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與中國文化
般若類經典,是中國人最喜歡的一類經典。般若類的著作很多很多,但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金剛經》和《心經》。
自從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了《金剛經》和很多的般若類經典之後,這般若類經典在中國就廣泛地流行了起來,中國佛教就進入了般若時代。
在唐代的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從儒道釋這三家的經典裡面,各挑選了一部,並且親自作註解,頒行天下,廣為流通。
唐玄宗選的儒家的經典是《孝經》,道家的經典是《道德經》,佛家的經典就是這一部《金剛經》。
這一舉措,對《金剛經》在民間和後世的廣泛流傳,那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明代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曾經編纂過《金剛經集注》。他從歷代名家的註疏裡面,精選了幾種,和這些經文,《金剛經》的經文合在一起,刊印流通,並親自作序,盛讚《金剛經》它的功能它的作用,說《金剛經》是眾生「明心見性」的關鍵。
了年紀一把,鬍子一把,說話洩氣漏風,走路跟頭把式的老先生,也會像老兒童一樣,到了人多的場合,按捺不住要表演,使大家注意他。否則,將老人家旁落於鏡頭之外,焦距沒有對準他,會五急六受,十分痛苦的。
歷代的書法名家大家,像柳公權趙孟,文徵明,董其昌,傅山等等,也都滿懷虔誠地書寫過《金剛經》,這些墨寶一直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仍然是書法臨驀的範本。
《金剛經》和《心經》,在中國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不僅僅是佛門的寶典,也是皇帝大臣、文人雅士、三教九流等所有人共同愛好的經典。
它們的影響,已經遠遠地超出了佛教的範圍,成為中華民族的聖典。不管是和尚,還是道士、儒生,幾乎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一生中都要經常去誦讀《金剛經》和《心經》。
並且,《金剛經》在中國的佛教中,已經超越了單個的宗派,不管是哪個宗派,不管你修的是哪個法門,都要誦讀《金剛經》。
禪門的五祖弘忍大師,就是用《金剛經》來印心的。
六祖慧能大師,是在聽了有人誦讀《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聽到了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裡受到了深刻的觸動,於是立志出家,跟隨弘忍大師學習禪法,後來終於在黃梅繼承了五祖的衣缽,成為禪門六祖。
由於《金剛經》被禪宗的大師們極力地提倡,這就讓《金剛經》在中國家喻戶曉,廣為流通。
它所蘊含的真理,在哲人賢達以及老百姓的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金剛經》的意義
《金剛經》對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成長、靈性的成長、智慧的開發,到底有什麼樣的一個重要的意義。
在漢傳佛教的所有經典裡面,最難懂的經典之一就是《金剛經》。《金剛經》裡面全是大白話,可是這裡面說的道理呢,卻很難讓人明白。
歷朝歷代對《金剛經》進行解讀的人很多很多,其中還不乏有祖師大德級別的人物,但是我們讀了這些解讀,還仍然是似懂非懂,如在雲中霧裡。
《金剛經》的義理之所以玄奧難懂,這是因為《金剛經》代表著佛教最高智慧,它蘊含了太多太多的奧妙。
《金剛經》對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成長,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可以讓我們煉就金剛不壞眼,成就金剛不壞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因緣和合而生起的事物,如夢境、如幻覺、如水泡、如影子、如露水、如閃電,正所謂:紅塵看破了,不過是夢境;色相看破了,不過是幻覺;生命看破了,不過是水泡;名利看破了,不過是影子;權位看破了,不過是露水;情緣看破了,不過是閃電。