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曾被編輯更名為《吉林市表廠,鹿走星移龍鼎鑄》,刊發在吉林日報報業集團《房地產報》2015年1月16日P18上。
在松花江畔,有一處表廠,是新中國早期表廠八大家之一。生產的梅花鹿牌、吉星牌手錶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如今鹿走星移龍鼎鑄,成為一座住宅區,它叫吉林市表廠(以下簡稱市表廠)。
吉林市表廠舊貌
輝煌,八大家之一
關於市表廠的建廠時間說法不一,《經濟參考報》稱1958年、《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叢書·吉林市》稱1960年、《吉林市志(1986-2003)》稱1963年,在此,我們暫以吉林市政府公布的1963年為準。
據市表廠老職工王先生回憶:「市表廠原來叫吉林市手錶廠,主要生產機械手錶和懷表,後來發展生產軍事儀表、工用儀表、外固支架,便改成吉林市表廠了。當時市表廠有很多的榮譽,比如說新中國早期建廠的八家表廠之一、吉林省唯一能生產軍用儀表。各類機械錶和電子表的大型骨幹企業。是很多青年工人心儀的單位。我返城到市表廠做銷售工作,走南闖北的推銷產品。東三省這邊幾乎不用多講解,一說是吉林市表廠生產的都沒問題,產品好,有口碑啊。我家還有幾塊手錶,梅花鹿、吉星都有,男款女款各一,都是機械錶,特意留紀念的。現在上好發條,還能走呢。」
正如王先生所言,筆者在《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叢書·吉林市》找到了相關記載,同時筆者看到:產品主要有男、女機械手錶和石英電子手錶及航空、航海儀表共5個系列15種規格近百個品種。其中福壽牌石英電子懷表為部優產品;吉星牌、梅花鹿牌手錶和微機電腦校表儀為省優產品;指掌骨骨折整復、單臂、多功能外固支架為省優產品,並參加了第36屆尤裡卡世界發明博覽會。
吉林市表廠 1989年
沒落,無震蕩破產
市表廠的輝煌走過不到四十年,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情況,產品積壓、工資發不出來、資產負債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市表廠積重難返,走向沒落。
《經濟參考報》曾經有一篇《吉林市手錶廠無震蕩破產調查》報導,講訴了市表廠最後的時光。該報導稱:「總資產6200萬元的吉林市手錶廠(市表廠)1998年已經「山窮水盡」,主導產品市場萎縮,企業經營管理不善,職工大部分放假,長達16個月發不出工資,資產負債率高達142%。緊要關頭走馬上任的張志民,帶領職工大搞生產自救,仍然無法使企業「柳暗花明」。1999年3月10日,職代會決定,對企業實行破產。」
當時的吉林市委書記、吉林市長到企業調查研究,並向經濟專家請教,最後他們決定,以優勢互補為原則,在破產前先找到接收企業,把依法破產和依法收購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無震蕩破產,避免留下「後遺症」。所以,按照這個辦法,找到了當時的吉林市電力器材廠經過多次協商,由市電力器材廠按照資產評估後的價格連帶職工整體收購市表廠。
此時的市電力器材廠也在擴大規模,進一步的技術改革,使企業總資產達到四億多元。最終,在原來的市電力器材廠的基礎上,迅速組建包括電力器材、輻射化學、房地產開發等六家子公司的吉林龍鼎集團。所以,市表廠算是併入吉林市龍鼎集團了。
重生,建成住宅樓
吉林市龍鼎集團1998年在整體收購原吉林手錶廠的基礎上,以子公司吉林市龍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名義充分發揮原手錶廠舊址的地理優勢,投資7,000萬元,建設了一座面積為八萬餘平方米的住宅區。它面臨松花江的大門,建設四棵鋼筋水泥造成的「大榕樹」。這一獨特造型,也成為一道靚麗風景,成為該小區的標誌性建築。當時一平方米兩千七八百元的價格,成為吉林市當時最貴的極少數幾個小區之一,讓龍鼎花園成為市井談資。
如今,小區已經步入第十五個年頭,期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居民馬女士說:「我們小區是當年價格比較高的小區了,建成的時候周邊已經有臨江小區的一些住宅樓和表廠住宅,西關賓館就在隔壁,比較安靜和優雅。小區物業十分好,安保、衛生、綠化都很到位。可是近幾年,物業棄管了。我們小區業委會搞了自治,物業費還是不好收,雖然業委會的成員無償服務,但是資金依舊很緊張,勉強維持吧。」與馬女士同行的劉女士說:「你看我們小區多好,多層臨江、大落地窗、小區綠樹草坪、小亭子小雕塑、新作的暖房子工程,我們都在這十多年了,住得舒服著呢。」
龍鼎花園小區 2014年
2014年,催交物業費掛條幅事件、門前大榕樹事件讓這個已經不是熱點的龍鼎花園再次進入吉林市民的視野,它矗立在松江西路旁,包容著398戶居民,悄無聲息的生活著。它的兩度輝煌在人們的記憶中依然有所印記,一次是號稱新中國早期表廠「八大家」之一的吉林市表廠;一次是號稱「國內先進、東北一流」的龍鼎花園。(圖/文 張海川,稿於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