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亭畫壁>盛唐三大詩人的傳奇故事

2020-12-06 文化藝苑

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當時他們還沒有做官,交遊來往大抵都是相同的圈子。

有一天,冷風颼颼,微雪飄飄。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十餘子弟登樓聚會宴飲。三位詩人離席,相互偎依,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三個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會,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編入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用手指在牆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

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

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裡』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於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她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詩的話,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三位詩人說笑著等待著。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得意至極,揶揄王昌齡和高適說:「怎麼樣,土包子,我說的沒錯吧!」三位詩人開懷大笑。

那些歌手們聽到笑聲,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紛紛走了過來:「請問幾位公子,在笑什麼呢?」三位詩人就把比詩的緣由告訴她們。歌女們施禮下拜:「請原諒我們俗眼不識神仙,恭請諸位大人赴宴。」三位詩人應了她們的邀請,歡宴一天。

原文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②,而遊處略同③。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豔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

俄而,一伶拊節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

尋又一伶謳之曰:「開篋④淚沾臆⑤,見君前日書。夜臺⑥何寂寞,猶是子云居⑦。」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

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

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裡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而俟之。

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渙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

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詣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注釋

①旗亭:酒樓。

②風塵:比喻仕宦。偶,遇,值。風塵未偶,意即未做官。

③遊處略同:指交遊相處大抵都在一塊兒。

④篋(qiè):小箱子。

⑤臆(yì):胸。

⑥夜臺:指墳墓。

⑦子云居:子云,漢代文學家揚雄的字。詩中以揚雄比喻亡友梁九少府。這句說他雖然在九泉之下,那裡依然是一處文學家的住所。

相關焦點

  • 澄懷說酒事丨「旗亭畫壁」的故事
    盛唐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位詩人齊名,水平難分上下,社會影響也差不多,堪稱並駕齊驅。有一天冬天,天下著小雪,這三位詩人來到「旗亭」,所謂旗亭,就是酒館,當時叫酒肆。酒館被稱為旗亭,是酒館為招來顧客,懸掛酒旗作為標誌的緣故,酒旗飄揚,其實就是發布宣傳廣告,所以杜牧有詩云:「溪橋向吳路,酒旗誇酒美。」三人在旗亭裡買了些酒,小酌品嘗。忽然,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也就是歌舞團的演員到這兒開宴會。三位看到來了一大幫年輕活躍的女演員,有點兒奇怪,就迴避到一側,簇擁者火爐烤火,靜觀其變。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和「旗亭畫壁」的故事
    王之渙,字季凌,又字季真,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王之渙出生於太原的一個名門望族。他的為人豪放不羈,常常擊打寶劍慷慨悲歌。他的詩在當時非常有名,往往被樂工製成歌曲演唱。唐人薛用弱在《集異記》裡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某一個天寒微雪的冬日,閒居長安的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相約到旗亭飲酒。正遇見一個梨園班子在這裡舉行宴會,並演唱當時著名詩人的流行詩作。三個人邊喝酒,邊在旁邊觀看。過了一會,出來四個年輕漂亮的姑娘,都是當時有名的伶人。
  • 旗亭畫壁:王之渙的傳奇一生!
    他在樓下的時候還是初唐,他剛剛告別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到了樓上已是盛唐,張九齡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張繼濟濟一堂。胡應麟認為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宣告盛唐駕到,但更多人覺得王之渙的這首《登鸛雀樓》才是盛唐風標。這首詩出現之後,唐朝從貞觀永徽進入開元天寶。
  • 旗亭畫壁:唐代歌伎爭唱詩人佳作,最佳歌手唱的是王之渙的詩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巔峰,詩人們的佳作,往往一夜間就流傳千裡,廣為傳頌。而酒樓飯店為了吸引顧客,紛紛讓漂亮的歌伎演唱詩人的妙句佳篇,漸漸成為一個習俗流傳開來。因為酒樓門口往往豎著一桿旗幟,寫著「酒」啊這些標誌,因此酒樓也被稱為旗亭。
