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葉啟桐的武夷巖茶夢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6月22日電 在武夷山只要說到茶,人們自然就會想到葉啟桐。在茶業界提起葉啟桐,人們自然會想到武夷巖茶。葉啟桐是武夷巖茶製作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畢生心血都傾注於武夷茶事業。幾十年茶葉往事起起伏伏,葉啟桐就是一部武夷巖茶的活字典。

天地武夷情父子巖茶夢

坐落在武夷大道旁的,武夷山鳳凰茶業有限公司,是原來的武夷山茶業總廠。這間茶廠半個世紀的風雲歲月,匯聚著葉啟桐父子兩代人對巖茶的真情深意。說起巖茶,葉啟桐反覆強調的三個字是,武夷山。

武夷巖茶,離不開武夷山,是武夷山的山水,武夷山的自然風光,才造就了天地鍾秀的武夷巖茶。提到自己的武夷巖茶緣,葉啟桐聲音緩了下來,「我父親在這間茶廠,做了23年。」葉啟桐介紹,茶界泰鬥張天福先生,近代茶聖吳覺農先生,都曾在武夷山茶業總廠任職廠長,父親則從茶工、車間主任,一步步做到副廠長。

後來葉啟桐也做了多年廠長,他說兩父子在這裡幾十年,雖然茶廠有上萬畝的茶園,雖然在公司經營的角度,為一兩千人考慮工作生活的問題,卻從沒有為自己謀過私利,未拿過茶廠一磚一瓦。在茶業界,葉啟桐的名氣非常大,在葉啟桐工作過的這個老廠,父子二人更是讓人稱讚。

「學茶,是要有意志的。」回顧自己在60年代初期,就和父親一起在這間茶廠的歲月,從基層做起經歷了太多的辛苦,度過了太多難忘的時光。葉啟桐直言,做茶葉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白天晚上都要把心思、精力放在茶葉上才能學到真東西。不經歷這些艱苦,也沒有辦法磨礪個人的意志,以後做好更重要的工作。

制茶 呵護生命的過程

對於巖茶,制茶是重中之重。葉啟桐說制茶,就是不能讓茶葉的生命消失。葉啟桐談起對制茶的領悟,核心技藝就是始終不能讓茶葉的生命消失。好的茶葉,有好的顏色,好的味道,好的方向,是有生命的,要呵護好茶葉的生命。制茶,就是「呵護生命的過程」。

從種植、採摘到制茶,都不能讓茶葉生命消失。如同初生的小孩子,要怎樣培育小孩子,就怎樣把茶葉培養好,製作好,保持茶葉本身獨有的生命氣息。

如何能讓一些即使工作在城市的人,通過品飲高品質的巖茶,體會到大自然的味道。香、清、甘、活,是梁章鉅先生記載的武夷巖茶的特色。葉啟桐一一說明,香、清、甘、活,講述了武夷巖茶外觀、香氣、口感等多方面的特質,談到活就是說武夷巖茶獨特的生命氣息。

葉啟桐提到自己對武夷巖茶的體會,也是隨著時間慢慢加深的。葉啟桐強調,作為一個茶人,難得的是茶人本色的情懷。無論外界如何變遷,不改熱愛茶的初衷,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本本分分制茶,做出一杯精緻的好茶,正是茶人的本色。武夷茶人更有著獨特的因緣,因為武夷山獨特的山水,養育武夷巖茶獨有的巖骨花香。這武夷巖茶的芳香巖韻給人獨特的精神享受,能讓人品味到、感受到、體會到大自然的味道。也正是能給人帶來的這份精神享受,才讓武夷茶人不辭辛勞,願將畢生心血投入巖茶事業。

談傳承,說專業。武夷巖茶魅力無限,但是也因為複雜工藝和小山場頗多而誤傳誤解。非遺傳承不僅是好茶的生產者,更重要的是地域知識、制茶工藝和品飲文化的解讀。法國人讓世界記住葡萄酒,中國人讓世界記住中國茶。

