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亮相美國

2020-12-17 環京津新聞網

原標題: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亮相美國 11月14日,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東方神韻·粉墨中國」——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託分校開幕。該展覽由遼寧省瀋陽師範大學戲劇藝術學院主辦。

本次展覽包括「追根溯源·中國臉譜的前世今生」「大國工匠·宣紙脫胎臉譜展」「雅韻中國·臉譜文創產品展」「遇見戲曲·中國戲曲體驗之旅」和「春風化雨·走進中國戲曲」五個板塊。展覽以英文視頻的形式,對中國戲曲臉譜藝術進行詳細介紹,向觀眾展示宣紙脫胎立體浮雕臉譜,以戲曲臉譜元素為創作靈感和素材而衍生出的精美文創產品。現場有專家指導參觀者學習勾畫、製作臉譜以及戲曲表演程式。主辦方還舉辦了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專題講座,通過個例、圖片、視頻等形式,讓觀眾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瀋陽師範大學戲劇藝術學院院長張威介紹,此次巡展將全面展示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特點與價值,更好地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美文化交流合作。他希望通過這次巡展,能夠使更多的美國民眾深入了解中國。

據悉,本次巡展展至12月15日,將分別在加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託分校、華盛頓雪蘭多大學、新澤西州新澤西城市大學和紐約市25學區163小學巡迴展出。 (徐 磊)

