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如何認識和評價世界一流學科

2021-01-21 人民網

原標題:如何認識和評價世界一流學科

  隨著《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審議通過,「兩個一流建設」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中心議題。筆者認為討論什麼是世界一流學科,不能不認真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對學科的評價能簡單地移植對大學的評價模式嗎?

  世界一流學科終究和世界一流大學不同,如果把對世界一流大學的評價模式簡單地下移到學科層面,則有可能造成學科建設的不堪重負,甚至扼殺一流學科的建設。

  為什麼對學科的評價不能簡單地移植大學的評價模式?因為二者肩負的功能不同。學科只是大學的一個細胞,若干個優質細胞組成一個優質的大學,但並不代表這些細胞個體都應該擁有大學作為一個整體所具有的所有功能。大學功能的實現,也並非建立在這些個體都能夠整齊劃一地完成這些功能上,而更多的可能是建立在這些個體分工合作的基礎之上。世界一流大學具有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及文化傳承等功能,但大學的每一個學科並不一定相應地具備這四項功能。

  我們知道,作為一個學術性組織,大學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內部存在若干基於學科劃分形成的小社區,這些被稱為院、系或所的小社區相對獨立,有自己的學科體系、教學科研內容、組織方式、實踐活動和評價標準。由於知識的分類和知識生產方式的不同,小社區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人文學科不同於社會學科、理工學科,基礎學科不同於應用學科,交叉學科、新興學科不同於傳統學科。比如作為基礎學科的文學和作為應用學科的工程,就存在很大的差異。一流的文學院,聲譽往往建立在一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儘管也有社會服務,但往往是間接的,是通過向社會輸送人才和科研成果實現的。但一流的工程學科,在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外,就必須得注重與產業和社會的對接,通過直接提供技術和服務、進行協同創新來獲得社會聲譽。所以,儘管都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學科肩負不同的使命,有著不完全相同的功能。一個學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大學的功能進行排列組合,完成大學的一兩個功能或是更多功能。對學科的評價也是如此,對文學學科的評價,完全可以只看它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的表現,頂多再考慮一下文化引領;但對於工程學科,則除了有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要求,還可以有社會服務、協同創新等方面的要求。所以,區分個體與整體,建立與大學評價不同的學科評價模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一流學科,更好地進行「兩個一流建設」。

  為什麼不同的學科應該保持自己的品格和特色?

  學科劃分的根本標準還是知識的分類,建立在不同類型的知識在傳播、加工和生產上存在一定差異性的基礎之上。學科劃分的價值也在於幫助人類社會更好地根據知識自身的規律傳承知識和發展知識,而不是形成知識的堡壘和知識之間的隔閡,甚至有意無意地造成強勢學科對弱勢學科的話語霸權。正因為知識的傳承方式和生產方式不同,在當前量化思維、一刀切評價嚴重的時期,不同的學科在學科建設中需要特別保持警醒,保持自己的品格和特色,不跟風,不趨同,不被強勢學科的評價標準牽著鼻子走,而學校和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要在當前浮躁的評價氛圍中保護不同學科的獨立品格和特色。否則所謂的一流學科建設,很有可能走的不是一條強大的道路,而是一條不歸之路。

  這在中外學科建設史上,教訓比比皆是。比如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學科。芝加哥大學的教育係為實證主義大師杜威所建,初期聲名遠揚,考慮到教育學科的實踐性,杜威同時還建立了一個附屬的實驗中學作為實踐基地,來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但發展到後期,該系嚴重受到芝加哥社會學派的影響,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高深學術上,而且這種學術追求為外在力量所主導,教育學科的實踐性和自身發展規律反而被忽略。結果在1996年被芝加哥大學評價為學術不夠卓越而被撤銷。撤銷的理由是,教育學的學術與專業計劃「不是源自於自身的學術地位、知識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而是隨著政府、基金組織的意願打轉,不符合芝加哥大學的學術傳統」。放眼今天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學院,比如範德比爾特大學教育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等,都是非常重視教育學科實踐性、堅持教育學科自身特色的學院。

  怎樣認識人文社會學科的「中國特色」與「世界水平」?

