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8日訊 孩子的幼兒園在搞以萬聖節為主題的活動,有一些家長對此覺得不理解,甚至糾結。前幾天,一位黃女士致電新聞熱線表達了她的反對意見:「我不理解這種西方的『鬼節』有什麼好過的,它的意義在哪裡?而且從我們傳統文化和習慣來說,對『鬼』有關的東西還是比較忌諱的。」
家長:為何給孩子過西方的「鬼節」?
黃女士的孩子就讀於寧波江東國際幼兒園,是一所高檔的雙語幼兒園。黃女士說,這個星期幼兒園都在搞萬聖節有關的活動,如布置製作鬼臉南瓜燈等主題的手工作業,還要求購買一些奇裝異服和面具,說是要穿著搞活動。
「卓越旗下的幼兒園每年都在搞萬聖節活動,去年我就看到一群大人帶著孩子穿著奇裝異服,戴著恐怖的面具。我認為真的很無聊,不知道過這種節日的意義何在?而且我們本身有那麼多好的傳統文化和節日,想搞活動可以從中選擇,為何非要過這種恐怖的洋『鬼節』?」她表示,一些家長也跟她持有相同的看法。
幼兒園: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快樂
昨天,記者來到江東國際幼兒園。一走進幼兒園就能感受到萬聖節的氛圍,走廊、門口、教室、樓梯拐角等角落,都進行了相關主題場景布置:牆壁上一張白白的蜘蛛網上掛著一隻大蜘蛛,走廊懸著一串串鬼臉南瓜燈籠,門口掛著一個個白色的小幽靈等等。
園長謝女士帶記者對園區進行了參觀,她說關於這個萬聖節主題活動,學校和一些家長都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場景布置之外,還花了很多精力編排活動,包括有關的手工製作、教唱英文童謠歌曲以及做遊戲等。「萬聖節活動明天正式上演,上午學校的外教進行有關主題的話劇表演,之後是學生的遊園活動,下午還有一個討糖活動,如果不給糖孩子可以搞怪。」
謝女士說:「幼兒園花這麼大精力組織活動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可以擺脫平時的約束,自由地搞怪和搗蛋,在熱鬧的氛圍中盡情地釋放天性。同時,孩子們在體驗中也會了解到一些節日相關文化。」謝女士說,「事實上孩子們也非常喜歡和期待這次活動,因為他們不但可以自由地搞怪,還可以穿上服裝道具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今天就有孩子迫不及待地把為活動準備的白雪公主服穿到學校裡來了。」
對於持反對意見的家長,謝女士認為:「可能這位母親不是很了解到我們的初衷和效果,但想必她的孩子應該也是喜歡這次活動的。另外,至今沒有家長向幼兒園反映過意見,我們歡迎家長有想法能夠和幼兒園及時溝通,增進了解。」
專家:關鍵要看活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對於幼兒園過西方的萬聖節,專家們都是怎麼看的?昨天,記者採訪了部分專家。
江北廣庭幼兒園園長顧鶯紅對此認為:隨著與國際接軌,西方的一些文化、理念不斷滲入到中國。以節日為契機讓孩子們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出發點是好的。
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思索這個節日文化是否符合孩子們的需求,開展這個活動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不能一味跟風,只重形式,感覺開展了萬聖節的活動就是與國際接軌,應注重挖掘節日文化的內涵,如活動中注重培養合作與交往,不植入恐怖、暴力、偏見等不良的內容。
寧波啟點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高明霞認為,「萬聖節」作為西方的傳統節日,有它的由來和演變過程,先拋開其文化背景,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它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比如,萬聖節中的化裝舞會,可以讓人們卸下平日生活和工作中的「面具」,得到身心放鬆,做真正的自己;還比如恐懼情緒會使腎上腺分泌出荷爾蒙,促使內啡肽和類阿片物質的產生,使人獲得快感,起到一定的減壓效果。
幼兒園應該是想通過活動讓孩子們學會分享,學會交流,獲得快樂。不過由於幼兒的身心正處於成長和發展階段,而且萬聖節在中國又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礎,所以對於那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否能真正地感受到節日的樂趣、理解節日的積極意義,則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