相關焦點

  • 在美國 遇見中國京劇臉譜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瀋陽師範大學戲劇藝術學院師生近日帶著50多箱展品赴美,在3所大學、一所中學、一所小學進行了「東方神韻·粉墨中國」中國戲曲臉譜國際巡展美國站訪問,受到當地師生的熱烈歡迎。
  • 在美國遇見中國京劇臉譜
    瀋陽師範大學供圖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瀋陽師範大學戲劇藝術學院師生近日帶著50多箱展品赴美,在3所大學、一所中學、一所小學進行了「東方神韻·粉墨中國」中國戲曲臉譜國際巡展美國站訪問,受到當地師生的熱烈歡迎。
  • 《中國戲曲畫臉全譜》| 塗面縱橫:中國戲曲臉譜文化的學理分析
    臉譜文化的學理分析文章作者簡介:周華斌(1944—),男,戲劇理論家、藝術理論家,長期從事中國戲曲、古典小說及廣播電視藝術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藝術碩士專業委員會指導委員,《大戲劇論壇》學刊主編。兼任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在眾多臉譜圖集出版作品中,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朝華出版社這版《中國戲曲畫臉全譜》與眾不同,包括「畫臉」和「臉譜」兩個方面,故而本文從該書談起。
  • 文化變更跌宕起伏,中國戲曲臉譜
    時期,圍繞中國戲曲發生過一場爭論,其中涉及到戲曲臉譜。徐宗益工筆人物畫《貴妃戲蝶》解放後戲曲臉譜的繼承與發展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戲曲藝術非常重視,制定了廣大藝人地位提高,生活穩定,藝術上也得到了新生。人才群星璀璨,舞臺劇目。我國臉譜藝術也呈現出一派繁榮興旺的景象。1987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參觀天津戲劇博物館時曾對我講,50年代初,我們赴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加拿大等國巡迴演出。當時在中國籌備劇目期間,準備了一出京戲《霸王別姬》。
  • 《中國戲曲》「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
    嗨,大家好,我是婷子寶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中國戲曲的臉譜,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
  • 朝華出版社《中國戲曲畫臉全譜》| 塗面縱橫:中國戲曲臉譜文化的學理分析
    文章作者簡介:周華斌(1944—),男,戲劇理論家、藝術理論家,長期從事中國戲曲、古典小說及廣播電視藝術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藝術碩士專業委員會指導委員,《大戲劇論壇》學刊主編。兼任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等。
  • 中國:不能讓京劇臉譜藝術失傳
    資料照片「京劇臉譜是藝術家用心血和智慧精心打磨的寶貴文化遺產,需要認真梳理和傳承,這對京劇藝術發展意義重大。」著名戲曲理論家龔和德,在3月5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京劇舞臺臉譜藝術人才培養」培訓班開班時大聲呼籲。
  • 戲曲表演門外漢:用臉譜浮雕留住戲曲(圖)
    2006年,上黨梆子入選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7日,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一間工作室內,42歲的張學義手拿上黨梆子臉譜浮雕,細細地勾勒出臉譜的輪廓。他說自己是表演戲曲的門外漢,卻一心想把戲曲這門口傳心授的藝術形式留在人們心中。 張洪波 攝  張學義是土生土長的長治人,他的外婆曾是上黨戲曲的表演者。他回憶,自己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外婆進戲班玩耍。
  • 「世界那麼大中國是我家」——中國兒童畫國際巡展走進美國芝加哥
    中國日報9月25日電(記者陸中秋)9月19日—21日,「世界那麼大中國是我家」 中國兒童畫國際巡展,走進美國芝加哥GEMS World Academy Chicago國際學校。這是一所從學前到高中全日制私立學校。
  • 中國油畫藝術國際巡展國內匯報展周日開展
    6月3日,「中華意蘊——中國油畫藝術國際巡展國內匯報展(哈爾濱站)」即將亮相禹舜美術館,活動邀請60餘位畫家參與其中,以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研究員為主體,以及部分來自中國油畫界的其他優秀油畫家,共展出作品約150幅,是第一次整體全面地展示當代中國油畫取得的最高藝術成就。
  • 對戲-京韻當代藝術巡展呈現「未來視覺理念」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王志豔)惟妙惟肖的戲曲人物畫、水彩紙本、面具裝置、雕塑、戲曲動畫……11月2日,在北京繁星戲劇村開幕的「對戲-京韻當代藝術巡展」上,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生動詮釋著傳統戲曲的魅力。
  • 戲曲臉譜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獨有的化妝造型藝術
    在中國戲曲中,多以誇張的表現手法極力渲染劇情,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因此,很多戲曲演員的表演動作、服飾等都顯得很誇張。以京劇為例,其臉譜就以誇張性和象徵性著稱,運用誇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如眼睛、額頭、臉頰通常被畫成蝙蝠、蝴蝶、燕子等的翅膀形狀,加上誇張的嘴和鼻子,營造出強烈的臉部效果,有著獨特的魅力和較高的欣賞價值。戲曲臉譜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中國獨有的一種化妝造型藝術。
  • 《中國戲曲臉譜》叢書出版(圖)
    《中國戲曲臉譜》叢書出版(圖)     本報記者 吳力田 攝  由著名戲劇家翁偶虹先生的弟子——臉譜畫家田有亮編繪的《中國戲曲臉譜》叢書最近經中國畫報出版社精心打造出版。
  • 藝博多能,粉墨傳神,京劇臉譜藝術家顏少奎
    這是顏先生最早的《京劇臉譜》專著,出版於 1987年10月1日,紅寶書風格,樣板戲裝幀,江蘇人民出版出版。是顏少奎先生籤贈本。臉譜是中國戲曲中特有的化妝藝術,用寫實和象徵互相結合的藝術誇張手法,鮮明地表現某些人物的面貌。從面貌上揭示出人物類型、性格、品質、年齡等綜合特徵。
  • 戲曲臉譜你了解多少?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民間藝術的經驗,對此戲曲臉譜充分借鑑。戲曲藝術的發展也同時促進了臉譜的形式趨於穩定。在民間藝術中,為了形成了戲曲臉譜及其色彩形態的獨特形式,需要運用色彩規律以及廣泛運用誇張變形各種圖形元素的手法,使戲曲臉譜成為一種中國古典特徵。
  • 臉譜|為什麼戲曲演員要畫臉譜
    後面看【霸王別姬】類似電影,戲曲舞臺上演員都會畫著較為誇張的臉譜。在戲曲舞臺上,有些演員臉上用五顏六色描繪出種種紋樣的圖案,稱為臉譜。這是一種圖案化的性格化妝,也是中國戲曲獨有的現象。戲曲臉譜通常分淨角臉譜與丑角臉譜兩大類。
  • 中國戲曲臉譜中你不知道的那些潛在規則
    中國戲曲經過歲月的洗禮,在歷史長河裡按自己的特色發展著。中國的戲曲的藝術特色主要有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這三個藝術特徵,它們聚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藝術,構成了特有的戲曲結構。藝術表演也有著自己的面貌,最初是以歌舞形式表演,慢慢的脫離了生活,從而開始變異。
  • 傅學斌:小臉譜,大戲曲
    傳統戲曲有很多題材來自小說,書中對各種人物的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藝術誇張,如「面如重棗」「鳳眼蠶眉」「面似烏金」「豹頭環眼」,或「紅鬍子藍靛臉」等,這些都影響了戲曲演員對勾臉人物形象的設計。隨著時代的變遷,前輩藝人所創作的傳統劇目早已丟失過半,而劇中人物的臉譜也隨之而去,這無疑是京劇藝術很大的損失,也令後學者無限遺憾。」  臉譜藝術一度遭遇低谷,先是中國京劇院提倡淨化舞臺,小妖、小鬼和水族等臉譜都禁止勾畫,之後傳統戲被封殺,臉譜遭滅頂之災。直到上世紀80年代,傳統戲劇逐漸恢復,臉譜才重現舞臺,這讓傅學斌研究臉譜的熱情更高了。
  • 以美育人 | 臉譜、戲曲人物繪畫
    臉譜繪畫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京劇既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粹, 同時還是東方古典藝術的極致,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一種重要載體。 為了增強青少年對我國傳統藝術的熱愛,讓青少年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感受國粹魅力,我校音樂組和美術組合作完成了一場網絡直播戲曲課——傳統臉譜、戲曲人物繪畫主題活動。
  • 【戲曲大觀】三眼看懂戲曲臉譜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的行當和角色勾畫不同的臉譜這些臉譜色彩繽紛不禁讓人眼花繚亂那麼,有沒有簡單的方法能讓我們快速了解臉譜人物呢今天,文旅君帶您了解辨別臉譜的小竅門教您三眼看懂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