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亭畫壁:唐代歌伎爭唱詩人佳作,最佳歌手唱的是王之渙的詩

2020-12-04 真遊泳的貓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巔峰,詩人們的佳作,往往一夜間就流傳千裡,廣為傳頌。而酒樓飯店為了吸引顧客,紛紛讓漂亮的歌伎演唱詩人的妙句佳篇,漸漸成為一個習俗流傳開來。因為酒樓門口往往豎著一桿旗幟,寫著「酒」啊這些標誌,因此酒樓也被稱為旗亭。

話說那一天下著小雪,唐代的三個著名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閒得無聊。就約好一起去酒館喝酒消遣。

有四個漂亮的歌伎來到酒樓中開始給顧客表演歌喉。她們穿的衣服很好看,身材也非常好,令人賞心悅目。

王昌齡就對其他兩個詩人說:「哎呀,我們三個人都被別人稱呼為大詩人,可是到底誰寫的更好一點,誰是最佳詩人,我們自己都沒有數。要不然這樣,我們可以聽聽這些歌伎唱的是誰的詩。哪一個人的詩被唱的最多,就說明誰最有才。」

其他兩個人當然沒有意見,反而非常期待。因為他們也是自信滿滿,覺得自己的詩應該會被唱的最多。

不一會,有一個歌伎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一首詩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聽了非常開心,就用手在牆壁上畫了一下:「我一首詩了!」

接著,歌伎唱的是:「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

高適喜形於色,也用手在牆壁畫了下,開心的說:「這是我的《哭單父梁九少府》,我也一首了。」

然後歌伎又唱道:「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一首詩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詞》,王昌齡開懷大笑,再次畫了牆壁:「我兩首啦。哈哈!」

三個歌伎演唱完畢,王昌齡有兩首,高適一首,可是王之渙居然是個零蛋。他們兩人就笑話說:「哎呀,王之渙呀,你現在是不是很緊張?這要萬一……」

王之渙也是超級自信,不慌不忙的說:「你們得意什麼呀,勝負還沒分呢。剛剛唱的這幾個歌伎水平不夠,怎麼可能配唱我的詩呢?瞧見沒有,那個最漂亮的歌伎。她等下開口唱的一定是我的詩!」

王昌齡與高適哈哈大笑:「我說王之渙啊,你就別鼻子裡插大蔥了。前面幾個水平差的都懶得唱你的詩,最佳歌手怎麼可能唱你的詩?」

王之渙就說:「要不我們來打個賭。等下她要是沒唱我的詩,我就一輩子都服你們,不敢與你們爭詩名。可要是她唱了我的詩,你們必須拜倒在我座位前,認我為師!」

不一會,輪到那個形象氣質最好的最佳歌手開口了:「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一首是王之渙的《涼州詞》。王之渙得意洋洋:「怎麼樣!你們兩個莊稼漢,還以為我在吹牛皮嗎?現在傻眼了吧。」

