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大觀】三眼看懂戲曲臉譜

2020-09-25 文旅北京

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

演員臉上的繪畫

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

不同的行當和角色

勾畫不同的臉譜

這些臉譜色彩繽紛

不禁讓人眼花繚亂

那麼,有沒有簡單的方法

能讓我們快速了解臉譜人物呢

今天,文旅君帶您了解

辨別臉譜的小竅門
教您三眼看懂臉譜

第一眼:看顏色

一首名叫《說唱臉譜》的歌裡唱到:「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算是京劇臉譜最廣泛的知識普及了。

那麼,為什麼臉譜要用這些顏色呢?

著名京劇研究家、京劇臉譜繪製大家劉曾復先生曾談到:「在發展中,京劇也很自然地向花部中重要劇種秦腔吸取非常有益的經驗,包括臉譜。」原來,京劇的很多臉譜是借鑑了秦腔臉譜。秦腔許多臉譜與京劇臉譜大同小異,例如關羽、包拯、孟良、焦贊、呼延贊、李元霸等。

一般來說,臉譜的臉色表示什麼?

紅色表示人物忠勇,如「紅臉關公」。黑色表示人物剛直,如「黑臉包公」及英勇魯莽的張飛。白色多表現專橫奸詐的權貴卿相,如曹操、秦檜,有「白臉奸賊」之稱。黃(金)、綠、藍臉多用於表現神仙僧道等神話人物,如如來佛。秦腔劇目中的秦始皇和孔子也用金臉來表現,以示千古一帝和至聖先師的尊嚴和人們的敬仰之情。

關羽(左上)、包拯(右上)

秦始皇(左下)、孔子(右下)

第二眼:看腦門
臉譜中常用眉窩、眼窩、嘴岔、鼻窩、腦門、兩頰、下頦各部紋樣表現人物。我們最容易看的就是腦門紋樣。

最典型的如包拯腦門的日月圖,象徵他日斷陽、夜斷陰,如同日月,光照人間。其他象徵性的腦門圖案還有北鬥星君的北鬥腦門、孟良的葫蘆腦門、楊延嗣的虎字腦門、巨靈神的面形腦門。

北鬥星君(左上)、巨靈神(右上)

孟良(左下)、楊延嗣(右下)

第三眼:看美醜

臉譜的勾畫,按表達人物面容、性格的取意和描畫用色的方式,可分揉、勾、抹、破四大類型。

●揉臉:是用手指將顏色揉滿臉膛,加重眉目面紋的描畫,如關羽臉譜。●勾臉:是用毛筆蘸顏色勾畫眉目面紋、填充臉膛主色,例如包拯臉譜。●抹臉:又稱粉臉,是用毛筆蘸水和白粉把臉的全部或一部分塗成白色,意指不以真面目示人,例如曹操臉譜。●破臉:臉譜一般眉目面紋左右對稱,但也有兩側圖形不對稱的,稱為勾破臉,以示人物相貌醜陋,或性情兇惡。

所以,只憑美醜,我們就可以分辨誰是主角,誰是配角了。

程咬金、竇爾敦、尉遲敬德
臉譜是將想像中的色彩紋樣

勾畫在演員臉上的藝術

因此,離開戲、離開演員的臉

這些色彩紋樣也就喪失了原意

過去和今日香菸畫片、剪紙、棕人、

泥人、繪畫、衣衫、壁掛等

以臉譜為圖案的工藝美術品

只能算臉譜的派生物

已不是臉譜的原意

但也很有欣賞和商品價值

今天的「戲曲大觀」就到這裡

下期再見


來源:梨園漫步 學苑出版社 梨園道場

圖片來源:學苑出版社出版《易俗社秦腔臉譜》(王保易 張寧中繪) 《三意社秦腔臉譜》(韓印鎖繪) 《清昇平署戲裝扮像譜》(王文章主編)

