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善易者不佔毀掉了多少人學《易經》的衝動

2020-11-29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國學熱的今天《易經》作為六經之首真不該被忽視,畢竟《論語》、《道德經》中很多觀點都是出現它的,而一句善易者不佔更把易經推到了江湖算卦的行列。

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這句話其實是出自《荀子》,司馬遷把史記中有個孟子荀卿列傳,他是把孟子荀子都是看作儒學的傳承人的,其實荀子一生反對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論。

孟子絕對是一個能言善辯者,古代所有經典那真是招之即來。而到荀子這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大道理給你說的是心悅誠服。荀子兩名最重要的學生李斯、韓非子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這也是詬病荀子學說的最主要原因。其實荀子的學說也是適應戰國末期時代的需要,如果不看他的性惡論,荀子的學說絕對是學生的必讀。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這是《論語》中最後一句,而能孟子最主要的觀點之一我知言就取於此。

何謂知言?」

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讀完這句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就應該明白後世為何把孔孟放在一起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這句在現在讀起來意義不算太大,但是在周朝以天命取代商的時代,誰敢說自己知天命那和造反沒什麼區別,也就是孔子的這句五十而知天命讓我們後世一直以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來提醒自己。

《易經》其實就是下學而上達的一個中介,我們每個人都有困惑之時,而了解它就是解決人生困惑的一種方法。道路千萬條,走那條都有可能到達羅馬,為何我們要主動放棄一條道呢?

其實易經也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難,八個基本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排列組合從而生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爻辭是很多,但是易經就在那擺著呢?沒必要死記硬背,去去查就行了,死記硬背反而偏離了易經的道理。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既然《詩》、《禮》都這麼重要,那麼易經就更不能被人忽視了。就如文言傳裡說的那樣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天人合德,知行合一,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易經本就是是一個人生的循環,讀懂謙卦,就應明白志於學要謙虛求教,看看離卦,就該懂得而立之年也是困難重重,看看解卦,也應曉得不惑之年也是險中有動,腳踏實地,看看鼎卦,就真該明白定鼎中原之時也要後繼有人,看看節卦,就得想想怎麼節制自己欲望。

