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四點老師的第85篇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原創,保護原創從你我做起!)
01.學好數學全靠刷題?換個思路或許有好辦法;
婷婷在小學三年級,前一段時間,學校把成績發給了婷婷媽媽,她看著語文96、數學65的成績,腦袋一陣陣的疼,每天練了這麼多題,買了這麼多資料,孩子辛苦熬夜刷題,家長也跟著受累,怎麼數學成績就是提高不上去呢?婷婷媽媽真的很發愁。
提起數學這門科目,愛的很愛,恨的也是真恨,無感的人真的很少。家有小學生的家長應該有很大體會,學校發的數學試題、書店鋪天蓋地的數學練習題、檢測卷,看的眼花繚亂,終於買好了拿給孩子,孩子也不情不願的。
或者在家長的要求下做了半頁,一會兒去廁所一會兒要喝水,轉頭又說胳膊疼要休息,看著滿滿一大頁一大頁的計算題,其實你也很頭疼,但是除了刷題,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正確率了。
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思路看看,無論孩子們還是大人,對他覺得有趣的事情總是非常樂意去做的,如果他覺得數學是個很有趣的科目,那就無需家長去督促了,他自己會樂在其中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覺得數學有趣呢?怎麼讓孩子真正的對數學感興趣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興趣是指個人對研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積極的心理傾向性,是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重要的是,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對某種事物的了解和反覆接觸後產生的;也不是靠外界強制力量形成的,而是出於個人的強烈願望建立和發展起來的。
所以,要想讓孩子提高正確率,還要從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開始。
《愛與自由》的作者孫瑞雪曾經說過:興趣,不僅可以將兒童的專注力牢固地聚在某一事物上,而且會驅使兒童不斷重複和深入做同一件事,長久的興趣就是注意力就是專注力。
02.用好小遊戲,孩子愛上數學不是難事;
孩子的成績是一時的,但是對一門科目的興趣卻是長久的,要想讓孩子真正的愛上數學,可以試試用遊戲的方法,孩子們對遊戲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
下面介紹幾種我自己常用的方法,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001.「小老闆」的遊戲,認識金錢單位和數量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當「老闆」,給一些家裡能找到的小物品進行標價,然後進行買賣的過程。
一般我們是在地墊上玩的,可以擺放很多「商品」,還可以到文具店買一些空白標貼和玩具人民幣,讓孩子給每件商品標價,標價的時候家長不要過於幹涉,讓孩子自己決定,他才能感受到真正做主的有趣。
現在的玩具人民幣做的也比較細緻了,可以從文具店買,如果不想買,也可以自己找一張比較硬一點的紙,剪小一點,寫上不同的幣值,100、50、20、10、5、1元等等,還要準備一些五毛一毛的,多寫幾張當做備用,這時候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遊戲可以開始啦。
其他家人充當顧客,跟「小老闆」買東西,一般我在付錢的時候,會找一張面額比價格大一些的,讓孩子學著正確的找零錢,這可以很好的鍛鍊他的計算能力,碰到價格幾毛的商品時,他還需要學會一塊錢等於幾毛錢這樣的換算。
孩子們在遊戲的時候,因為全情投入,學的特別快,基本玩幾次,就可以很熟練的掌握基本的加減法和換算方式了。
這個遊戲最早是跟著尹建莉老師學的,她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介紹了這個方法,我就跟孩子試了一次,沒想到兩個孩子都特別喜歡玩,幾乎不需要花費什麼成本,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學遊戲了,現在我們時不時還會把小東西擺在地墊上,玩的不亦樂乎。
現在地攤經濟也比較熱,孩子如果大一些了也可以試試,不過現在大家都掃碼付款了,實際上對計算能力幫助不太大,不過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吃苦能力、認識金錢的能力等等。
002.「點到為止」的遊戲,鍛鍊孩子對倍數的反應速度;
這個遊戲是我參考一本育兒書上,改編過來的,我把它叫做「點到為止」,主要是提高孩子的乘法計算能力和反應能力,遊戲規則是這樣的。
比如我說一個數「3」,讓孩子從1開始數,數到3的倍數或者含有3的數字時說一個「跳」字,就像下面這樣:
1、2、跳、4、5、跳、7、8、跳、10、11、跳、跳、14......
