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一年級學習的孩子們,已經感受到了新教材識字量大、內容多而深的特點。二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也不簡單,識字量大、寫字量大,二類字,也就是會認讀的字有450個,一類字,也就是要會寫的字有250個。
兩個月長的暑期,一些語文老師會布置預習下冊課本的作業,很多家長也都會提前安排孩子預習字詞、課文。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更是保證學習效率的好習慣。趁著假期,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下冊要認讀的生字,看看孩子能認讀多少個。也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提前多認讀一些。
一、生活中識字、運用漢字。
新教材的編排特別重視漢字與生活的聯繫,提倡孩子在生活中識字。每單元「識字加油站」的設計,也向孩子傳遞著「生活中處處可識字」的理念。
比如,二年級識字表中,「葡萄」、「梨」、「蜂蜜」、「葫蘆」等字詞,是在超市可以見到的常用字詞,不少孩子和爸爸媽媽逛超市的時候,留心物品標籤的話,已經能認讀了。
識字表中,「梧桐」、「瀑布」、「景區」、「湖」、「島」等字詞,在我們和孩子外出遊玩的時候,在讀書的時候,它們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有心的家長,也可以在遊玩中,讓孩子多認字。
二、合體字增多,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認讀生字 。
一年級的生字,獨體字所佔比例不小。而二年級,合體字逐漸增多,運用形象識字法、字理識字法等,效率更低。合體字中,形聲字所佔比例最大。形聲字的特點就是形旁表義、聲旁表音,讓孩子根據這個規律,去認識、理解、記憶生字,效果最好。
比如,第一課中的「塘」,「築土遏水曰塘」,左邊提土旁表義,右邊「唐」表音。
三、閱讀中識字,聯繫前後詞句,大膽猜字音。
閱讀是增加孩子識字量的重要途徑。
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記憶力強,家長給孩子讀過的圖文書,幾遍之後,孩子就能把內容複述下來了。但是,孩子的記憶只是字音,而不是字形。
即將升入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大約在1000字左右,可以找孩子常讀的書,讓孩子自己不藉助拼音閱讀(不藉助拼音,很重要),最好指讀,孩子就會將記憶中的字音,和所指認的字形,相互匹配。音、形、義都了解,才算是真正認讀生字了。
還有些不認識的字,可以聯繫前後詞句,大膽猜字音。不少孩子都能猜出來呢。
比如,生字表中的,「軍艦」、「雄鷹」、「蝴蝶」、「鋼琴」、「鼠」等生字,是閱讀中的高頻率字詞,經常閱讀的孩子,提前就能掌握。
四、識字是自然的事情,預習時不建議死記硬背。
有些家長提前列印了下冊二類字的標拼音練習,還有的找出認字表,讓孩子每天讀背。其實,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保持孩子學習語文興趣的基礎。識字和閱讀一樣,要自然而然的發生,預習不建議死記硬背。
五、識字的同時,要聯繫同音字,避免運用混淆。
隨著合體字的增加,孩子們識字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同音字的使用,將成為二年級孩子學習的重難點。會認,但是不會運用,一旦組詞,就同音字亂用一通,是很多孩子下學期即將會面對的難題。
假期,和孩子認字的時候,就可以認新字的同時,給它「找朋友」,把同音字找出來,運用遊戲的形式,將同音字區別開來。
六、組詞要在口語中自然進行,家長適度引導。
有很多家長要求孩子認讀的同時要組詞,組詞其實考查的是孩子詞彙量的積累和運用。而孩子的詞彙量來源於哪裡呢?
很顯然,除了閱讀,就是生活,主要就是父母的語言。可以說,孩子的用語習慣,大多是來源於父母。所以,想要孩子詞彙量豐富,家長除了要給孩子廣泛的閱讀,還要注意自己面對孩子時候的用語,儘量讓詞彙豐富。同樣一個意思,這次用了這個詞語,下次可以換個詞表達。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組詞或造句,都不會有大問題。
希望這些識字方法,能幫助孩子在假期裡增加識字量,為下學期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