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意志力不強、不能吃苦?聽一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2021-01-08 楠姐和你聊育兒

孩子意志力不強,不能吃苦,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比如孩子上小學以後,遇到困難就想放棄,作業一多,連想寫都不想寫。

學一個特長,剛開始還興致勃勃,但一提到每天堅持練習,每天就跟刀架脖子上一樣!尤其是學吉他、古箏這類琴弦的,光是手疼這個苦,很多孩子就更吃不了。

孩子為什麼不能吃苦,意志力不強呢?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談到,意志力的培養不是靠智力培養出來的,而是靠體力培養出來的!而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保護的太多,讓孩子沒有吃苦的機會。

李玫瑾教授直言,在孩子小時候,一定要讓他吃一些體力之苦!李玫瑾教授還分享了她小時候的故事。

在她們小時候有拉練,李玫瑾教授非常贊同這種方式!她表示在拉練的過程中,大隊伍跟著走你就得走,就算不想走也得走。

李玫瑾教授甚至還談到現在教育的一大缺點,就是家長動不動「告學校」。孩子受傷了找學校,孩子幹點兒活也會找學校!

而這種「告法」讓學校不敢做很多事兒!尤其是一些體力上的訓練,學校害怕擔責任,自然也就取消了!

李玫瑾教授強調如果學校不做這種訓練的話,家長是很難做到的。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有幾個家長能忍心自己家孩子真「荒野求生」去!

這是家長的原因,除此之外,孩子本身會因為經歷挫折太少,抗挫折能力不夠,害怕失敗而不敢迎難而上;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對自己缺乏信心,膽小不敢嘗試。

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一、學遊泳

前面已經提到了,李玫瑾教授主張通過吃苦來提升孩子的意志力,但很多苦現在在學校吃不了怎麼辦?

李玫瑾教授給出的建議是讓孩子從小練習遊泳,可以早到4、5歲。學遊泳的過程中,教練是把孩子直接扔下水,讓孩子自己在水裡撲騰。

這樣孩子才能學會遊泳!李玫瑾教授還強調家長在孩子學習遊泳的一天,一定要問孩子一個問題:「你第一次遊泳是什麼感覺」?

孩子可能會描述的很可怕,都遇到了什麼危險。但你接下來要問:「那後來怎麼樣了」?孩子可能會說沒事兒了,我敢下水了!

此時你要告訴孩子要記住這種感受。以後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想起這個經歷!

二、每年陪孩子爬一次山

爬山是非常磨鍊意志力的一項活動,孩子小的時候,選擇的山峰可以矮一些,隨著年齡的增長,山峰的高度也要逐步增加。

在孩子爬不下去的時候,家長要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想辦法幫孩子克服內心的疲憊。比如讓孩子聽音樂、吃點食物休息一下、講一個故事都是好方法。

三、讓孩子接納失敗,增強自己的韌性

孩子意志力弱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輸不起,尤其在上幼兒園階段特別明顯。作為家長如何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呢?

首先家長一定要認可孩子的努力,不要因為孩子沒做對一道題、沒學會一項技能,就直接否定孩子。

這樣在孩子心中會認為,努力比成功更重要。這樣的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和韌性會越來越強!

其次,要理解孩子面對失敗時候的痛苦,你要讓孩子知道你感受到了他的情緒。你可以說:「寶貝,我知道因為什麼失敗了,你很難過!其實我小時候也經歷過這樣的事」。

所有的情緒一旦被理解,就能排解一大部分。之後你再跟孩子講,你曾經是如何走出這個失敗的困境,如何總結經驗的!

