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2021-01-09 網易


  文丨孫建、王力緯 編輯丨前哨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2009年,光明乳業的莫斯利安推向市場,開啟了常溫酸奶品類。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僅用了2年就實現了60億營收。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的體量。這一事件被行業戲稱為「莫斯利安式」反轉。

  羊奶如何成為反轉的主戰場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轉?其中,固然有光明莫斯利安戰略上的失誤,可這反轉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基本事實:只要是奶,永遠繞不過蒙牛、伊利兩座大山!

  乳業內沒有差異化的產品,不會有好的發展。沒有差異化的技術壁壘,即使發展到一定規模,也始終無法擺脫在競爭中衰落的命運。

  畢竟,行業內沒有任何一個新進入者能夠有足夠的資本、經驗以及對市場的快速反應,用來與蒙牛、伊利等經過多年發展的乳業龍頭比拼。

  只要是「奶」,這樣的「反轉」就一定還會反覆上演,只是主角是誰不好說而已。縱觀中國乳業,牛奶市場格局基本穩定,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可乳品行業新秀「羊奶」勢頭正猛,且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所以,在羊奶戰爭奪中,尤其是「牛羊」之間的爭奪下,這樣反轉的機率要大很多。

  羊奶,憑藉其高於牛奶的營養價值,及越來越多的受眾認知,風頭大盛,已經成為乳品行業新貴,被譽為是中國乳品行業創新與轉型的關鍵點。

  承載百億藍海市場的羊奶,自2014年起就以25%-30%的市場增量迅速崛起。市場銷售額也從2014年的35億,直抵2020年的200億大關。其中,嬰配粉就佔據超100億的規模。

  如此強勢的發展勁頭,自然所有企業均想從羊奶市場中分一杯羹。於是羊奶市場逐漸形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情景。

  澳優、和氏、百躍、紅星美羚等在羊乳市場上大展拳腳,新晉羊乳企業或品牌更是持續不斷,如內蒙君羊乳業等。就連蒙牛、伊利都放下「大佬」姿態,強勢殺入,蒙牛朵拉小羊,伊利金領冠悠滋小羊也逐漸大放異彩。

  這樣「百花齊放」的局面,對於推動中國羊乳產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來說是有著利好的作用,可在這樣的情形下,尤其是在蒙牛、伊利加入羊奶市場後,更加大了各種不確定性。

  想到這,要問一句:羊奶行業是否會重蹈「莫斯利安式反轉」的覆轍?

  不僅

  羊奶市場出現「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率有多。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說一定,貌似有些危言聳聽。可不說,又有些違背事實。從乳業發展歷史來看,「反轉」可不僅僅是出現在莫斯利安身上。除了莫斯利安,是否還記得曾經也火爆一時的「香蕉牛奶」?

  香蕉牛奶的上市也曾讓新希望集團一時風光無二,且香蕉牛奶一度被解讀為新希望躋身乳業前三甲的跳板。可在伊利、蒙牛發力後,香蕉牛奶熱迅速回溫,以至於落到現在幾乎「無人問津」的地步。

  試想,香蕉牛奶也好,莫斯利安也罷,它們當時誰的體量不比佳貝艾特大(羊奶中的領頭羊,已經突破20億的銷量),可那又怎樣呢?還不是在乳業巨頭的「合謀」下,被打翻在地。原因就是,它們都只做了共性的價值點,而沒有建立起獨具的差異化價值點。所以,羊奶市場「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率究竟有多大,相信不用多說,每個人心中也都清楚、明白了。

  羊奶的「小分子易吸收」就是共性,誰都可以用,誰都可以說,至於誰好誰不好,一時間還沒有評判標準。可是能形成差異化,用以區隔共性特徵下絕大多數、形成自己獨特價值和認知的品牌和產品數量,則幾乎沒有。

  除此之外,羊奶行業,雖品牌漸多,可產品單一且同質化嚴重的問題,也一直是阻礙行業發展的困擾。羊奶以「奶粉」形態的產品佔據幾乎整個羊奶市場。通過國家註冊的90款羊奶粉,外加跨境購買的產品,預計100多款在售羊奶,可其中幾乎全部羊奶都在致敏度低、消化好易吸收上做文章,缺乏「差異化壁壘」建設和識別。