相關焦點

  • 易經高手不算命!|為什麼說「善易者不佔」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易經》就是一門佔卜的學問,或者通俗講就是「算卦」的書。因為,我們看到的《易經》更多的是在街頭的算命攤上看到的「八卦圖」。所以,知道我讀《易經》,就有人找我算命的,看風水的,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也有給我留言,讓給測八字的,算命的,豈不知「善易者不佔」的道理。孔子並不相信《周易》是算命的書,但他卻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也。」
  • 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今學易者常有云:「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以不佔不卜為善易知易也。此言未知結於何人何時。或雲,「知易者不佔」出《論語·子路》,子曰:「不佔而已矣。」然子云「不佔」非以知易,乃是「不恆其德」,顯然以此為「知易者不佔」之出處是牽強的。惟《荀子·大略》云:「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考之應該是此言之出處。
  • 《易經》雜談:為什麼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
    我在學習易經的這一段過程中,真的是越來越體會到易經智慧的偉大,真的不僅僅是偉大了,如果說有一天,宇宙最後的一個秘密能夠被解開,那解開這個秘密的,一定是易經,或許,易經本身就是那個最後的秘密。很多人對易學有誤解,認為學易經,最終就是搞風水算命的,認為是迷信的東西。
  • 善易者不佔
    「善易者不佔」的意思,精通為善,易經的宇宙人生規則為易。佔卜預測之道,以易理為依據。 善易就是通曉易理大道的人,準確的說是精通易理,通曉大道,又德行高尚,懂得運用的人。 佔卜有佔與不佔之分。「善易者不佔」這句話首先關係到的是出於為人闡釋,還是私心目的。
  • 六、《易經》之善為易者不佔
    現在有句話叫做:「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其實這句話是經過後人添加和修改而來,原文是有出處的,但不是這樣講的,不可斷章取義。「知易者不佔」的原文如下:【原文】: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①。』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②。"
  • 桂海傑講易經:「善易者不卜」的秘密
    中國白雲書院——桂海傑我雖從事易經研究和教學工作,但很少佔卜算卦,這倒不是說我反對佔卜、或是不信算卦,只因為對孔子說過的「善易者不卜」有著特殊的理解。「善易者不卜」,告訴我們真正理解和懂得了自然規律之大道了,就無需佔卜求卦。什麼是大道?
  • 不同身份階層研易者,對「善易者不佔」的態度差異
    「善易者不佔」語出《周易》。一般來說,過於簡單的古代字句,通常被認為包含宏旨,意義豐富;反而過於具體精細的描述,越會讓人們失去深入了解的興趣。前者譬如僅五千言的《老子》,後者對應某產品說明書。善易者不佔這句話,同樣也可以有各種解讀。
  • 易經師傅為什麼講善易者不卜?其中的3個原因,初學者要清楚!
    學習過易經的人都知道《易傳》裡面有一句話:「古之善易者不卜!」那為什麼偏偏擅長易經佔卜的人卻不輕易進行佔卜呢?這句話似乎有些不合道理,如果一個人善於佔卜,他可以靠著預測先人一步搶佔無數先機,謀取無盡利益,沒有理由不去佔卜。
  • 27、善易者不言卜——易經譚
     27、善易者不言卜——易經譚 本章說的是第三章與第四章。「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一、「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 曾仕強主講:易經的奧秘,善易不卜
    古人云:不學《詩經》不會說話,不學《易經》不會卜卦。自古以來,《易經》就被定位成一部佔卜的書,因為人們對卜卦的盲目相信,《易經》不僅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惡名。那麼《易經》為什麼會成為一部佔卜的書呢?在中國歷史上,記載了許多關於佔卜的故事,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遇到事情總喜歡卜一卦。
  • 善易者不卜?今天來看看怎麼用《周易》佔卜!
    之前寫關於論語的,沒什麼人看,昨天的寫了關於《周易》的看的人一下子就多起來了,今天繼續。《周易》毫無疑問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璀璨那顆星。經常聽到人說」善易者不卜「,那麼究竟《周易》是不是用來卜筮的呢?先分享一個來自《史記》的小故事。
  • 孔子為何說:善易者不卜?算命佔卜有3種風險,您不可不知
    這段話說得很直接,沒有一絲一毫地神話成分,不是一個天神與佛祖的傳授,而是我們的人王伏羲觀察自然,歸類萬物而來的。可是,既然孔老夫子對易經這麼讚美,最後又說出了一句話:善易者不卜。這句話讓後世人曲解了很長時間,孔子說善易者不卜其實是一種聖人關懷。我們一定要明白孔子話的體和用。
  • 為什麼說通過《易經》學佔卜預測是外道之法!違背了易的本意!
    《易經》是不是一本佔卜算卦的書,咱麼暫且不論,畢竟,在現代人的認識中,無論是只知道易經名字的小白,還是稍微懂一些易學知識的入門者,甚至是一些有些年頭的研究者,大抵都以易經的卜算為重點研究。而如今很多朋友,本末倒置,學易理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易佔,這個就有點買櫝還珠的意思了。孔子在《易傳·文言傳·坤文言》中說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就很有意思了。
  • 曾仕強老師因病學易,你會因為什麼學易經?
    曾仕強說他在學易之後,懂得了很多道理,對各種事情看得透,放得下,心情好了,身體也慢慢好了起來。他說自己當年,「好多事我看不懂,好多話我聽不懂,氣都快氣死了。是《易經》救了我,要不然早就沒命了。」看來《易經》對曾仕強老師來說,有塑造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他從《易經》裡學變化的規律,學人世間的道理。
  • 為什麼很多研究易經的人不建議佔卜?
    誤讀「善易者不佔」 題主的問題,大概有個出處,就是荀子說的「善易者不佔因而,得出了「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個結論。而且,又簡單的把這句話直譯成白話文,說是精於周易的人是不會去搞佔卜的。這完全是一種誤讀。 「易」是不是就是指的《周易》,這是個疑問。其實,從「易」的篆字來審讀,其含義就是日月的交替。因為日月交替運行,天地萬物就發生了變化。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聰明的人學易,原來都用這種方法
    那麼有人會問,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易學愛好者,尤其是那些未入易經門戶的新手。有很多國學大師在回答這個問題上,都會把易經說得極其複雜艱澀,使人越聽越糊塗,更別說什麼頓悟了。 事實上,在我們解答易經難不難學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普通人學習易經的難處究竟在哪裡,摸清楚問題的所在,我們才好「對症下藥」。中國有句老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源找到了,那麼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應運而生了。
  • 仙翁洩天機:為何善易者不卜?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三個最是根本
    所以善易者,就可以憑藉其超強的洞察力,於事物發展的開端,或者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小細節,而斷出其最終的結果,很多事情一看便知,而不需要佔卜。就比如,從一個人日常待人接物的方式,尤其是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就可以大概判斷出,這個人是不是有貴氣,以及其未來的命運走向,日後會不會得貴人相助,等等。
  • 孔子五十以學《易》,韋編三絕,為何最後說「不佔而已矣」?
    《易經》也就不用多介紹了,中國上古文化第一奇書。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由乾到坤,天地一個轉動。由既濟到未濟,循環往復,周而不息。今天先講講關於《易經》的佔卜,孔子說「不佔而已矣」,後來荀子總結為「善為易者不佔」。為什麼不佔?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
  • 為什麼有些人要學習《易經》?不外乎這些原因。你又為何學《易》
    《易經》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最重要最古老的典籍,中華文化的源頭、總綱。千百年來,推崇者眾。孔子讀《易經》,韋編三絕在《史記》記載中,知名的「韋編三絕」故事,就是講述孔子學習《易》的過程。孔子,非常喜歡讀《易》,以至於編連竹簡的牛皮都斷了三次。
  • 算命先生和易學家同樣都是學易經的,這兩種人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同八字的人多如牛毛,跟總統巨富同八字的草民都比比皆是,把所有的人放在一起,分別用財富,權力,知識,身體素質,外貌···進行一一歸類,我們會驚訝的發現,這些圖形居然都是一個紡錘形,一頭是極少數的精英,一頭是極少數的失敗者,而中間的則是廣大的普通人,老百姓,根據命理學的研究,我們發現,任何組合優美的四柱,絕大多數都只能是普通人,而四柱一看不出文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