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鬥法奧運:營銷表現迥異

2020-12-18 梅花網

  蒙牛、伊利無疑是中國乳業的兩個種子選手,而在2008北京奧運的家門口較量中,擁有奧運贊助商資格的伊利顯然未充分發揮,而讓勁敵蒙牛分了一杯羹。而四年之後雙方易地而戰,兩者的奧運營銷表現卻迥異。

  在上一屆北京奧運會,擁有奧運贊助商資格的伊利被認為並未完全發揮出其資格優勢,而在今年的倫敦奧運營銷中,伊利的奧運營銷策略執行手法顯然成熟了很多,策略轉向草根、提前籤約葉詩文、孫楊等奧運熱點冠軍,這跟通過今年贊助蒙古國「奧運會指定牛奶」的蒙牛而言,顯然前者的表現更為搶眼。

  對伊利而言,一個不願觸及的過往的奧運營銷之痛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明明是奧運贊助商資格的伊利,卻被非奧運贊助商的蒙牛截胡了。

  伊利在2005年之後成為北京奧運贊助商之後的三年時間內,選擇了高舉高打的策略,一方面將傳播資源集中在央視等電視媒體上,其在央視等電視媒體開始高密度的廣告播放,一方面籤約了眾多諸如劉翔、郭晶晶、國家羽毛球隊、跳水隊等眾多奧運冠軍和體育明星作為其品牌代言人。

  而與之競爭的蒙牛雖然並未獲得奧運贊助商的資格,但通過與央視體育頻道的合作在全國80多個城市開展的線下活動等全面營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效果高於伊利的「高舉高打」。

  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益普索(Ipsos)市場調研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蒙牛成為誤認率最高的非奧運贊助商品牌。

  「雖然伊利在2008年北京奧運營銷中投入巨大,品牌價值也有了顯著提升,但僅僅大量的媒介廣告投放並不是提升伊利品牌的最有效方法,在跟蒙牛的對決中顯然並沒有佔據上風。」上海尤尼森營銷諮詢有限公司一名人士表示。

  而吸取了2008年北京奧運營銷經驗的伊利,此後經過世博營銷等大事件營銷的經驗,在今年的倫敦奧運營銷策略和執行手法上顯然更為成熟。除了在媒介廣告投放外,伊利開始在終端、產品上給消費者和經銷商一個鮮明的「倫敦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營養乳製品」身份,以區分於蒙牛。

  在奧運尚未開幕之前,7月23日起,400輛紅色雙層大巴緩緩駛上倫敦街頭,車身上中文書寫的伊利logo和中國人獨特的東方面孔組成了當下倫敦街頭最受關注的中國元素,這一線下方式也使得伊利的奧運策略在諸多品牌中脫穎而出。

  而反觀蒙牛,其間除了釋放出贊助蒙古國成其「奧運會指定牛奶」外,並無其他亮眼的奧運營銷舉措。「蒙牛自從『嫁給』中糧後,此前一直領先的營銷策略上顯得有些滯後。」上述人士稱。

  不過對中國乳企而言,還有一個跳不過的話題就是中國乳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對伊利、蒙牛而言,藉助奧運等大事件營銷,除了在品牌知名度及品牌形象上的提升外,他們更樂於向外界傳遞一種信號就是,其通過贊助奧運代表團側面證明其生產、物流、品質等各方面能力也達到了奧運標準。

