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湖鎮鄉村遊注入新元素

2020-12-10 中國周刊

記者/李希平 王 威

近年來,鄉村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和產業形態,日漸從旅遊市場大舞臺的邊緣走向了中心。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的老湖鎮在發展鄉村旅遊中,高度重視挖掘具有吸引力的文化「賣點」。

老湖鎮是古須句國故都所在地,境內文物古蹟眾多,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老湖人傑地靈,山川秀麗,瀕臨省級風景名勝區東平湖,是《水滸傳》中描述的「八百裡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當年水滸英雄共舉義旗,至今保留著孫二娘開辦的黑店鋪等多處水滸遺址,水滸故事也大多在這裡演繹,並逐漸傳遍五湖四海。近年來,老湖鎮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傳統文化優勢,大力實施旅遊強鎮戰略,認真做好文化覓蹤遊和生態休閒遊「兩篇文章」,精心搞好與濟南、泰山和曲阜的「三個對接」,努力走好精品興旅、產業富民、可持續發展「三條路子」,旅遊產業規模、經濟運行質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發展潛力日益迸發,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發展鄉村旅遊注入鄉愁文化元素。鄉愁就是人們對故土的情感記憶,不論是窄巷老屋,還是習俗鄉風,無不讓人魂牽夢繞。鄉村旅遊正在循著這樣一個目標前行,留住村落記憶,傳承鄉土文化。老湖鎮本著「以文化設施為載體、以文化活動為牽引、以文化創意為支撐、以名家名作為招牌、用特色文化塑骨、築魂、提神、聚人、致富,探索走好文創鄉村旅遊發展之路。現如今,沿湖45個村的移民群眾徹底告別了深度貧困,搬進社區,住上高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實現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住上高樓,留住鄉愁,為展現東平移民奮鬥歷程,建設了東平湖庫區移民記憶館,記憶館圍繞「凝固的記憶,流淌的鄉愁」這一主題,從「遷之痛」「憶之苦」「情之切」三個方面將庫區移民從居無定所的「水上之家」,到搬進新社區、過上新生活的轉變過程生動呈現出來,讓人們在一件件老物件中喚醒過往的記憶,珍惜現在的生活。移民記憶館主要通過展品陳列展示,打造移民文化名片,留住移民歷史的根脈,讓後人世世代代牢記這段歷史,傳承、弘揚移民文化,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鄉村旅遊融入鄉愁文化元素,將極大滿足遊客的多樣化需求,叫響一個個旅遊品牌,逐步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互為補充的鄉村旅遊開發新格局,讓鄉村旅遊在多產業融合中彰顯魅力,提升鄉村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全面提高旅遊業綜合效益。


發展鄉村旅遊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鄉村旅遊,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要有傳承與保護意識和理念,要尊重歷史。老湖鎮有一個村叫梁林村,始建於宋朝,是歷史積澱濃厚、文化與自然景點優美的村莊,2003年被批准為山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村內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梁氏墓群,始建於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曾列為七十二皇林之一,1977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梁氏墓群中現在保存有部分古代梁氏官宦墓葬及石刻、碑刻等,其中立於宋代宣和七年的梁子美神道碑,是當時由徽宗皇帝親自下旨敕立,分別由太宰兼門下侍郎崇國公白時中、銀青光祿大夫少宰兼中書侍郎開國公李邦彥、通議大夫守尚書左丞開國侯趙野奉旨撰文、書丹、篆額,故此碑又稱「三丞相碑」,該碑保存完好,為國內唯一。碑文中詳細記述了當年梁氏家族的官宦興盛情況,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梁氏祠堂內還有政和七年梁子美為其八叔梁彥琛撰寫的兩篇輓詞刻石,鑲嵌於正堂牆體之中,也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梁林村不但文物古蹟眾多,歷史文化濃厚,尤其是父子二狀元、祖孫三丞相以及簡筆畫鼻祖梁楷享譽華夏,梁氏文化在東平的歷史文化中佔主導地位。梁林村還有傳統的地方戲劇曲目,主要頌揚梁氏文化的歷史戲劇有:《滿堂笏》《青袍記》《梁狀元不服老》《五福堂》,這些戲劇在當地家喻戶曉,廣為流傳。為弘揚梁氏文化及歌頌梁氏先輩,繼承光榮歷史傳統,由梁林群眾參與的梁氏文化書畫展覽,供群眾及外地族人參觀。成立了梁氏文化研究會,研討、挖掘歷史文化,編制宣傳材料,製作光碟,從微信群發送,會議放映等多種形式。定期邀請世界梁氏族人前來祭祖和研討梁氏文化。積極參加世界各地宗親會議,並在大會上介紹「東原梁氏文化」。老湖鎮合理利用梁林村歷史文化遺產和黃石懸崖景區旅遊資源,搞好梁氏墓群的修復,擴大景區範圍,充實歷史文化名村內涵,使自然與文化景觀觸為一體,發展特色明顯的文化旅遊產業,形成對區域旅遊發展有帶動作用的旅遊目的地,使景區更加充滿活力。加大「父子狀元」的宣傳,「父子狀元」就是梁氏文化底蘊中的一個亮點。它舉世無雙,《三字經》上有名。世界梁氏家族從1997年至今在東平開展的家族活動及文化研究,增強了凝聚力,形成了開發建設梁氏文化工程的共識,藉助世界梁氏家族宗親會這個平臺,宣傳推介梁氏文化。