於是三人哈哈大笑,喝的非常盡興。

當然了,並不能王之渙是三個人最厲害的詩人,而應該說《涼州詞》這一首詩堪稱千古絕唱,比其他幾首詩更見高明。

從此後,旗亭畫壁就成了一段文壇佳話,同時也展現了一段唐代的歷史風俗。

相關焦點

  • 澄懷說酒事丨「旗亭畫壁」的故事
    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位詩人齊名,水平難分上下,社會影響也差不多,堪稱並駕齊驅。有一天冬天,天下著小雪,這三位詩人來到「旗亭」,所謂旗亭,就是酒館,當時叫酒肆。酒館被稱為旗亭,是酒館為招來顧客,懸掛酒旗作為標誌的緣故,酒旗飄揚,其實就是發布宣傳廣告,所以杜牧有詩云:「溪橋向吳路,酒旗誇酒美。」三人在旗亭裡買了些酒,小酌品嘗。
  • <旗亭畫壁>盛唐三大詩人的傳奇故事
    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裡』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和「旗亭畫壁」的故事
    王之渙,字季凌,又字季真,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王之渙出生於太原的一個名門望族。他的為人豪放不羈,常常擊打寶劍慷慨悲歌。他的詩在當時非常有名,往往被樂工製成歌曲演唱。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個字,卻意境雄壯,氣勢昂揚,不愧是千古絕唱。也正是這首詩,使鸛雀樓聲名遠揚,成為中華名樓。而他的另一首《涼州詞》,還成就了唐代文學界流傳的一段詩壇佳話。
  • 唐詩人《王之渙墓誌》:勁健爽利,樸茂雄強,灑脫自然
    》主要內容及「旗亭畫壁」的故事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之一,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一同被世人稱為唐代「四大邊塞詩人」。唐代薛用弱《集異記》所載「旗亭畫壁」故事,可說明當時人們對王之渙詩名的崇拜。開元中,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來旗亭小飲,正好有10多個梨園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來此會宴,他們三人便在旁邊一面烤火一面觀看。
  • 唐詩人《王之渙墓誌》:勁健爽利,樸茂雄強,灑脫自然
    王之渙墓誌王之渙為唐代著名詩人,其詩作《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和《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可謂膾炙人口。惜其官職低微,史書無傳。《王之渙墓誌》的出土,為研究王之渙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一、《王之渙墓誌》主要內容及「旗亭畫壁」的故事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之一,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一同被世人稱為唐代「四大邊塞詩人」。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 旗亭畫壁:大詩人王之渙的生平竟鮮為人知,僅僅六首絕句青史留名
    今天的人們,一提起王之渙的詩,幾乎無人不知。誰都能不假思索地張口即背出他的名篇:「白日依山盡……」但這樣位名傳千古的大詩人,留下的作品卻很少,一共只有六首。而除了《全唐詩》收的這六首詩之外,都沒有流傳下來,實在令我們惋惜。他留下的六首詩都是精品,以絕句最見功力。
  • 旗亭畫壁:王之渙的傳奇一生!
    這日微雪天寒,三人照例去旗亭飲酒取暖,那裡允許他們拖欠酒錢。有一群梨園子弟隨後走進旗亭。三人見對方人多,主動把八仙桌讓給他們,自己移到角落上的小桌,一邊烤火一邊冷眼旁觀。過了一會兒又有幾位妙齡歌妓陸續趕到。大概是因為喝了點酒心情不錯,這些梨園子弟開始輕歌曼舞。王昌齡說:「我們都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平時誰也不服誰,今天是個一分高下的機會。」
  • 旗亭畫壁: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邊塞詩人的詩歌較量
    唐玄宗時期,同為邊塞詩人的王昌齡、王之渙、高適都在東都洛陽留學,這時候的他們都都還沒有當官,因為互相對對方傾慕所以便約定有機會要小聚一番。在一次冬天,天上下著小雪,三位詩人來到酒樓小酌,忽然看到十幾位梨園弟子聚會,於是三人便悄悄過去看他們表演節目。
  • 僅憑6首詩歌,成為「絕句之最」的詩人王之渙
    詩歌裡面的熱鬧景象,也在詩人的口中吟誦而出,時至今日,仍然歷歷在目。03 旗亭畫壁靳能在墓志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說起朋友,王之渙在詩歌文學圈中有2個「死黨」,一個叫高適,一個叫王昌齡。三個人因為性格相仿,又是詩歌愛好者,於是常常在一起把酒言歡,論詩鬥畫。
  • 僅憑6首詩歌,成為「絕句之最」的詩人王之渙
    ,唐朝曾經出現過一大批詩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一個僅僅憑藉6首詩歌,卻佔據唐詩重要地位的詩人—王之渙。說起朋友,王之渙在詩歌文學圈中有2個「死黨」,一個叫高適,一個叫王昌齡。三個人因為性格相仿,又是詩歌愛好者,於是常常在一起把酒言歡,論詩鬥畫。 一次,他們一起在一間酒樓小聚,席間有駐唱歌手獻歌一曲。第一個歌手唱了王昌齡的詩句,第二個歌手唱了高適的詩歌。2人洋洋得意,他們的詩歌如此受到大眾歡迎,隨後就在牆上畫下了歌詞裡描寫的內容。