來源:一財網

相關焦點

  • 蒙牛伊利爭雄:十年暗戰不休 口水大戰此起彼伏
    奧運贊助刺刀見紅2005年11月,這樣的「糊塗帳」又多了一本。2005年11月,伊利集團在呼和浩特市與北京奧組委籤約,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乳製品贊助商。第二天蒙牛即緊急向全國各媒體發出一封名為「關於奧運的稿件」的郵件,時任蒙牛副總裁的孫先紅表示,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曾建議伊利和蒙牛一起退出北京奧運贊助商的申請活動,理由是,此事花錢太多,代價太大,市委、市政府認為,同城夥伴不宜過分相爭,建議兩家一起退出北京奧運贊助商的申請活動,兩家企業也共同確認了《關於退出北京奧運合作夥伴申請活動的函》。
  •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二十年蒙牛伊利鬥爭史
    自此,蒙牛與伊利長達20年的拉鋸戰,開始了。臥薪嘗膽:心機蒙牛追趕伊利蒙牛剛開始創立,並沒有進伊利的法眼。當時伊利的最大對手是光明乳業,小小的蒙牛,還撼動不了伊利。蒙牛的高手操作還沒有結束: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為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也就變成了「中國航天員專用奶」,一直至今。2005年,超級女聲大火,蒙牛抓住這個營銷機遇,冠名超女,極大的擴大品牌影響力。
  • 伊利「有我中國強」奧運營銷全案
    案例名稱:伊利「有我中國強」奧運營銷全案 公司名稱: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交公司名稱:聯華盛世傳媒機構 2007年11月16日,伊利推出奧運計劃2.0,核心理念為「有我中國強」,與13億國人共同努力,「為夢想創造可能」。
  • 比較分析奶業品牌博弈——以伊利、蒙牛為例
    目前蒙牛擁有總資產近40億元,員工萬餘人。    基於牛根生在伊利的從業經歷,說伊利與蒙牛是姐妹關係是不為過的。2003年,伊利為了慶祝股份制創立十周年而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令所有伊利人沒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請自去。老牛當場對伊利的員工說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話:「我在伊利幹了16年,在蒙牛才幹了5年。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的體量。這一事件被行業戲稱為「莫斯利安式」反轉。  羊奶如何成為反轉的主戰場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轉?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2019年報顯示,伊利總營收為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蒙牛總營收為790.3億元,以14.6%的同比增長緊隨其後。第三名光明乳業總營收則只有225.63億元。長期來看,雙寡頭的戰略焦點正在逐步分散。
  • 伊利「QQ星」對決蒙牛「未來星」
    《中國企業報》記者從海澱法院網日前對外所公布的內容獲悉,北京市海澱法院審結伊利公司QQ星營養果汁酸奶飲料起訴蒙牛公司未來星營養果汁酸奶飲料不正當競爭糾紛,認定蒙牛公司構成對伊利公司的不正當競爭,判決停止侵權,並承擔200餘萬元的經濟賠償和合理開支費用。
  • 聚焦五大乳企半年報,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五家深度分析
    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2)市場營銷持續升級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一是營銷互動帶來業績提升。公司持續加大市場營銷投入,優化營銷管理。EFW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孫伊萍來到蒙牛之際,正是蒙牛喪失乳業老大地位之時。資料顯示,2007-2010年,蒙牛一直領先於伊利,是中國乳業的「帶頭大哥」。2011年,蒙牛則以0.5億元之差,惜敗於伊利。2012年孫伊萍上任第一年,蒙牛交出了361億元的成績單,與伊利的420億元,相差近60億。
  • 關於蒙牛伊利能源爭奪戰 盯上中國聖牧?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8月3日,圍繞著此次併購事宜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分別了聯繫伊利和蒙牛相關人員,伊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一切消息以公司公告為準,蒙牛則表示目前並無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 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乳企廣告投入近70億元