一般家裡幾個人玩的會比較好玩,說的時候速度要快,說慢的或者說錯的要做青蛙跳,孩子們玩的特別開心,玩的過程中也記住了3的倍數。
當然,並不是只有這一種玩法,家長可以根據想要孩子掌握的知識來進行變動,只跳過某個數的倍數也可以,跳過質數或者合數也可以,靈活應用就好。
003.用好撲克牌,20以內的加減法隨口就算出來;
撲克牌這個好用的神器我以前就專門用一篇文章寫過,真的是不限場地不限時間,只要有一副撲克牌就可以隨時玩起來。
方法多變,遊戲規則也可以自己制定,我根據孩子的數字能力主要玩了下面幾種:
最開始的時候比大小,讓孩子認識數字的大小,後來孩子大一些了,就開始玩一些複雜的了。
我拿出一張數字,孩子要找出他手中的兩張牌相加或者相減正好等於我手裡的數字,通過這個方法,兩個孩子對2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的非常熟練,而且對數字和數學保持了非常高的興趣。
撲克牌的玩法比較多,家長們也可以開動腦筋,多試幾種方法。
004.「我是小考官」,讓孩子從出題中學會發現陷阱;
我家女兒該升四年級了,數學題目也越來越難,如果能夠培養孩子推測出出題人的意圖,那孩子的做題能力就大大上了一個臺階了。
這個遊戲是讓孩子自己出選擇題,考慮清楚這四個答案為什麼會這麼設置,其中要設置哪些陷阱,如果自己不想掉到出題人的陷阱裡,需要注意什麼。
下面舉個例子說一下:
65-27=
孩子很快就會算出來結果是38,我們假定這是選項B,那麼剩下三項該怎麼設置呢?
應該會有一個92,因為有的孩子馬虎會把減號當做加號,就把這個92當做A選項,那麼C選項可以是48,因為有的孩子可能會忘記個位跟十位借一這回事兒,最後再來一個42,有的孩子可能會算成67-25。
一個選擇題就出完了,孩子會知道出題人的錯誤答案不是隨便設置的,每一個錯誤的答案都是陷阱,就是讓馬虎的學生掉進去的。如果他只做了10個計算題,但是每一個題都用這種方式認真考慮,那麼就相當於練了40道題,而且他還會知道對的為什麼對,錯的為什麼錯,精煉10個題比重複100個題效果會更好。
如果你覺得還不錯,還不趕快跟孩子試試啊,說不定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呢!
005.心算遊戲,比賽反應和計算速度;
這個小遊戲也很好用,在接孩子的路上隨時都可以玩一玩。
舉個例子:
一天的小時數除以2——孩子會在心裡默默算出結果12;
然後乘以4——結果48;
加上一周的天數——等於55;
最後減去閏年2月的天數——最終結果等於26。
看看孩子算的怎麼樣,這個遊戲非常有意思,不僅僅是數的簡單計算,還要有生活常識,孩子也很喜歡玩。
這些技巧也是拋磚引玉,其實只要用心,一些培養興趣的小遊戲是非常多的,各位家長們要和孩子們一起開動腦筋,多多思考好玩的數學遊戲。
03.避開錯誤的做法,才能事半功倍;
方法和技巧是幫助孩子愛上數學,但家長和老師操作不當,仍然會前功盡棄。下面這些是要避開的錯誤做法:
*過多重複的練習,勢必會傷害孩子好不容易積累的興趣;
適當的練習可以提高孩子的正確率,但是當孩子已經掌握了某個知識點,再去重複練習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在選擇課外練習題是時候要注意適量,不要傷害孩子對一門科目的興趣。
*總是和別人比較,傷害了孩子的內生學習動力;
自己和自己比才會有提高的動力,總是和別人比,傷害是不僅是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更是對親子關係的傷害,所以,千萬不要再說「你看看人家,考的這麼好,再看看你」這樣傷人的話了。
試試這樣說:「媽媽看到你這麼努力,一次比一次進步,真的為你驕傲!」
*過於看重分數,忘記了學習的最初目的;
分數只是檢測知識點掌握情況的一種反饋,如果只盯著分數,實際上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更關注孩子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多從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習慣上去引導,那麼分數的提高也只是附屬品而已。
總之,每一門學科的特徵都不一樣,數學有數學獨特的魅力,要想讓孩子真正愛上數學,還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今天列的這幾個遊戲是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希望對大家有用處。學習是一件終身的事情,保持好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才是我們要長遠關注的問題,與家長們共勉!
作者:四點老師,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二寶媽媽,記錄育兒趣事,探尋育兒規律,不做完美媽媽,做一個跟孩子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的媽媽。
參考書籍:《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作者:(美)雷夫·艾斯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