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妙處,是茶如人生。茶葉在水中沉浮,如人生起落;茶味由苦澀到回甘,亦如人生苦盡甘來。
品茶,能從淡淡的茶湯中品出一種人生的滋味。品茶而靜心,靜心而自省,自省而能悟,悟而能重新發現。
茶能常品,而悟不可常得。品茶也是一種修行,用心方能感悟!並非人人都可以手捧香茗而知人世沉浮,口吐芬芳而曉蒼生萬物。
品茶有講究,一杯分三口:第一口試茶溫;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飲茶。
品茶尚需循序漸進,以茶感悟生活,也應是如此。
蓮英看來,品茶而得的感悟有5個層次:
1、「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一般人都知道菊花泡酒好喝,誰能理解菊花入茶滋味更佳。
茶,作為一種飲品進入人們的生活。初入茶道者,可能是喜歡茶湯的鮮香滋味,在日常生活中,漸漸地習慣用茶替代其他飲品。
習慣慢慢養成,茶也慢慢入心愈深,茶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也慢慢超出了其他的飲品。
這便是品茶的第一個層次:知曉茶香,欲令茶更香。品茶慢慢有了儀式感。
2、「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與朋友翠竹之下一起對飲紫茶,味道醇厚勝過那流霞仙酒。
品茶,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眾人得慧。
如果說,品茶是品人生,品人生,應該知人趣。以茶會友,是一件美事。
茶水照人影,茶語道人情。
三五好友同坐,分享一壺好茶,暢所欲言。彼此的感情如茶湯般醇厚甘甜。
而與茶友一起,更能懂得茶的好壞,更能知曉品茶的深意。
這便是品茶的第二個層次:好東西和好朋友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3、「欲訪踏歌雲外客,注烹仙掌露華香」:想去追尋那些得道的高人隱士,而實際是在煮茶自娛自飲。
在寧靜的早晨,或閒暇的午後,或清淨的夜晚,在生活中總能有一些百無聊賴的時光,讓我們得以偷一時之閒暇。
心隨境,閒暇之際,一閒人,一雅居,萬籟俱寂,心也就安靜下來了。
獨自煮上一壺清茶,看一本書,聽一首音樂,或者看一部電影,做什麼都能有最直接的感受,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待到口澀之時,品一口茶,才如夢方醒。
這便是品茶的第三個層次:與茶為樂,百無聊賴一盞茶。品茶,變得自然。
4、「茶爽添詩句,天清瑩道心」:茶的美妙就象詩歌一樣,茶水滋潤了心靈,使人心瞭然。
當品茶成了習慣,儀式感變得自然。品茶時,身心自然,對生活的感悟也將隨之而來。
一杯茶,其實很簡單,為何有那麼多雜陳在裡頭,全因喝茶的人而定;一杯茶,你覺得苦它便是苦,你覺得甜它便是甜,你覺得澀它便是澀,你覺得甘它便是甘。
其實,一杯茶,只是茶。人生亦是如此。當身心被茶水洗淨,淡看人生,人生其實並不那麼複雜!
這便是品茶的第四個層次:品茶味,看人生,人生如茶,瞭然於心。
5、「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閒無夢夜窗虛」:掃了樹葉燒水煎茶,摘下葉子寫上文字,因為心閒的連夢也沒有,夜裡的窗戶看起來隱約仿佛是那麼虛幻就像是人生。
電視劇《神鵰俠侶》中有一個已故的劍客: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留下的四把劍最後一把是木劍。獨孤求敗的使用木劍的時候,武功已臻化境,不滯於物,天下草木皆可為劍,無招而勝有招!
品茶的最高境界亦是如此,茶已入心,便葉葉可為茶。
對生活的感悟也是如此,如佛家所說是人生如夢幻泡影,如儒家所言隨心所欲不逾矩;懷空谷之心以對世間萬物,豁達、包容、處變不驚。
這便是品茶的第五個層次:良好而完善的修養,思想和行為融合一致。
用茶拂去心中塵埃,因為茶在靜心的同時也淨心。其實茶事不過洗碗衝茶品茗。我們想要的是茶事之後的一份悠閒自在及明淨的心。
|本文由【蓮英說茶】原創
|首發於公眾號:蓮英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