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圖為京劇電影《龍鳳呈祥》劇照,京劇名家李維康飾演孫尚香。

圖為崑曲《長生殿》劇照,崑曲名家蔡正仁飾演唐明皇。

核心閱讀

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

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

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三者互為表裡、相互支撐,是戲曲藝術歷數百年傳承不墜的主要原因。當代戲曲藝術家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再一次證明這一藝術規律。

賡續傳統弦歌不輟

傳統經典劇目有序傳承

傳統經典劇目的持續、高水平展現,是戲曲藝術生命力的切實保障,是創作者領悟戲曲美學原則的最好範本。

戲曲藝術內涵豐富,從多樣化戲曲劇種到各劇種大量題材風格各異的劇目,共同組成了戲曲這座五彩斑斕的藝術大廈,傳統經典是重要組成部分。

戲曲經典傳承並非一成不變。在跨地域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表演形態變化;在不同時代語境下,因觀眾審美趣味實現了發展。戲曲界歷史形成的對傳統的尊重與敬畏、創作者在實踐中形成的對藝術規律的掌握與理解,保證了戲曲藝術發展中雖有變化,卻不離戲曲之根本,延續著優秀傳統的文脈。

歷代戲曲藝術家通過經典劇目的有序傳承,將戲曲藝術一代一代地傳至當下,努力使其傳得更遠、更廣。從京劇經典劇目「音配像」工程到近年來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相繼推出的「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戲曲藝術「像音像」工程、全國地方戲曲劇種劇團普查和在江蘇崑山舉辦的「百戲盛典」展演活動,都是致力於更好傳承展現傳統經典劇目的基礎性工程。

這些重要工程和活動已產生巨大影響。如「音配像」工程拍攝的300多出京劇經典劇目,早已成為京劇表演和教學的模板。京劇名家通過言傳身教的經典傳授方式同樣重要。比如,崑曲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重要契機,全力以赴開展了挖掘與修復傳統經典的工作。上海崑劇團的蔡正仁、浙江崑劇團的汪世瑜、江蘇省崑劇院的張繼青等退休多年的崑曲名家重新忙碌起來,全國各地許多優秀中青年演員紛紛向他們求教、學習,呈現出全新氣象。崑曲現已成為最具市場號召力的劇種之一,尤其是上海崑劇團近年在全國各地以傳統經典為主的巡迴演出應接不暇,所到之處皆因其精緻典雅的表演獲得盛讚。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其蘊含和承載著戲曲藝術最重要的美學因子。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便足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

傳戲帶徒教學相長

技術訓練體系有規可循

戲曲事業繁榮發展關鍵在「人」。作為表演藝術的戲曲,是以表演者身體(形體與聲音)表達為媒介的。因而,只有一代代戲曲表演者充分掌握表演技法,自覺遵循美學原則,戲曲藝術才能真正實現薪火相傳。

戲曲人才的培養是基礎和關鍵。藝術家對戲曲美學精神的把握和傳承是以技術訓練為起點的。技術訓練是戲曲教育機構之責,戲曲專業院校堅持正確的人才培養路徑與方法,對戲曲藝術有序傳承具有決定性意義。

戲曲藝術的功法(即通稱的「四功五法」),是戲曲美學在身體訓練與表達層面具象化的結果。數百年來,戲曲界前輩逐漸從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一系列深刻反映戲曲藝術規律的知識,建構了完整的功法訓練體系,包括從開蒙到進階的劇目教學內容,保證了各劇種技術訓練體系在整體上有規可循、有範可依。

精彩藝術需以精湛技藝為依託。中國戲曲學院近年挖掘整理的武旦經典劇目《朝金頂》是突出範例。因注重技術訓練的系統性和規範性,戲曲表演專業的技術和藝術水平明顯提升,幾近失傳、表演繁難的京劇武旦經典有機會重現舞臺。

戲曲教育傳統將基本功訓練與經典劇目表演融為一體,相輔相成,這一行之有效的優良傳統延續至今。戲曲以人為載體,所以更要重視個體差異。所有基礎功法和技術規範,都必須在實際舞臺表演中與表演者身體相結合,找到適宜的表達方式。傳統經典往往能給表演者最大限度的個人發揮空間,它們是最佳的教學劇目。

戲曲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表演人才培養,還應重視戲曲編劇、導演、音樂、舞臺美術及文化傳播、理論研究等領域的人才培養。

