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草書千字文》,豪縱馳騁、幻化無端

2020-12-17 依古軒畫廊

祝允明《草書千字文》,紙本,縱31.1cm,橫372.9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據卷尾款識:「癸未閏四月望後,過雲莊樓,酒次,出經紙索書千文,餘與雲莊誼厚,勉為書此,誠為貽笑大方也。」可知,是卷書於1523年,為祝允明客雲莊樓,酒後應友人之索請而作,是年祝允明64歲。

祝允明一生仕途蹇頓,科場失意後嗜酒、好色,生活頹放,晚年窮困潦倒。祝允明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博古好學,除書法外嫻於吟詠,工於文章,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他的書法,還與沈周的畫和徐禎卿的詩並稱為「國朝三絕」。

祝允明出身名門,祖父祝顥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外祖父為大學士武功伯徐有貞,徐公善草書,祝允明從小就受到了祖父輩的薰染,「五歲作徑尺字,九歲能詩,稍長博覽群集,文章有奇氣,當筵疾書,思若泉湧。尤工書法,名動海內」。

及長祝允明又娶太僕少卿李應禎的女兒為妻,李氏亦善書,師出歐、顏,尤精於楷書。外祖父去世後,祝允明一直得到嶽父李應禎的指導。祝允明就是在這樣的書香門第中成長起來的,對書法的學習可謂得天獨厚矣!

中年以後行草書逐漸多了起來,特別是五十以後主要以草書為主,豪縱馳騁、幻化無端。其行書主要是法乳二王一脈,二王之外,亦具宋元之意,故文徵明嘗說:「餘嘗謂書法不同,有如人面。希哲獨不然,晉唐則晉唐矣,宋元則宋元矣,彼其資力俱深,故能得心應手。」

