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二者到底有何分別?

2020-08-30 歷史公社講堂

佛教是世界的3大主流宗教,而且在亞洲以及中國都流傳很廣泛。當然佛教不是中國本土的教派,而是古尼泊爾王子悉達多所創立的1大宗教,基本宗旨就是勸人善,充滿了正能量。不過這個教派雖被大夥熟知,但其中的那些細節知識也許就很少有人全都弄明白了。

比如「佛」這個字的漢語本義是什麼,「寺」與「廟」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等。公元67年,漢明帝夢見有個頭頂發光的人向西飛去,於是在上朝的時候就問群臣解夢。那時有個叫傅毅的大臣就表示:「陛下說的金人應該就是天竺的僧人。」

後來明帝這才派了蔡愔、秦景去天竺求經,也正因如此佛教才正式傳到了中土,而洛陽也因此而修建了白馬寺。不過那會兒佛教剛引進中國,好多人對其還不太了解,所以信奉的人不大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佛教在我國流行了起來。

在佛教這個領域,他們把得道的高僧稱為「佛」,比如創始人釋迦摩尼就被叫做「佛陀」。不過「佛」字在漢語本身的含義卻意義不高。它最早出現於《禮記》之中,原文為「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禮記》成書於公元前73—前50年的漢宣帝年間。

這句話大致意思是,送鳥給別人就要把鳥頭擰過來,以免其啄傷人;但自家餵養就不用了,可看出來,「佛」最早的定義就是「拿手擰」的意思,本身與佛教沒有半分錢關係。但由於佛教的流傳,或許「佛」跟「浮屠」的讀音類似,所以這個教派就以「佛教」來稱呼自己了。

除了「佛」字外,寺廟本身也與佛教沒有半點關係。中國古代,有個專門接待外國人的官方機構——鴻臚寺。而公元67年以後,佛教開始傳入中國,而一些出家僧人也就住在了鴻臚寺,但那裡畢竟還要招待其他外國人,不能老是讓這群佛家弟子住著,因此漢官方就在洛陽修建了白馬寺給他們居住。

由於白馬寺是第1個給佛家居住的寺院,所以從那以後寺就成了出家人住的地方的代名詞。如果說寺還與佛家有點聯繫,那麼廟就和佛教更沒關係了。公元前506年,孫武助吳幾乎滅了強楚,後來寫下了《孫子兵法》傳於後世。在「兵法」裡就提到過「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的話語,其中就有「廟」字。

這個裡面的「廟」指的是國家重要的神聖機構,也就是古代專門祭祀的場地。按《禮祀·祭法》的記載,從皇帝到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宗廟,只不過他們之間的級別不同罷了。在古代的禮儀中,祭祀是十分莊嚴又重要的一個活動,所以祭祀場地也很神聖。

綜合來看,「佛」本身的漢語意思為「拿手擰」;而「寺」最早為招待外國人的機構;至於「廟」在古代最早為祭祀的神聖場所;這些似乎都與佛教沒有半點兒關係。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他們都成了來形容佛教的專業用語。

