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她出生於書香門第,出嫁後和趙明誠夫唱婦隨,共同整理書畫金石,後因金兵入侵中原,加上丈夫的死去,她遭遇顛沛流離和再婚的不幸……或許那個時代給了她很多苦和愁,但是她卻為我們展現了無盡的風華和才情。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寧年間的進士,李格非對詩詞歌賦都有著很深的造詣,對儒家經典同樣有過研究,其文筆優美,被譽為司馬遷在世,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李清照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
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趙明誠卒後,李清照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葬畢趙明誠,李清照大病一場。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隨帝蹤流徙浙東一帶。「到臺,守已遁。之剡出陸,又棄衣被走黃巖,僱舟入海,奔行朝,時駐蹕章安,從御舟海道道之溫,又之越。」
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隨即不斷口角,進而謾罵,甚至拳腳相加。張汝舟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汝舟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
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入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