  • 留詩6首的詩人王之渙,2首詩極負盛名,史稱:絕句壓卷之章
    今天不知道怎麼寫下去,自己只想講一個想說的故事,就是邊塞詩人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兩首詩極負盛名,絕句壓卷之章。王之渙史上傳下來至今,僅有的六首詩篇,其中三篇以描寫邊塞風光,一下被定位了唐朝著名的別塞詩人,六篇詩章都是經典。小編說:可想而知,如果我們今天的文人騷客,那一個寫不出六篇,就是600篇,他也成不了詩人。為什麼呢?
  • 王之渙:只留下了六首詩,但還是無冕之王
    但有這樣一位詩人,收錄在《全唐詩》的只有6首詩,卻與王昌齡、高適、岑參並稱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並且讓我們對黃鶴樓這一風景名勝耳熟能詳。他,就是王之渙。01王之渙,字季凌,原籍晉陽人。王之渙的仕途之路和大部分不得志的詩人一樣,頗為不順。但是「上帝為人們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子」。官場失意的他,卻被詩壇奉獻上著名邊塞詩人的桂冠,且在唐代詩壇的顯著地位無可撼動。這其中的奧秘究竟在哪裡呢?
  • 《經典詠流傳》唱活的不止是一首300歲的《苔》
    與它一起入耳的,還有《明日歌》《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墨梅》《登鸛雀樓》《天淨沙·秋思》《將進酒》《枉凝眉》《木蘭詩》等詩詞,它們被重新演繹,以全新的方式詠唱。不得不說,這檔節目,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藉助現代傳媒方式,和詩以歌,找到與年輕人情緒共振的渠道。將詩詞唱出來,恰恰是回歸了詩詞本性——「文以載道,歌以詠志」。
  • 王之渙最經典的一首詩,壯闊雄渾,被譽為唐詩七絕之首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的詩語言樸實但意境深遠。尤其是他寫西北邊塞風光的詩篇更是氣勢磅礴,意境開闊,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回味無窮。可惜的是他的詩歌大多都已經失傳了,現存的僅有六首詩。這六首詩中有兩首詩久負盛名。
  • 王之渙:存詩僅6首卻極負盛名的大唐邊塞詩人
    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岑參並稱唐代著名的"四大邊塞詩人",由於他所寫的很多詩現已失佚,無法全面總結其卓著的文學成就。但僅從他留存於世,收錄在《全唐詩》中的6首詩,尤以《涼州詞》、《登鸛雀樓》、《送別》這3首而言,就極負盛名。憑此,王之渙就可以譽為唐代頂極的優秀大詩人。
  • 詩詞啟蒙——王之渙
    王之渙 唐(688-742)王之渙,字季凌,并州人,是盛唐時期的詩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鸛雀樓是唐代登臨勝地,原在山西蒲州(今永濟縣)西南城上,後被水淹沒。詩先從遠景寫起,夕陽落山,然後又把視線拉到近景,眼底下的黃河滔滔不絕的向東流歸大海,又把視線拉向遠方。短短十字,氣勢雄偉,景色壯麗。後兩句則有勸勉之意,要想看的更遠,自己必須勤勉精進,不能滿足於眼前。整詩景美,情真,又富含哲理。
  • 王之渙現存的詩作寥寥無幾,卻被詩壇奉獻上著名邊塞詩人的桂冠!
    看來王之渙在歷史上的位置,並不是以仕途顯達而知名;從他的詩歌創作看,也許是生前或身後多有散佚的緣故,被收錄進《全唐詩》的總共也只有6首詩。唐代被譽為詩歌創作的黃金期。僅《全唐詩》就收錄有名有姓的詩人2000多家。不只是詩壇高手如林,詩歌創作更是浩如煙海。且不說大詩人白居易的詩歌卷帙浩繁,就是中不溜兒的詩人誰不是千兒數百首?
  • 王之渙:孤獨,是一個人的晚上,聽《折柳曲》
    故西域曲《涼州詞》有許多詩人都為其寫過曲詞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王之渙《涼州詞》王之渙在唐朝詩人中,算得上神秘席間,有四名美貌歌妓唱曲助興,唱詞都是當時著名詩人的作品。於是三人便悄悄約定說,我們的詩名不分高下,今日她們唱誰的詞多,誰就是第一。
  • 王之渙:孤獨,是一個人的晚上,聽《折柳曲》
    王之渙在唐朝詩人中,算得上神秘因為在《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記載甚至辛文房《唐才子傳》也記錄甚少現在人們能看到的關於王之渙的出身,故事等多出自唐代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並序席間,有四名美貌歌妓唱曲助興,唱詞都是當時著名詩人的作品。於是三人便悄悄約定說,我們的詩名不分高下,今日她們唱誰的詞多,誰就是第一。
  • 王之渙用一首最「轟動」的《涼州詞》,紀念一群被忘卻的人
    很多人會想起李白的山水詩,想起王維的田園詩,想起杜甫的詠史詩,這都沒錯,不過這些類型的詩在大唐各個時期都有佳作。而只有邊塞詩,就像一年只開一季的花,唯有盛唐的土壤才能讓邊塞詩怒放在大唐疆域的四面八方。而獲得最多掌聲的人,就是王之渙,關於王之渙的《涼州詞》,還有個著名的故事,就是旗亭畫壁。唐人薛用弱在《集異記》卷二二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說高適、王昌齡和王之渙有一天在旗亭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