  從知識的角度分析學科,一般常包括知識基礎、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三個維度。關於理工學科的世界一流,人們的認識相對一致,這些學科有著跨國界的共同知識基礎、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但由於人文社會學科具有其特殊性,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體系,所以對人文社會學科的世界一流,眾說紛紜。甚至有一種悲觀的論調,認為人文社會學科的世界一流是不可以衡量的。近年來關於中國人文社會學科的建設,一個得到認可的重要觀點就是實現「中國特色、世界水平」。但如何詮釋「中國特色、世界水平」?又如何把二者結合在一起?細緻的分析和解釋並不多見。

  的確,人文社會學科是在不同國家的社會、文化和發展水平上建立和成長起來的,在歷史發展中也形成和沉澱出自身的學術傳統和學術品質,因而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但從知識基礎和獲取知識的方法來說,人類社會擁有一部共同的文明史,也發展出並分享許多共同的研究方法,因而也有著共通的一面。

  人文社會學科的國別和地區差異,主要體現在研究問題上。特別是社會科學,不同社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社會關切也就不同。比如一個農業人口眾多的社會,會特別關注「三農」問題,一個後工業化社會,可能更關注城市問題和後工業化帶來的種種社會危機。但研究問題的不同並不會帶來「中國特色」與「世界水平」的難以調和。在我們對「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如何走出去」的調研當中,不少中西合璧的學者都認為,中國的人文社會學科之所以目前國際影響力還不夠,「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國學者在思想理論的貢獻以及對下一代的影響上,還沒有產出比較明顯的成就;對於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給中國社會科學理論提出的問題,比較有說服力的理論不多。」也就是說,無論是「中國特色」還是「世界水平」,最關鍵的還是你能貢獻給這個世界什麼?儘管研究問題不同,人文社會學科學者還是可以用人類共同掌握的知識基礎和研究方法來對問題進行研究和闡述。也就是說,中國學者如果能夠向世界準確地講述中國、展現中國,並從問題的解決、哲學思考和方法層面的一個角度或數個角度向世界包括自己國家提供新的知識來源和思想來源,就實現了「中國特色」與「世界水平」。

  人才培養為什麼對一流學科的評價如此重要?

  在中國的高等教育語境下,學科的概念與專業不同,一開始就包括了科學研究的內涵,所以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可以被視為學科的兩大基本功能。

  儘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學科的兩大基本功能,但在過往的學科建設當中,科研往往更加受到重視。這與兩個誤區有關。一是認識誤區,習慣於把學科等同於科學研究,把專業等同於人才培養,認為學科的主要任務是科研課題、科研發表與學術貢獻,而專業建設對應教學與人才培養。二是評價誤區,相對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更容易評價,也具有更高的顯示度,往往可以給一所大學帶來比較快的即時的榮譽。比如最近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發現引力波,麻省理工學院的校長在致全校的信中幾乎感動和驕傲得無以復加。當然他們值得驕傲。人才培養則不同,具有長期性、非顯性等特點,這導致一些大學在學科建設中,往往更重視科學研究而不是人才培養。其實在一流學科的建設上,人才培養有著和科學研究同樣甚至更長久的重要性,對一個學科的聲譽,也更具有長期的支撐作用。比如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系(卡文迪什實驗室)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不僅是因為物理學上許多開創性的成果都從這個實驗室產生,更在於這個實驗室培養了20多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有教師也有學生,教學相長、教研相長在這兒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再比如美國哈佛大學的法學院,人們耳熟能詳的並不只是教授們的重要法學著作和文章,更多的是培養出來的各行各業的優秀畢業生,其中包括若干美國總統。而我們查看一些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著名教授的簡歷,不少都曾有在這個學校這個學科求學的經歷。所以,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一流學科的一體雙翼。一個學科在科學研究上的造詣往往能薰陶和激發出學生的思辨力和創造力,而優秀的人才培養更能反哺科學研究,並從知識創新、人才補給和穩定的社會聲譽上賦予一個學科長期的生命力。