相關焦點

  • 武夷巖茶「18銅人」——非遺傳承人
    在福建武夷山,人們只要說到喝茶就會想到武夷巖茶。在討論武夷巖茶製作技藝時,大家便會想到如「18銅人」般兢兢業業將青春和心血奉獻給武夷巖茶的18位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他們將畢生心血傾注於武夷巖茶事業中,幾十年來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成為了武夷巖茶的一本活字典。在這九區縈繞雲霧的武夷山之間,茶樹倚山巖而植,得到了其得天獨厚的「巖骨花香」而突出著「巖骨花香」的匠人們,才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 武夷巖茶十大傳承人,武夷巖茶(大紅袍)傳承人名單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武夷巖茶(大紅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你知道嗎?只有確定了傳承人,才能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才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所以,如果問你武夷巖茶十大傳承人是誰,你知道幾位呢?不過不知道也沒關係,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武夷巖茶傳承人名單。
  •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名單:2006年6月,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國發〔2006〕18號),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名列其中,且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是手工技藝中唯一的制茶工藝。
  • 同座奉茶:武夷巖茶十二位非遺傳承人
    奇特瑰麗的丹霞地貌給了武夷山「秀甲東南」的美譽,也賦予了武夷巖茶獨特的巖骨花香。九曲溪縈迴在雲霧繚繞的群峰之間,茶樹倚山巖而植,得天獨厚的山場優勢是武夷巖茶「巖韻」的來源,制茶人的工藝又對其品質的呈現起了關鍵作用。
  • 傳統技藝炒出武夷巖茶萬千滋味
    傳統技藝炒出武夷巖茶萬千滋味文|工作室負責人季素英,是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葉啟桐的弟子,也是「南平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平海峽茶業交流協會青年聯合會的發起人之一。季素英小時候與父母一起在自家的茶園勞作;2003年起,她開始學習做茶工藝;2007年,她創立茶企「其雲」;2009年起,她師從葉啟桐。如今,季素英在武夷茶界已小有名氣。
  • 國家非遺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可獲100萬大師貸
    國家非遺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可獲100萬大師貸 2017-06-14 09:17:00來源:央廣網
  • 學習強國|季素英:傳統技藝炒出武夷巖茶萬千滋味
    武夷山的茶人們連日來加班加點,通宵熬夜趕製,只為不誤農時,製作當地的特產——馳名中外的武夷巖茶。武夷茶人們將採摘好的茶青進行萎凋製作。(攝影:鄭金富 羅光耀)翠竹高挺,綠樹掩映,一條清澈的小溪盤旋流淌。藏在林中的工作室,鳥語蟲鳴,清新的空氣夾著香甜的茶香,沁人心脾。
  • 回放 武夷巖茶咋製成?來福建看非遺傳承人「雙揉雙炒」
    回放 武夷巖茶咋製成?來福建看非遺傳承人「雙揉雙炒」 最近,福建武夷巖茶進入採摘、做青旺季,這是當地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
  • 致敬:非遺傳承人,這不僅僅是一個名號,他們承擔著傳承的責任
    四.武夷巖茶(大紅袍)的非遺傳人2006年6月,武夷巖茶 (大紅袍)製作技藝被評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名單,共有12位,這12位非遺傳人,從年齡跨度上的老中青
  • 武夷巖茶國家非遺傳承人王順明泉州談「茶」
    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順明寥寥幾句,道出了「茶」在現代人生活方式中的轉變。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順明作為享譽中外的著名茶人和國家高級評茶師、武夷巖茶大紅袍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人,王順明自1974年以來,一直從事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巖茶管理和製作工作,並親自管理、製作大紅袍母樹20餘年,其旗下「琪明茶葉」系列產品是巖茶大紅袍中的珍品,也是中國茶葉博物館指定收藏的標準名茶
  • 武夷巖茶制茶季如約至 女茶人手工制茶
    張麗君 攝 4月28日,一年一度的武夷制茶季如期而至,武夷巖茶的制茶時間段集中在四月中下旬至五月中旬。做茶季的武夷山處處充滿茶香。 80後女茶人季素英堅持手工制茶,這對制茶師的體力要求非常高,許多男制茶師都感到吃力。從2003年開始,季素英利用自己的曾經習武的功底,邊學邊做,慢慢摸索。2009年,她獨立完成了手工茶的製作。季素英也是國家級傳承人葉啟桐唯一女弟子。