發展鄉村旅遊注入水滸文化元素。老湖以水為題,放大資源優勢,打響特色旅遊,確定了「水滸故裡、江北漁鄉」的主題定位,遠推水滸文化,近推休目度假,積極做好以水滸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覓蹤遊文章。利用國內旅遊促銷會、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加大項目推介,吸引有實力的大企業參與老湖旅遊開發建設。水滸影視特色小鎮項目位於水滸影視城以西,水滸古鎮碼頭以東,規劃建設兩條街,總佔地約300畝。一條街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遊農家景、享農家樂」為主要特徵,為遊客提供「品味農家菜餚、體驗水滸農耕文化、走進農家生活、欣賞水滸鄉村風情」等休閒旅遊服務項目。主要建設宋朝時期的農村田園景觀,按照水滸民俗風情建設村居民舍,房屋建造仿造宋代農村布局、結構,改變其原先的居住功能,賦予它新的商業經營價值,並融入特色商鋪、祠堂、戲樓、茶館、客棧、工藝品店,打造成水滸特色生態農家樂,成為集文化、藝術和歷史為一體的特殊的建築。第二條街主要是建造水滸藝術休閒基地,吸引文化素質較高的藝術家、攝影家、作家等人群駐足該基地,或定居,或暫住,整體提升「滸韻風情街」的文化層次,全力打造集寫生、攝影、影視創作為一體,休閒、度假、體驗、旅遊相融的水滸旅遊特色景點。以充足的客流、藝術產業與信息傳播來對接東平湖景區、水滸古鎮景區旅遊業,形成旅遊產業鏈與資源優勢互補。

發展鄉村旅遊注入漁家文化元素。「端供腔」又名「端午戲」、「端公戲」,在東平湖周圍稱為「敬河神」。「端供腔」是在漁民中流傳的民間藝術,由民間小曲、小調逐漸發展成為唱腔完整、曲目繁多的一個特有藝術形式,雖無管弦樂器伴奏,但是演唱有腔有韻,曲調曲折婉轉,敘事明快清晰,是獨具特色的原生態藝術。主要活動區域為東平湖、南四湖及運河兩岸,現在發展到黃河河口、渤海岸邊。「端供腔」有成套的規範唱腔,常用於演唱的有「七字韻」「十字韻」「疊斷橋」「上河調」「下河調」「衛調」「搖五更」等。「端供腔」有大小曲目50多個,經常演唱的有《劉文龍趕考》《張相打嫁妝》《魏徵斬小白龍》《禿尾巴老李》《會情郎》《魏九官替父》《十二小樣》等。「端供腔」的主要伴奏樂器為羊皮鼓。打鼓時使用竹篾,所用銅器有鑼、手鈸、鈴等。「端供腔」的服裝、頭飾、髯口、頭盔等與其他劇種相同。「端供腔」演出,有獨唱,有對唱,還有一人領唱、多人幫腔、兩人或三人合唱的形式。演員均由男人組成,女人不得參加。男扮女裝要包大頭或戴大發,濃妝豔抹,並根據劇情需要隨時更換戲衣。「端供腔」演出主要在舊曆年臘月,是漁民喜慶娛樂的表現形式。「端供腔」過去的演出常規,敬自己先祖,可由小班演唱;春節前,停止捕魚歡慶豐收,由大班演唱。隨著時代的變遷,家族續譜、家庭喜慶、婚娶吉日都要請人表演,演唱時間不受限制。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