  • 唐代最著名的五位王姓詩人,第一名當之無愧
    唐代,是中國古典文學高度發展的時期,唐詩,是當時最為流行的一種文學形式,代表了唐代最高的文學水平,那個時期,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在如此眾多的詩人中,王姓詩人極多,那麼,在眾多王姓詩人中,最著名的五位詩人都是誰呢?
  • 唐詩人《王之渙墓誌》:勁健爽利,樸茂雄強,灑脫自然
    一、《王之渙墓誌》主要內容及「旗亭畫壁」的故事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之一,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一同被世人稱為唐代「四大邊塞詩人」。唐代薛用弱《集異記》所載「旗亭畫壁」故事,可說明當時人們對王之渙詩名的崇拜。開元中,王之渙與王昌齡、高適齊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來旗亭小飲,正好有10多個梨園伶官和四位著名歌妓也來此會宴,他們三人便在旁邊一面烤火一面觀看。
  • 唐詩人《王之渙墓誌》:勁健爽利,樸茂雄強,灑脫自然
    王之渙墓誌王之渙為唐代著名詩人,其詩作《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和《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可謂膾炙人口。惜其官職低微,史書無傳。一、《王之渙墓誌》主要內容及「旗亭畫壁」的故事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是盛唐的邊塞詩人之一,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一同被世人稱為唐代「四大邊塞詩人」。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王之渙在兩唐書均無傳。
  • 高適的盛唐詩人朋友圈
    作為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官員,高適與很多盛唐詩人都有過交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高適的盛唐詩人朋友圈,從詩裡尋找他與這些朋友之間的故事。薛據也是盛唐詩壇著名詩人。《唐才子傳》記載:「據,荊南人。開元十九年王維榜進士。天寶六載,又中風雅古調科第一人。於吏部參選,據自恃才名,請受萬年錄事。流外官訴宰執,以為赤縣是某等清要,據無媒,改涉縣令。後仕歷司議郎,終水部郎中。據為人骨鯁,有氣魄,文章亦然。嘗自傷不得早達,造句往往追凌鮑、謝。初好棲遁,居高山煉藥。晚歲置別業終南山下老焉。」
  • 三大詩人偷看歌女,其中一位拍著胸脯說:最漂亮的女子與我有緣
    不光是那些詩歌膾炙人口,就連詩人之間的趣味,也成為了後世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唐朝人薛用弱的《集異記》中,就記載過這樣一個非常出名的故事。那是在開元年間,三大邊塞詩人王之渙、高適和王昌齡相逢,他們在旗亭飲酒作樂。席間,忽然旁邊有梨園弟子正在唱曲宴樂。
  • 詩壇知己:邊塞詩人圈
    有關詩人友情的趣談中,「旗亭畫壁」這個故事很是有名。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盛唐大名鼎鼎的「邊塞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有一天,這三個年輕人在一處酒家喝酒小聚,聽到外面有梨園女子唱歌,於是打算「一決高下」,看誰的詩被唱得最多。
  • 十五道唐代詩人知識問答,看看自己能答對幾道
    唐代,是詩的國度,湧現出來2536位有名有姓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他們為唐詩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麼,關於唐代詩人的知識你知道多少呢?下面,通過一些知識問答,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看一看有誰能全部答對。
  • 旗亭畫壁: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邊塞詩人的詩歌較量
    唐玄宗時期,同為邊塞詩人的王昌齡、王之渙、高適都在東都洛陽留學,這時候的他們都都還沒有當官,因為互相對對方傾慕所以便約定有機會要小聚一番。在一次冬天,天上下著小雪,三位詩人來到酒樓小酌,忽然看到十幾位梨園弟子聚會,於是三人便悄悄過去看他們表演節目。
  • 唐朝人口五千萬,你看他傳世詩人有多少
    其次,唐代崇拜詩人,有名詩人的詩作在當時就廣為流傳。有個成語叫作「旗亭畫壁」,形容文才略勝一籌。旗亭,就是酒家、酒亭,古代酒家的招牌是掛一面旗或一塊布在外面,上面寫著「某某酒家」,所以酒亭就叫旗亭。這個成語出自唐人薛用弱的《集異記》,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唐詩故事,這個故事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唐代詩歌的流行程度。
  • 旗亭畫壁:大詩人王之渙的生平竟鮮為人知,僅僅六首絕句青史留名
    王之換是唐代著名的詩人,關於他的生平,史書上記載很少,也非常簡略。幸而後來發現了他的基志銘,才使我們對他的了解更多了一些。他比李白、王維年長十三歲,比王昌齡年長十歲,在這些著名的大詩人中,要算是年長者了。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歌背後有趣的小故事
    《涼州詞》書法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與岑參,高適,王昌齡一同被世人稱為唐代「四大邊塞詩人」。他寫邊塞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磅礴大氣,意境開闊,朗朗上口,廣為傳頌。王之渙《登鸛雀樓》關於這首詩有個有趣的小故事。唐玄宗開元年間,有一天,天氣寒冷,小雪颯颯。
  • 唐詩風流:三大詩人花樣鬥詩,一群美女當裁判,誰更勝一籌?
    唐朝的邊塞詩人,許多都是大師級的選手,其中包括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在古代,才子和佳人是密不可分的,盛唐的才子們也是這樣,他們沒事的時候,你可別小看這些賣藝女子,在盛唐時期,她們都是色藝雙絕,會唱很多唐詩。
  • 舊史新說:唐代最正能量的詩人王昌齡究竟是什麼人
    旗亭畫壁旗亭畫壁有一天,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