相關焦點

  • 戲曲表演門外漢:用臉譜浮雕留住戲曲(圖)
    2010年,張學義萌生將戲曲臉譜做成彩繪浮雕的想法。他四處拜訪老藝人,學習戲曲臉譜的繪製方法。在搜集整理上黨戲曲臉譜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上黨戲曲臉譜都瀕臨失傳或已經失傳。 在搜集整理上黨戲曲臉譜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他發現很多上黨戲曲臉譜都瀕臨失傳或已經失傳。  「如果能用石膏模具上色、拋光這樣的工藝,把這些臉譜做出來,使它們流傳於民間,這對於傳承上黨戲曲藝術是一種貢獻。」張學義說。張學義認為,戲曲只有留存在舞臺上、留存在民眾心中,才不會消亡。作為戲曲藝術的一部分,戲曲臉譜藝術在民眾中的認知度越高,就越有利於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 戲曲臉譜你了解多少?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中民間藝術的經驗,對此戲曲臉譜充分借鑑。戲曲藝術的發展也同時促進了臉譜的形式趨於穩定。在民間藝術中,為了形成了戲曲臉譜及其色彩形態的獨特形式,需要運用色彩規律以及廣泛運用誇張變形各種圖形元素的手法,使戲曲臉譜成為一種中國古典特徵。
  • 臉譜|為什麼戲曲演員要畫臉譜
    後面看【霸王別姬】類似電影,戲曲舞臺上演員都會畫著較為誇張的臉譜。在戲曲舞臺上,有些演員臉上用五顏六色描繪出種種紋樣的圖案,稱為臉譜。這是一種圖案化的性格化妝,也是中國戲曲獨有的現象。戲曲臉譜通常分淨角臉譜與丑角臉譜兩大類。
  • 《中國戲曲》「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
    嗨,大家好,我是婷子寶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中國戲曲的臉譜,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不同行當的臉譜,情況不一。「生」、「旦」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面」。
  • 文化變更跌宕起伏,中國戲曲臉譜
    時期,圍繞中國戲曲發生過一場爭論,其中涉及到戲曲臉譜。徐宗益工筆人物畫《貴妃戲蝶》解放後戲曲臉譜的繼承與發展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戲曲藝術非常重視,制定了那時,劇團負責人以為我國的戲曲臉譜外國人接受不了,於是就把項羽的臉譜給改換了,將項羽揉了一個黑臉,弄了兩個眉毛。
  • 以美育人 | 臉譜、戲曲人物繪畫
    戲曲人物 臉譜繪畫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 為了增強青少年對我國傳統藝術的熱愛,讓青少年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感受國粹魅力,我校音樂組和美術組合作完成了一場網絡直播戲曲課——傳統臉譜、戲曲人物繪畫主題活動。 初二年級 京劇臉譜是一種舞臺藝術作品,它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是一種特殊的化妝方式。
  • 為什麼戲曲演員要畫臉譜?
    在戲曲舞臺上,有些演員臉上用五顏六色描繪出種種紋樣的圖案,稱為臉譜。一般用於扮演淨、丑角色的各種人物,它與生、旦角色略施彩墨的化妝不同,以誇張的色彩和線條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使觀眾一看臉譜,便知這一角色是何人。這是一種圖案化的性格化妝,也是中國戲曲獨有的現象。戲曲臉譜通常分淨角臉譜與丑角臉譜兩大類。
  • 傅學斌:小臉譜,大戲曲
    傳統戲曲有很多題材來自小說,書中對各種人物的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藝術誇張,如「面如重棗」「鳳眼蠶眉」「面似烏金」「豹頭環眼」,或「紅鬍子藍靛臉」等,這些都影響了戲曲演員對勾臉人物形象的設計。翁老先生是著名戲曲劇作家,現代京劇《紅燈記》就是他與阿甲合作改編的,程硯秋的經典劇目《鎖麟囊》也出自他筆下。同時,他還是位著名的臉譜研究者、收藏家。用他自己的話說,一生心血,全在「案頭畫劇,臺上演劇」,他自詡為演戲、看戲、評戲、編戲、排戲和畫戲的「六戲齋主」。
  • 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亮相美國
    原標題: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亮相美國 11月14日,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東方神韻·粉墨中國」——中國戲曲臉譜藝術國際巡展在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薩克拉門託分校開幕。該展覽由遼寧省瀋陽師範大學戲劇藝術學院主辦。
  • 「戲曲大觀」生旦淨醜 演盡人生百態
    京劇作為我國五大戲曲之首,在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中,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已形成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程式,也構成了獨有的美學文化。京劇的美,總是讓人驚豔,讓人沉醉。今天文旅君帶大家來了解京劇的行當之美。