  羊奶市場誰更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莫斯利安」

  佳貝艾特、和氏、百躍、紅星美羚還是其他?都有可能。可以說在蒙牛、伊利直視下,沒有一家企業是絕對安全的。

  (澳優)佳貝艾特被稱為羊奶行業領頭羊,已經突破了20億的銷售額,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如果說其他企業或品牌,在兩座乳業大山下「不能倖免」,而佳貝艾特則是「首當其衝」,重複「莫斯利安式」反轉的機會最大。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佳貝艾特當前在羊奶行業的風頭直逼當年的莫斯利安。它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借勢(羊奶熱潮),營銷廣告推進,以及對於渠道的深耕細作。老牛(佳貝艾特)耕田多年,初步有了成績,可這個成績建立在沒有任何「壁壘」的保護之下。

  佳貝艾特多年來,主打的產品特色依然沒有離開「小分子易吸收」,而這樣作為羊奶共性的特徵,沒有任何「差異化」區分,沒有建立任何的「壁壘」來保護自己多年來的耕種成果。換句話說,在羊奶這片藍海市場中,誰資源更多,誰渠道深耕更強,誰就有機會替代佳貝艾特,成為羊奶「小分子易吸收」新的代表品牌。

  從整個乳品市場來看,最有可能短期內實現這一點還是蒙牛、伊利。說到這,還要多說一句。在上述羊乳企業或品牌中,紅星美羚還是值得提一下的。

  雖然紅星美羚體量沒有佳貝艾特大,但其「活性羊奶」的技術門檻,還是佔據差異化優勢。這正如「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一樣,也不是所有的羊奶品牌都具備「免疫球蛋白高達4%的含量值」。

  羊奶領先品牌應從反轉中吸取教訓

  確實,伊利、蒙牛是牛奶,但不代表它們會對羊奶市場視而不見,尤其是羊奶火爆藍海已現的當下。所以,羊奶品牌,尤其是羊奶的領先品牌應從「莫斯利安式」反轉中吸取經驗教訓-要建立起自己獨有的「差異化價值」,為自己辛勤耕作的成果樹立門檻和壁壘。

  紅星美羚「活性更高」、「免疫球蛋白高達4%」就是其獨有的差異化價值,也是它能夠持續獲取差異化保護的來源。而反觀佳貝艾特等品牌的前景,如果只是停留在「小分子易吸收」這個所有羊奶都具備的共性上,那它就一定能被伊利、蒙牛再次「反轉」、再次「打翻在地」。乳業中,誰會比伊利、蒙牛資源更多、營銷更猛、渠道更廣,深耕能力更強呢?