  上述都是認識和評價世界一流學科需要思考的問題,涉及個體與整體、個體與個體以及個體內部主要因素之間的種種關係。在中國未來的一流學科建設和評價上,如果一定要有關鍵詞的話,應該包括「分類」「尊重」和「去功利化」。「分類」就是對不同的學科要使用不同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這種評價體系和標準的不同,不僅體現在微觀的測算方式上,也體現在宏觀的功能區分上。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尊重」為其品質,也就是尊重一個學科的自身發展邏輯,尊重一個學科的特色和獨立品格,尊重一個學科的學術共同體對學科的理解和把握。這種評價,也一定是「去功利化」的,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科建設上的返璞歸真;塵埃落定,人才培養的地位會自然顯現。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關焦點

  • 「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如何超越「五唯」?
    2020年是「雙一流」首輪建設的收官之年,如何開展成效評價成為回應政府、大學與社會等各界共同關心的重要現實問題。 其次,必須充分認識「不唯」和「不要」的區別:「不唯」不等於「不要」,「不唯」等於「不只要」。
  • 排名如何?世界一流學科有哪些
    ,其中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為世界一流建設學科。、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為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東南大學現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有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三個專業,其中建築學和風景園林學為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 「新時代我國哲學創建一流學科中的問題和對策」會議綜述
    以往對一流的衡量標準,主要是借鑑西方的。如何能制定出既符合我國實際國情、又與我國文化傳承相契合的衡量標準,是我們今天建設一流學科時所面臨的首要任務。 其次,哲學學科發展在整體規劃和具體規劃上還需進一步調整。在哲學學科規劃方面,復旦大學吳曉明教授認為,首先要思考哲學學科在創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任務是什麼。
  • 只見一流學科,不見一流學者?專家建議這樣破題
    例如,2019年10月公布的2020年US New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中,清華大學蟬聯計算機學科排名榜單第1,東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位列第6、7、8名,力壓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伯克利等世界頂尖大學。然而,計算機學科科研實力的真實情況如何?
  • 哪些高校藝術學學科入選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名單?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柱。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
  •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師範類大學,師資力量如何排名?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師範類大學,師資力量如何排名?在2017年的時候,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和發改委就公布了一條高校內容,其中對於全國42所世界一流大學和9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入選的師範類高校有10所,包括2所一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8所一流學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西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
  • 山東15所高校衝刺「雙一流」大學,102個學科衝刺世界一流學科
    山東省內被評為「雙一流」大學僅有3所高校,分別為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如何在未來國家「雙一流」大學評估中充分挖掘出山東省內優勢,儘可能培育出更多的「雙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成了其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
  • 第一輪「雙一流」建設接近尾聲,中文學科發展如何?
    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高等學校評價機制,「制定『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突出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主動服務國家需求,引導高校爭創世界一流」。近年來,為了推進文科創新發展,服務國家社會需求,我國相繼開展了新文科建設、強基計劃等新措施,對接國家需求,以此優化專業學科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與評價:國際經驗與中國探索
    關鍵詞:世界一流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排名;元評估  「雙一流」建設的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及推動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等教育強國離不開國際標準與國際參照。因此,全方位搜集國內外各類大學評價體系,具體分析其評價定位、關鍵指標、數據渠道及發展趨勢,有利於提煉世界一流大學評價的國際可比指標;全面梳理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世界一流大學生成的歷史進程,總結其政策目標和實踐經驗,有利於尋找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國際參照。