  • 1200多個戲曲臉譜現小學校園
    戲曲舞蹈、變臉、相聲……這不是春節晚會,而是小學操場上的一場表演。20日,2017年「戲曲進校園」活動在渝北區兩江小學舉行啟動儀式。重慶戲劇曲藝界優秀演員們的表演,讓孩子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而1200多位孩子們戴上自己繪製的各式戲曲臉譜,這一場面也令人震憾。
  • 《中國戲曲臉譜》叢書出版(圖)
    《中國戲曲臉譜》叢書出版(圖)     本報記者 吳力田 攝  由著名戲劇家翁偶虹先生的弟子——臉譜畫家田有亮編繪的《中國戲曲臉譜》叢書最近經中國畫報出版社精心打造出版。
  • 清朝設梨園總局管理戲曲演出 手繪達人繪製戲曲臉譜牆
    今年是揚州2500周年城慶,蘇唱街所在的新倉巷社區特邀請手繪達人結合街巷歷史,在牆面繪上了戲曲臉譜。他們還將組織社區老年志願者,引導外來遊客遊古巷。牆上繪製戲曲臉譜正巧是當年梨園總局舊址「過去戲曲界供奉的神祇是老郎神,而揚州供奉老郎神的祠宇就在蘇唱街。
  • 《中國戲曲畫臉全譜》| 塗面縱橫:中國戲曲臉譜文化的學理分析
    畫臉與臉譜「畫臉」的提法,在學理上頗為嚴謹:作為塗面化妝,戲曲成熟之前稱「畫臉」,戲曲成熟之後稱「臉譜」。「臉譜」一詞,在戲曲專業層面專用於淨醜行當,俗稱「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戲曲史界以文物文獻互證,認為戲曲塗面形成「譜式」大約在明清時期,故稱「明清戲曲臉譜」。「畫臉」即「塗面」,看起來簡單,學理上卻返璞歸真,回到了臉譜的原本狀態。「畫臉」是視覺藝術,屬於美術造型。視覺語言能跨越聽覺語言,明代以後的戲曲劇種以「聲腔」為界定,訴諸鄉語鄉音,所以明清以後所有戲曲聲腔劇種都使用臉譜式的塗面,各劇種的臉譜沒有明顯差異,只能從地域文化和流派的角度來解讀分析。
  • 畫臉譜 識國粹 感受戲曲魅力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19日訊(通訊員 魯美男)京劇是我國的傳統戲劇,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京劇服裝和臉譜。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法,是廣大戲曲愛好者非常喜愛的一門藝術,已經被大家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
  • 中國戲曲臉譜中你不知道的那些潛在規則
    中國戲曲經過歲月的洗禮,在歷史長河裡按自己的特色發展著。中國的戲曲的藝術特色主要有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這三個藝術特徵,它們聚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藝術,構成了特有的戲曲結構。藝術表演也有著自己的面貌,最初是以歌舞形式表演,慢慢的脫離了生活,從而開始變異。
  • 戲曲臉譜收藏日益走俏 有較高美學價值
    臉譜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極具特色的裝飾造型藝術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廣泛應用於我國的各種工藝美術創作中,如彩塑、國畫、剪紙、竹刻、燒瓷、麵塑、蠟染、風箏、面具、蛋殼、皮影、木偶
  • 朝華出版社《中國戲曲畫臉全譜》| 塗面縱橫:中國戲曲臉譜文化的學理分析
    在眾多臉譜圖集出版作品中,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朝華出版社這版《中國戲曲畫臉全譜》與眾不同,包括「畫臉」和「臉譜」兩個方面,故而本文從該書談起。「畫臉」的提法,在學理上頗為嚴謹:作為塗面化妝,戲曲成熟之前稱「畫臉」,戲曲成熟之後稱「臉譜」。
  • 戲曲中的臉譜大有講究 曾經依靠臉譜識人 她卻素顏出鏡
    三三最近在複習戲曲,其實是因為辮兒哥哥的,《毓貞》今天三三要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關於戲曲文化的知識,首先我們要知道的就是臉譜了。看戲,我說的是中國的戲曲,一定要識得臉譜, 至少要大體知道臉譜的象徵色彩,如紅色表示忠耿,黃色表示幹練,白色表示陰鷙,黑色表示憨直,綠色表示兇狠,藍色表示桀驁,紫色表示忠謹,金色表示超特,而臉紅的忠耿之土到了老年,氣血已衰,便只能用粉紅色了。懂得這些,一個人物一上場, 便不致弄錯了他的角色類型。
  • 戲曲 川劇臉譜變臉
    歷史上川劇沒有專職的臉譜畫師,演員都是自己繪製臉譜。在保持劇中人物基本特徵的前提下,演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繪製臉譜,以取得吸引觀眾注意的效果。故川劇臉譜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徵,是各類地方劇種中少見的。此外,川劇臉譜歷史上都是以"師帶徒"的方式傳承,師傅怎樣畫臉譜,口傳身教於徒弟。師傅對自己所繪臉譜爛熟於心,徒弟聽之學之繪之,也慢慢爛熟於心並可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