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願作伴來說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清·納蘭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已經忘記了是從何時開始喜歡的納蘭容若的詩詞,卻始終清晰的記得「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句詩是我知道的容若的第一句詩,這一首《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也是我第一首會背的容若的詩。
在悠悠歷史長河當中,納蘭容若是我最喜歡的詞人之一,每每念及他的詩詞,我就嘆息一次,也仿佛穿透了三百多年紅塵歲月,在繁華舊夢當中看到了那個清靜冷凝的男子,那個一生都執著於情的男子,身著青衫,手執書卷立於窗前,風輕輕打著衣衫,微微而動。
那樣的感覺,是用多少華麗的辭藻都無法來形容我對他的喜愛的。
妻子的早逝對其打擊至深,悼亡之詞不少。他的《飲水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木蘭花令》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莊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餘則皆押仄聲韻。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有《古決絕詞》三首。這裡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有的刻本於詞題「擬古決絕詞」後有「諫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託了,這怨情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以假設的口吻,設想女子和心愛的人初相見,兩人郎情妾意,女子溫婉靜好,情郎對她疼愛有加,兩人一起度過了溫馨浪漫的戀愛時光。然而世事變遷,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借漢朝班婕好被棄的典故,當初漢成帝對班婕好也是寵愛有加,後被趙飛燕陷害,她無心後宮的爭寵,淡泊與清高的性子讓她選擇了明哲保身,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
班婕好以秋扇為比喻,抒發失寵被棄的哀怨之情,詠物言情,後世遂以秋扇喻女子被棄。納蘭在此引用班婕好的典故,將女子和情郎先前的恩愛與後來的相棄做對比,更加凸顯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意思是說等到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就說戀人之間相愛的心原本就是容易改變的。當初的海誓山盟成了奢侈,所有的誓言也抵不過時光的變遷,「一生一代一雙人」這樣的誓言,又有多少人是能做到的呢?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二句,又引用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是詞牌名「雨霖鈴」的由來。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錦衣郎,指唐玄宗。意思是你怎比得上當年的唐玄宗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而你,卻是負心薄情。
錯過了的永遠是最好的,得不到的永遠是最想要的,絢爛綺麗的開始,永遠都不能預見最終的結局。
人生如飲水,冷暖自知。這樣的感情或許我不曾經歷過,但是類似的心靈感受我曾有體驗過。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是納蘭的至情至性,是他的坦率落拓,是他最最期盼的美好。
紅塵舊夢,三百多個年歲已去。悠悠塵世,迷離間飄逝了風華年少的心。從史冊之內讀他的生平,在史冊之外臆想他的人生。記憶裡永遠是溫暖的春日,楊柳依依,桃花綴滿枝頭,他抬首淺笑如蘭,在桃花樹下舞劍,挑起花雨紛雜,在柳樹下吟詩作對,摒棄了所有煩惱。一切都定格在那一刻,一切還是最初乾淨美好的模樣。
參考資料:古詩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願作伴來說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