  如果,伊利、蒙牛把平均每天5000萬的廣告投入,拿出10%向羊奶傾斜,基本就佔據了佳貝艾特全年60%以上的營收,對伊利、蒙牛而言,不過是「順手做」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從百億單品到隻字未提,莫斯利安的光明在哪裡?
    光明曾計劃莫斯利安單品在未來幾年內突破百億,2016年光明乳業對莫斯利安業績避而不談,但能確定的是莫斯利安距離百億目標尚有一定距離。2016年底,光明乳業總裁朱航明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在做常溫奶方面,光明乳業確實不及伊利與蒙牛,後來者居上,今年莫斯利安的市場份額很有可能被伊利安慕希所超越。
  • 光明、三元和新希望把持的低溫奶賽道,伊利蒙牛就是擠不進去?
    「熔財經」以為,其中一個原因,跟低溫奶製品的特殊性有關,低溫奶保質期短,需要大量的冷鏈基礎設施,銷售半徑有限,因此大多低溫奶只能依附在乳源附近區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很難有一個低溫奶品牌,能打造成類似伊利、蒙牛那樣的全國性品牌。
  •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二十年蒙牛伊利鬥爭史
    在曾經的手下勸導下,牛根生決定從頭開始:他與手下籌資100萬,在呼和浩特市註冊了蒙牛乳業。復仇的DNA,就這樣刻在蒙牛的基因中。牛根生帶著失敗的怒火,又殺回來了。這次輪到了蒙牛想neng死伊利了。2005年1月5日,牛根生的老對手:伊利老總鄭俊懷,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獄三年。一把手的落馬,對蒙牛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
  • 伊利蒙牛鬥法奧運:營銷表現迥異
    蒙牛、伊利無疑是中國乳業的兩個種子選手,而在2008北京奧運的家門口較量中,擁有奧運贊助商資格的伊利顯然未充分發揮,而讓勁敵蒙牛分了一杯羹。而四年之後雙方易地而戰,兩者的奧運營銷表現卻迥異。
  • 蒙牛伊利爭雄:十年暗戰不休 口水大戰此起彼伏
    6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有人說,蒙牛從誕生之日開始,就與伊利有著「天然仇恨」。從2005年開始,中國乳業的「糊塗帳」就一本接一本。光明身陷還原奶,三鹿天津查出早產奶,雖說是「蒼蠅不叮沒縫的蛋」,可「有縫的蛋」不只這兩個,「幕後有人炒作」是當時大多數行業人士的判斷。誰站在背後?誰又當了黃雀?
  • 蒙牛和可口可樂有「可牛了」,伊利和百事來一個「伊百分」嗎?
    GPS冷鏈物流運輸 蒙牛是在物流上較早實踐「全程冷鏈保障」的企業,在「奶牛—奶站—奶罐車—工廠—超市」這一運輸序列中,均採用低溫、封閉式的運輸,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的存儲條件下,完成各個運輸環節的任務。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大伙兒不由得替二者的原配著急起來,伊利和百事可樂難道沒什麼想法?名字都替你們起好了,咱就叫「伊百分」。老大哥們賣起萌來,濃濃的反差就問誰能頂得住?但另一邊來說,裝瓶業務這種穩定、可持續的抱大腿式收入,也並不是任誰都可以賺的。目前,中糧集團擁有大半個中國的可口可樂生產業務,包括北方省份以及四川、重慶、湖南、貴州等部分南方省份的裝瓶業務。而太古集團則只擁有廣西、海南、香港等部分南方省份。
  • 伊利「QQ星」對決蒙牛「未來星」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海澱法院網日前對外所公布的內容獲悉,北京市海澱法院審結伊利公司QQ星營養果汁酸奶飲料起訴蒙牛公司未來星營養果汁酸奶飲料不正當競爭糾紛,認定蒙牛公司構成對伊利公司的不正當競爭,判決停止侵權,並承擔200餘萬元的經濟賠償和合理開支費用。
  • 比較分析奶業品牌博弈——以伊利、蒙牛為例
    一、企業成長:同與不同    同是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企業,同是以奶業作支柱產業,伊利和蒙牛的成長有太多的「同」,也有一些「不同」。    1983年,伊利集團公司還是呼和浩特市一個回民奶食品廠,即「回民奶製品廠」。它的固定資產41萬元,職工76人,年利稅4.7萬元。
  • 關於蒙牛伊利能源爭奪戰 盯上中國聖牧?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8月3日,圍繞著此次併購事宜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分別了聯繫伊利和蒙牛相關人員,伊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一切消息以公司公告為準,蒙牛則表示目前並無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 光明乳業擺脫莫斯利安「依賴症」 低溫鮮奶競爭慘烈
    2015-2018年期間,光明乳業營收分別約為193.73億元、202.07億元、216.72億元和209.86億元,增速一直落後於國內頭部乳企,而很大一部分原因與核心大單品「莫斯利安」的表現有關。2009年,光明乳業推出莫斯利安,並開創了常溫酸奶先河,一度成為驅動光明乳業營收增長的主要引擎,在2014年其銷售收入達到59.6億元,佔總營收的34%。但此後由於產品創新滯後,加上競品的衝擊,莫斯利安的市場份額逐漸萎縮,並拖累了光明的業績增長。
