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已經到了農曆十一月份,距離春節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是國人最傳統的節日,但是在古代,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儘管現在人們對冬至節氣已經沒有以前那麼重視,但是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依然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至是什麼時候呢?今年冬天會冷嗎?
在過去由於沒有預測未來天氣的技術和設備,農業種植技術又很落後,農民特別依賴天氣,遇到風調雨順的年景,農作物就會有個好收成,農民就能吃飽飯,但是遇到不好的年景,農作物的收成大大降低,甚至還有可能顆粒無收,用「靠天吃飯」來形容當時的農業形態再合適不過。也正是如此,智慧的勞動人民便從生活和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個個朗朗上口的俗語,用來推測未來的天氣變化,從而提前做好措施,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就是眾多俗語中的其中一個。
「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月初的話,當年冬天的氣溫會略高一些,即便是沒有棉被也不用擔心,也能安全過多。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那就是「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紛飛」,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月末的話,當年冬天的降雪會很頻繁,氣溫也會很低,是個冷冬。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氣候差異明顯,儘管農村俗語對未來天氣的預測很準,但是卻有很強的地域差異,比如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是我國貴州省的農村諺語,並不適合全國所有地區。同樣是冬至在月初,在北方卻有「冬至在頭,凍死老牛」的說法,這兩句俗語所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
那麼今年冬天會冷嗎這個問題是入冬後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儘管還沒到冬至節氣,但很多地區的氣溫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和往年相比,今年冬天來得更早一些、氣溫也更低一些,這都是受拉尼娜現象導致。但是具體天氣會多冷,還要持續觀察才會知道,不過大家還是要提前做好防寒措施,預防突如其來的強降溫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