  • 《少林寺》「禿鷹」計春華走訪武夷巖茶傳承人劉國英
    計春華拜訪武夷巖茶傳承人劉國英  計春華點讚武夷巖茶大紅袍,武夷山星村鎮黨委書記鄭穎培,星村黃村黨總支部書記黃正華的陪同下參訪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劉國英,了解大紅袍的製作工藝,感受武夷巖茶的神韻。
  • 王順明武夷巖茶展在京揭幕 傳承人親手衝泡香茗
    此次展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資助項目」第四場,該項目由中華藝文基金會、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資助、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承辦。  武夷巖茶(大紅袍)獨有的「巖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獨特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和精湛的傳統製作技藝造就的,其傳統製作流程共有十道工序。
  • 鳳凰茶業:「武夷巖茶」與「半壁江山」的大國外交佳話
    於是,周總理指著精美罐子中裝著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對尼克森總統說:「總統先生,武夷大紅袍是中國歷代皇家貢品,一年總產量只有八兩,主席送您四兩,正好是『半壁江山』呀!就這樣武夷巖茶成就了一段大國外交佳話。據了解,武夷山風景區茶區自古以來就是武夷巖茶的重要產地,區內面積70平方公裡,據福建省茶科所調研,凡是「正巖」茶園土壤,產出的巖茶巖韻明顯。
  • 武夷山茶屆大咖解讀武夷巖茶品牌價值獲評627.13億元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葉啟桐:「對武夷巖茶價值進行評估,讓『無形資產』有形化,這種價值的認識很重要。武夷巖茶具有不可替代性,原產地的不可替代性、山場環境的不可替代性、製作技藝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深厚的武夷茶文化底蘊不可替代性,這些所形成的無形資產可以說是無價之寶。用現行的標準來進行有價的衡量,既可以進一步認清武夷巖茶的優勢,又可看到未來的提升空間,我覺得意義重大。
  • 武夷巖茶調查:都自稱極品,「講個故事」就能賣一斤十幾萬元
    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告訴記者,牛欄坑是武夷巖茶的核心產區「三坑兩澗」之一,只是一個山場,「三坑兩澗」的地貌、土壤、氣候等條件大體接近,不同山場出產的茶葉品質差異不大,差別更多緣於不同的制茶師傅、制茶工藝、火候等,「牛欄坑肉桂」並不像一些茶商宣傳的那麼獨特。
  • 與武夷山巖茶非遺傳承人王順明大師一起探索中國茶文化
    7月13日,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王順明大師親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雅苑中餐廳, 現場講解中國千年茶文化的真諦,並親自為在場的賓客烹製巖茶,演繹傳統茶藝風採。據王順明大師介紹,在中國茶的眾多品種當中,唯有武夷巖茶集品種香
  • 夢牽縈繞武夷情—「武夷巖茶第一鎮」星村,茶、茶人的故事
    武夷巖茶第一鎮」的星村,是中國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地處雙「世遺」武夷山的核心地帶,典型的丹霞地貌,不受汙染的九曲溪水形成獨特的小環境氣候,鑄就了星村武夷巖茶「巖骨花香」卓越的品質,有「茶不到星村不香」的美譽。在紀念武夷山申報雙「世遺」 成功20周年、撤縣建市30周年的特殊日子裡,僅以昔日凝固的瞬間和大家共同回味幾段有關茶和茶人的精彩故事!
  • 農業銀行為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提供專屬金融服務方案
    人民網福州6月14日電 6月13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在武夷山市發布金穗快農貸(武夷茶農)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專屬金融服務方案。
  • 22位傳承人聯名款武夷茶公益拍賣 近百位茶商競拍
    11月17日,在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武夷山水-武夷茶品牌營銷活動上,陳德華等22位傳承人聯名款武夷茶進行公益拍賣。 當日,在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的武夷山水-武夷茶品牌營銷活動上,由陳德華、葉啟桐、江元勳等22位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正山小種紅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捐贈的聯名武夷巖茶、武夷紅茶產品在現場進行公益拍賣,吸引了全國各地近百位茶商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