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分不清,其實很簡單!
佛教作為全球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有著非常多的信徒,包括在中國,所以我國很多從古代開始就被保留至今的寺廟建築現在基本都被作為景點,香火旺盛,人頭鼎沸。寺廟寺廟,我們總覺得這兩個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常常把它們混為一談,實際上寺和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在古代的時候這兩個是嚴格分開的,小編也是在旅遊途中請教了別人才知道寺和廟之間的差別。
小編和一個朋友在解州的時候去了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關帝廟,這裡是祭祀關公的廟宇,也素有「武廟之冠」的美譽。而在遊覽過程中小編突然想到為何我們總把一些佛教聖地統稱為寺廟,但實際上它們都有分別,比如靈隱寺只能叫靈隱寺,沒有人叫它靈隱廟,而小編旅遊的這個關帝廟則叫關帝廟,而不是關帝寺。
而小編的朋友剛好是一個佛教信徒,出於好奇小編就向她提出了這個疑問。朋友告訴我,寺和廟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就從三點上來區別。第一,寺和廟的供奉對象不一樣,寺的話一般供奉的是佛、菩薩、仙,比如觀世音菩薩、彌勒佛、如來佛祖等等。而廟供奉的對象更廣泛一點,除了當地的神明,如媽祖以外,還供奉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我們旅遊的這個關帝廟,供奉的就是關公。有的家族自己也會設置廟堂來供奉祖先,自己祭拜。雖然也有一些廟會供奉佛像,但一般都是私人廟堂,只供人們自己祈福,相對比較簡陋。
第二個區別就是寺和廟的來源不一樣,寺在我國的古代,是由皇帝直接管轄的,也屬於國家的行政單位,如我們在電視上經常聽到的大理寺。而廟呢,大多都是百姓們自己籌資修建或者地方政府修築而成的以祭拜為主的地點,私立性較重。
最後一點就是寺和廟的性質不同,我國自古以來就受佛教影響,學佛法建佛寺,寺的性質就是傳播佛法,一般規模都比較大。而廟以祭祀祭拜為主,所以規模較小。如果要按宗教來說的話,直接點就是寺屬於佛教,廟屬於道教。在寺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僧侶和信徒,但在廟裡一般就不會有人住,也很少有專業人員來統一管理,也不會有人專門跟你解釋宗教理法。
聽了朋友的具體解釋,小編覺得真的是受益匪淺,平時參觀了那麼多的寺和廟,居然還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朋友還告訴我除了寺和廟,庵和觀的性質也不一樣,庵是女子祈福的地方,在這女子可以求姻緣、求子、求興旺。尼姑也在此修行、居住,比如《紅樓夢》中出現的櫳翠庵就是這樣。而觀主要是道教修行的地方,也稱為宮觀,比如國內的白雲觀、永樂宮等。
小編覺得,不同的建築稱謂都對應著不同的性質,僅是國內的宗教建築就已經有了那麼多的分別,這也反映了中國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也要對這些文化、民俗有一定的了解。至少在向外國友人介紹寺廟區別的時候,能娓娓道來,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中國文化的深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