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分不清,其實很簡單!

2020-12-13 迷你旅行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分不清,其實很簡單!

佛教作為全球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有著非常多的信徒,包括在中國,所以我國很多從古代開始就被保留至今的寺廟建築現在基本都被作為景點,香火旺盛,人頭鼎沸。寺廟寺廟,我們總覺得這兩個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常常把它們混為一談,實際上寺和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在古代的時候這兩個是嚴格分開的,小編也是在旅遊途中請教了別人才知道寺和廟之間的差別。

小編和一個朋友在解州的時候去了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關帝廟,這裡是祭祀關公的廟宇,也素有「武廟之冠」的美譽。而在遊覽過程中小編突然想到為何我們總把一些佛教聖地統稱為寺廟,但實際上它們都有分別,比如靈隱寺只能叫靈隱寺,沒有人叫它靈隱廟,而小編旅遊的這個關帝廟則叫關帝廟,而不是關帝寺。

而小編的朋友剛好是一個佛教信徒,出於好奇小編就向她提出了這個疑問。朋友告訴我,寺和廟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簡單來說就從三點上來區別。第一,寺和廟的供奉對象不一樣,寺的話一般供奉的是佛、菩薩、仙,比如觀世音菩薩、彌勒佛、如來佛祖等等。而廟供奉的對象更廣泛一點,除了當地的神明,如媽祖以外,還供奉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我們旅遊的這個關帝廟,供奉的就是關公。有的家族自己也會設置廟堂來供奉祖先,自己祭拜。雖然也有一些廟會供奉佛像,但一般都是私人廟堂,只供人們自己祈福,相對比較簡陋。

第二個區別就是寺和廟的來源不一樣,寺在我國的古代,是由皇帝直接管轄的,也屬於國家的行政單位,如我們在電視上經常聽到的大理寺。而廟呢,大多都是百姓們自己籌資修建或者地方政府修築而成的以祭拜為主的地點,私立性較重。

最後一點就是寺和廟的性質不同,我國自古以來就受佛教影響,學佛法建佛寺,寺的性質就是傳播佛法,一般規模都比較大。而廟以祭祀祭拜為主,所以規模較小。如果要按宗教來說的話,直接點就是寺屬於佛教,廟屬於道教。在寺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僧侶和信徒,但在廟裡一般就不會有人住,也很少有專業人員來統一管理,也不會有人專門跟你解釋宗教理法。

聽了朋友的具體解釋,小編覺得真的是受益匪淺,平時參觀了那麼多的寺和廟,居然還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朋友還告訴我除了寺和廟,庵和觀的性質也不一樣,庵是女子祈福的地方,在這女子可以求姻緣、求子、求興旺。尼姑也在此修行、居住,比如《紅樓夢》中出現的櫳翠庵就是這樣。而觀主要是道教修行的地方,也稱為宮觀,比如國內的白雲觀、永樂宮等。

小編覺得,不同的建築稱謂都對應著不同的性質,僅是國內的宗教建築就已經有了那麼多的分別,這也反映了中國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而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也要對這些文化、民俗有一定的了解。至少在向外國友人介紹寺廟區別的時候,能娓娓道來,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中國文化的深厚魅力。