相關焦點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
    可是,大部分人都是不知道「寺」與「廟」是分開的,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非常少見的。《佛說造塔功德經》裡有一個偈語:「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寺廟一詞肯定是涉及到了佛教內容。從東漢時期開始,佛教傳入中原大地,從此之後,佛教在中原大地中繁衍生息。時至今日,佛教仍然在我國出現,而且善男信女非常多。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別再混淆了
    一說到「寺廟」,咱中國人通常會連著一起說,但其實「寺」和「廟」完全是兩種不一樣的場合,最近有部叫《慶餘年》的劇挺火,主角範閒被安排去了「鴻臚寺」,裡面全是古代的「外交官」,那麼問題來了,「寺」裡不該住著和尚嗎?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作為中國人必須了解
    比如說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到底有何區別呢?公元105年,人們創作了一本文學巨作,名字叫做《漢書》。在《漢書》中關於寺就有明確的解釋:凡府庭所在皆為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房子的地方都可以稱作為寺,但是到了後來人們慢慢的將寺演變成了一些有目的性的地方,就比如說大理市。這個地方就類似於一種履行法律懲戒的地方。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它們有什麼不同?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古者廟以祀先祖,凡神不為廟也。為神立廟者,始三代以後。在三代以前,廟裡面供奉的只是先祖,並沒有神佛,道教在三代前,沒有徹底成型,佛教又是漢代才傳入的,兩漢時期,廟、寺、觀才有了意義上了演變,廟主要就是供奉神靈,寺就是佛教建築,觀則是用來供奉道教的建築。
  • 寺為啥叫寺,廟為啥叫廟,二者之間有何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平日裡,我們在說「寺廟」的時候,這倆字是練在一起的,但是,不知大家發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寺」和「廟」是分開來的,像「土地廟」、「關公廟」、「觀音廟」等,而「寺」也是一樣,有「少林寺」、「雷音寺」、「大理寺」等等。那麼,這「寺」和「廟」之間,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有何分別?作為中國人一定要了解
    「寺廟」為什麼叫「寺」?「廟」又為什麼叫「廟」?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遠遠出乎你的意料。首先咱們來說這個「佛」字,現在「佛」是一個很高貴的字,但是古時候並不是如此的。而「寺廟」則又是一個被中國人誤解了2000年的詞語了,最初的「寺」和「廟」跟佛教都沒有 一點兒關係。所謂「寺」,它的本意是一種行政機構。我們電視裡經常看到的有「大理寺」,「理」就是刑罰、法律的意思,大理寺則是專門主管法律的朝廷機構。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它們有何分別?作為中國人必須了解
    「寺廟」為什麼叫「寺」?「廟」又為什麼叫「廟」?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遠遠出乎你的意料。而「寺廟」則又是一個被中國人誤解了2000年的詞語了,最初的「寺」和「廟」跟佛教都沒有 一點兒關係。所謂「寺」,它的本意是一種行政機構。我們電視裡經常看到的有「大理寺」,「理」就是刑罰、法律的意思,大理寺則是專門主管法律的朝廷機構。與之相似的還有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光祿寺以及太僕寺等等。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把「寺廟」合在一起叫,認為佛教弟子的住處其實是和「寺廟」分開的。寺廟為什麼叫寺廟和寺廟?寺廟和寺廟有什麼區別?作為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理解。了解古代史,很多人都聽過或讀過「大理寺」這個詞。古代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負責審理刑事案件。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寺和廟有何區別?別再弄混了
    例如,在歷史上,寺和廟兩個字根本就不同,那麼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這一切到底有何歷史背景?本文和大家一起來聊下這話題。要理解寺廟之演化,首先得要了解廟是何含義。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寺這個字意義眾多,大約有四方面的含義,分別為伺候等待,動作持取,朝廷官府,還有宗教場所。
  • 寺為何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它們有何區別?作為中國人一定要了解
    佛教在許多底層百姓心中其實是更加超越道教的一種存在,因為你只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年紀大了的一些人在害怕驚訝的時候都是叫的我的親娘呀,在對於一些事情乞求好運的時候都是說的菩薩保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文化常識之中「寺」和「廟」的區別,他們曾經屬於誰,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現在會淪為佛教建築的專永詞。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中國人要清楚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這些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定的歷史沉澱,就比如流傳至今的詞語,很多詞語並不像人們看到的那樣簡單,就比如寺廟這個詞兒,在現代人的說法中,通常將寺和廟聯繫起來,他們用寺廟來表示和尚居住的地方,但實際上寺和廟有很大的不同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佛教在人的心中一直是一方淨土。曾經也有人疑問,佛教到底是不是中國自己的宗教?其實並不是,佛教起源於印度,所以有很多的詞彙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曾有有這樣的一句話:「獻鳥者佛其首,畜鳥者則勿佛也」意思就是,如果想要給別人送禮,根據你的財力不同,收禮者的身份不同,要奉獻不同等級的物品。其中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禮物就是禽類,把鳥或者鴨子作為禮物,送給他人。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先秦文獻中「寺」也通假「侍」,如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中嫪毐的角色就是「寺人」,特指王宮內的近侍。由此可見,在古代無論寺是以動詞還是以名詞出現,都和朝廷、皇室分不開。寺作為一個政府機關,從先秦至清,在歷屆王朝中均有設置。在漢朝中「九卿」辦公的地方都稱之為寺。
  • 「寺廟」二字從何而來?「寺」與「廟」又有什麼分別?切莫將二字
    「寺廟」二字從何而來?「寺」與「廟」又有什麼分別?切莫將二字混為一談。從古至今佛教文化都令人矚目,隨著兩漢時期佛教在我國的傳入與發展,信徒人數呈直線升漲的趨勢。為何我們從古至今把燒香拜佛的場所稱為「寺廟」?何為「寺」?何為「廟」?二字常常被人們連起來表達,這二字真的是同一個意思嗎?事實上並不是,「寺」和「廟」有著兩種不同的涵義,切莫再將二字混為一談。廟:是祭祀亡魂、供奉神靈的場所。「廟」的出現要比「寺」早很多年,起初「廟」是用來祭祀的場所,此說法可以參照「祠堂」的概念。
  •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為何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寺、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從我們今天的日常來看,對「觀」、「庵」理解是沒什麼問題的,這得益於明清小說的大量知識普及。「觀」就是指道觀,是道士生活,修行的場所。而讓人搞不大清楚的就是「寺」和「廟」的區別,畢竟一般統稱「寺廟」,並沒有人會仔細去區分。這也和千年以來民俗以及中國人的神仙觀有關係。在佛道思潮成型之前,我們的老祖宗敬的是「天、地、人」,天和地來自浩瀚自然,不必多言,而對人的敬意有「人皇」之說,但是在人皇崇拜之前,古人更崇拜的是自己的先人。
  • 寺是寺,廟是廟,寺和廟究竟有何區別?中國人都該看看!
    常言道,寺廟寺廟,但實際上,寺是寺,廟是廟,這兩者有著嚴格的劃分。那麼寺和廟究竟有何區別呢?中國人都該看看!我們中國也是一個佛教文化非常濃厚的大國,但相信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佛教起源於尼泊爾,在漢明帝時期傳入中國。但早在佛教傳入之前,我國就已經出現了「寺」,並且與佛教一點關聯都沒有。
  • 寺為什麼叫寺,廟為什麼叫廟,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別再搞混了
    信奉佛教的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寺廟裡拜菩薩,在古代,有很多人為了保佑平安去寺廟裡拜佛,也有很多人去求姻緣、求子等等,不過不同的目的拜不同的佛,如今的社會,也有很多人去山上請願,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山上寺廟裡的人都會絡繹不絕,源源不斷的湧現,格外熱鬧。拜佛的地方被稱為寺廟,但是寺和廟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分不清,其實很簡單!
    「寺」和「廟」到底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分不清,其實很簡單!佛教作為全球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有著非常多的信徒,包括在中國,所以我國很多從古代開始就被保留至今的寺廟建築現在基本都被作為景點,香火旺盛,人頭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