相關焦點

  • 東平老湖鎮建513棟住宅樓,貧困移民人均居住面積由不足10平方米...
    近年來,老湖鎮堅持生態立鎮戰略,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沿湖45個搬遷進社區的村為單元,全面推進生態發展,讓綠水青山釋放「生態紅利」,著力打造東平湖庫區生態發展的「齊魯樣板」。  2019年12月19日,老湖鎮水泊社區座無虛席,門庭若市。15個村,3126戶村民將告別「水上漂」,住上新樓房。
  • 老湖鎮:巧手編織促脫貧,勤勞生出致富花
    老湖鎮依託巾幗編織協會,紮實推進「新農村、新生活」培訓行動,牽頭引進手工編織項目,實施巾幗巧手脫貧工程,通過創造靈活就業機會,幫助農村婦女和貧困群眾巧增收、促脫貧。在鳳凰家園社區,巾幗編織協會的工作人員正忙著把編織物料送到劉培社老人家。
  • 多彩校園活動盡在老湖鎮王臺小學
    繽紛校園情 共築童年夢——老湖鎮王臺小學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通訊員 王成功童年的鮮花總是燦爛的,童年的日子是不知憂愁的,校園的生活是純真的各班召開勞動教育主題班會為切實加強勞動實踐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充分發揮主題班會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老湖鎮王臺小學開展「勞動教育」主題班會活動。
  • 錫劇團有「掙錢秘訣」 團長周東亮:傳統中注入新元素
    秘訣三為傳統藝術注入新元素當江蘇省錫劇團的全年演出收入幾年來穩定在千萬元左右時,周東亮又有了「野心」。「現在劇團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穩定期,因為演出場次不可能再增加很多,因此我們想要更大的發展,必須要想新路子。」一方面,周東亮繼續培育市場,為傳統的錫劇藝術吸納更多的年輕粉絲。
  • 發揮人大代表職能 打造特色鄉村遊
    為充分調動人大代表參與脫貧攻堅的主動性、積極性,促使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中更好地發揮優勢,日前,英德市橋頭鎮人大組織清遠、英德兩級人大代表到亞婆石村開展視察活動,深入了解當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
  • 沂河源:鄉村振興注入藝術「活水」
    沂河源:鄉村振興注入藝術「活水」 2020-09-04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黃金周廉江鄉村遊「火爆」
    各大景區遊人如織巨型月餅DP打卡點、活力泡泡趴、佤族特色風情表演、田園親子遊、高空滑索、高空漂流、水樂城堡、射箭……國慶假期,廉江多個旅遊景區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精品和優惠活動,豐富多彩的鄉村遊吸引了各地遊客,呈現出「山歡水笑」的喜慶場面。
  • 門頭溝區爨底下村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9月4日,國家發改委、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成功上榜,這也是該村繼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後,榮獲的又一國家級稱號。據了解,爨底下村地處齋堂鎮西北部,距京90公裡。
  • 上海首家鄉村美術館探尋社會治理新元素
    著名現代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李小山數度前往這家鄉村美術館,並親自操刀策劃展覽,借用他充滿感情的評論:「中國美術館都是設在都市的,唯有此館是鄉村的。大上海的鄉村啊,不僅要進美術史,也是治理體系的新要素。」言語中,透露著對上海格局氣象的盛讚。
  • 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為鄉村注入新動能
    廣德福指出,近幾年,一批農民工、大中專學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城鎮人員、企業主和「海歸」人員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在廣袤鄉村風生水起、精彩紛呈。返鄉下鄉創業創新人員基本上是技能型、經驗型和知識型人才,他們將「就地」和「進城」兩種就業創業方式結合起來,把「靠技能」就業和「靠融合」創業結合起來。
  • 鄉村遊讓農民成為「上班族」
    ■香港旅行團點讚鄉村遊乘坐著敞開的電瓶車,行駛在田頭的水泥路上,吹著帶著泥土氣息的風,眼前綠油油的一片……來自香港的資深遊客們直呼過癮。香港柏賢假期旅遊有限公司經理李富榮介紹,在香港沒有這麼大面積的農業鄉村遊,6月初他已組團來過一次,覺得環境不錯,於是再次組團,沒想到這個線路很受大家歡迎,報團人很踴躍。「這裡空氣好、環境好、又衛生,遊客還可以免費品嘗到農場自己種的青菜。」李富榮說,今年他會組織更多的香港團過來。
