,傅雷就曾發表了一篇評論張愛玲的文章。他在這篇名為《論張愛玲的小說》中批判《傾城之戀》,寫到:「好似六朝的駢體,雖然珠光寶氣,內裡卻空空洞洞,既沒有真正的歡暢,也沒有刻骨的悲哀。」
  • 傅雷: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卻不是個好男人,被張愛玲寫成小說諷刺
    &34;這句話出自張愛玲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是對於傅雷婚內數次出軌最直接的諷刺,當時很多人看過這本書後就明白這是張愛玲是將傅雷寫進了小說。很多人認識傅雷都是通過《傅雷家書》,在人們眼中他是著名的兒童教育家,但是在感情中的傅雷卻並不是一個好男人。
  • 殷寶灩送花樓會:張愛玲報復傅雷,出賣閨蜜,女人的友誼是塑料花
    聽到這,你或許感到有點凌亂,張愛玲、劉海粟、傅雷都是文學藝術大家,他們的關係平時相處得非常好,張愛玲為何要寫一部小說來構陷傅雷。文人相輕時,所使用的手段往往超出你的想像。張愛玲的作品清晰脫俗,有些新式的味道。傅雷見到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張愛玲的作品不遺餘力地褒獎。很快,傅雷性格缺陷的一面又爆發出來。他筆鋒一轉,對張愛玲的《傾國傾城》進行指指點點。說張愛玲構造的人物沒有一股大氣,渾身上下都是小智小慧,擔負不起悲劇的角色。
  • 面對讚揚與批評:張愛玲與傅雷的「文戰」
    愛玲走紅上海文壇之後,有許多讚美她的文章相繼問世,其中,有兩篇對於愛玲的文學創作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篇是對愛玲極盡阿諛讚美之能事的,胡蘭成的《評張愛玲》,另一篇則是化名為「迅雨」的傅雷的《論張愛玲的小說》,後者堪稱關於張愛玲文學創作評論中最全面、最客觀的經典之作。
  • 傅雷:婚內數次出軌,一次被張愛玲寫成小說,晚年自盡妻子陪同
    朱梅馥家與傅雷外祖家為鄰居,因自幼溫順寬厚,被傅母看在眼裡。加之傅雷在和朱梅馥自幼相處中,對這位姑娘亦有好感,所以在他19歲那年,兩家為他們訂下了婚約。訂婚不久,傅雷便遠赴法國讀書。朱梅馥也並非一般舊式家庭的女孩,她也曾接受過新式教育,並寫得一手好字和彈得一手好鋼琴。
  • 揭秘張愛玲小說《少帥》迷局 為何要寫張學良的故事?
    張愛玲的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2015年10月19日在北京大學百年大講堂回答了為什麼要出版張愛玲的遺作,「我看不出來有誰可以做這樣的決定,還是需要我來做這個決定。」早在1956年,張愛玲就想寫這個故事,給朋友宋淇的信中說,「三年來我的一切行動都以這小說為中心」。宋淇曾對這個選題極為讚賞:「小說題材太好了,大時代背景,時代造成的英雄人物,然後有一段始終不渝的愛情故事。」。1961年,在美國穩定下來的張愛玲欲重新進軍國際,準備用英文寫《少帥》。並和宋淇、鄺文美約好,回港一年搜集寫作資料。
  • 傅雷《論張愛玲的小說》vs張愛玲《自己的文章》
    9月3日是傅雷先生逝世紀念日,今年也是張愛玲誕辰百年。二人之間曾有一次廣為人知的交鋒——傅雷於1944年發表長文《論張愛玲的小說》,其銳利的批評,引發張愛玲以《自己的文章》一文直接回應。
  • 邵洵美說張愛玲
    ◇陳子善凡讀過張愛玲長篇小說《小團圓》的,大概都會記得小說中寫到的老作家向璟,研究界一般認為「影射」邵洵美。《小團圓》中帶有「影射」意味的人物邵之雍(胡蘭成)、汝狄(賴雅)等與張愛玲關係密切的自不必說,湯孤鶩(周瘦鵑)、虞克潛(沈啟無)等,張愛玲也都見過面。那麼,張愛玲見過邵洵美嗎?
  • 傅雷曾嚴厲評價張愛玲的作品,張愛玲則以《自己的文章》作為回擊
    在一片「太突兀了,太像奇蹟了」的叫好聲中,1944年4月,傅雷發表了《論張愛玲的小說》一文,他清醒而冷靜地站在一個文藝批評者的立場,對張愛玲一年來發表的小說進行了極為嚴格的審視。他認為小說內容貧乏,故事拼湊痕跡明顯,並且有嚴重的常識上的錯誤。「聰明機智成了習氣,也是一塊絆腳石。」傅雷嚴正指出了張愛玲在創作上面臨的缺陷和必須要有的突破勇氣,並建議張愛玲可以從多角度、多方位來觀察和思考人生,以避免單調與閉塞。他在文中寫到:「無論哪一部門的藝術家,等到技巧成熟過度,成了格式,就不免要重複他自己。」
  • 幾分真實幾分誤讀:重談張愛玲的舊小說習氣、男女之情和自傳式解讀...
    這篇文章對張愛玲寫於同年的《連環套》的批評最為尖銳,傅雷認為這部小說越到後來越注重情節,追求刺激,像是流行劇本,「突兀之外還要突兀,刺激之外還要刺激,」仿佛是「一串五花八門、西洋鏡式的小故事雜湊而成的」。傅雷不無擔憂地寫道,「才華最愛出賣人」,暗示張愛玲寫作的光芒大過深度、詞藻大過實質。
  • 張愛玲:拒絕周恩來挽留,果斷離開大陸,避免傅雷、老舍式的命運
    她,是張愛玲。在1943年和1944年的兩年中,張愛玲因發表《傾城之戀》等中短篇小說,在上海一舉成名。張愛玲此間和汪精衛政權的宣傳部次長胡蘭成秘密結婚,轟動上海。也為她以後的命運埋下伏筆。格格不入1949年,換了人間。張愛玲選擇留在上海。1950年,上海召開第一次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張愛玲應邀出席。
  • 為什麼貴族文學的張愛玲火爆,而寫農民的趙樹理無人問津
    當《三裡灣》出版後,傅雷稱讚趙樹理「把傳統小說的寫法推陳出新了」。在現代文學史上除了魯迅被定為是方向是旗幟,還有一個作家同樣有這樣的榮譽,這就是趙樹理。1947年7月25日,晉冀魯豫邊區文聯舉行了一次文藝座談會,專門討論趙樹理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