相關焦點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很多人不清楚,別亂拜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信徒中最多的是什麼? 確實是佛教。 在幾千年封建王朝的統治下,佛教宣傳的佛法已經深入人心。 許多年輕人受到上一代人潛在的默契化的影響,現在把佛教看作自己的信仰。 大家對全國的寺廟了解多少? 結果,各地寺院的大小不同,規模和建設程度不同,可能有人說無法相比。
  • 什麼是「寺」,什麼又是「廟」?很多人對寺廟分不清楚!
    什麼是"寺",什麼又是"廟"?很多人對寺廟分不清楚!中國的文字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字放在不同的地方,意義就會千差萬別。前不久關於全職太太一說,有2句話我們可以感受一下,第一句話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我養你"!第二句話就是"我養的你"。
  • 「寺」和「廟」是有區別的,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區分,其實很簡單
    佛教的傳入和發展,大約在兩漢之際(約在公元紀元前後)。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十分迅猛,科技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神佛菩薩之類的神話傳說和道教宗教。佛教作為全球三大宗教之一,不管是在中國還是世界各地,都有著非常多的信徒。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在各個地區都曾建過一些寺廟建築,直到現在保留下來的,著名的寺廟已作為景點,供遊人觀光,香火十分旺盛。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99%的人不知道!
    本文轉載自大鳳號《國家人文歷史》,文章僅代表自媒體作者觀點,原標題為「漲姿勢| 寺、廟、祠、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
  • 什麼是「寺」?什麼是「廟」?差別其實很大!
    這種形式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反正不管有沒有用,但是人都有個心理,就是求個心安。其實也就是在精神上給自己找一個安慰或者寄託。到底有沒有用科學一時半會也解釋不清楚。首先寺和廟根本就不是同一個地方,這可不能一概而論,這就要追溯到古代了,在古代的時候其實寺是用來辦公的地方,比如大理寺其實就不像我們現在理解的這樣,是一個祭拜的地方。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現代我們總是講寺廟,但是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怎麼會將這兩個字合起來表達一個意思了,其實把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很大。 古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到祈禱一番,上到國家興旺,下到姻緣事業,要做這些事情就要到寺廟添點香火錢祭拜一番,那麼為什麼有的地方稱之為寺,有的地方稱之為廟了?
  • 中國人常說「寺廟」,寺和廟是一回事嗎?許多人搞不清兩者的區別
    提起「寺廟」,很多人腦海裡會不自覺浮現出許多有名的佛教建築;比如《西遊記》中的靈隱寺,又比如風行大江南北的嵩山少林寺。作為炎黃子孫,咱們深知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常見的文化現象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很關鍵
    無論是哪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正因為有信仰,所以宗教文化才得以傳播,就拿我們中國來說,很多的宗教文化都是從外國傳播進來的,比如說伊斯蘭教、基督教等等,而且中國還有著許許多多的寺廟,但是你們知道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嗎?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如果要說我們國家信什麼教派的最多,那大家肯定都會想到佛教,在封建社會,佛教已經在我們國家深入人心,因受上一輩人的影響,導致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信奉佛教,那如果要說我們國家有多少座寺廟,肯定沒有人最多,畢竟國內有太多了,但對於寺和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字之差竟有這麼大含義。
  • 「寺」「廟」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嗎?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秘密!
    問題:「寺」「廟」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嗎?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秘密!在我們的日常口語裡,寺和廟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以至於我們不會去注意這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區別。事實上,寺和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和不同的建築特色及供奉對象。
  • 外國人爭論: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中國人都分不清!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家有私廚推薦語:餛飩,餃子,雲吞,抄手這四者的區別,你知道了嗎?外國人爭論:餛飩和餃子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中國人都分不清!大家好,這裡是點哥,一個熱愛做菜的可愛小廚子,曾經想做個大廚,後來不小心打翻了老闆的存錢罐,被開除了,只能在這裡寫美食賺點錢了!其實混沌和餃子還有雲吞這三個東西,在我們中國是很常見的一種食物,但還是有很多的人是分不清它的區別的。甚至 有很多人都以為,它們是 同一種東西,只是叫法不一樣而已。
  • 廟、寺、庵、觀,這四個是有區別的,不要傻傻分不清楚了
    家可能都經歷過這樣的:看到山上或景區前面有焚香、祭祀或者供奉的場所,會自然而然的說:「前面有個寺廟。」,大家又是如何判斷它是一個寺廟呢?其實準確來說,寺、廟、庵、觀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我們想像中一個概念,它們是有區別的,不要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可是,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寺」與「廟」是分開的,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非常少見的。《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寺廟一詞肯定是涉及到了佛教內容。從東漢時期開始,佛教傳入中原大地,從此之後,佛教在中原大地中繁衍生息。時至今日,佛教仍然在我國出現,而且善男信女非常多。
  • 「寺」和「廟」的區別原來這麼簡單?這下可以分清楚了
    相信有很多人不管是看到廟還是寺都會說這是一個寺廟,所以大家大多都認為廟和寺是一個意思,而且中國人大多是很相信神鬼之說的,所以經常會去寺廟拜佛或者是觀音啊!一般做生意的話開店就會去拜關公,而且中國人如果遇到一些比較詭異的事情就會燒點香,拜拜佛了,尋求心裡安慰。
  • 「寺」和「廟」的區別
    有時候和一些朋友聊天,也經常能聽到他們說:「我哪天哪天去廟裡燒香去了。」其實我知道他是說去寺院燒香了。「寺」和「廟」的區別其實是非常大的,但是現在的人絕大多數已經搞不清楚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了。最早是從北齊開始設立,以後歷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大理寺的主要職責是專門審核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駁;事有冤枉者,推情詳明,務必刑歸有罪,不陷無辜。它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寺和廟有何區別?別再弄混了
    這首蘇軾的詩曾經流傳很廣,特別是讀書之時,天天背誦,可謂是讓人非常熟悉。不過這首詩卻也說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任何普通的事物,換個角度就會有不一樣的意味。正如平時所熟知的一些常識,其實也有可能有多種意思,甚至原本的含義根本不是如此,背後大有講究。
  •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何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從我們今天的日常來看,對「觀」、「庵」理解是沒什麼問題的,這得益於明清小說的大量知識普及。「觀」就是指道觀,是道士生活,修行的場所。而讓人搞不大清楚的就是「寺」和「廟」的區別,畢竟一般統稱「寺廟」,並沒有人會仔細去區分。這也和千年以來民俗以及中國人的神仙觀有關係。在佛道思潮成型之前,我們的老祖宗敬的是「天、地、人」,天和地來自浩瀚自然,不必多言,而對人的敬意有「人皇」之說,但是在人皇崇拜之前,古人更崇拜的是自己的先人。
  • 什麼是寺,什麼又是廟?寺和廟其實並不一樣,不要混為一談了!
    在佛教《金剛經》中曾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意思是說你有什麼樣的境界,都是虛妄的存在,這些都是修出來的,但倘若你有一天不修了,這些也就不復存在了。但是如果能見諸相非相,那麼你就見到佛的法身了。我國是一個佛教大國,佛教在我國非常的盛行且佛教文化濃厚。
  • 寺供奉佛,廟供奉英雄,很多人都不懂,下次旅遊時別忘了
    如今的旅遊業發展,我國民的經濟也是越來越好,很多人們都是在自己節假日的時候出去旅行,去看看外面的風景,以此來讓自己遠離城市的喧囂,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很好的放鬆,大家都只是我國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是信仰佛教的,有些人在節假日的時候都是去寺廟裡面燒香拜佛,讓佛祖來保佑自己,但是大家知道我國有多少寺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