  • 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深度分析
    媒體能夠查到的有關孫伊萍最近的活動,一個是9月3日杭州的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B20峰會),一個是9月5日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主辦的「媽媽製造火箭計劃」。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一般來講,蒙牛的高管任期為三年一屆,上任四年多的孫伊萍緣何離開?從2015年接手雅士利,其業績也是連續下滑,蒙牛為何依然選擇盧敏放?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期: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穩居前十近日,荷蘭合作銀行公布了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在中國企業中,伊利第八(112億美元)仍是全球前20大乳品企業中最大的亞洲企業,蒙牛(103億美元)則保持了第十名的位置。這兩家中國公司的高端化戰略推動他們2018年以美元計算的總銷售額同比增長15%,而2017年的增幅為9%。
  • 伊利、蒙牛、光明、旺仔牛奶……都開起了線下實體店
    風行乳業與丹尼熊成長樂園聯合打造的風行生活體驗店從線上到線下,風行牛奶似乎找到了一個滿足大量消費需求的定位:產品和體驗要不同於遍地廉價的飲品店,但也沒有像高級會館那樣遙不可及,同時還要有一定的儀式感。04 南小貝蒙牛第一家線下實體飲品店牛奶飲品與茶飲店本是同根生,一個屬於零售業,一個屬於餐飲業,如今餐飲與零售的界限逐漸被打破,許多牛奶品牌也開始打起了茶飲的主意,開起了實體店。蒙牛近期就推出了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南小貝,南小貝給自己的定位是「膠原蛋白飲品開創者」。
  • 今麥郎、健力寶、伊利、蒙牛,7月飲料新品,你中意哪一款?
    本文來源:飲料行業網綜合整理 從魔爪能量飲料「龍茶」到伊利推啤酒風味乳礦氣泡水,7月已經快結束,我們來看看又有哪些新產品上市。 2、伊利QQ星推簡護媽媽兒童酸奶 日前,伊利在旗下兒童品牌QQ星推出新品簡護媽媽兒童酸奶
  • 伊利的夢想是什麼?
    此後十年,乳業在市場化競爭驅動下,逐漸完成了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也迎來了「黃金十年」。至1999年,我國乳製品產量達69.08萬噸,液體奶產量達95萬噸,乳業成為食品行業中增幅最快的品類。伊利品牌就在此期間誕生。
  • 伊利蒙牛的「大哥」,北方乳業的「領跑者」,如今鮮為人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超市」「菜市場」這些地方好像變成了我們每天都要去的地方,經常去的人肯定對下面這些品牌非常的熟悉,乳製品行業中,「伊利」「蒙牛」這些牌子我們一定不陌生。可是我們不知道,曾經有一個牌子是他們的「大哥」,但是現在知道它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 今麥郎、健力寶、伊利、蒙牛、雀巢……7月飲料新品,你中意哪一款?
    從魔爪能量飲料「龍茶」到伊利推啤酒風味乳礦氣泡水,我們來看看又有哪些新產品上市。日前,伊利在旗下兒童品牌QQ星推出新品簡護媽媽兒童酸奶。>日前,伊利暢輕推出酸奶新品餐後輕盈,瞄準餐後助消化和腸道健康發力。
  • 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乳企廣告投入近70億元
    漫畫:陳婷  伊利上月率先發布財報之後,上周蒙牛與光明同日將成績單公布於眾。從財報數字看,蒙牛保持了慣性增長,伊利淨利潤同比增長133%,光明營收首次突破百億,成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三大巨頭業績最好的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乳企廣告投入均可謂大手筆,去年合計近70億。在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蒙牛、伊利銷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廣告大範圍、高頻度的轟炸。
  • 布局三四線城市,養樂多與伊利蒙牛短兵相接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一二線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需求增長,但三四線市場長期被伊利、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的常溫乳酸菌飲料佔據,養樂多渠道下沉後,將與上述企業短兵相接,此外,養樂多還面臨產品、渠道以及冷鏈運輸方面的壓力。養樂多此次布局從生產和銷售兩端開始。新工廠仍將建在無錫,命名為無錫2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