最後,可以通過逆商故事進行心理暗示。比如我經常會給孩子講《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中的逆商教育裡的故事。

裡面有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兒》,故事的內容是講述威威龍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輸掉了比賽,所以很沮喪,並且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但恰巧在比賽結束後,發生了事故,大家都被困在比賽賽場。最終威威龍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帶領大家逃出了賽場。

這個故事教會孩子正確看待失敗,明白失敗不一定是壞事,後面可能藏著更大的轉機。而這種心態對於任何一個生活在社會上的人來說,至關重要。

這套書是由原創情商早教領導品牌歪歪兔所創作,如今累積銷量已經達到了5000萬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看。

最後把埃·斯賓塞的一句話分享給所有人:「意志引人入坦途,悲傷陷人於迷津」!願所有人都是意志堅強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就曾在講座上對這種現象做出解釋: 家長們過於重視讓孩子學習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等孩子到了三年級後,知識突然轉型,需要孩子進行複雜的思考,孩子適應不過來,成績就會下降。李玫瑾教授提及,孩子六歲前,教會他這「四項能力」,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 李玫瑾: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外甥小宇上一年級,每天放學回家表妹讓他先完成作業再玩,可孩子就是不聽她的,一進門先找零食吃一會兒,然後再玩一會兒玩具,到做作業的時候都8點多了,寫著寫著就困了,作業常常馬馬虎虎地完成,學習成績自然不好。表妹讓小宇多喝水,孩子就是不聽,這兩天都上火了。她每天早晨給孩子帶一壺水,晚上放學水壺裡的水一點不少的又被帶了回來,孩子一天也不喝一口水,這讓表妹很生氣。
  • 孩子上名牌大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直到有一次我聽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她說:「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一定讓他活得快快樂樂」! 但李玫瑾教授的話不得不聽,她是犯罪心理學教授、也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她都是通過案件去追溯孩子的心理,所以她的觀點獨到又犀利。
  • 孩子在校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的
    熟悉李玫瑾教授的家長都知道,她除了是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還在育兒領域,有獨特的育兒觀。李玫瑾教授就曾經在《開講了》回答過這個問題:孩子被欺負了,被打了該怎麼辦?。李玫瑾認為,家長應該提前教會孩子自我保護,防止被其他人欺負。
  • 李玫瑾教授:一個自信心強的孩子,都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成績不是一切,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但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能教出又陽光又自信的孩子。一般都是這四種家庭。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打回去,我支持!」
    一味的退讓只會助長「施暴者」的囂張氣焰,讓他們更加的變本加厲,覺得孩子好欺負。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告訴家長:「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有不被傷害的氣場。」「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說『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李玫瑾教授堅定地回答:「打回去,我支持!」
  • 李玫瑾教授:經常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一目了然
    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終生都將獲益。雖說12歲之前不看電視有些不可能,但家長能做到的是儘可能不讓孩子沉迷於電視。孩子們看電視其實不用怕,怕的是家長不能夠及時的管教孩子,合理的安排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因為孩子們還小,沒有自己控制時間的能力,只能是靠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來監督管理。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近幾年李玫瑾的育兒觀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
  • 青春期孩子固執不聽話?李玫瑾: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點到為止
    李玫瑾:教育青春期孩子,要懂得"點到為止"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比較叛逆,聽不進父母勸說式的話語,喜歡跟朋友聊天玩耍,認為只有朋友懂自己。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家長越嘮叨,他們越反感。而在家長看來,自己辛辛苦苦、操心勞力地為孩子考慮,孩子卻如此不耐煩,實在是頑固、不聽話。可以說,這樣的交流,不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不喜歡。那麼,父母究竟如何給這時候的孩子建議呢?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給出了解答。
  • 孩子有暴力傾向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告訴你
    上周五,朋友萌萌哭著給我打電話,說剛開學沒幾天,她家孩子就跟同學打架,還下手不輕。孩子回家之後萌萌訓了幾句孩子,孩子還生氣打她,她一下子就有點崩潰,她不懂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她還問我她家孩子是不是有點暴力傾向。
