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感悟人生

2020-08-29 靜默一人阿濤

茶文化源遠流長,品茶就是在淡淡的茶香中品味人生。

黃昏到來時,和朋友端坐在桌前,泡上一壺茶,欣賞茶藝的同時

,空氣中飄蕩著茶的清香。讓人煩躁的心情都慢慢的平靜下來。

香茗在茶藝師的手中猶如活過來一樣,茶藝師優美的茶藝讓香茗活靈活現

,讓芬芳的茶香發揮的淋漓盡致。

當茶藝師把香茗放進茶具,那每一道工序就是猶如人生。

茶香撲鼻的時候,大家得心都平靜下來,呼吸著淡淡的清香,品一口香茗,那是一種享受,

第一道茶就猶如人生苦悶的勞碌,從嫩綠的新芽,經過一道道的工序,炒成你所看到的茶。

過程說之簡單,但是很繁瑣,

第二道茶入水發出淡淡的茶香,讓人心境悠然,嫋嫋升起的霧氣飄散與空間,讓人煩躁的心在這美妙的環境中變得無比的平靜。

第三道茶在無數次的衝泡中變得淡而無味,就像人經歷了生活的每一階段,最後回歸平淡的生活,在累了的時候泡上一杯香茗。在茶香之中回味人生。

茶如人生,喝茶是一種享受,在在茶香中體悟人生百態。

細細品茶,才能懂得茶源遠流長的茶道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品著香茗,呼吸著淡淡的茶香,那是一種意境,讓心歸於寧靜。