立足時代守正創新

不斷激發戲曲藝術新活力

藝術門類的發展與演進,既要靠傳統經典的重新演繹,還須有立足時代的創作。戲曲藝術生命力的延續和激活,呼喚當代藝術家的新創造。新劇目是戲曲藝術表現力的新開拓和新貢獻,是戲曲藝術對時代和觀眾需求的回應。

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只有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創新,才具有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積極意義。如果說,活在當下舞臺的傳統經典深刻闡釋了戲曲藝術中何者為「正」,當代那些尊重戲曲本體的新創作的成功,則有力地說明了堅持守正創新的意義。

新世紀以來,陸續有滇劇《水莽草》、薌劇《保嬰記》和近年的莆仙戲《踏傘行》、豫劇《重渡溝》、京劇《紅軍故事》等精品佳作問世。在新編古裝戲和現代戲兩個方向,它們都因高度戲曲化的舞臺表達而贏得認可。

戲曲藝術的守正關鍵在遵循戲曲美學原則的藝術表達,是戲曲功法手段在創作和演出中自然圓熟的運用,而不在題材和時代之分。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豫劇《重渡溝》就是有說服力的代表,主演賈文龍嫻熟運用戲曲的翻跌功夫,高度戲曲化的手法,讓人物情感心理較好地外化為舞臺動作,成功地讓當代觀眾接納並喜歡上了這部現代戲曲作品,以及鄉鎮幹部馬海明的人物形象。

戲曲美學傳統對接當代觀眾及其審美取向,是戲曲藝術薪火相傳的重心,戲曲現代戲創作的成功,是戲曲藝術薪火相傳的重要指標之一。這是薪火相傳的應有之義,對戲曲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推動作用。

