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七十年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0-12-28 國際在線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12月26日 ,「薪火相傳——中國戲曲學院建校暨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成就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劉秀榮在展臺前駐足觀看(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本次展覽以「榮膺使命」、「守正創新」、「立德樹人」和「春華秋實」四個篇章為綱領,從綜合層面展現中國戲曲學院與新中國共奮進、與時代共發展、與戲曲藝術共命運的發展脈絡。以中國戲曲學院為縮影的新中國戲曲教育70年歷史,以珍貴的歷史實物、詳實的圖文資料、生動的多媒體形式在此次展覽中融合輝映。

中國戲曲學院的老藝術家們在展出的照片中追憶薪火相傳(攝影 陳毓娟)

中國戲曲學院成立於1950年1月,是新中國由國家舉辦的第一所戲曲教育機構,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首任校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詞作者、戲曲改進局局長田漢先生。

展覽中有豐富歷史實物,如黑膠唱片等。(攝影 陳毓娟)

相關焦點

  • 中國戲曲七十年的成就與經驗
    新中國七十年的戲曲成就突出地體現在對於中國戲曲藝術體系的持續繼承與拓展,這也讓戲曲成為當之不愧的當代民族藝術的高峰。以「三並舉」為主的多元化創作導向,推動了戲曲文化多樣性的發展。 七十年的戲曲發展史實際就是戲曲穩定的傳承史、創造史。
  • 國家博物館與中國戲曲學院「跨界」合作,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與國家博物館之間的「跨界」合作,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對中華優秀戲曲文化的傳承將產生怎樣的影響?10月1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戲曲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互惠雙贏的原則,在舉辦展覽、藏品徵集、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 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精彩亮相北京園博園
    中華戲曲藝術與民族園林藝術完美融合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精彩亮相北京園博園國慶有約,園博有戲。10月2日,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鳴鑼開唱,以「美麗中國」為主題的國慶遊園活動也同時舉行。夢唐園也將舉行「梨園之鄉七十年」主題展覽。同時,以「戲曲藝術守正創新與融合」為主題的學術活動,「青年學術論文徵集活動」等也將同步展開,注重在戲曲文化的高度和廣度上,實現學術與普及的多向延展,使今年的戲曲周成為戲曲藝術整體成果的展示平臺。
  • 【藝術看展】「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中的樂器,大致按照時間和類別順序,系統呈現了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脈絡。 為充分展現中國古代樂器的悠久歷史與豐富多彩,國家博物館向多家文博單位商借文物共計200餘件,在一定程度上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脈絡,對人們了解中國古代的樂器演進歷史,把握樂器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中國馬文化博物館亮相2020年中國馬術節
    青馬網訊 近日,中國馬文化博物館亮相2020年中國馬術節。組織方利用這個契機推出馬文化專題展,展會主要分為中外馬具精品展和中國馬術節畫馬大展兩個主題,其中前者的主角便是來自中國馬文化博物館的珍貴藏品。「馬文化不像場館、馬場這些硬體那麼直觀,不可能立竿見影就顯現,這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博物館就是非常好的方式。」
  • 故宮博物院藏清宮戲曲文物特展亮相大劇院
    故宮博物院藏清宮戲曲文物特展亮相大劇院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張冉)12月20日,《壺天宣豫——故宮博物院藏清宮戲曲文物特展》在國家大劇院東展廳開幕。
  • 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下月在滬亮相
    【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下月在滬亮相】「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將於12月9日至15日在滬舉辦,展演收到申報劇目68部,涉及25個劇種。來自京劇、崑劇、越劇、滇劇、紹劇、評劇、婺劇、川劇、高甲戲、黃梅戲等10個劇種的12部作品經評審脫穎而出。
  • 「寫意中國——2015中國國家畫院年展」亮相中國美術館(組圖)
    這是此次國家畫院年展開幕式現場。「寫意中國——2015中國國家畫院年展」27日亮相中國美術館。據了解,此次展覽既是國家畫院啟動「『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作工程」以來創作成果的階段性展示,也是慶祝國家畫院建院35周年的獻禮。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文物局承辦,福建博物院協辦。壽山石雕於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 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亮相美國
    原標題: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亮相美國 11月14日,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東方神韻·粉墨中國」——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託分校開幕。該展覽由遼寧省瀋陽師範大學戲劇藝術學院主辦。
  • 臺灣名畫家歐豪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