茶綠入水品人生,淡淡香氣如夢境。

讓人此時想起了白居易的一首詩: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作者 無眠

相關焦點

  • 品茶感悟人生
    1.品一壺好茶,就像品人生一樣,苦中有香,香裡帶甜,茶剛入口是苦的,苦去而甜來。
  • 品茶感悟:拿起和放下
    很多時候,看淡一些,看輕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樣,不過拿起和放下罷了。  茶不過兩種姿態:浮、沉;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放下。 浮沉時才能氤氳出茶葉清香; 舉放間方能凸顯出茶人風姿;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則成就茶藝。 茶若人生,沉時坦然,浮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這茶盡具淨之後,自有人會記得你是如何的真香滿溢。  低調的人,一輩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靜的。
  • 原創詩詞丨 茶詩三首 品茶,感悟人生,婉約流年
    紅塵滾滾,時光匆匆,人生百味,禪茶一味。靜心品茶,感悟人生,濃澀生活,甘甜歲月。
  • 認識茶人生感悟人生
    我是山東人,品茶,我是個外行,我們這面沒有茶產地,只有綠茶,產地只有日照,青島有,山東大漢,文藝、品茶,基本上都不太在行。其餘的都只是在一些書中看到,中國飲茶習俗在唐煮宋點之後基本成形,現代流行的,撮茶法,即把茶葉放入有蓋或無蓋的大杯子中,多次衝開水飲用,一直到色淡為止。雖然也講究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和茶葉品種,也會注重茶的實用性,如不喝涼茶,不喝隔夜茶,不空腹飲茶等等。
  • 感悟茶道品味人生路
    人生如水,說的是人生活的一種境界;人生如茶,說的是人生活的一種方式,也就是人生應該如何活法。品茶把人生比做茶,這是對人生的參悟,也是我對人生的感悟。品茶我品茶的同時就在想,品茗茶的過程真的就和人生的過程一模一樣。
  • [品茶論道]細品普洱,感悟人生百態
    都說人生像一杯茶,能苦一陣子,卻不會苦一輩子。也許正是因為明白了這苦澀中所蘊含的禪意,茶也才會被那麼多的文人們所喜歡,也才會被那麼多的人們所稱道。品茶,當靜下來的時候或者是某個不經意的午後,泡上一壺普洱,慢慢的讓茶香隨著空氣舒展開來,品的仿佛早已經不是茶而是我們鹹淡相宜的靜和歲月。歲月慢慢的猶如我們手中的茶一樣的開始散發出沁人的芬芳。杯中的普洱經得住歲月的百轉千回,而越是時光的無情刻刀卻也鍛造出了普洱那不爭、不露卻處處盡顯優雅的難得氣質。
  • 茶中人生,人生如茶的生活感悟
    品茶使人心靜,心靜方能悟道,沏一壺茶,靜一下心,讓我們細細品味一下走過的人生吧。人生沉浮,如一盞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水是茶的翅膀,水讓一片茶葉獲得飛翔;茶是水的靈魂,茶讓一滴水內心盈滿。茶裡人生,苦中自有清香在。禪間歲月,悟久必將大道識。 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長。正如茶葉越久味越濃一樣,越大領悟的事便越多,可見長大也不是一件壞事。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但要苦一陣子。
  • 茶語:品茶的樂趣
    喜歡喝茶的人都有體會,茶能靜心,空閒時坐下來慢慢喝杯茶,心情會很舒服,人生如品茶,品茶如人生!人生和茶葉一樣,有苦有甘,茶葉能留下的只是對人類的奉獻,給自己的卻什麼也保留不下來。品茶,品味四季蘊味,品淡人生精彩。可以是千秋大業一壺茶,還可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 品茶之味,靜心悟道
    品茶是要靜下心來,慢慢的舉杯淡淡的飲,一杯喝三口悠然的輕輕咽下方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如是一口吞下,囫圇吞棗,便辜負了香茗了。   茶之為品,是要我們在生活中馳張有序,累了,煩了,喝杯茶去。在氤氳淡雅的茶境中,在色香味形的美的感悟中,能小口喝一杯茶,每一個徵途中的人都會回到平靜中的,或許能小憩一會,放鬆浮躁社會中疲憊的身心,會心有所得。
  • 人生如茶!做人如做茶,品茶之味,悟生活理
    光陰荏苒,歲月無痕,在漫漫人生路上,有許多的故事,也有許多的經歷和感慨,其中有一部分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的,更加難以忘懷,隨著時間的推移,思緒萬千,感悟倍增,是必須,還是其他,
  • 品茶「功夫」的5層境界,已臻化境的茶友極少見
    茶葉在水中沉浮,如人生起落;茶味由苦澀到回甘,亦如人生苦盡甘來。品茶,能從淡淡的茶湯中品出一種人生的滋味。品茶而靜心,靜心而自省,自省而能悟,悟而能重新發現。茶能常品,而悟不可常得。品茶也是一種修行,用心方能感悟!並非人人都可以手捧香茗而知人世沉浮,口吐芬芳而曉蒼生萬物。品茶有講究,一杯分三口:第一口試茶溫;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飲茶。品茶尚需循序漸進,以茶感悟生活,也應是如此。
  • 美麗智創|一縷茶香,自成風雅,茶學堂與你一起品茶味人生
    茶學堂茶香氤氳左手清茗,右手詩香,享受世間的芬芳與風雅,感悟歲月與人生的苦樂年華我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 品茶,心境為上
    ■ 點擊上方「茶文化」,與我們品茶品人生商務合作: kajie_01 (微信) 投稿請郵件: tingguangdz@163.com
  • 中國的茶文化,品茶,品人生-一壺清茶品人生,半卷閒書觀古今
    「一碗清茶,歲月如夢猶在,光陰不可重來,願作一碗清茶,細品人生百態。」茶,始於神農時代,與中華文化相伴已走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 品茗—在讀書中品茶
    品茗—在讀書中品茶品茗是飲茶,喝茶,品茶,雅稱品茗。出自《世說新語·任誕》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苆無所知。這是魏晉名士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現。品茶是我最悠閒、最放鬆的時刻,我最喜歡一個人邊看書邊品茶,如若能和好友一起品茶聊天,那也是人生中的幸事之一。人生,不過一杯茶,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麼;濃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緩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視一笑。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事,我們都做不了主,一切隨緣吧!茶也不過這兩種姿態,浮與沉;飲茶人不過兩種姿勢,拿起與放下。
  • 品茶隨筆·安吉白茶——淡淡的人生,謙謙的君子
    品茶是一種景致。當茶香在整個屋裡瀰漫開來的時候,看著杯中的翠綠,冒著沁心的香味,宛如一位婀娜的女子,令人憐賞歡喜,正是印證了小蘇學士「從來佳茗如佳人」的佳句。君子之交淡淡如水,或許是生性的寡淡,讓我喜歡上安吉白茶,其雖名白茶,卻是貨真價實的綠茶,它不似龍井如雲霧茶一般茶味濃厚,其形如蘭蕙;色澤翠綠,白毫顯露。內裹銀箭,十分可人。衝泡後,清香持久。
  • 散文:品茶,品人生
    功夫茶是一種品茶之功,可有些煩瑣,也頗費工的。有了閒工夫,盡可煮水斟茶,輕斟慢飲,聞香品味。有韻律,有情調,享受其中。可天熱和口渴時,這一杯一小口的飲法,實在是遠水不解近渴了,何況許多時候,我們也實在沒有那麼多閒情逸緻。如此功夫來飲茶也似乎不如大杯茶,來得讓人爽快。
  • 品茶也是一種修行
    品茶是一種修行,無論是在紅塵的喧囂中,還是在寂靜的山林裡,都可以成為一種精神上的修行。茶在人心中有著不同的味道。沸水靜煮的新茶繚繞在茶客的唇齒間,有人覺苦澀如檗,有人覺如引清風。選擇一個優雅的環境,泡一杯好茶,讓自己在這個環境中品茶,用清爽悠閒的心情品茶,用淡淡的茶香去感悟、體味帶給人的愉悅感。喝茶不僅意味著解渴,還意味著品味它的不同形態,賞其色、聞其味、品其道,體驗它的苦、它的甜、它的醇,領悟每一泡茶帶給我們的淡、雅、和,品出茶的真性,就像體會人生百味,感世間冷暖
  • 論品茶的儀式感,專心地喝一杯茶吧
    ——村上春樹品茶,就是生活中一件儀式感很重的雅事。人們將品茶儀式稱為「茶道」。茶道,起源於唐朝或更早之前,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茶道的形式固然重要,但品茶的本質仍是追求精神的修養。人們常說:茶如人生,品茶,就是品味人生。對人生的感悟,才是品茶的真諦。品茶有講究,三口成一品:1、一口試茶溫。
  • 《印象大紅袍》:放下過往 在山水間感悟人生(圖)
    《印象大紅袍》:放下過往 在山水間感悟人生(圖)時間: 2013-09-02責任編輯: 古劍中國網  武夷山的慢生活吸引了大多數人的腳步,而《印象大紅袍》泌潤心脾的感動更是讓很多人專門為它而來,《印象大紅袍》用光影來訴說人生的感悟,讓更多的人,放下無謂的煩惱,去感受生命的笑意、自然的美麗和人文的溫情。在短短75分鐘的演出裡,七飲大紅袍的故事,既融匯了「茶」的真諦,又充滿生活哲理,讓每個觀眾在感受舞臺上光影變幻的時候也會有自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