  • 李玫瑾教授坦言: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巨大
    若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那還好,若是導致孩子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那麼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李玫瑾教授是中國犯罪心理學專家,並且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近幾年李玫瑾的育兒觀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李玫瑾坦言:「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大!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有哪些不同呢?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李玫瑾教授作為「中國犯罪心理畫像第一人」,她對於犯罪行為、動機、心理的分析,敏銳而犀利。因為這樣的職業,李玫瑾教授在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她的答案是:性格而非智商。李玫瑾教授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犯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性格上的缺陷。
  • 幼兒園該不該上興趣班?家長別盲目跟風,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李玫瑾:不要盲目跟風,理智看待興趣班生活中,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快人一步在幼兒園便給孩子報一個甚至多個興趣班的家長是非常多的, 他們也沒有考慮過孩子是否有多餘的精力學習興趣班,往往是錢花了,知識沒學到,這樣的情況也讓無數家長為之頭疼。
  • 李玫瑾直言: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問題不在孩子,關鍵在於父母
    每個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當他們的行為動作比較強烈的時候,他們就會通過動作或者語言來對抗父母,很多父母都認為這是孩子本身的調皮行為。孩子「天生」的頑皮會使得父母到處傾訴,抱怨自己孩子不聽話。可是父母有沒有從自身去反省,孩子的不聽話,到底是孩子「天生」造成還是家長自己造成的呢?
  • 孩子沒耐心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如果你耗得住,就會有更多的收穫
    孩子沒有耐心怎麼辦?這是絕大多數家長所關心的問題,在沒有耐心的解答方面,見過許多「講道理」方法,也見過許多「換位思考」方法,各種育兒解疑難題可是一種接著一種,這些大道理看上去都各有千秋,好像也非常符合孩子沒有耐心的問題關鍵,但是自從看了李玫瑾教授的演講後,對育兒觀又提升了一層階梯,尤其是在孩子沒有耐心方面的育兒觀更是受益頗深。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這4種行為不能慣,該打還是要打,晚了很難改正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節目中也講過相關例子:一個朋友的孩子,從小脾氣就不好,對父母大喊大叫,還目無尊長,而父母也不怎麼管;後來,孩子上初中後,頂撞老師、逃學都是孩子敢做的事,可是這個時候父母想改變孩子卻無從下手了。
  • 孩子只會用哭鬧解決問題怎麼辦?李玫瑾教授:教育孩子要鼓勵溝通
    為了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首先父母要弄明白為什麼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心態不穩定的孩子,經不起一丁點兒的風吹雨打。就算是一件芝麻大小的事情,在孩子的眼中,也是一件要把天壓垮的大問題。③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受到影響有的孩子一哭一鬧,父母就心疼得要幫助孩子解決一切問題。
  • 李玫瑾教授坦言:這幾種孩子的情商低,責任全在父母身上!
    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在某大學開展了一次跟孩子情商高低有關的育兒講座,身為犯罪心理學專家,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專家,李玫瑾教授開場便點出本次講座的中心——"孩子情商高低,與父母有著最為直接的關係。"當李玫瑾教授話一脫口,臺下響起了一片譁然聲,家長們本意是想著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沒想到開場便被李玫瑾教授來了次"重擊",但在家長們滿懷質疑時,李玫瑾教授接下來的話讓家長們拜服。
  • 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4個特點,預示長大能成才,適合當領導
    李玫瑾教授表示:「有那麼一種孩子讓人頭疼發愁,但是未來適合當領導,因為孩子身上有這4個特點。」 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說話總是讓人更喜歡聽,而不是一張嘴讓大家都尷尬,這樣的人朋友多,機會多,成功的機率就會更大。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
    雖然家長都不信,也不想相信,但有些孩子就是不適合學習,如果走一些其他的路可能還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但要是在學習這一條路上一條走到黑,未來一定不會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的大名,相信不少人都了解,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在育兒領域也有一定地位。
  • 孩子在幼兒園期間要不要報「興趣班」?李玫瑾教授給出最佳答案
    都說興趣是從小養成的,但是也不乏有很多人能夠在很快的時間內學會一種樂器,學會一種舞蹈,亦或是學會畫畫的技巧等等,那麼來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吧。李玫瑾教授建議:可以在幼兒園期間讓孩子上興趣班,但是一定要在合適的條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