    臺灣名畫家歐豪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展     9月29日,臺灣知名嶺南派畫家歐豪年(左)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鵬翼展天寬》個人作品展。
  • 「連紫華瓷藝作品展」即將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生代德化瓷雕優秀傳人連紫華的瓷藝作品展,將於2014年11月26日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4 展廳,展期至2014年12月9日。  德化窯是我國 最重要的民窯之一,在世界陶 瓷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 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戲曲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施雨岑)中國國家博物館10日與中國戲曲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互惠雙贏的原則,在舉辦展覽、藏品徵集、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 湖南多幅湘繡作品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
    多件湘繡精品亮相國博 參展2018年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昨日,在國家博物館,藝術愛好者們正在觀看雙面繡屏風《竹窗花雨》。受訪者 供圖 長沙晚報訊(記者 胡兆紅 鄒麟 通訊員 劉海江)昨日,對於湘繡而言,是一個欣喜的日子——湖南多幅湘繡作品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參展2018年「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作為代表中國當代工藝美術最高水平的展覽,「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 」每兩年舉辦一次,其入展作品均經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委員會的嚴格評審。
  • 葉淺予自選速寫作品研究展亮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周瑋)「自強不息——葉淺予自選速寫作品研究展」日前亮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此次展覽是中國國家畫院典藏研究系列展覽的開篇之作,並列入「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項目。葉淺予是我國著名漫畫家、國畫家、美術教育家。早年致力於漫畫藝術,20世紀40年代後,以其深厚速寫功力融入國畫,開創了中國人物畫新境界。
  • 中華戲曲藝術與民族園林藝術完美融合 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精彩亮相...
    擁有原址原貌遷移而來的明朝古戲臺的晉中園,除了傾情上演中國評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的折子戲系列專場之外,「天下第一團」代表性劇目,河南宛梆《打金枝》、山西耍孩兒(咳咳腔)《送妹》、福建平講戲《馬匹卜駁妻》、浙江新昌調腔《漢宮秋·餞別》、孝義皮腔《狀元與乞丐》等也會亮相。位於鷹山廣場,宛如一座古希臘露天劇場的森林劇場,則是首次在戲曲周亮相。
  • 費爾南多•博特羅中國首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5年11月2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哥倫比亞共和國駐華大使館聯合主辦的「博特羅在中國:費爾南多•博特羅作品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CAEG)承辦,瑞士聯合銀行(UBS)贊助。展覽開幕式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主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哥倫比亞共和國文化部部長加爾塞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藝術家費爾南多•博特羅在開幕式上分别致辭。「博特羅在中國:費爾南多•博特羅作品展」是哥倫比亞藝術家費爾南多•博特羅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大型回顧展。
  • 黃小明東陽木雕藝術展即將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寄情與木明志匠心——黃小明木雕藝術展」將於9月26日開幕,此次展覽旨在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藝術,同時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黃小明從藝近40年藝術成就的全面展示。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戲曲學院攜手舉辦弓弦藝術節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施雨岑)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戲曲學院近日聯合舉辦「2020·北京中國弓弦藝術節」,圍繞「戲樂共生·交輝共榮」的主題,通過品牌音樂會、專題講座等一系列活動,展示中國弓弦藝術發展的輝煌歷程和豐碩成果。
  •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_2020年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專題為您提供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項目用地面積約12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項目區位 ©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 △基地環境©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 總體布局戲曲百戲博物館沿歷史文脈採用「1+N」的規劃理念,建設「無邊界」的博物館群落。通過化整為零的戲曲博覽模式和連點成線的資源挖掘模式形成一個戲曲體驗環。「1」代表主館,「N」代表分布在老街的各類戲曲小館和戲曲傳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