(作者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戲曲藝術的薪火相傳,靠的是一代代戲曲藝術工作者的長期共同努力,靠的是戲曲優良傳統的接續傳承,靠的是守正創新,靠的是從弘揚中華文化戰略高度推動戲曲藝術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核心閱讀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既要十分重視經典劇目的傳承傳播、戲曲表現技法的代際傳承,還必須致力於符合戲曲藝術規律的新劇目創作經典劇目具有藝術完整性,通過它們的不斷演繹、傳承,可以整體地傳遞這門藝術的美學精義現實題材從來不是戲曲化的障礙,只要堅持守正創新,就能攻克「既是現代戲,又是戲曲」這一難題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廣泛的世界影響
  • 習近平時間|戲曲國寶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對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新時代,戲曲這個「非遺」國寶應如何面對傳統和創新,又該如何薪火相傳?各地戲曲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以傳統藝術展現時代風貌,探索古老戲曲的傳承新路。
  • 習近平時間|戲曲國寶薪火相傳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對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新時代,戲曲這個「非遺」國寶應如何面對傳統和創新,又該如何薪火相傳?各地戲曲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以傳統藝術展現時代風貌,探索古老戲曲的傳承新路。《習近平時間》推出「奮進新徵程」系列,今天播出《戲曲國寶薪火相傳》。
  • 中國戲曲教育七十年,來國博感受「薪火相傳」的魅力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一代代戲曲人的努力下,戲曲藝術得到了更為長足的發展。而中國戲曲學院作為中國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在70年的風雨歷程中培養了大批戲曲藝術高級專門人才。今天,「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正式開幕。
  • 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 丨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舉行
    12月10日上午,河南廣播大廈一樓大廳星光璀璨、高朋滿座,由河南廣播電視臺生活事業部主辦,開封東京豫劇祥符調傳承發展中心、河南永冠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月陽工作室策劃執行的「守正創新 薪火相傳」——祥符調戲曲電影《三上轎》推介發布會,在這裡隆重舉行。
  • 傳承薪火 探尋戲曲藝術真諦
    12月22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戲曲學院聯合舉辦的「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新聞發布廳舉行。今天的國戲,已然成為在國內戲曲教育領域中,專業最完備、培養體系最健全、優質師資最集中、輸送高端專業人才最多、業內影響最大,在全國戲曲教育領域中起到引領示範作用的藝術院校。以國戲為縮影,以國戲為代表,古老的戲曲藝術與新時代的戲曲教育正愈加煥發出巨大的魅力與張力。
  • 徽班梨園尋夢 戲曲薪火相傳
    來源:安徽日報230年前,四大徽班進京,形成一場東西南北戲曲大合唱,揭開了中華戲曲史的嶄新篇章。11月28日至29日,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系列活動《薪火相傳》徽劇經典名段演唱會與《梨園尋根》安徽地方戲曲劇種(聲腔)展演,在安徽大劇院分別舉行。兩臺演出,在演繹經典、致敬徽班的同時,更展現了新時代安徽戲曲事業發展的豐碩成果。
  • 國博再開新展 回首中國戲曲教育70年的薪火相傳
    圖說:「薪火相傳「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即將在國博開幕。從那時起,一代代國戲人以艱苦卓絕的奮鬥、傳承經典的堅持、兼容並蓄的創新,開拓了一條日益寬廣的戲曲教育發展之路,書寫了一段輝煌的發展史。  這次展覽就是將中國戲曲教育發展史這幅輝煌畫卷徐徐展開。
  • 探尋藝術真諦 代代傳承薪火——「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即將亮相國博
    >「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新聞發布廳舉行。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人諸葛英良、中國戲曲學院院辦主任董昕、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藝術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譚鐵志、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董德光及50餘家媒體參加了發布會。
  • 我省開展川劇名家名劇數位化保護 推動四川地方戲曲薪火相傳
    我省開展川劇名家名劇數位化保護 推動四川地方戲曲薪火相傳 【字體:大 中 小】   「老一輩川劇藝術家,在藝術上各有特色
  • 戲曲藝術薪火相傳 志願服務青年篤行
    10月23日至29日2020中國戲曲文化周「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在園區生活的這六天時間讓我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戲曲,讓我們更加喜歡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服務過程中,幫助工作人員疏導人流,幫助走失的老人找到家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深深地烙在了我們心中,服務他人,快樂自我。很感謝豐臺區給我們的這次機會,能夠讓我們來感受國粹的魅力!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公映戲曲電影如何守正創新
    原標題:戲曲電影如何守正創新(文化隻眼)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戲曲電影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日,該工程第二批10部電影的首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武戲作品——《大鬧天宮》迎來全國公映,為戲曲電影守正創新的藝術探索又提供了一次經驗。戲曲電影的守正,就是堅持戲曲本體,尊重舞臺規範,從舞臺提純,把戲曲最精華和精髓的東西保留下來。不僅僅是將一部戲曲藝術作品作為歷史文獻與記錄,高質量地留存下來,更需要樹立經典性和權威性。
  • 習近平回信勉勵中國戲曲學院師生 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 在...
    習近平回信勉勵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23日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他們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
  • 薪火相傳中,「後浪」積極探尋藝術真諦
    【師生講述】 薪火相傳中,「後浪」積極探尋藝術真諦講述人: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2017級學生 梁燕  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我深受感動。我發現,中國戲曲學院和北京舞蹈學院的校訓中都有「德藝雙馨」這四個字。這激勵著我們這些「後浪」在薪火相傳中探尋藝術真諦,在德藝雙馨的文化浸潤和方向指引下,為人民奉獻更多精品。  我不禁回憶起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聯歡活動的難忘經歷。北京舞蹈學院800餘名師生全員出動,圓滿完成廣場聯歡、群眾遊行、主題彩車以及「奮鬥吧!中華兒女」大型文藝晚會任務。
  • 習近平回信勉勵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月23日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他們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在回信中說,你們老中青少四代師生的來信,反映中國戲曲學院辦學取得的可喜成果,戲曲藝術薪火相傳,我感到很欣慰,向你們以及全校師生員工致以誠摯的問候。習近平強調,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
  • 山東戲曲名家工作室助力呂劇「薪火相傳」
    活動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山東省呂劇院承辦,旨在通過舞臺展演形式,充分呈現山東省戲曲名家工作室的工作成效。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觀看15日的音樂會。她指出,人才是戲曲發展的關鍵。山東各級文藝院團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精神,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為山東戲曲藝術實現「與時代同頻共振」貢獻更多力量。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李國琳一同觀看。兩場演出,來自全省各地的近千名呂劇戲迷到場觀看。
  • 戲曲界熱議總書記回信:堅持守正創新 不忘從藝初心
    10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他們傳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總書記的回信,在中國戲曲學院師生中間乃至整個戲曲界都引發了熱烈反響。人民網文化頻道採訪戲曲界幾位老中青代表,領悟總書記回信精神,暢談戲曲人才培養和未來創新發展。
  • 數位技術助力中國戲曲電影守正創新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張漫子)近日,中國戲曲電影《風雨同仁堂》作為代表影片亮相「首藝聯2020戲曲電影展映」,引發了學界和業界關於中國戲曲電影創新發展路徑的討論。15日在京舉辦的戲曲電影論壇上,與會專家探討了數位技術對戲曲電影守正創新發揮的作用。
  • 中國戲曲七十年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12月26日 ,「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劉秀榮在展臺前駐足觀看(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本次展覽以「榮膺使命」、「守正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