  • 共同關注:鄉村遊人氣急升,民宿遊迎來「春天」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五一」期間,廣州市共接待鄉村遊遊客249.14萬人次,佔全市遊客接待量的47.22%,比2019年全年鄉村遊佔遊客比重約四成還要高出一截。其中廣州市新推出的8條特色鄉村旅遊線路,成為市民爭相體驗的假日出遊「模板」。鄉村遊、周邊遊人氣急升的同時,鄉村民宿也終於迎來「春天」,訂單量回升明顯,停留時間恢復反彈。
  • 河北武安:鄉村遊助振興
    近年來,河北武安市積極推動鄉村旅遊發展,藉助農業、人文、生態等資源優勢,打造休閒遊、採摘遊、親子遊綜合旅遊模式,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6月30日,遊客在武安市管陶鄉一採摘園採摘蜜桃。
  • 廣州「遊珠江」期待注入新內容
    廣州市領導每年這個時候都領著市民方陣橫渡珠江,這一遊竟遊了九個年頭。婚姻中有七年之癢之說,廣州遊珠江的活動,似乎也到了「疲勞期」。  遊珠江在廣州並非一個具有傳統民俗色彩的民間自發活動。不過,這遊江盛事還是對珠江廣州段的整治起到積極作用的,這一航段的水質,雖達不到令人「暢」遊的地步,但水黑如墨的狀況,就是到了枯水期,也不多見了。在豐水期或潮漲之際,廣州段的珠江水體,還是值得欣賞的。  只是,「領導領著隊伍遊珠江」這個賣點,在多元化發展的現代城市中,顯然吸引力正在消退。
  • 中國門球冠軍賽總決賽走進浙江鄉村 用活門球「槓桿」把握鄉村振興...
    中國門球冠軍賽總決賽走進浙江鄉村 用活門球「槓桿」把握鄉村振興的「體育方位」 發布時間:2020-12-0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馮蕾 軋學超
  • 西安市預約遊文明遊鄉村遊線上啟動儀式舉辦 發布預約遊文明遊鄉村...
    4月24日,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西安市農業農村局、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局、長安區人民政府在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聯合舉辦了「守秦嶺·憶鄉愁·興田園」2020西安市預約遊文明遊鄉村遊線上啟動儀式
  • 鄉村遊的魅力在於特色和品質
    近年來廉江大力挖掘鄉村旅遊資源,讓遊客「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據11月20日《湛江晚報》)    鄉村遊在湛江進入如火如荼的發展階段,主要得益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這幾年,我市通過村莊環境整治、休閒農業發展、精品民宿打造等途徑,培育了一批生態村莊、民俗村寨、古老村落,鄉村遊的產品供給日趨多元、業態日益豐富,不少村莊成為市民遊客心中的熱門「打卡地」;同時,城市的喧囂繁華、生活的節奏加快,讓越來越多的人嚮往田園風光、詩意山水、農家美食,暢遊美麗鄉村、體驗多彩文化、品味濃濃鄉愁成為現實選擇,而且已經勢不可擋。
  • 佛山打造醉美嶺南鄉村遊,奏響鄉村振興樂章
    為認真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持續推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4月1日,佛山迎來了一場文化旅遊盛事,「最嶺南之佛山鄉村遊啟動儀式」在佛山高明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探索王國正式拉開帷幕,奏響了鄉村振興樂章。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特色鄉村遊 濃濃文化味
    「遊長官、品美食、賞雜技。長官雜技小鎮以民間雜技藝術為載體,鄉村遊地方特色濃鬱。」長官鎮黨委書記蔡淑娜說。「十三五」期間,臨泉縣圍繞建設「中原旅遊目的地」發展目標,深度挖掘、整合地方特色文化,形成了以紅色旅遊、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為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位於涎河下遊的楊橋鎮著力打造「射箭小鎮」,姜寨鎮大力建設釣魚特色小鎮。
  • 天長:引育「新鄉賢」 注入鄉村振興新活力
    越來越多的新鄉賢正在成為天長「鄉村振興」重要的推動者、建設者和引領者。  近年來,天長市在構建鄉村治理體系中活用新鄉賢,以「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為突破口,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新鄉賢群體,探索出一種新型「引才、用才、育才」的用賢模式,走出一條「用賢之路」,充分發揮了新鄉賢的補位功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