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國家非遺傳承人王順明泉州談「茶」

2020-12-19 百家號

中新網福建新聞10月31日電 (孫虹)「以前我們喝的也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茶』,是『菸酒茶』中的『茶』,現在,喝得更多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茶』中的『茶』。」 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順明寥寥幾句,道出了「茶」在現代人生活方式中的轉變。

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順明

作為享譽中外的著名茶人和國家高級評茶師、武夷巖茶大紅袍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人,王順明自1974年以來,一直從事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管理和製作工作,並親自管理、製作大紅袍母樹20餘年,其旗下「琪明茶葉」系列產品是巖茶大紅袍中的珍品,也是中國茶葉博物館指定收藏的標準名茶。

在日前於福建泉州春山凌煙商務驛館舉辦的一周年慶系列活動之「茶顏悅澀——巖茶大師品鑑會」上,王順明與現場嘉賓、茶葉愛好者們品茗論「茶」, 講述茶文化之精華,體會茶韻之內涵。

「茶葉屬於自然產物,它屬於林業範疇,是第一產業的事情。」王順明說,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茶的品位也不斷提升。茶不但充當人們佐餐消渴的飲料,更扮演著休閒文化的重要角色。

王順明以此次品鑑會舉辦地春山凌煙為例,「這裡的茶包含了文化,包含了社交,甚至成為一個平臺。」他認為,在這裡,不僅可以品茗悟道,貴在求得心靜。

與眾多茶會所不同的是,輕時尚元素出落在春山凌煙的每個角落,和古典茶文化完美融合。無論是明暗相間的空間隔斷,或是恬淡綠植、寧和家具等,都私藏著清雅古韻和空靈美學。

讓人意外的是,春山凌煙的品牌創始人姜璐是一名來自東北的青年創業者。一年前,偶然愛上「福建茶」的她,在傳承古典茶文化的過程中,藉助文創的力量,打造了集文創、商務、藝術、養生等為一體的高端生活驛站——春山凌煙。

對於姜璐和春山凌煙而言,2018年是成立、探索、磨合的一年。「公司從籌備到產品產品研發、包裝設計、產品銷售、公司運營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斷地尋求突破和創新。」姜璐告訴記者,成立一年來,我們開展加盟商加盟合作體系的搭建及完善,公司旗下已設立商務驛館2家、私享茶社4家、專櫃9家,有明確合作意向的20餘家。

「我們的每一泡茶都來自製茶大師的古法傳承炮製,再加上新意的設計和包裝,讓傳承對話創新,打上時代的印記。」姜璐表示,此次邀請王順明大師舉辦巖茶品鑑會,就是想讓更多人愛上茶,更愛上品茶品味品人生。(完)

