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全國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頒布,對於這一變化,不僅學校老師們要重新面對數學教學新形勢,家長們更需要直觀了解數學新課標。尤其是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你還是用老舊思維面對孩子學習,從小學階段便只顧於靠刷題來提高孩子數學成績,那麼到了高中後,孩子的數學能力很難有質的提升。
下面我結合新課標對數學能力培養給家長們講一講,相信會對那些孩子還在小學或初中的家長們有所啟迪。
1、學校教育在數學能力培養方面的演變過程,家長們需要了解。
(1)上世紀60年代,數學能力培養主要集中在三大塊,即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2)2002年前後,新課標推出後,數學能力培養拓展為五大塊,即即抽象概括、運算求解、邏輯推理、空間想像、數據處理。
(3)2020年6月,新課標再次做調整,能力培養拓展為六大塊,即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請家長朋友們對比一下,你是否發現新課標對孩子們的數學能力要求是隨時代發展而在不斷提高呢?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好數學,就必須要了解這些新變化,才能跟上課標變化新形勢,從而為培養孩子數學能力做好保障。
2、新課標將五大能力拓展為六大能力,不是簡單的增加,而是觀念創新。
我愛人王老師一位從事20多年學校教育的小學數學老師,最近兩年,她就明顯感覺到小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的能力偏弱,她有時就和我探討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們到了三年級後數學成績就開始下降了呢?是課程難了嗎?是孩子們學習能力變差了嗎?
我就給王老師講,其實課程知識點設計基本上沒有變化,但是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們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對孩子們數學能力培養沒有跟上新課標的變革理念,這才導致家長和老師們都在仍然保護多年前靠刷題來試圖提高孩子們數學成績的現狀。
如原五大能力中的空間想像,在六大能力中變為直觀想像,這一變化就非常具有現實意義,老師和家長們如果不能夠將數學知識生活化應用理念灌輸給孩子們,孩子們不管把數學知識點靠刷題做多少道題,都很難在現實生中去應用數學知識。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到了小學三年級後,把一些應用題變為實踐操作題,如家裡水錶、煤氣表、電錶、手機網絡流量、米麵油肉菜市場價和批發價等讓孩子深入學習,並且跟隨家長參與生活實踐應用,孩子們根本沒有辦法發揮空間想像力。
而新課標六大能力中的直觀想像則恰好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即孩子們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習數學,必須要將數學知識變為可視化和可操作化,這樣一來,只要孩子能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數學知識,並應用數學知識,就很容易在數學思維理解方面有質的提升。
3、新課標明確將「數學建模」作為能力培養,意義非常重大,可以使學生們數學能力進一步提升。
如果說以前數學教學是單純培養著孩子被動思考的話,而新課標則改變了這一現狀,僅拿「數學建模」來講,這是把教學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激發孩子們主動觀察生活、增強動手實實踐操作、促進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
提到建模,可能很多家長感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其實建模在生活中並不難看到真實場景。大家看到建築工地沒有?很多樓房從設計到施工的過程中,都採用模塊化思維。如果你帶孩子多去了解相關知識,很容易就能理解原來數學學習,不單純是為了求解一道題的答案,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去創建各種形式的模塊,從而讓模塊為方案策略服務。
由此說來,數學新課標的變化,更加強了動手實踐和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而想到做到就必須要讓孩子們親歷生活,參與各種勞動活動,這正好應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說到這裡,家長們是否還指望著學校老師完全負責教學嗎?恐怕你也得真正把家庭教育責任擔起來,平時在做親子陪伴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孩子把課本知識生活化應用,從而提高孩子數學學習能力。
結束語: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們出色的學業能力,通過新課標數學學科的六大能力培養介紹,相信家長朋友們會對孩子數學學習有觀念上的變化。儘管你知道了這些變化,但最為考驗家長的是,怎樣能通過不斷學習,成為懂家庭教育的好父母。時代發展到今天,對育兒新要求已經是家校共育了,如果哪位家長還想逃避家庭教育責任,光指望老師或校外機構能讓你孩子取得優秀成績,恐怕真的有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