    漫畫:陳婷  伊利上月率先發布財報之後,上周蒙牛與光明同日將成績單公布於眾。從財報數字看,蒙牛保持了慣性增長,伊利淨利潤同比增長133%,光明營收首次突破百億,成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三大巨頭業績最好的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乳企廣告投入均可謂大手筆,去年合計近70億。在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蒙牛、伊利銷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廣告大範圍、高頻度的轟炸。
  • 布局三四線城市,養樂多與伊利蒙牛短兵相接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一二線市場趨於飽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需求增長,但三四線市場長期被伊利、蒙牛等國內主流品牌的常溫乳酸菌飲料佔據,養樂多渠道下沉後,將與上述企業短兵相接,此外,養樂多還面臨產品、渠道以及冷鏈運輸方面的壓力。養樂多此次布局從生產和銷售兩端開始。新工廠仍將建在無錫,命名為無錫2廠。
  • 蒙牛「要強」理念下的營銷之路
    前段時間「蒙牛伊利聯手降低奶企標準」雖然沒有在微博熱搜榜掛很久,不過相信大家都有所關注。即使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發表了闢謠聲明,蒙牛伊利看來也很難渡過老百姓這一關了。想想還是喝水算了吧,但法國「最純淨的水」依雲礦泉水被檢驗出農藥殘留……顯然,這是中國乳製品在2008年發生「大頭娃娃」事件後的又一次危機。
  • 伊利剛發全新奶酪品牌,蒙牛便將「國產奶酪第一股」收入麾下
    當然,蒙牛對妙可藍多垂涎已久,並非因為業績轉好才開啟收購。雙方關於收購的溝通也已進行了至少半年多時間。2020年3月,妙可藍多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向控股股東柴琇實控的東秀實業、蒙牛集團發行不超過5870.71萬股,柴琇與蒙牛集團的計劃認購金額分別為5.75億元、3.15億元。
  • 伊利這波「現象級營銷」是怎麼誕生的?
    相反,李誠儒、冰雪、奧運、伊利、品質等南轅北轍的關鍵詞,憑藉時下年輕人所鍾愛的「真香」橋段和戲碼,不斷得到了強化與滲透。尤其伊利自始至終所堅守的奧運級品質也經此深入人心。更有趣的是,專業裝備、專車&高鐵接送、全程跟拍等伊利冬奧學院的配套服務,也在傳播的持續蔓延中被網友深挖出來,人們如李誠儒一般產生情景代入,覺得自己像奧運健兒一樣踏雪出徵,而不是目睹一個漫不經心的活動宣傳。這份無形的儀式感,也如奧運一樣令人神往。
  • 伊利,a2,蒙牛,光明,健合,貝因美,貝拉米,雅士利,雀巢……本周看點
    蒙牛乳業:終止收購雄獅乳品 8月25日凌晨生效 8月25日消息,蒙牛乳業(35.65, 1.30, 3.79%)在港公告,一項條件未能於先決條件屆滿日期達成,終止收購Lion-Dairy and Drinks的交易。
  • 伊利的夢想是什麼?
    2007年是伊利被蒙牛超越的分水嶺,這一年伊利的營收為193.60億元,蒙牛213.18億元,但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伊利發力渠道和品牌建設,營收增速持續提升,四年營收複合增速15.29%,高於蒙牛的12.39%,最終在2010年將二者的差距縮小至6.01億元。
  • 蒙牛昨與友芝友成立合資公司
    舉目世界乳業巨頭,他們對牛奶市場的統治力是通過旗下強大的品牌矩陣和各具特色的子品牌來完成的,蒙牛從酸酸乳打造時尚乳飲料開始,到與湖北冠軍友芝友強強聯合,蒙牛的品牌矩陣初具雛形。憑藉於此,蒙牛正有別於國內眾多乳業中小品牌而率先一步步塑造自己的國際化大品牌。」一位資深營銷專家向記者分析。  對於蒙牛來說,此次合資設廠也是蒙牛輸入管理資源的開始。
  • 伊利、蒙牛、光明、旺仔牛奶……都開起了線下實體店
    04 南小貝蒙牛第一家線下實體飲品店牛奶飲品與茶飲店本是同根生,一個屬於零售業,一個屬於餐飲業,如今餐飲與零售的界限逐漸被打破,許多牛奶品牌也開始打起了茶飲的主意,開起了實體店。蒙牛近期就推出了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南小貝,南小貝給自己的定位是「膠原蛋白飲品開創者」。
  • 蒙牛和可口可樂有「可牛了」,伊利和百事來一個「伊百分」嗎?
    、銷售和營銷低溫奶產品。 (2)新產品多元化,滿足甚至超越消費所需 由於消費群體的多樣性,產品需要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產品,如伊利金典和蒙牛特侖蘇已經成為了高端人群的主要選擇對象,在常溫酸奶領域,也陸續出現了光明「莫斯利安」和伊利「安慕希」等品牌。
  • 蒙牛承認未來星侵權伊利QQ星 被判賠償215萬將更換包裝
    蒙牛承認未來星侵權伊利QQ星 被判賠償215萬將更換包裝  董邱格 • 2017-05-03 08: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