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2020-09-16 談古論今說歷史


現如今的人們常說「寺廟」,這是一個漢語詞彙,人們將寺廟兩個字連起來念,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可是,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寺」與「廟」是分開的,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非常少見的。《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寺廟一詞肯定是涉及到了佛教內容。從東漢時期開始,佛教傳入中原大地,從此之後,佛教在中原大地中繁衍生息。時至今日,佛教仍然在我國出現,而且善男信女非常多。佛教是起源於尼泊爾,是在漢明帝時期才傳入的中國。如今,在我國已經有了相當多的寺廟,寺廟的數量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知道這一點的人們肯定是不多的。也就是說,「寺」和「廟」完全是不同的。想要解釋「寺」和「廟」的不同,就需要知道古代的大理寺。古時的大理寺相當於現今的最高法院,掌刑案件審理,秦漢時期名為「延尉」,北齊時候正式改名為「大理寺」。


唐朝時期,出現了九寺,分別是「大理寺、光祿寺、太僕寺、太常寺、宗正寺、衛尉寺、鴻臚寺、少府寺、太府寺」,寺其實是官署名。關於寺的解釋,在《說文》中為「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正」「寺卿」等是大理寺正卿的略稱,寺曹是九卿官署,寺舍指官舍等。


秦朝時有延尉,秦後有「寺」,但法治卻是源遠流長,「法」的古字即「灋」,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寺和廟是完全不同的。「寺」,形聲字,上「土」下「寸」,表示寸土之地,精準且不容猜疑變化。佛教傳入中國之前,我國就已經有「寺」了,此時它與佛教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後來,隨著文化的發展,「寺」與佛教就有了關係。


公元64年的某天,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身高6丈,頭頂放光、來自西方的金人,在殿庭飛繞,劉莊遂驚醒。作為皇帝,對夢是非常在意的。由此說來,漢明帝讓朝中的文武百官解夢。博士傅毅啟奏說:「陛下夢見的肯定是佛。」漢明帝聽到這個解釋,是非常高興的。


後來西域僧人們也來到我國,當初接待他們的部門就是「鴻臚寺」(當年的外交部)。由於前往漢朝的僧人帶來了很多佛經,所以劉莊命人在鴻臚寺旁邊修了一座新的官邸,這座官邸叫做白馬寺。「白馬寺」的出現標誌著「寺」在中國有了「佛教的廟宇」的意思,隨著時代的發展,「寺」也成了佛教建築的統一稱呼。


「廟」在最早的時候,與佛教也沒有關係。《禮記》記載:「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說文解字》解釋是:「廟,尊先祖皃也。」「廟」其實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孔子廟」,在中國、朝鮮、日本、美國等都建有孔廟,而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另外還有關羽廟等。


這些廟都是用來祭祀的。漢明帝在位期間,專門派人去取回了佛經,並且建築有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寺」字其實來源於「鴻臚寺」的寺字,當時,有二位印度高僧跟著東漢使者到了我國,漢明帝對二位高僧相當禮重,不僅親自接待了他們,還安排他們暫住在了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

為了紀念那些有傑出貢獻並去世的人,就為他們建廟,比如文廟(孔子廟)、武廟(關羽廟),世世代代接受人們的香火敬拜,活在人們的心中。這時候無論是寺還是廟,都與佛教無關。漢明帝時期,由於僧人前來漢朝,因此白馬寺就成為了僧人居住的地方。「寺」是官署、佛和僧侶居住的地方;「廟」是奉祀祖先、供奉鬼神、供奉偉大人物的地方。

可是,隨著朝代的發展,寺廟逐漸的結合在一起。最終成為了與佛教有關的地方。最直白地說,寺就是外來宗教的一個宣講場所,而廟則是歷代炎黃子孫紀念國殤以及忠孝人士的場所。之所以會出現寺廟,只不過是人們的口誤而已。這個口誤也已經成為了人們口中約定俗成的說法。

