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研究易經的人不建議佔卜?
很多研究易經的人當然不建議佔卜了,因為,周易在西漢之後,逐漸分野為象數和經學兩大體系,象數(術數)才是搞佔卜的,經學則是從哲學的角度,解讀《周易》的人文倫理,屬於儒學經典這一大類。
那麼,研究《周易》的人是否也不建議佔卜呢?
誤讀「善易者不佔」
題主的問題,大概有個出處,就是荀子說的「善易者不佔」這句話。因而,得出了「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這個結論。而且,又簡單的把這句話直譯成白話文,說是精於周易的人是不會去搞佔卜的。這完全是一種誤讀。
「易」是不是就是指的《周易》,這是個疑問。其實,從「易」的篆字來審讀,其含義就是日月的交替。因為日月交替運行,天地萬物就發生了變化。這個原理被《周易》所運用,以佔卜的形式來了解周天的變化,推測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狀態,探尋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可以這樣理解,「易」是原理,《周易》則是方法。
因而,荀子所說的「善易者不佔」並非是說研究周易的人不搞佔卜,而是指懂得了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不需要佔卜也能夠達到預見事物發展大趨向的目的,並非不建議人搞《周易》預測。
多少年來,荀子的這句話被誤讀。然而,誤讀卻有它的積極意義。假如每個人都能夠通過佔卜來預知未來,必定會產生「宿命論」這個消極負面作用,是不利於人類進步與發展的。不佔而把握大自然發展變化的規律,才是「易」的境界。
為何不可以佔卜呢?
《周易》原本就是一部古老的佔卜大典,習學周易,必定是要從佔卜入手的。如果拋開佔卜,就無法找到習學研究《周易》的門徑。門都摸不到,還奢談什麼研究呢?況且,很多研究《周易》的人(不是研究「易經」)都是佔卜高手,經常也通過易佔來抉擇疑難。這部古老的佔卜大典,其實有著非常現實的實際應用價值,為何不能為我們所利用呢?
古代西岐一帶,流行八卦佔卜,也稱為蓍草卜筮。這是相對於商朝官方龜佔的一種民間預測方式,西周取代商朝後,便設立太僕,掌三易而佔天地吉兇。可以說,經過漫長的實踐積累,八卦佔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所有的卦辭和爻辭,也都是在長期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應驗」結論。現在應用,仍然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西漢以後,《周易》分野,術數家開始把《周易》佔卜與五行學說、陰陽學說融為一體,不斷豐富了易佔理論,同樣把《周易》提升到了哲學的高度。佔卜是需要哲學辯證思維的,絕對沒有公式可以死搬硬套而得出佔卜結果。習學易佔,且經常練習,非常有助於實踐者提升哲學思辨能力,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把這些能力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是大有裨益的。《周易》充滿著智慧的正能量。
科學界一直在探索人的第六感,經常進行《周易》預測實踐的人,第六感比較發達,對事物發展的大趨勢大致可以達到「未卜先知」的境界。
當然,如果痴迷於此,凡事都要卜卦訣疑,完全依賴於《周易》,則是「迷信」。「迷信」的含義就是過度相信,過度依賴,失去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對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探知和認知,如此,必將誤入歧途,也且「每佔不驗」。這是為什麼呢?
周易佔卜符合宇宙法則
「周易」這兩個字到底怎麼解,歷來是有爭議的。我的觀點是,周,即周天,也就是整個宇宙。中國古代早就知道天是圓的,是周而復始的。所以,「易」就是在周而復始的運行變化。
易,就是變化,富含三義:簡易、變易、不易。所謂簡易,就是八卦中的每個卦自身的變化。比如乾卦(復卦),從第一爻開始變化,變到第五爻,還是沒有變出乾宮,其屬性依然是「乾金」。變易則更上升一層,乾卦變到第六爻,就是坤卦,這種變易之於簡易而言,就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不易這個原理更為偉大,講的是卦的靜止狀態,卦的每一爻都不變。但是,因為有日月運行的影響,其中便隱含著「暗動」的玄機。從哲學高度理解,就是「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個宇宙運動變化的基本法則。
《周易》之偉大,就是參透了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則,因而,中國古代哲學也是偉大的,絕對不是「樸素」的。
那麼,把「周易」合起來解讀,就是《繫辭》所說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怎麼理解?
因為(日月)變化,便誕生兩儀,由兩儀而誕生四象,由四象而誕生八卦。這其中,「太極」、「兩儀」又是什麼呢?我的觀點是,「周」是一個圓點,通過變化(易)然後開天闢地,生出陰陽兩個極端的宇宙現象。然後,陰陽交合,組合成四個象徵宇宙最基礎的物質形狀。陰陽再交互變化,就形成了八卦,八卦一成,宇宙之間所有的現象便都在其中了。宇宙的運動變化,必然給人類帶來福祉,也降臨災禍。
這是宇宙起源說的最早、最原始,也是最偉大的表述。古人「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八卦類宇宙萬象,含天道變化。既然《周易》包含了宇宙運行的基本法則,萬象變化都在其中,為什麼不可以佔卜呢?
學易佔必先解本義
現在,很多學易者都是從實用周易預測入手,基本上沒有對《周易》原文進行解讀。實際上,《周易》的卦辭、爻辭本義雖然也教人為善,但都是佔卜的斷語,而不是道德規範。
以乾卦為例,其卦辭雲「元亨利貞」。這四個字的本義並非「君子四德」,而是告訴佔卜者,佔到這一卦預示著何種吉兇,該怎麼去調整自己的行為。
元,副詞,可作「很」解。「亨」,通暢。「利」,作「好」解。「貞」,就是佔卜的意思。這個卦辭連起來解,就是:很順利,是一個好卦。或者說,很好,是有利之佔。
卦辭所示,這一卦很吉利,但是不是諸事皆宜,所為皆吉呢?不是。《周易》是要講變化的,佔卜過程中要求出「動爻」,也就是算出哪一個爻有變化,變化的這一爻就是事物發展的趨向,也是未來吉兇的暗示。
乾卦第一爻如果由陽爻變為陰爻,爻辭便告訴佔卜者「潛龍勿用」。也就是說,再好的事情,也不是做的時候,需要等待時機,不要採取任何行動。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去做佔卜的事情呢?這就要看乾卦初九這一爻變化後所變出來的那一卦的卦辭了。
《周易》本義大抵如此,把《周易》本義與實用易佔相結合,更能夠提高易佔的準確性。
學習《周易》本義,也是對宇宙自然變化規律的探索,能夠讓學易者向更深層次的自然科學邁開探索的步伐。比如天文學,則是很多易佔高手的必修課。易佔的意義並不是賣卦問卜,而是教導或者引導我們遵循自然法則,不做違背倫理道德之事。所以,歷代易學大師都特別注重道德修養,也對後來的學易者進行提點,非正人君子不可學易。
同樣,「經學」也著重從《周易》中提煉精華,從哲學和倫理道德的高度解讀這部古老的佔卜大典,成為儒家必修的五經之首。
從這個角度講,這部「天書」無論怎麼分野,都是一個目標:探索宇宙自然規律,提升人文精神境界。因而,學易經的學易經,修易佔的修易佔,不可因「善易者不卜」這句被誤讀的話所困擾,該怎麼做還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