草書是他諸體書中最為擅長的書體,被譽為「國朝第一」,無論長卷還是條幅均有精彩表現,尤其是徑丈豎幅大草,氣勢豪宕、意氣縱橫,撼人心魄。

相關焦點

  • 最是天資狂草縱,庭堅懷素外一峰,明代書法家祝允明的狂草藝術
    ①最是天資狂草縱,庭堅懷素又一峰。祝允明草書《赤壁賦》墨跡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縱者勝"。又雲"枝山真行,有天馬行空之態"。祝允明狂草來的自懷素、張旭,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提按和使轉筆法交互使用,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形成一種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
  • 運肘便覺風雲俱:祝允明《帝京篇》,豪縱、灑脫、超逸
    祝允明《帝京篇》,《名山藏》說:「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他的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他的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人稱:「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吳!」
  • 祝允明草書《赤壁賦》,筆勢雄強,縱而不散
    祝允明草書赤壁賦 紙本,縱31.1釐米,橫1001.7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 明代祝允明草書《千字文》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 經典碑帖|祝允明這草書風骨爛漫 天真縱逸 豪縱出神奇
    明代祝允明草書作品翰海09春拍將推出祝允明 《草書閒居秋日詩》。本卷作於1521年,時祝允明62歲,屬晚年草書戲作。祝氏草書當時已為人推崇,筆意風骨爛漫,天真縱逸,地位直追趙孟頫。此作參用黃庭堅草法,書風灑脫,姿態多變,筆力雄健,雖點法恣肆縱橫,但又獨立成字少連屬,取古人以真作草之意,為早中年書法中罕見。
  • 祝允明《琴賦卷》草書欣賞
    祝允明《琴賦卷》縱25.7釐米、橫738.4釐米,為57歲時所作。 明王世貞對祝允明晚年草書評述:「晚節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熳,天真縱逸,真足上配吳興(趙孟頫),他所不論也。」
  • 最受書法家青睞的千古奇文,智永歐陽詢宋徽宗祝允明等都寫過
    沒想到歐陽詢的草書也寫得這麼精彩,歐陽詢的《草書千字文》,生動暢達,字形美妙,奇正相生,方圓兼備,有王羲之的雅逸之美。宋徽宗趙佶的《草書千字文》。《草書千字文》是宋徽宗趙佶傳世的狂草作品,作於1112年,是趙佶四十歲時的精心之作,讓人驚嘆的是全文寫在一張整幅的描金雲龍箋上,該箋縱31.5釐米,橫117.2釐米,整幅作品筆勢奔放,線條流暢,極富變化,神完氣貫,蔚為壯觀。《草書千字文》寫得如此神採飛揚,和他嚴謹、瘦硬略帶點造作的瘦金體書相比較,很難聯想到是同一個人所書。
  • 祝允明草書《孟浩然詩卷》手卷,意態汪洋,一氣呵成
    祝允明草書《孟浩然詩卷》手卷,紙本,畫心縱34釐米,橫356釐米,書孟浩然五言律詩七首,一氣呵成,意態汪洋。徐平羽收藏,潘伯鷹題籤、題跋。祝允明早年在長輩指導下所臨習的晉唐帖,讓他可以完全掌握中國書法最核心的筆法。
  • 祝允明《草書懷知詩卷》,奔蛇走虺,豪縱恣肆
    祝允明《草書懷知詩卷》,紙本草書,上海博物館藏。祝允明的草書面目多樣,有奇縱者、有豪宕者、有邪誠者……總體來看融合唐宋,得旭、素狂草之脈,奔蛇走虺,豪縱恣肆。祝允明二十出頭即風靡吳中文壇,成為蘇州地區文人領袖之一。
  • 經典碑帖: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純粹自然的天人合一
    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 明代,紙本,縱30.8釐米,橫925.5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此外祝允明還有一件行書《牡丹賦詩卷》傳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草書《牡丹賦卷》局部供書友欣賞。
  • "夜"字草書第一筆為什麼寫成"撇"|草書千字文——珠稱夜光
    今天我們來學習&34;四個字的草書:(左邊為草書,右邊為真書)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首先看&34;字:,就是先寫橫折,再寫中間短橫(或者轉一個圈,如趙孟頫),最後寫提;右邊的&34;字草書寫法是先寫撇折,然後寫豎鉤,最後連寫橫、撇和反捺,如智永,或者連寫成兩橫也可以,如祝允明:
  • 祝允明《楷書千字文》二版欣賞
    祝允明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祝枝山」,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 王寵《草書千字文》,樸拙古雅、結體疏朗
    他的書法最初學習虞世南、王獻之,後來融人了自己的風格特徵,不同於當時妍媚流麗的書風,以樸拙古雅、結體疏朗、章法空靈等取勝,一時有直逼祝允明、文徵明的趨勢,尤其以小楷的成就最高。可惜他只活了40歲,不然的話,以他的傑出才華,在書法藝術上會取得巨大的成就。行草代表作品有《草書千字文》、《真行草十冊》等。
  • "潛"字右邊不是"替",草書寫法別弄混|草書千字文—鱗潛羽翔
    今天我們來學習&34;四個字的草書:(左邊為草書,右邊為真書)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首先看上面說了&34;字草書的一種寫法,這裡再介紹一種不常見的寫法:我們知道,&34;字繁體有一種異體寫法是下面一個&34;字(如下圖歐陽詢和蘇軾的寫法),有一種草書寫法就是根據這種寫法來的,如下面王鐸寫的&34;字和
  • 祝允明《太白古風》草書長卷欣賞
    明代,祝允明《太白古風》草書,長卷,尺寸34.5釐米×459.5釐米。 祝允明楷書得益於李應禎的指點,得歐字之骨,顏楷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尤善小楷,直追魏晉人遺意,從而在年輕時就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 祝允明《草書七絕三首詩卷》,就是瀟灑
    祝允明(1460—1526),明,字希哲,生而右手枝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弘治五年(1492)舉人,歷官廣東興寧縣知縣、應天府通判,後謝病返回故裡。祝允明以詩文、書法名重當世。
  • 筆酣墨飽 | 高閒《草書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殘卷,高閒書。紙本,縱30.8釐米,橫331.1釐米,已殘,僅存「葬」字以下52行、243字,前缺的部分由元鮮于樞補全。此書跡流傳有緒,曾經宋趙明誠、元鮮于樞、明方鳴謙、清卞永譽和安岐等收藏,現藏上海博物館。 高閒,晚唐僧人,湖州烏程人。
  • 高閒《草書千字文》
    唐代是我國書法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佛教在唐代也備受青睞,僧人善長書法者益多,最為著名者當推懷素、高閒,二人皆以草書而聞名於世。  高閒,生卒年不詳,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出家於湖州開元寺,後入長安,酷愛書法,尤善草書,學張旭、懷素,並與當時的名詩人張祜、陳陶以及著名文學家韓愈友善。據《唐高僧傳》載:「宣宗重興佛法,召入對御前草聖,遂賜紫衣,仍預臨洗懺戒壇,號十望大德。」可見高閒之書法在唐代已經聲名顯赫,可惜他流傳書跡甚少。  高閒書作,北宋時宣和內府僅收得《五原帖》、《中丞帖》和《雨雪帖》。
  • 經典碑帖:祝允明草書《嵇康酒會詩卷》
    祝允明《嵇康酒會詩卷》,草書,縱38cm,橫122cm,藏地不詳。《嵇康酒會詩》釋文:樂哉苑中遊,周覽無窮已。百卉吐芳華,崇臺邈高峙。林木紛交錯,玄池戲魴鯉。輕丸斃翔禽,纖綸出鱗鮪。坐中發美贊,異氣同音軌。臨川獻清酤,微歌發皓齒。
  • 趙佶《草書千字文》,意先筆後,瀟灑流落
    這卷《草書千字文》是宋徽宗趙佶40歲時所作,作品全長達三丈以上,寫在無一接縫的整幅描金雲龍箋上。宋徽宗趙佶對懷素書法情有獨鍾,時常臨摹懷素的草書《千字文》,對於其他有關的草書帖也多有涉獵,趙佶喜歡書寫《千字文》,與所有的書家一樣,他一生不知寫了多少卷,然而草書僅存一本,今藏遼寧省博物館。該卷通篇筆翰飛舞,奔放馳騁,無一絲怠筆,可以說是其最為成熟的作品,由於歷代收藏家對它倍加珍惜,如今紙墨仍保持完整如新,實為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