  • ...的學科能力診斷評價和教學改進系統——九學科協同研究與實踐
    另一方面實踐界早期比較依賴具體學科知識技能的傳授,後來雖然強調培養能力,但缺少對學科能力的系統深入認識。再者,學科學業水平的考試評價近年來十分重視能力立意,但是始終缺少對學科能力的構成及其表現的系統刻畫。因此,針對學生的學科能力及其表現進行系統研究有助於將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具體課程、教學和考試評價實踐中。
  • 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的區別究竟是什麼?簡單來講,主要有這4點
    大家在高興之餘,其實還存在著不少疑問,比如不少人對「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如何區別,就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一起來區分一下。01什麼是「一流學科」?對於「一流學科」的標準界定,有三個標準:首先,我國高等教育的學科設置有三個層次,即「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其次,是以國際通用的ESI為當今評價的重要指標;最後,大眾心中的學科
  • 劉偉:人文社會科學如何創建「雙一流」
    劉偉認為,「雙一流」建設順利推進的前提在於科學規劃,而科學規劃的難點是如何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的規律來確定重點。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容:  新華網: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人文社會科學如何建立更加公正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
  • 二所世界一流大學,五所世界一流學科高校,湖北「雙一流」榜單!
    導讀:二所世界一流大學,五所世界一流學科高校,湖北「雙一流」榜單!湖北,中國高教大省,華中地區高教最強省,擁有7所國家「雙一流」大學,其中二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長期位居中國大學排行榜前十,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這5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 為什麼一些高校的B類學科就可以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雙一流」建設計劃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計劃」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一般來說,高校的學科當中,只有那些排名比較高的學科才能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高校的B類學科也入選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生態學學科排名
    2019-2020校友會中國一流學科排名-生態學學科排名 2019世界一流學科、世界高水平學科和中國一流學科行列?
  • 2019中國一流學科排名:醫學、理學、歷史、文學、藝術等學科排名
    近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正式發布的一份《2019中國雙一流學科建設評價報告》,報告評審了2019中國一流學科排名、2019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以及2019中國各學科門類最好學科排名等情況。目前,中國高等院校雙一流學科建設越來越顯著,學科水平與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另外,全國共有180所高校的785個一級學科入選中國頂尖學科名單。報告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一級浙江大學科學整體水平最高,位居2019中國最好學科排名TOP 3,南京大學躋身TOP 5,華中科技大學和四川大學也都躋進全國十強。
  • 雙一流大學和雙一流學科的關係是什麼?
    2017年一個新的名詞被提及,雙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大學,逐漸的將過去985、211工程高校給取締了。首批世界雙一流大學一共有137所,其中42所雙一流大學,另外95所一流學科大學。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是為了,將我國建設成真正的文化強國。
  • 如何評價武大前校長劉道玉批評清華大學宣布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2020年是首輪雙一流的收官之年,也是「雙一流」的動態調整之年,故今年各入選高校先後組織了「雙一流」建設周期總結自評會,對學校的建設成果進行評價。意料之內的是,幾乎所有的評審專家都高度評價了這些「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成效。
  • 上海一所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3個科研流動站
    上海一所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3個科研流動站!上海外國語大學在上海,每年我國人才培養的很多,因此多數是雜耍的人才資源,有一所大學,具體表現是,很多大學,為了發展的差異性,也導致了很多大學的綜合發展潛力和具有特別的意義,甚至比很多人的社會意義了,所以,這是當地的地方城市的驕傲,但是在這所大學的知名度高的大學和對比,那是一個被評價的大學,它的綜合能力也很強,一所學校也很關注高等學院值得。
  • 丘成桐評價中國教育:中國本科生是世界一流
    這裡將成為未來中國高水平數學研究和高水平數學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他這樣評價中國教育——「中國的本科生是世界一流的」走進近春園西樓133辦公室,橫在面前的是掛在牆上,寫滿了粉筆字的碩大黑板。「我希望這個中心能夠培養世界第一流的數學家,同時做好高端人才引進工作,成為中國數學家的大家庭,也成為全世界數學家的交流中心。」丘成桐認為,一直以來,中國的本科生是世界一流的,但還需在本土培養第一流的碩士生、博士生。「在中國,博士畢業意味著27、28歲,而美國很多學者20多歲就開始出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