相關焦點

  • 王順明武夷巖茶展在京揭幕 傳承人親手衝泡香茗
    王順明武夷巖茶展在京揭幕 傳承人親手衝泡香茗 2017-12-08由於受到市場經濟利益的驅使和機械生產工藝的提高,傳統巖茶製作工藝出現瀕危跡象,急需加以保護。主辦方供圖  王順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國家高級評茶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獲得者,「琪明茶葉」創始人。從事茶葉製作、栽培、審評、教學40餘年,親自管理製作母樹大紅袍茶20年。他領銜起草了武夷巖茶國家標準,並被沿用至今。
  • 與武夷山巖茶非遺傳承人王順明大師一起探索中國茶文化
    7月13日,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順明大師親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雅苑中餐廳, 現場講解中國千年茶文化的真諦,並親自為在場的賓客烹製巖茶,演繹傳統茶藝風採。同時,王順明大師還分享了很多泡茶技巧並指出了大眾對於武夷山大紅袍巖茶認識的一些誤區,讓在場賓客們深刻領略到了泡茶的藝術底蘊與武夷山巖茶的獨特魅力。
  • 探訪茶師王順明與他的武夷巖茶大紅袍
    探訪茶師王順明與他的武夷巖茶大紅袍/10) "← →"翻頁 5月初,王順明在演示武夷巖茶的衝泡技能
  • 武夷巖茶「18銅人」——非遺傳承人
    在福建武夷山,人們只要說到喝茶就會想到武夷巖茶。在討論武夷巖茶製作技藝時,大家便會想到如「18銅人」般兢兢業業將青春和心血奉獻給武夷巖茶的18位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他們將畢生心血傾注於武夷巖茶事業中,幾十年來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成為了武夷巖茶的一本活字典。在這九區縈繞雲霧的武夷山之間,茶樹倚山巖而植,得到了其得天獨厚的「巖骨花香」而突出著「巖骨花香」的匠人們,才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 同座奉茶:武夷巖茶十二位非遺傳承人
    「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巖巖有茶。」奇特瑰麗的丹霞地貌給了武夷山「秀甲東南」的美譽,也賦予了武夷巖茶獨特的巖骨花香。九曲溪縈迴在雲霧繚繞的群峰之間,茶樹倚山巖而植,得天獨厚的山場優勢是武夷巖茶「巖韻」的來源,制茶人的工藝又對其品質的呈現起了關鍵作用。
  • 制茶大師王順明來濟講解武夷巖茶
    時報訊 (記者祝田園)11月3日下午,瓦庫公司濟南店開展了「瓦庫文化講堂·武夷巖茶專題講座」,邀請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王順明老師來到活動現場,為30餘位愛茶人講解巖茶,並回答了茶友們對茶葉的疑問。
  • 武夷巖茶十大傳承人,武夷巖茶(大紅袍)傳承人名單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武夷巖茶(大紅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你知道嗎?只有確定了傳承人,才能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才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所以,如果問你武夷巖茶十大傳承人是誰,你知道幾位呢?不過不知道也沒關係,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武夷巖茶傳承人名單。
  • 國家非遺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可獲100萬大師貸
    國家非遺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可獲100萬大師貸 2017-06-14 09:17:00來源:央廣網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葉啟桐的武夷巖茶夢
    在茶業界提起葉啟桐,人們自然會想到武夷巖茶。葉啟桐是武夷巖茶製作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畢生心血都傾注於武夷茶事業。幾十年茶葉往事起起伏伏,葉啟桐就是一部武夷巖茶的活字典。天地武夷情父子巖茶夢坐落在武夷大道旁的,武夷山鳳凰茶業有限公司,是原來的武夷山茶業總廠。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名單:2006年6月,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06〕18號),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名列其中,且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是手工技藝中唯一的制茶工藝。
  • 致敬:非遺傳承人,這不僅僅是一個名號,他們承擔著傳承的責任
    四.武夷巖茶(大紅袍)的非遺傳人2006年6月,武夷巖茶 (大紅袍)製作技藝被評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名單,共有12位,這12位非遺傳人,從年齡跨度上的老中青
  • 「琪明會館」蘭州開館 茶友現場品茗至尊巖茶大紅袍來源:人民網...
    享譽中外的著名茶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武夷巖茶大紅袍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者、琪明茶葉創始人王順明夫婦親臨會館並主持開館揭牌儀式,甘肅省內部分文化界名流及茶人現場品茗了其親制私藏的珍品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曾經造就了兩條舉世聞名的茶葉貿易之路,享有「茶中王者」之美譽。
  • 武夷山茶屆大咖解讀武夷巖茶品牌價值獲評627.13億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葉啟桐:「對武夷巖茶價值進行評估,讓『無形資產』有形化,這種價值的認識很重要。武夷巖茶具有不可替代性,原產地的不可替代性、山場環境的不可替代性、製作技藝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深厚的武夷茶文化底蘊不可替代性,這些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可以說是無價之寶。用現行的標準來進行有價的衡量,既可以進一步認清武夷巖茶的優勢,又可看到未來的提升空間,我覺得意義重大。
  • 新派傳承:制茶大師王順明讓女兒開了一家小罐茶店
    中國茶及中國茶文化源源向外輸出。廈門人愛喝茶,對待茶葉、茶具和火候都很講究。因此廈門出茶人,制茶大師王順明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順明一向以傳統茶人的形象示人,可前不久他的二女兒和女婿卻在廈門開了一家現代風格的茶店——小罐茶磐基店,為這個茶商密集的老茶區帶來了一股現代風。
  • 62人申報參評武夷巖茶(大紅袍)的製作技藝傳承人
    日前,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評審委員會辦公室的統計數據顯示,共有62人申報第二批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對於茶企超過2000家的數字來說,這個數字也很小。然而,對於最終只有不超過6人能夠被認定為傳承人來說,這個比例卻是挺大的。  從7月4日開始,7月和8月,武夷山茶人談論的最多的話題,便是第二批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申報。  2006年,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被評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武夷山市公布了首批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 第二批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申報啟動
    茶葉中國7月8日訊 7月4日,《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第二批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正式發布,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評審委員會主任、武夷山市文體新局局長林建江說
  • 傳承者丨「傳承者制茶大會」只是序曲,武夷巖茶傳承的新篇章大幕已啟
    在閉幕式上,「非遺」傳承人徒弟們為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名巖茶愛好者泡茶的茶會環節將閉幕式推向高潮,也為本次制茶大會畫上圓滿的句號。歷時三個月,全方位見證武夷巖茶「非遺」傳承人師徒技藝傳承從2018年6月9日,「『傳承者』—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技藝制茶大會」開啟以來,「傳承」已經成為中國武夷巖茶圈的熱議話題,我們一起認識了18位武夷巖茶「非遺」
  • 回放 武夷巖茶咋製成?來福建看非遺傳承人「雙揉雙炒」
    回放 武夷巖茶咋製成?來福建看非遺傳承人「雙揉雙炒」 最近,福建武夷巖茶進入採摘、做青旺季,這是當地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
  • 評茶篇———走進武夷巖茶 焙火工藝
    武夷焙火實甲天下,武夷巖茶十焙成金,武夷巖茶味從焙處醇。——王順明中國六大茶類顯少有茶品擁有焙火工藝,武夷巖茶形成獨特的韻味和茶香關鍵在於焙火。而武夷巖茶的焙火技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氣的重要因子,使武夷巖茶產生獨特的口感及風韻,令人流連忘返,難以忘懷。如果說做青是毛茶初制工藝中的精髓,那麼焙火就是精製過程中的諾曼第充滿著風險。稍有過火失誤就會出現碳化,焦感。
  • 夢牽縈繞武夷情—「武夷巖茶第一鎮」星村,茶、茶人的故事
    歷史上至明末,九曲溪旁的星村已發展成「茶肆遍處,高賈雲集」的武夷巖茶集散地。今日的星村再展雄風成「福建產茶明星鄉鎮」。,痴心於武夷茶的茶人本性不改,全身心投入到指導茶農、茶企搞好生產、加工、銷售和機械化制茶工藝推廣工作上,並率先改進茶葉包裝,成功推出武夷巖茶小包裝上市,並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