相關焦點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作為中國人必須了解
    比如說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到底有何區別呢?公元105年,人們創作了一本文學巨作,名字叫做《漢書》。在《漢書》中關於寺就有明確的解釋:凡府庭所在皆為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房子的地方都可以稱作為寺,但是到了後來人們慢慢的將寺演變成了一些有目的性的地方,就比如說大理市。這個地方就類似於一種履行法律懲戒的地方。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別再混淆了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中國人要清楚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這些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定的歷史沉澱,就比如流傳至今的詞語,很多詞語並不像人們看到的那樣簡單,就比如寺廟這個詞兒,在現代人的說法中,通常將寺和廟聯繫起來,他們用寺廟來表示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實際上寺和廟有很大的不同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把「寺廟」合在一起叫,認為佛教弟子的住處其實是和「寺廟」分開的。寺廟為什麼叫寺廟和寺廟?寺廟和寺廟有什麼區別?作為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理解。了解古代史,很多人都聽過或讀過「大理寺」這個詞。古代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負責審理刑事案件。
  • 寺和廟的區別是什麼?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嗎?
    寺和廟的區別是什麼?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嗎?時間:2015-02-05 00:30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 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寺和廟的區別是什麼?佛教和道教的區別嗎? - 一直搞不懂什麼叫寺?什麼叫廟?他們本質上有哪些區別,單單只是從佛教和道教上來區別的嗎?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別再搞混了
    如今的社會上有很多人信奉佛教,有一部分是有錢的富人,他們想通過信佛來給自己積善成德,有一部分是窮人,他們依舊信佛,因為他們認為信奉佛教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信奉佛教的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寺廟裡拜菩薩,在古代,有很多人為了保佑平安去寺廟裡拜佛,也有很多人去求姻緣、求子等等,不過不同的目的拜不同的佛,如今的社會,也有很多人去山上請願,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山上寺廟裡的人都會絡繹不絕,源源不斷的湧現,格外熱鬧。拜佛的地方被稱為寺廟,但是寺和廟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先秦文獻中「寺」也通假「侍」,如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嫪毐的角色就是「寺人」,特指王宮內的近侍。由此可見,在古代無論寺是以動詞還是以名詞出現,都和朝廷、皇室分不開。寺作為一個政府機關,從先秦至清,在歷屆王朝中均有設置。在漢朝中「九卿」辦公的地方都稱之為寺。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寺和廟有何區別?別再弄混了
    例如,在歷史上,寺和廟兩個字根本就不同,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這一切到底有何歷史背景?本文和大家一起來聊下這話題。因此廟的適用範圍更廣,但依舊和神聖色彩有關。而且,清·顧炎武《日知錄·寺》中,更是有記載,「三代以上,凡言寺者皆奄豎之名。
  • 經常有人說去寺廟,那麼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的人非常喜歡求神問佛,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祈禱詢問一番,不管姻緣、家庭,事業還是身體健康,不去虔誠的拜一拜,添點香油錢,都不能心安理得。我們在外面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寺、廟的一些建築,有些人把這些建築物統稱為宗教建築,這是錯誤的。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二者到底有何分別?
    ,「寺」與「廟」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等。公元67年,漢明帝夢見有個頭頂發光的人向西飛去,於是在上朝的時候就問群臣解夢。那時有個叫傅毅的大臣就表示:「陛下說的金人應該就是天竺的僧人。」中國古代,有個專門接待外國人的官方機構——鴻臚寺。而公元67年以後,佛教開始傳入中國,而一些出家僧人也就住在了鴻臚寺,但那裡畢竟還要招待其他外國人,不能老是讓這群佛家弟子住著,因此漢官方就在洛陽修建了白馬寺給他們居住。
  • 寺和廟的區別
    人們常會把看到寺、廟、祠、觀、庵這些建築,統稱為宗教建築,又比如俗話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其實這些也是錯的,和尚並不是住在廟裡。那麼,寺、廟、有什麼區別呢?最開始是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吏治的地方,我們聽過大理寺,太常寺。為什麼佛教叫做寺呢。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它們有什麼不同?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寺廟是佛教聖地,專門用來供奉佛像,古往今來,僧人們都大力的修繕寺廟,北魏時期,佛教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洛陽城的寺廟多達1367所,北方長安僧尼人數過萬,其實寺和廟一開始並不連在一起古者廟以祀先祖,凡神不為廟也。為神立廟者,始三代以後。在三代以前,廟裡面供奉的只是先祖,並沒有神佛,道教在三代前,沒有徹底成型,佛教又是漢代才傳入的,兩漢時期,廟、寺、觀才有了意義上了演變,廟主要就是供奉神靈,寺就是佛教建築,觀則是用來供奉道教的建築。
  • 寺是寺,廟是廟,寺和廟究竟有何區別?中國人都該看看!
    常言道,寺廟寺廟,但實際上,寺是寺,廟是廟,這兩者有著嚴格的劃分。那麼寺和廟究竟有何區別呢?中國人都該看看!我們中國也是一個佛教文化非常濃厚的大國,但相信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佛教起源於尼泊爾,在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但早在佛教傳入之前,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寺」,並且與佛教一點關聯都沒有。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現代我們總是講寺廟,但是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怎麼會將這兩個字合起來表達一個意思了,其實把這兩個字分開來說區別很大。 古人總是喜歡求神問佛,什麼事情都要到祈禱一番,上到國家興旺,下到姻緣事業,要做這些事情就要到寺廟添點香火錢祭拜一番,那麼為什麼有的地方稱之為寺,有的地方稱之為廟了?
  • 「寺」和「廟」的區別
    有時候和一些朋友聊天,也經常能聽到他們說:「我哪天哪天去廟裡燒香去了。」其實我知道他是說去寺院燒香了。「寺」和「廟」的區別其實是非常大的,但是現在的人絕大多數已經搞不清楚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了。「寺」在古代是專指皇帝的行政機構的,我們經常在文學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幹什麼的呢?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雞但是禽類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隨便抓了一隻野鳥送給別人,一定要把鳥頭給擰過來,才能送出去,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它啄傷別人。但如果是自己家養的禽類,就不必這樣做了。所以大家都說「佛」的本意其實應該和「擰」字有關。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來源:讀史微(ID:dushi818)———————————— 寺。最開始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吏治的地方,我們聽過大理寺,太常寺。為什麼佛教叫做寺?因為在官寺中有一個地方叫鴻臚寺主管外交的。 作為我國第一座寺廟而且是官辦的,經書傳入我國,接待的自然是鴻臚寺了。漢朝時,西域以白馬馱經書來,受到鴻臚寺接待。 後來我國第一座寺便採用了「寺」的名稱叫做「白馬寺」,寺就多了一層意思,成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 為何會出現「寺」和「廟」它們有什麼區別?
    為何會出現「寺」和「廟」它們有什麼區別?從古至今,寺廟就一直陪伴著我們,並且很多人都是非常信仰他們的,在很多的時候人們在遇到困難或者遇到難題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寺廟裡面拜一拜,不過更多的人都是選擇在寺廟裡求福的,希望自己的一生都是平安,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的地方專門是寫什麼寺,有的地方專門寫什麼廟,難道寺廟不是一種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