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
孩子在幼兒園
過「萬聖節」的照片、視頻,
在哈爾濱家長的朋友圈熱傳。
網絡配圖
對此,哈市教育專家認為,盲目過洋節不利於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也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家長吐槽
幼兒園過「萬聖節」
身穿黑色服裝的「木乃伊」、手提南瓜燈的巫婆、血流滿面的殭屍……近日,孩子在幼兒園過「萬聖節」的照片、視頻,在哈爾濱家長的朋友圈熱傳。
南崗區法院街附近一家幼兒園的家長告訴記者,他家孩子在學校過了「萬聖節」,孩子穿著各種奇異服裝和恐怖的頭飾,走秀、拍照。有的孩子害怕,有的孩子跟沒事人似的。
網絡配圖
「孩子班級要過『萬聖節』,要求家長購買物品,在班級集體過節。我特意去農貿市場買了一個大南瓜,做了個南瓜燈。」群力新區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萬聖節」是西方節日,為什麼幼兒園組織過呢?還要求家長也參加,沒辦法就請假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了。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家長表示,妞妞就讀一所私立幼兒園,老師早在一周前就已經在家長群裡通知家長籌備「萬聖節」活動。妞妞媽媽在網上買了一套巫婆裝扮服裝、一個拐杖、一個塑料南瓜燈,七八樣東西花了110多元。
網絡配圖
10月31日,南崗區會展中心附近的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帶著孩子們穿著「節日洋服」,戴著各種洋節面具,來到某大型商場內搞活動。
還有家長告訴記者,有的學校今天沒辦「萬聖節」活動,有的學校辦了活動,但要求家長不得發朋友圈,即使發朋友圈也不得發布學校名稱和標識。
家長不知道如何
跟孩子解釋節日內涵
為什麼要過「萬聖節」?面對孩子的提問,作為家長的王女士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解釋。「『萬聖節』畢竟是西方的鬼節,和中國傳統文化是有衝突的,孩子才4歲,真不知道應該怎麼跟她解釋。」
很多家長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之所以在『萬聖節』這天裝扮成各種鬼怪,是為了讓真正的鬼怪顯得融洽?」家住松北區的郭先生說起女兒參加的「萬聖節」活動,有些哭笑不得。
專家:教育機構
不應盲目過洋節
哈爾濱市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苑明月表示,節日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外來文化固然不應該排斥,但應該汲取其中精華,為我所用。孩子的記憶是深刻的,過多組織過洋節,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引導他們「崇洋」,對於本土文化的記憶和認同會受到影響。因此,不希望教育機構太過看重洋節日,而忽視了我們最該珍視的傳統節日。
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小學語文教研員馬龍濤認為,有的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洋節是啥內涵,就領著孩子照葫蘆畫瓢,難免要出洋相。孩子的分辨力有限,過洋節對孩子及課堂教學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作為教育機構,應該更多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黑龍江晨報記者 趙政府 劉夢新
編輯:李嵐 責編:張楊 審核:李國玉
新聞+
國考報名逾123萬人通過審核
你怎麼看?
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